第383章381【國號年號內外製度】
南京。
趙瀚麵前擺著一摞手抄《大同字典》的書稿。
錢謙益拱手說:“《大同字典》總共收字近萬,比《說文解字》還多出二百餘。”
“昨晚我已翻看過了,各字的條目略顯繁瑣,可再行刪改一二,”趙瀚沒有再糾結《大同字典》,轉而說,“今日把諸位學士請來,還有許多官員,是想把國號給定下。”
“殿下既稱吳王,國號可為‘大吳’。”錢謙益道。
一直在搞情報工作的徐穎,由於北方混亂不堪,山東還大疫不止,情報工作很難再繼續深入。
他暫時在南京做各地情報彙總,此刻說道:“無論南北,大同一詞已深入人心,國號何不就定為‘大同’?”
李邦華說:“殿下乃燕趙人士,國號亦可為‘大燕’。”
屋裡舉了好幾十人,爭來爭去,整出好些國號,具體選哪個必須趙瀚定奪。
趙瀚也糾結得很,問道:“國號‘中華’如何?”
張溥抱拳道:“中華者,中國也。古往今來,王朝正朔,哪個不是中華,哪個不是中國?中華,中國,華夏,九州,天下,諸詞同義,不可為國號。不論新朝國號為何,皆可稱華夏中國,皆可稱九州中華,何必多此一舉定國號為‘中華’?”
“此言有理。”黃宗羲支持張溥的說法。
朱元璋的《奉天討元北伐檄文》,裡麵大量出現中國、中華,甚至有“驅除胡虜,恢複中華”之語。
除非放眼全球,否則“中華”確實不適合做國號。
趙瀚想了想,突然笑道:“不記名投票表決吧。”
在大明朝廷做過官的人,對這玩意兒並不陌生,廷推就經常不記名投票選舉。
特彆是選閣臣、尚書、總督的時候,廷推屬於常規流程。如果無法當場得出結果,大臣們就會推舉出主選和陪選,一般有兩到三個候選人名單。
接著便是舉行擴大會議,讓眾臣不記名投票,還要寫出自己的推選理由。
但決策權在皇帝,投票結果隻是參考意見。
而且,皇帝害怕群臣結黨,往往選用得票更少的那位。有時候,候選人名單不能讓皇帝滿意,還會重新讓大臣們廷推候選人。
當皇權與相權反複拉鋸時,候選人就得廷推好幾次。
如果皇帝繞過大臣,直接任命某人,或者直接給出候選人。這是破壞規矩的行為,證明皇帝和大臣的關係非常惡劣。
就拿崇禎來舉例,隻剛開始那兩三年守規矩,剩下的時候一直在破壞規則。
趙瀚讓人分發公文紙,大概一刻鐘過去,投票全部上交。
“唱票吧。”趙瀚說。
張岱負責驗票,鄭森負責計票,陳子升負責唱票:“大同28票,大吳21票,大燕15票,大贛11票,大和8票……”
沒一個票數過半的。
趙瀚仔細觀察字跡,頓時就笑起來。
由於都用台閣體寫字,讀書人的筆跡無法辨認,這還真屬於不記名投票啊。
“罷了,便以‘大同’為國號。”趙瀚能夠猜得出來,徐穎、陳茂生、蕭煥、左孝良這些人,應該都是給“大同”投票的。
至於“大吳”的投票者,多半以江南士子為主。
也多虧忽必烈開了頭,國號都帶個“大”字,大元、大明、大清、大順,趙瀚國號“大同”居然顯得很合群。
趙瀚拍板決策之後,錢謙益立即奉承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此謂大元;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此謂大明;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大同即大和,國號‘大同’,暗合乾道變化,當終大明以為國祚。殿下英明!”
趙瀚權當沒聽見這通馬屁,繼續說:“再定年號吧。”
“國號既為大同,年號當為小康!”張溥立即說。
柳如是微笑附和:“善哉。”
李邦華、龐春來也跟著說:“年號當為小康。”
徐穎、陳茂生、蕭煥、左孝良等人,也一起說道:“小康是極好的!”
定國號時,眾說紛紜。
定年號時,大家的意見卻出奇一致。
“大同”和“小康”,同出《禮記·禮運篇》。
大同屬於儒家的終極追求,小康屬於儒家的次級追求。強行理解的話,前者是高級階段,後者是初級階段。
而且,以“小康”為年號,是在把趙瀚無限抬高,跟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旦並列——這六位的統治,才能被稱為小康。
國號大同,是終極追求。
年號小康,是趙瀚的統治,已經達到小康水平。
寓意很好,可惜趙瀚聽來,卻總感覺有那麼一絲彆扭。
自明代以後,大家都喜歡用年號來代表皇帝。洪武大帝,永樂大帝,聽起來多牛逼啊。
可到了趙瀚這裡,難道叫做小康大帝?
小康皇帝趙瀚,帶著全國百姓一起致富奔小康嗎?
眼見趙瀚似乎有點不高興,眾人都感到很難理解。這個年號多好,曆朝皇帝都不敢用,而且一般皇帝還沒資格用,這可是跟大禹並駕齊驅!
“咳咳!”
趙瀚咳嗽兩聲,說道:“堯舜禹湯,古之聖君也。吾何德何能,可與夏禹、商湯並列?又何德何能,可與文武、周公比肩?小康之年號,萬萬用不得。”
錢謙益恍然大悟,連忙拍馬屁:“小康者,著義考信,刑仁講讓,示民有常。殿下選賢用能、整綱立紀、澤被萬民,如何不可稱為小康?還請殿下不要妄自菲薄,此民意使然!”
眼見眾人還要再勸,趙瀚連忙說:“換一個年號!”
阮大铖混進編撰字典的隊伍,今天也被請來議事,他說道:“康熙怎樣?”
趙瀚嗬斥:“換一個!”
趙瀚如此激烈反應,也讓眾人感到迷惑。
康熙也很好啊,富庶興盛之意,如今連年大災,這個年號屬於好兆頭。
“不如定為康寧?”錢謙益說。
張溥立即反對:“晉孝武帝年號寧康,《魏書》誤作康寧,已不能再用。”
錢謙益反駁說:“既是誤作,為何不能再用?今後再刊印《魏書》,把錯誤改過來便是!”
既然有爭議,那就最好不用。
龐春來說:“元泰如何?”
“可也!”張溥點頭。
黃宗羲說:“在下提議,年號為興治。”
“我認為該用昭隆。”
“永業也極好!”
“……”
趙瀚否定“小康”之後,年號頓時五花八門,比討論國號時還混亂。
見眾人吵不出個結果,趙瀚一錘定音:“彆再爭了,年號‘民始’。”
瞬間全場安靜,不再有任何異議。
錢謙益、阮大铖之輩,甚至大呼聖明,瘋狂拍趙瀚的馬屁。
民始沒啥可說的,兩個漢字的簡單組合而已。但它對應“三原篇”,以年號來強調以民為本,也在揭示趙瀚是第一個應民皇帝。
……
國號、年號,可以集思廣益。
內廷、後宮、宗室、外戚這些製度,錢謙益等人沒資格參與討論。
“不設內廷嗎?”李邦華驚喜道。
傳統文官都歡喜,誰願意被太監指手畫腳啊?
同時又很擔憂。
龐春來非常含蓄的提醒道:“若無內廷,也不用太監,恐有宮闈之……事。”
這種事情在歐洲很常見,用基因檢測方法,就能發現某些歐洲王室,似乎血脈有點不純正。
趙瀚說道:“有內廷,但不用太監,以女官充任,且內廷不得乾預朝政。”
用太監去壓製文官,其實是愚蠢與無能的表現。
朱棣就喜歡用太監辦事,但他威望高,鎮得住太監。既然如此,為啥要用太監?正常使用文臣武將,也能鎮得住啊!
換成其他皇帝,如果鎮不住文臣,也肯定鎮不住太監。強行使用太監,反而會導致文臣抱團,還不如直接分化文臣內部呢。
陳茂生突然問:“內廷都用女官,這些女官能否嫁人?”
趙瀚解釋道:“女官若想嫁人,可以選擇退休。普通宮女,十六歲到十八歲進宮,二十五歲若無女官職務,必須強製退休離宮,回到民間挑選良人成婚。”
“此仁政也!”李邦華拍手讚道。
趙瀚又說道:“充任宮女,必須考試,全憑自願。內廷不得在民間強行征召宮女,後妃人選,同樣不得強行征召。這些東西,我會寫入憲法,包括內廷不得乾政。”
徐穎問道:“後宮製度也要改嗎?”
趙瀚說道:“沿襲大明舊製,皇後之下,有妃嬪兩級。但是,廢除皇貴妃、貴妃,不得再設此妃號。”
妃嬪數額,趙瀚沒做限製,因為限製了也沒用。
今後哪個子孫當皇帝,想要多少女人,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強行規定數額,反而要出現問題,比如廢掉某妃,給自己喜歡的女人騰位置。
並且,限定嬪妃數額之後,還會加劇後宮的爭鬥,為了那幾個位子而打起來。
趙瀚隻確定一個大概,剩下的具體內容,比如設定內廷機構、女官職務等等,交給禮部去辦理便是。
趙瀚說道:“宗室和外戚,我不養閒人。就算是皇子,長大成人之後,也得出宮自食其力。可以從軍,可以做官,但都要考試。五服之內的宗室外戚,無論文武職務,最高隻能做到三品,且不得主政一省。五服之外的宗室外戚,最高隻能做到二品,同樣不得主政一省。若為軍職,四品以上,不得擔任實權指揮。當然,海軍除外。”
(有些卡文,求月票。)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