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上學前班(1 / 1)

我的一個外地親戚給我打電話,她正麵臨著該不該讓孩子上學前班的選擇。她的孩子上一年級年齡隻差一個月,學校暗示她交一筆讚助費可以上一年級,否則就上學前班。她周圍有的人說應該上一年級,有的人說與其交這些錢還不如上學前班,孩子還能多學一年。她一時拿不定主意。我知道她的孩子很聰明,以孩子的智力水平,上一年級沒問題。就告訴她,能上一年級是最好的,如果不行,就留在幼兒園,彆上學前班。我一直反對孩子上學前班。大多數家長並不知道學前班的來由,其實隻要了解一下它產生的原因,就會發現它在當下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學前班的產生是我國短缺經濟時代的一個應急措施。它最早出現於80年代。當時由於城市學齡兒童人口迅速增長,而那時民辦幼兒園很少,孩子的入托問題得不到解決,所以采取了讓小學辦一些學前班來解決部分幼兒的學前教育——可見學前班的出現主要是出於學齡前兒童分流的需要,並不包含有教育學意義上的銜接需求。這些年我國經濟繁榮,人口出生降低,民辦幼兒園大量出現。兒童入托供需矛盾早已不存在,可學前班卻延續了二十多年,而且在全國從城市到鄉村漫延開來,越來越名正言順,仿佛是基於兒童學習需求的一個正常合理的設計。個彆地方甚至是由教育主管部門規定,所有的兒童在進入小學前必須要上學前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該消失而不消失的現象?這說明它有存在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學校願意開辦學前班,家長願意送孩子上學前班。學校願意開辦,自有非常明確的目的。學前班不屬於國家義務教育,可以自行定價收取學雜費。1985年北京市給出的指導價是每個孩子每月30元,這在當時也並不便宜。近些年更水漲船高,已達到每月數百元甚至上千元,再加上各種雜費,數字是比較可觀的。也就是說它是學校的一個創收渠道,是一塊“肥肉”。雖然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已意識到學前班的不必要,出台文件不允許小學辦學前班,但隻要手段不強硬,小學就或明或暗地辦著。再從家長這裡來看。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學前班,絕大多數是出於跟風和盲目。一是誤以為學前班有承上啟下的功能,如同上三年級必須要先讀二年級一樣;二是出於對孩子未來學習成績的焦慮,認為上學前班是“提前打基礎”了,是在學習上先走了一步。這一點就像我這位親戚顧慮的那樣,她說,周圍的人都把孩子送進學前班,到上一年級時,拚音和100以內加減法就都學完了。要是我的孩子沒上學前班,基礎就不如彆的孩子,這不就比彆的孩子落後一步了嗎。親戚的這種“打基礎”想法在家長那裡是有代表性的,但這是家長們的認識誤區。一是沒搞清什麼才是孩子需要打的“基礎”,二是不了解學前班的真實情況。我對親戚說,假設家長花了錢,小學收了錢,孩子們真的能通過上學前班打下了一個好的學習基礎,走到彆的孩子麵前,那也值得。但從這些年的實際情況來看,結果恰恰相反,學前班教育是給孩子們打了一個“基礎”,但往往是壞基礎。電話中我能感覺出親戚的驚訝,她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壞基礎”這個說法。她沒想到送孩子進學前班還會得到相反的結果。事實上她的沒想到也是絕大多數家長的沒想到,因為家長們一般也不了解以下情況:目前國家對學前班教學隻有指導性意見,並沒有明確統一的學前班教學大綱和教材。所以,學前班如何教,全憑小學自己的主張,或教師自己的感覺。雖然學前班能給小學帶來經濟利益,但由於它的非義務教育性質,學前班的教學成績不需要計入到整個學校教學成績裡,學校一般來說對這塊教育並不重視。幾乎所有的學前班招生宣傳中都會說,學校為學前班配備了優秀的、經驗豐富的教師。事實上,寄居在小學校園中的學前班是很邊緣化的。除了設備較簡陋,更主要的是,學校不會把優秀教師分配到學前班中。就我見識過,以及聽說過的情況來看,學校給學前班配的教師一般是教課教得不好的,或和領導關係不融洽的。校長沒法讓這些人回家,就正好把他們放到學前班。也有的學校師資比較緊張,從外麵聘一些退休老教師。從概念上講,退休老教師“經驗豐富”。事實上,她們(幾乎全是退休女教師)大多數人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並沒有多少研究。所謂“經驗”,隻是當年教小學生的一些方法。而且由於我國幾十年來小學教師入職門檻較低,許多小學教師文化或教育素養較低,她們的工齡可能有四十年,但並非有四十年的“教育經驗”;往往隻是把一種工作經驗使用了四十年。那些“經驗”原本對小學生就不太合適,更不用說用在學齡前兒童身上。所以,現在的“學前班”,並不是教育學意義上的“學前教育”,它基本上就是小學一年級的縮寫本。雖然學前班的課程比一年級的少些,孩子玩耍時間多些,上學和放學時間也比一年級孩子自由些,但總體教育模式和教育價值取向卻和一年級一樣。從上課形式來說,孩子們每人有了一張自己的固定課桌,有了上下課,有了作業;從內容上看,學習的一般都是拚音、寫字、英語單詞、100以內的加減法等。老師總是要求孩子們乖乖地坐在座位上,手放到背後,認真地聽課,每天要孩子們在作業本上一遍遍地抄寫生字和拚音,並給孩子打出成績,甚至還要布置家庭作業。老師們的目標是把孩子馴得聽話,識一些字,把作業寫得整整齊齊的。這讓老師們很有成就感,這些“成就”往往也被小學校領導和家長們認可。特彆是家長們,覺得孩子在學前班學了認字和寫作業,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可是,這些是“贏”嗎?學前班那種死記硬背的、毫無創造性和發現樂趣的學習,即使放到小學高年級學生那裡,也夠僵硬的,更何況放到學前兒童身上。學前班有上課、有作業、有紀律,卻沒有智力活動。學前班教學讓兒童付出的多半是一些畸形的、消極的腦力勞動。蘇霍姆林斯基說,“凡是那些沒有讓兒童每天都發現周圍世界各種現象之間的因果聯係的地方,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會熄滅”——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對孩子的學習來說是致命的。也就是說,就我國當前“學前班”的整體情況來看,不但不能依孩子們的生理及心理發育情況讓他們在智力、習慣、創造力等方麵上一個台階,反而在這些方麵形成阻礙。所以,學前班發展到今天,它的存在已變成正常學製教育中的一個“骨質增生”。但這個多餘的東西現在卻被許多人看作是天使背上的翅膀,以為這樣的“多”總比“少”要好,這實在是個錯誤!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事實卻是孩子的雙腿在起跑線上就被捆得開始發麻了。我把以上內容大略地對親戚講了一下,她有些明白,但還是有擔心。她說,我也看過一些書,說兒童早期教育很重要,要是啟蒙教育沒做好,將來孩子的學習會很吃力。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對她說,你說得對,兒童的早期教育確實重要,一個人接受沒接受過早期啟蒙教育,他的智力水平會有很大差異。啟蒙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甚至有人說過,如果你從孩子出生第三天開始教育他,那麼你就已經晚了兩天。蘇霍姆林斯基說:“智慧訓練開始得離兒童出生的時間越遠,這個孩子就越難教育。”他這裡說的“智慧訓練”是“啟蒙教育”的同義語。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學前班學習是“啟蒙教育”嗎?良好的啟蒙教育在形式上應該是遊戲的、無拘無束的、變化豐富的、與生活相關聯的。內涵中應該有技能訓練、語言發展、想象力激發等一係列智慧啟蒙功能。可當下學前班教學,急於讓孩子掌握書本知識和考試知識。課桌限製了兒童的自由,封閉性的學習內容束縛了兒童的想象,教學方式違反了兒童天性,無聊的作業消磨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它是一種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學習,它使兒童遠離智慧訓練,走到“智慧訓練”的反麵,是反智慧教育的行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學習”,不能稱為“啟蒙教育”。我的親戚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她可能在思考什麼。過了片刻,她說,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分析,我需要慢慢消化一下。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她遲疑了一下,然後說:不光是聽彆人說,我自己也親眼見過一些上過學前班的孩子,他們入學後就是比沒上過的強啊……她確實說出了一種現象,這正是我準備要對她說的。我說,我理解你這裡所說的“強”應該是在認字、計算和考試這些方麵,但這樣的判斷是片麵的。當前小學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在教學模式及價值取向方麵。從學校到教師再到家長,大家都在手段與目的的問題上被搞暈了、迷失了,表麵化地理解一些教育問題,在兒童教育上形成一些畸形而淺薄的價值判斷。而學前班教學恰是迎合了這樣一種錯誤的價值取向,拔苗助長地讓孩子們在寫作業、考試或守紀律方麵早早地表現得“訓練有素”。可這是“強”嗎?且不說這“訓練有素”裡包含有多少反教育學行為,留下多少後患,單是孩子們表現出的“學業優勢”也是短暫的,狀態維持不了多久。人生培養戰略,如長跑戰略,開始跑在前麵的人不一定就能領先。不信的話可以到小學三、四年級調查一下,孩子們學業上的差異和上沒上過學前班並沒有因果關係。我的話可能確實讓親戚心有所動了,她說,哦,好像是這麼回事,那這是為什麼呢?我說,教育上早有這樣的發現,如果兒童在學習中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一些問題,體會不到克服困難的樂趣,隻是反複咀嚼已熟知的東西,就會引起對知識的冷淡和輕蔑態度。經過“學前班”的兒童,他的課程知識稍高於一般兒童;那麼學習中的新鮮感、發現的樂趣、克服困難的興致他就都沒有,他很容易在學習上變得輕浮,不會用功。家長們以為把學過的東西再學一遍,孩子的基礎就更紮實了,實際情況往往不是這樣。再者,由於學前班師資水平較差,大多數教師的素質不高,教學方式不恰當,特彆容易在學習情感上對孩子形成消極影響,導致孩子厭學,讓他們早早對上學這個事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懼怕心理。“興趣就是天才”,學習上什麼樣的“聰明”或“提前起跑”能敵得過“興趣”兩個字呢?所以,“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才是最寶貴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基礎”,孩子們將來表現在學習上的潛能和才智也來源於這兩方麵。科學良好的教育能讓孩子小小的身體像顆核彈頭一樣儲備巨大的能量;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卻是把孩子造成一隻花炮,隻能炫目一時。我的話看來對親戚確實產生了影響,她說,我原來的想法也挺簡單,倒沒打算讓孩子在學前班學多少東西,隻是覺得在幼兒園是玩,學前班也是玩,學前班好歹還能學點東西,能學多少學多少。現在看來,即便是這樣想,是不是也沒必要把孩子送到學前班?親戚這種最初的想法確實也有代表性。可能很多家長也是這樣想的,認為學前班“好歹能學點東西”。這種想法包含著當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個理念性的錯誤,就是蔑視兒童的玩耍權。把玩耍當作無價值的,認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無的,認為“學知識”是有價值的,學總比不學好。持這種思想的家長不知道,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智力成長不是在書桌前進行,而是在遊戲中進行。盧梭在他的教育論著《愛彌兒》中提出一個“最大膽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則,就是在兒童的早期學習上,“不僅不應當爭取時間,而且還必須把時間白白地放過去”。他強調的是應該讓兒童儘情地遊戲玩耍,反對用課程學習擠占兒童的遊戲時間。就當前的學前班教學來看,無論你是否對孩子提出一個學習要求,隻要把孩子送進學前班,這種環境就會對兒童玩耍權進行主動剝奪。兒童越是年齡幼小,啟蒙教育的急迫性越強,越需要一個好的智力成長環境。他心智發育的黃金時間被奪走一年,今後不知有多大的損失。心理學認為兒童智力發育的最佳時期是6歲前,從這個意義上講真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怎能讓這黃金般的時間變成一段鏽鐵呢。哪怕是什麼都不學習的純粹的玩耍,也要好過反兒童天性的“提前學習”。事實上,學前班存在的問題現在人們已開始意識到了,近年來各地紛紛取消學前班。北京市已出台文件,決定在2010年前逐步取消學前班。這個決定不錯,但不知為什麼要這麼慢悠悠地去做,可能牽扯到的利益太多吧。2008年初北京某報與一家知名網絡教育頻道聯合調查顯示,在上不上學前班的問題上,隻有18%的家長認為“沒必要上”,而超過半數的家長認為應該讓孩子上學前班——這個數字是很龐大的,可以想象,後麵跟著的,是一塊多麼肥沃的市場啊。學前班現在不僅是小學在辦,一些少年宮、民辦課外輔導機構也在辦。把幼兒園小學化,這甚至成了許多幼兒園的“特色”,這些幼兒園講自己的優勢時,就會把“雙語教學”、識字、數學等內容作為賣點進行宣傳,它雖沒舉“學前班”之名,行的卻是學前班之實。行政命令可以讓當下的學前班消失,但有這樣的市場,它一定會產生新的變種,以新的麵目出現。就在北京市政府決定逐步取消學前班時,北京市有名的課外輔導機構“偉人學校”卻開始大張旗鼓地進行“全日製學前班”的招生宣傳,從他們提供的課程表來看,也是以文化課學習內容為主。該機構的市場運作很出色,他們總是能抓住家長的心。啟蒙教育可以讓孩子成為人才,而不合適的“提前學習”隻能讓孩子變得平庸無才。反對“學前班”,實質上是反對不科學的、急功近利的學前教育。不讓孩子上學前班,目的是想把良好的學前教育還給孩子。和親戚打了好長時間電話,終於使她相信不送孩子上學前班更好,我能感覺出她很滿意,心情很好,這也讓我很愉快。就在我們結束談話,剛放下電話之際,我又接到另一位親戚打來的電話。這位親戚是來抱怨我的。當初她也向我谘詢過要不要讓孩子上學前班的問題,我告訴她不用上,同時告訴她給孩子多買些書,要培養孩子的興趣。現在她的孩子已上小學三年級了。據她說孩子寫字不好,做作業粗心大意;整天光是喜歡看課外書。她言語間抱怨這是因為孩子沒上學前班,沒提前學會寫字;說她家鄰居的孩子上過學前班,打好了基礎,字就寫得比她的孩子好,學習就是比她的孩子強。我詳細地詢問了她孩子的情況,以及她如何和孩子交流溝通的情況,心裡基本上就清楚了。家長一著急就會胡亂歸因,就像一個人不小心踩到水溝裡,卻怪怨襪子的顏色穿得不對一樣。很理解她的焦急,也願意真心地幫助她,所以不得不批評她。我說,孩子現在不愛學習,寫作業不認真,這不是因為沒上學前班,而是你從他上一年級開始,就過分重視寫作業、考試這些事。你在這方麵太緊張,總是那樣嚴厲地批評他,弄得孩子精神負擔特彆重,產生逆反心理了。這一點你要改一改。這位親戚還是還是充滿怨言地說,我覺得他就是沒打好基礎,對學習不上心,一天到晚光是喜歡看閒書,隨手抓張報紙也能看半天。你原來給我講過,愛看書的孩子作文寫得好;可他不愛寫作文,也不愛寫日記,反正就是什麼字都不愛寫。我說,孩子有這樣的興趣和基礎,本來應該喜歡寫作文,會寫作文,現在隻是被你經常性的指責嚇住了。而且你不理解的價值,你說到孩子酷愛時,口氣裡流露的居然是厭煩和無可奈何。事實上,孩子愛,比上三個學前班都強,你真的應該為此慶幸。親戚說,他成績不如人家上過學前班的孩子,這是個明擺的事實啊。我問親戚,你調查過嗎,孩子班裡有多少人上過學前班,有多少人沒上;是否上過的一定比沒上的學習成績好?上過學前班而成績落後的孩子是因為什麼,沒上學前班而學習優秀的孩子又是因為什麼?親戚回答不上來了。我說,成績好壞是件比較複雜的事,不可能由於某個單一因素就導致結果怎樣。孩子現在已三年級,我可以肯定,如果你的孩子上過學前班,而圍繞著他的其它教育因素不變的話,他的情況也是現在的樣子。所幸他現在還喜歡,有這樣的基礎,隻要家長和教師不傷害他的自信,不阻撓他的,他的優勢會慢慢表現出來。我進一步幫這位親戚分析說,孩子現在的問題顯然就是缺少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問題。所以改變他的狀態隻能從提高興趣和自信心入手,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家長不要整天批評、嘮叨和乾涉孩子,而要欣賞和鼓勵他。這位親戚聽我這樣說,終於說以後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再那樣簡單粗暴了。但我能微微地聽出她對自己和孩子的不自信。考慮到家長教育方式的改善全部是從具體事情和細節處做起,我一再叮囑這位親戚說,遇到具體問題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及時給我打電話商量。我想這是能幫助她的最直接的辦法了。我是很願意給彆的家長一些建議,不過,很多東西,那是必須家長自己去悟的。比如這要不要上學前班的事。●課桌限製了兒童的自由,封閉性的學習內容束縛了兒童的想象,教學方式違反了兒童天性,無聊的作業消磨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它是一種功利性的、奴役性的學習,它使兒童遠離智慧訓練,走到“智慧訓練”的反麵,是反智慧教育的行為。它充其量可以叫做“提前學習”,不能稱為“啟蒙教育”。●認為學前班“好歹能學點東西”。這種想法包含著當前教育中非常典型的一個理念性的錯誤,就是蔑視兒童的玩耍權。把玩耍當作無價值的,認為玩耍可多可少,可有可無的,認為“學知識”是有價值的,學總比不學好。持這種思想的家長不知道,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智力成長不是在書桌前進行,而是在遊戲中進行。●啟蒙教育可以讓孩子成為人才,而不合適的“提前學習”隻能讓孩子變得平庸無才。反對“學前班”,實質上是反對不科學的、急功近利的學前教育。不讓孩子上學前班,目的是想把良好的學前教育還給孩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