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初一學生的家長,發愁自己的孩子不會寫作文,問我怎麼能讓孩子學會寫作文。當我了解到她的孩子讀課外書很少這個情況後,建議她在這方麵加強,並給她推薦了兩本。她給孩子買了這本書,孩子讀了,很喜歡,讀完了還要買其它來看。為此她給我打電話非常高興。但過了一段時間,再見她時提到孩子的事,她卻又是一臉愁容,說現在孩子又不喜歡讀課外書了,不知該怎麼辦。原來她在孩子讀完這兩本後,就急忙給孩子買了一本中學生作文選。媽媽的理解是,讀課外書是為了提高作文水平,光讀有什麼用,看看作文選,學學人家怎麼寫,才能學會寫作文。可孩子不願意讀作文選。家長就給孩子提條件說:你讀完作文選才可以再買其它書。孩子當時雖然答應了,但一直不願讀作文選,結果作文選一直在那裡扔著,孩子現在也不再提說要買課外書了,剛剛起步的就這樣又一次擱淺了。這位家長的做法真是讓人感歎,她不理解的營養價值,也沒意識到是需要興趣相伴的。她認為讀不如讀作文選“有用”。這種想法,這好比是想給孩子補充維生素,卻拿一盒醃製的果脯取代一筐新鮮蘋果,大錯特錯了。我一直不讚成學生們讀作文選,所以也從不讓圓圓讀。她的課外書籍大部分是,此外有傳記、曆史、隨筆等。隻是在高三年級,為了把握高考作文寫作要點,才讀了一本“高考滿分作文選”。圓圓高考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也許與她研究過那些滿分作文有一定的關係;但我在這裡想強調的是,如果沒有她十幾年來持續不斷的,和業已形成的良好的文筆,高考前讀多少本“滿分作文選”也沒用。現在,不少家長不關注孩子的課外,隻是熱衷於給孩子買作文選,訂中小學生作文雜誌。這是一個極大的認識誤區。我看過一些中小學生作文選和作文雜誌,上麵登的文章當然都還文理通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能寫出那樣的文字已不容易了。但它們寫得再好,也不過是些學生的習作,無論從語言、思想還是可讀性上,都非常稚氣。這些東西隻是習作,不是創作,除了老師或編輯,誰願意看這些東西呢。況且很多作文大人指導的痕跡太重,說些言不由衷的話,甚至有文革遺風,八股腔調。既不能在語言詞彙上豐富孩子的見識,也不能在思想上引導孩子們的進步,反而教會孩子們在寫作中說虛情假意的話。拿這些東西來給孩子讀,他們怎麼可能喜歡呢。不少中小學生作文選的出台非常有意思。三兩個人,弄個書號,租間民房,然後以某個作文大賽組委會的名義向全國各地廣發征文信函。凡投稿的基本上都能被選中,然後就告訴你作文已獲幾等獎,獲獎作品將集結出版,每本多少錢,至少需要購買幾本等。家長把錢寄過去以後,大部分確也能收到登有自己孩子作品的書,隻是書很厚,裡麵的字排得又小又密,從目錄來看,獲獎的人非常多,找半天才能找到自己孩子的名字。這種作文選的質量可想而知。如果說上麵一種掏錢買發表的事在盛行一段時間後,已顯得有些笨拙;下麵一種新興的掏錢買發表就顯得比較高明,更容易忽悠得家長和教師動心。我聽一位小學老師對我講了這樣一件事。某國家級教育科研所向她所在的小學發出共同做課題的邀請。所謂“課題”內容,就是小學要征訂至少500本該所辦的一份雜誌。這份雜誌專門刊登小學生作文,全年12期,每本6元。教科所給每個合作學校的回報是,每年每所小學可在雜誌上發兩三篇學生的作文,或一個有關學校的彩色封麵。合作校在合作期間可以邀請教科所的專家來學校進行講座,費用另計。個彆教師將來還有機會在教科所的“課題”上署名。雜誌不發表非合作校學生的作文,也不對外公開發行(因為沒有對外發行刊號)。這能不能叫“課題”且不說,我們單從學生的角度上看看孩子們收獲的是什麼。每個學生一年花72元買這本小學生作文選,每校至少得有500名孩子訂閱,那麼一所學校一年就要給這本雜誌貢獻至少3.6萬元。然後隻有2~3名學生有機會在這本並不公開發行的雜誌上發表作品——這還不是最不合算的地方,最不合算的是,這樣的雜誌孩子們不會有興趣去讀它,72元錢購買來的基本上是一堆廢紙。這位老師感歎說,如果每個孩子用這個錢購買兩本,然後把所有的書彙集到一起,各個班辦個圖書角,那是多麼有價值啊。據那位老師了解,教科所這個“課題”不僅和小學合作,還和中學合作,合作單位還真不少。我奇怪地問她,現在不是不允許向學生指派課外輔導資料嗎,學校怎麼可以組織學生訂雜誌呢?這位老師說,學校確實不強迫,總是強調“自願”。但老師們經不住學校負責人的動員,學生們經不住老師的動員,家長經不住孩子的要求;再加上“課題”、“教科所”這些招牌,一所千人以上的學校想糾集起500個訂戶很容易。我能理解這位有良知的教師的憂慮。用讀作文選或作文雜誌取代日常,是一種對的誤解,反映了人們對如何培養學生寫作技能的淺薄認識。並非操作者都對此認識不清,社會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計算,急功近利可以讓人變得既冷漠又盲目。可憐的隻是孩子們,他們不光浪費了錢,更浪費了一種學習機會。這位老師感歎說,不光是成人,孩子們現在也變得功利了。很多孩子不喜歡課外,又想找到一個寫作文的捷徑,也以為看作文雜誌就能提高作文水平,所以對訂這份“國家級教科所”辦的雜誌很有熱情。事實上經她觀察,這些雜誌到了孩子們手中,他們隻是大略地翻一下,看看有沒有本校的東西,至於內容,幾乎沒有人認真地去讀。孩子沒有選擇能力,這可以理解,“國家級教育科研所”的行為我們也管不著,但家長和教師有責任給孩子介紹一些好書。在書目選擇上,至少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本好看的和一本作文選擺在麵前,問一下自己愛看哪個,答案就出來了。所以在這裡我首先想強調的就是,作為常規材料,作文選沒有意義。還有一種情況。有的家長雖然沒買作文選,卻隻給孩子買散文精選、短篇集等。他們認為孩子小,功課緊,適合讀篇幅較短的東西。每當我看到家長為孩子挑選諾貝爾獎獲獎作者散文精選集之類的書,心裡總是由不住懷疑,孩子看嗎,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考慮到中小學生的延續性和量的積澱,我認為應該重點讀長篇。首先是比較吸引人,能讓孩子們讀進去;其次是長篇一本書講一個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氣讀下去幾十萬字。中小學生對散文,尤其是翻譯散文大多不感興趣;而短篇講得再精彩,讀完了也最多隻有1萬字。孩子們可以一鼓作氣地讀完一個大故事,但很少有人能一篇接一篇地連續讀20個小故事。經常讀長篇,更容易養成孩子大量的習慣。好的短篇作品可以給孩子推薦一些,但不要成為主力和唯一。在讀什麼的問題上既要給孩子一些引導,也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一個中心目的就是儘量調動孩子的興趣,先考慮有趣,再考慮有用。我女兒圓圓最早讀的長篇是金庸的武俠。我之所以當時建議她讀金庸的書,因為金庸的懸念重重,情節有趣,能吸引人讀下去;而且他的文字非常規範,筆法老練,讀來感覺通俗流暢;裡麵充滿愛恨分明的情感,符合兒童的審美心理;有一些愛情描寫,但都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潔和乾淨。所以我後來也向很多人建議,讓孩子去讀金庸吧。其實我自己並不是金庸的愛好者,假如中學時代看到他的作品,可能會很喜歡,但我看到他的時已工作多年,口味已不在這裡了。後來讀了兩部,也隻是為了帶動圓圓的。圓圓一接觸這些書,果然就被迷住了,用不到半年的時間一口氣把金庸十四部武俠全部讀完。我本來以為她讀完這些書後應該讀更好的書,就給她推薦幾本名著,但發現她興趣不大。有一天我們在書店裡看到賣《還珠格格》成套的書,她當時正熱衷於看這個電視劇,眼睛一亮,就忍不住翻起來,發現裡麵情節和電視劇基本一樣,有些興奮,就買了一套,這樣她就可以在電視劇播出之前了解到故事情節了。我記得那個書一套有很多本,她很快就看完了,因為她對這個故事太感興趣了。到聖誕節,我又買了整套《還珠格格II》作為禮物送給她,圓圓喜歡極了,又一口氣把那麼多本看完,而且不止看了一次。她經常會隨手翻開哪一段,饒有興味地讀上一會兒。很多人在批瓊瑤淺薄,批《還珠格格》沒有“品味”,仿佛讓孩子讀這樣的書就是給孩子指歪道。我是這樣想的,有沒有品味要看針對誰來說。瓊瑤的作品確實不是黃鐘大呂之作,但瓊瑤的文字也非常規範、老到、乾淨,對於一個8歲的小女孩來說,她喜歡可愛的小燕子,喜歡裡麵起伏有致的情節,這個書就是適合她的。至於“經典”,我相信隻要她有足夠的基礎,終有一天會對一些經典作品感興趣。我見過一位家長,她很注意孩子的,從孩子在幼兒園時就開始講安徒生童話,孩子上小學識字後讓孩子讀插圖本的安徒生童話,孩子上初中後,她又買來了厚厚的一本純文字的安徒生童話全集和諾貝爾獎獲獎作家散文選。結果可想而知,孩子“不好好讀課外書了”。還有一位家長,他一考慮到孩子需要讀些書,就直接買來《安娜卡列尼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結果是他也很直接地把孩子嚇住了。這些家長為孩子提供著“經典”,旁人對他們的選擇可能也提不出什麼批評。孩子們雖然不知道自己需要哪本書,但他們知道不需要哪本書,對於沒有興趣的東西,他們隻有一個態度:拒絕。所以,在給孩子選擇書目時,要了解孩子,然後再給出建議。不要完全用成人的眼光來挑選,更不要以“有沒有用”來作為價值判斷,要考慮的是孩子的接受水平、他的興趣所在。我還見過一位家長,她發現自己正在讀初中的孩子愛讀韓寒、郭敬明等一些少年成名的人的作品,大驚失色。其實她自己從沒讀過這些人的作品,不知為什麼,就主觀地認定這些作品不健康,沒意思,總是阻攔孩子去讀。結果因此和孩子常發生衝突,凡她推薦的書,孩子一概拒絕,凡她不讓看的,孩子就要偷偷去看。我的建議是,家長自己如果經常讀書,心裡十分清楚哪本書好,可以推薦給孩子;如果家長總能給孩子推薦一些讓他也感到有興趣的書,孩子其實是很願意聽取家長的指點的。但如果家長自己很少讀書,就不要隨便對孩子的指手劃腳,選擇的主動權應交給孩子。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出了中學生必讀的30部名著,中外各15部。我不清楚近年有沒有修改。這30部書都是經典之作,可以作為選擇參考。但是否適合全部推薦給中學生,恐怕還需要斟酌,畢竟有些作品離當下孩子們的生活太遠,而可讀性又不是很強,也許它隻是適合孩子們長大了再讀。真正適合孩子的東西他一定不會拒絕,他拒絕的,要麼是產品本身不夠好,要麼是和他的能力不匹配。在這裡提醒家長的是,一定要讓孩子到正規的書店買書,不要在地攤或一些不三不四的小店裡買,以防買到內容低俗的書刊。凡在正規書店裡買到的,並且孩子感興趣的圖書,應該都是適合他看的。即使對成人來說,持久的興趣也是來源於書籍的“有趣”而不是“有用”。不看“有用”的書,不是說不給孩子選好書,而是在選擇中要以孩子的興趣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為選擇標準。事實上“有趣”與“有用”並不對立,有趣的書往往也是有用的書。一本好對孩子寫作的影響絕不亞於一本作文選,還要超過作文選。陶行知先生就曾建議把《紅樓夢》當作語文教材來使用。所以,我在這裡說“不讀有用的書”是一種矯枉過正的說法,目的是強調關注“有趣”。隻有“有趣”,才能讓孩子實現活動;隻有實現活動,才能實現“有用”。●作為常規材料,作文選沒有意義。●考慮到中小學生的延續性和量的積澱,我認為應該重點讀長篇。首先是比較吸引人,能讓孩子們讀進去;其次是長篇一本書講一個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氣讀下去幾十萬字。●家長自己如果經常讀書,心裡十分清楚哪本書好,可以推薦給孩子;如果家長總能給孩子推薦一些讓他也感到有興趣的書,孩子其實是很願意聽取家長的指點的。但如果家長自己很少讀書,就不要隨便對孩子的指手劃腳,選擇的主動權應交給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到正規的書店買書,不要在地攤或一些不三不四的小店裡買,以防買到內容低俗的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