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噴溫,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恩賜 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難與共軍者三;不知軍之可以進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則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司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司三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惑且疑,則諸候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已,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每戰必殆。孫武說:凡用兵方法,使敵國全部降服為上策,擊破這個國家就差一等;使敵軍全軍降服為上策,擊潰這個軍隊就差一等;使敵人全旅降服為上策,擊潰這個旅就差一等;使敵人全伍降服為上策,擊潰這一伍就差一等。因此,百戰百勝,不是好中最好的,隻有不戰而使敵軍屈服,才是最好的。所以,優秀的軍事家是用政治謀略戰勝敵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孤立敵人,再次是用軍事力量征服敵人,最下等的是強攻敵人的堅城,攻城的方法,是因為不得已,修造飛樓的攻城用的巢車,準備攻城用的雲梯,要幾個月才能豁然成,構築攻城用的土山,又要幾個月才能完成,將領忍不住憤怒。指揮士兵像螞蟻一樣往上爬,士兵殺傷三分之一,而城還是攻打不來的。這是強攻堅城的災難,所以,善於用兵的人,降服敵軍,不是靠硬打;奪取敵人的城寨,不是靠強攻,滅亡敵人的國家。不是靠久戰,必須以萬全的謀略爭勝天下,所以,我軍不受挫折,卻能得到全部的勝利,這就是謀略戰勝敵人的原則。所以,用兵方法,十倍於敵就包圍它;五倍於敵就進攻它;倍於敵就分散它;勢均力敵要設法戰勝它,少於敵人要能擺脫它;不如敵人要能回避它。所以,弱小的軍隊堅持硬拚,就會被強大的敵人俘虜。作為帥的。是國君的輔佐,輔佐得周全國家就會強盛,輔佐有缺陷國家就會衰弱。所以,君主可能給軍隊帶來的禍患有三種情況:不了解自己的軍隊不能進攻,而偏偏命令進攻;不了解自己的軍隊不應撤退,而偏偏聽偏信命令撤退,這叫作束縛自己的軍隊,不了解自己軍隊的實際情況,卻硬要乾涉三軍的指揮,就必然使將士疑懼,三軍將士思想混亂而又疑懼,這樣諸候乘機進攻,我們的災難就來了,這就叫作自亂軍心,導致敵人的勝利。所以,預知勝利有五種;知道可以打和不可以打的,就能勝利;知道兵多怎樣打和兵少怎樣打就能勝利;上下一心的就能勝利;用自己的有準備對付主敵人的無準備的就能勝利;將帥有才能而君主又不加過牽製的就能勝利,這五條,是預知勝利的方法。所以說,既了解敵方又了解自己的,百戰都沒有危險,不了解敵方而僅僅了解自己的,一勝一敗,既不了解敵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次打仗都要失敗。本篇主要論述戰爭中的幾個要點一、 上兵伐謀的思想。二、 國君與將帥的關係要擺正。三、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在本篇中提出的上兵伐謀的思想,可以說是軍事戰略學中的大智慧,大謀略。作為一般的軍事將領,幾乎共同認定了一個死理;將軍的功勳應該在戰場上建立,將軍的豐碑隻能在屍骨上樹起,其實,這是十分偏頗的觀點,一個統兵的將帥如果隻會從軍事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善於從政治的、謀略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話,他隻能稱得上是一個彪彪武警戰士人,而不是一個能駕馭戰爭之舟的英明統帥。不戰而屈人之兵,多的是王者之氣,靠的是天道民心,而以戰來屈人,多用是殺人掠地的霸氣,王氣能屈人,亦能服人,考試能求得長久平安。而霸氣壓人,雖也迫人順服,但畢竟埋下仇恨的火種,時機一到,反叛之之又會重燃。在規模浩大持久的戰爭中,國君與將帥的關係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重要因素。再英明的國君也是國君,他不是統兵打仗的將帥,因此,對一些諸如進攻撤退一類的軍事行動,不應該進行過多的乾預。作為親臨前線的指揮戰爭的將帥,也不應該為國君對一場戰爭有什麼要求而拘泥於國君說詞,而應該根據前線敵情我情的產業化來臨機處理一些重大的軍務,不能讓不了解前線軍情的國君的一些決定乾擾了自己的決心,一代帥才拿破侖曾經說過:“當總司令的人由於執行君主或大臣的命令在作戰中犯了錯誤,並不能免罪,因為發布命令的人離開戰場很遠,任何一個總司令如果執行他自己都認為是錯誤的計劃,是有罪的,他應當說明理由,堅持改變計劃,而不要成為滅軍隊的工具。”在軍事中有一句話,叫做“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為什麼不受?不是他不服從領導,持兵自傲,而是前線的實際軍情不允許他這樣做。但是,有許多國家的君主不明白這一點,他們或者覺得自己英明過人,直接代替將帥進行軍事指揮。結果是大敗虧輸,甚至遭到全軍覆沒、國破家傾的噩運。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宋襄公,明朝的土木堡之變,便是最好的例證。還有的國君將軍授之後,又心存疑惑,既怕手下的將領功高震主,又怕他們持兵驕,釀成反叛,因此便在運兵布陣中處處掣肘,上下地牽製,使其不能從容對敵,有的甚至於聽信讒言,在戰爭中進行決勝的時刻,或者剛剛取得勝利後便斬殺大將,誅戮功臣,如宋朝時的嶽飛被害,明王朝建國之初朱元璋之所為。說到朱無璋,不能不多說幾句,他在曆史上也算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從小苦出身,給地主放過牛,後來當和尚,再後來參加義軍起義,應該算個貧民皇帝,但這也決定了他骨子裡的偏狹和猜忌,一旦坐上皇位,他便大開殺戒,屠戮功臣,翠華樓一把火,燒死了許多當年鞍前馬後、與自己共生死的弟兄。幾個功勳卓著的開國大將,也被他施以暗計而誅殺,三軍大帥常遇春,被朱元璋派人暗下劇毒“春芽”,此毒平時不發,一旦臨陣殺敵,稍有皮肉之傷。便會引發全身舊創齊裂,血儘而死,還有一位元帥徐達,背上長疽,臥床不起,朱元璋聞迅後,竟派人賜以蒸鵝,此物最容易引發毒疽。徐達知主子心意,隻得食鵝而亡,這些事情,在《二十四史》、《十三朝演義》中,都有記載。謀攻之先,首要謀政,天通人和,上下一心,才能奪取戰場上的勝利,孫武所以把此兩計放在作戰之先,足見他對這兩個問題的看重。“知已知彼,百戰不殆”,之所以能成為軍事征戰中格言,是因為它提示了戰爭中一個最為普遍的規律。孫武認為,隻了解自己的情況而不了解敵人,這樣的將帥隻能打一半用仗;如果敵我雙方的情況都不明了,兩眼一抹黑,這樣的將帥肯定要打一仗敗一仗,隻有對敵我雙方的兵力、火力、地形、天時、後勤保障、優長、乃至將帥本身的性格秉性、愛好等都了然於儘,才能打一仗,勝一仗,百戰百勝。1969年8月27日,北京,中南海。遊泳池清澈的水波裡,一個寬厚的身軀靜止般仰浮在水麵上。許久,粗壯的胳膊才高高揚起,緩緩地滑動一下,周遭的水波興奮地跳躍撞擊一番後,漸次悄悄地歸於沉寂。在水麵上仰浮,是毛澤東最喜愛的遊泳姿勢之一。也是他思索問題的最佳方式。此刻,他仰浮在水麵上,眼瞼緊閉,聲息全無,似乎靜靜地睡著了。其實,這位共和國的締造者腦海裡正湧動著滔天巨浪,他思索著,怎樣操動手中的舵槳,才能將8億人的航船避開急流險灘,駛進一個安全的港灣 。這一年的3月,在北部邊疆虎林縣珍寶島地區,中蘇兩國的邊防部隊發生了武裝衝突,雙方都有數十人傷亡。從此以後,雙方在邊境地區都積極備戰,增兵築防,1萬多公裡的邊防線上,處處都好像布滿了火藥乾柴,隻要一粒火星,一場大戰就會爆發。最近一個時期,根據各種情報,蘇聯準備對中國打一場外科手術式的核戰爭,所謂外科手術,即是動用小型核彈,對中國導彈、原子彈發射基地進行摧毀性打擊,從而讓中國失去核還擊的能力。據可靠情報,蘇聯官方已派蘇國防部副部長崔可夫元帥向美國參謀長聯合國會議進行了通報,這就是說,他們動手的時間表已經排定了。幾顆原子彈並不可怕,對我威脅最大的、裝備有數千輛坦克的裝甲部隊,現在也不足為懼了,以前我們反坦克武器過不了關,可前些天從報告上看,自從全軍大興打坦克風以來,我軍的裝備有極大的改善。中蘇邊境上,蘇軍部署了55個步兵師,12個戰役火箭師,10個坦克師,4個空軍軍團,總兵力約有120萬虎視眈眈,正欲躍馬揮戈,卷地殺來。區區百萬大軍,這算什麼,我有500萬大軍與之抗衡,就算它的萬輛坦克突破了我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但在縱深預定戰場上,他們便會陷入滅頂之災的重重包圍之中,到那時,他們食無糧草,住無居所,車無油料,炮無彈藥,日子會很不好過的喲!八億人民八億兵,萬裡江山萬裡營,蘇軍的千裡補給線,會被我處處掐斷,先頭衝擊部隊會在我銅牆鐵壁麵前碰得頭破血流。我們的實戰機群,會將蘇軍的大肚子運輸機打得屍骨無存。北京不保,莫斯科也將無存。哼,沒有400萬軍隊,莫想打我的主意喲,而蘇軍的總兵力也隻有320萬人。他們的戰略重點在歐洲,他們的大批精銳部隊也駐在歐洲,如果隻顧同我們打仗,丟了歐洲,他們就丟了命根子……毛澤東揮舞了一下手臂,伴隨著軀體的漂移,思緒也仿佛轉到了另一個光點——核戰爭!勃列日涅夫真得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啟動核戰爭的按鈕?毛澤東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索中,毛澤東當然知道原子彈的厲害。記得十多年前第二次出訪莫斯科的時候,他同當時的蘇聯領袖赫魯曉夫發征過一場核戰爭的辯論,針對赫魯曉夫驚恐世界核戰爭的爆發,諾亞方舟將徹底沉沒的恐美情緒,毛澤東發表過一個震驚世界的講話。“原子彈沒有什麼了不起,我看它也是紙老虎——決定戰爭的根本因素是人,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原子彈也是要人去掌握的……打核戰爭,肯定要死不少人,即便那樣,我們還是能最後贏得戰爭……”當時赫魯曉夫吃驚地半張著嘴巴,凸起的眼珠幾乎從眼眶裡蹦出來。赫魯曉夫沒有聽懂毛澤東的話,以至許多年後,在他的回憶錄裡引用這段話時,認定毛澤東是“瘋子”,是“戰爭狂人”……波蘭的哥穆爾卡也曾抱怨說:“你們中國人多,死一些算不了啥,可我們波蘭呢?我們隻有5000萬人口,叫我們怎麼個死法?”他也沒有聽懂毛澤東的話。但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聽懂了,他曾歎息著對白宮辦公廳主任傑裡·珀森斯將軍說:“原子彈的最大威力是在發射架上,而不是飛出去之後,毛澤東是一個極難對付的人物,恐嚇、威脅對他沒有用。”說完這番話後,毛澤東並沒有看輕原子彈,而是調集精強將去占領這兩彈的製高點。1964年,有了爆炸成功的原子彈,運載導彈,不久,又有了氫彈。到現在為止,中國已經成功地進行了7次核試驗,每次試驗的成功,都昭示著中國的兩彈技術又出現了驚人的飛躍。現在,沒有敢近舞著原子彈對中國人進行恫嚇了,當然,毛澤東也不會再談準備死多少人的問題了,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犧牲。近幾日,毛澤東又重讀《二十四史》,其中《明史·朱升傳》裡的一段話,始終在他的腦海裡縈回。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四方旱蝗,饑荒嚴重,又癲疫流行,是進元皇朝綱紀不振,政治腐敗,內部紛爭,天下群雄競起,遂致大亂。此間,定遠(屬安徽省)皇覺寺為亂兵所焚,寺僧朱元璋無奈,投至義軍郭子興屬下,任親兵九夫長,後屢次征戰,南討北殺,朱元璋兵將廣,羽翼漸豐,便急於稱王,這時,他帳下的隱士朱升剖折天下大勢,指出:為敵者,東有張士誠,西有徐壽輝,陳友諒,南有陳友定,東南有方國珍,早早稱王,隻能成為眾矢之的,現在天下大勢未定,群雄逐鹿,不如暫進擁戴已稱宋帝的韓林兒,修好於各方,集中打擊陳友諒,此為“高築牆,廣征糧,緩稱王”之策。朱元璋納之,此後,滅友諒,沉小明王與瓜號江中,障礙即除,才於公元1368年正月即皇位。……麵對一角即發的核戰爭,毛澤東從明史中又受到偌多的啟示,為了減少傷亡,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應迅速挖掘修建防空工事,當核彈來襲時,人們可躲至地下。打仗最忌兩麵樹敵,美國急於撤出越南,我們該送他一顆定心丸吃一吃,明確告訴他們,中國無意在亞洲追求霸權,也無意去填補美軍撤離後的空白。麵對蘇聯的戰爭叫囂,我們不能單純地組織防禦,應該和張愛萍水相逢商量一下,可否把即將實施的地下核試驗和高爆核試驗再提前一段時間,觸一觸勃列日涅夫的神經,看他還有沒有膽量去動那個核按鈕……毛澤東雖然躺在水麵上未動,卻已思貫古今,神遊八極,將一場大戰的全局廓括胸中。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就在於他有常人無法望其項背的預見性。正如一名著名的學者所言:“如果曆史能夠倒演,80%的人會成為偉人。”“主席,總理來了,正在客廳等您。”一位工作人員打斷了毛澤東正在太虛中往來飛梭的思緒。毛澤東手扶攀梯,走上池岸,用浴巾揩乾身上的水漬,披上浴袍,走進客廳。“恩來,坐下說話。”毛澤東點燃一支煙,氣定神閒地說。“主席,四位老帥的緊急報告,您看過了嗎?”四位老帥是指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由於過度的操勞和過重的焦慮,周恩來的聲音急促、喑啞。“哦,看過了,不就是要打核大戰嘛,好啊!讓他們打嘛,原子彈很厲害,但鄙人不怕。”毛澤東淡然一笑,接著說:“勃列日涅夫怕不怕?尼克鬆怕不怕?我不曉得,我想摸摸他們的底哩!”毛澤東今天語聲朗朗,談笑自若,周恩來的心中卻是如懸巨石,神色憂鬱得很,他為毛主席的安全憂慮,為即將而來的國慶大遊而憂慮。“恩來,你讀過《明史》沒有,?我看朱升是個很有貢獻的人,他為明太祖成就帝業立了頭功。對了,他有九字國策定江山,‘高築牆,文征糧,緩稱王’我也有九字能不能對付核大戰呀?聽好,這九個字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周恩來略一思一忖,陡然眼眸一亮。毛澤東燦然一笑,“有沒有剽竊之嫌啊!”周恩來興奮地:“不稱霸,好!這下美國可該放心了。”毛澤東搖搖頭:“隻放心不夠,人家是頭一號,哪能袖手旁觀哩!我想扯他們下河,趟趟這一遭渾水哩!”周恩來開心地:“真把美國拖進來,這場戲就有熱門看了。”所謂把美國拖進來,其實就是要改善同美國一直僵持的關係,利用美國的力量來扼製蘇聯。所以,此後不久,便有了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再過不久,有了基辛格的秘密外交: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正式來華進行國事訪問,中美簽定了《上海公報》:接著,聯合國恢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席會,蘇聯封鎖中國的壁壘轟然倒塌。話扯遠了,還是回到中南海參的遊泳池中來。“孫子曰:故上兵伐謀,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毛澤東點燃了一支香煙,沉吟著說:“勃力日涅夫是個軟耳朵根子,我怕他管不住他那個國防部長哩!”周恩來始終記掛著自己的使命,趁此亮出底牌,“主席,四老帥都認為今年的國慶了蘇軍偷襲的可能性很大,我看,今年的集會怎麼個搞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周恩來的潛台詞,搞集會主席要檢閱,要檢閱就要登天安門,登天安門,國家黨政領導的人就要全部亮相,如果這時候人家把原子背景放過來……風險太大了。“哦,不搞集會,我看不太好吧!這是不是告訴人家,我們有點怕?集會還是要搞的,我還是上天安門,我倒想開開眼,看看這原子彈的威力究竟有多麼大。”毛主席的脾氣,周恩來是知道的,說不過黃河,就不過黃河,天王老子也說不轉。周恩來的濃眉緊緊地鎖在了一起。幾十萬人聚集在廣場,一旦出現情況,怎樣疏散?怎樣隱蔽?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怎樣才能安全地進入地下通道?周恩來反複抻量警報後的5分鐘。根據有關軍事部門測算,蘇聯在靠近我邊境的幾個導彈發射點發射導彈一,最近的飛到北京隻需六七分鐘。如果扣除發布警報時間,也許留給的時間隻有三四分鐘。周恩來苦思苦想著萬全之策。毛澤東瞟了一眼周恩來,笑笑,解意地說:“如果不放心,咱們可以先放兩顆原子彈嚇唬嚇唬他們呀?讓他們也緊張兩天,等明白過來,咱們的節也過完了。”周恩來心頭略鬆,會意地:“放完後,咱們來它個秘而不宣。”“對嘛,這就叫兵不厭詐嘛!”“主席,您看安排在什麼時間比較好?”“我看不能早,也不能晚,28日和29日兩天就可以,這事還要和榮臻、愛萍商量一下……”……公元1969年9月28日、29日,美國地震監測站、蘇聯地震監測中心以及兩國的衛星,幾乎同時收到了能量巨大的震動信號。他們馬上作出了判斷,中國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和高爆核試驗。這是有史以來中國進行第8次,第9次核試驗。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彆是美、蘇兩國,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中國公布核試驗的消息和有關資料。奇怪的是,同前7次核試驗,中國連續熱烈慶祝的情形相左,一連數天,中國所有的新聞媒介都悄無聲息,對此保持沉默,對這兩次核試驗連一條簡短的消息都沒有發,好像根本就沒有發生過。外電對此議論紛紛,猜測頗多,其中美聯社播了的一條評論具有廣泛的認同性,文中指出:“中國最近進行的兩次核試驗,不是為了謀取某項具體的成果,而是臨戰前的一種檢測手段,”這實際上等於警告勃列日涅夫,如果你敢按動核按鈕,中國立刻就會給予還擊。中國的核力量雖然不很強大,但也十分可怕。果然,勃力日涅夫的手在核按鈕前猶豫了許久,終於悄悄地挪開了。10月1日,毛澤東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檢閱了遊行隊伍。當晚,毛澤東、周恩來等來到天安門廣場,在人民群眾中間席地而坐,興致勃勃地觀看了節日的禮花和五彩繽紛的焰火。毛澤東,真乃神人也。130年前,在美國本土,曾經爆發過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南北戰爭,這實際是美國資產階級的第二次革命。戰爭的兩方,一方是南方的奴隸主集團,一方是資產階級尋找廉價勞動力、拓寬自由貿易市場的北方資產階級集團。戰爭先後進行了5年。南方軍隊雖然是為了維持舊製度而戰,但是由於軍隊統帥羅伯特·李將軍的傑出指揮,在戰爭初期,南軍反而節節勝利,而北軍則一敗再敗,以至首都華盛頓都處在風雨飄搖之中。但到了戰爭的第3年,即1863年7月,李將軍在東部戰場上強攻葛斯提堡,結遭到慘重失敗,北軍獲得了根本性的勝利,這一戰役,扭轉了整個戰場上北軍的頹勢,穩定了大局,之後,北方資產階級在林肯總統的領導下,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消滅南部奴隸製,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戰爭的頭兩年,在東部戰場上,南軍除了安提塔戰役遭到一些失敗處,幾乎是連連得手,大軍步步向前推進,在西部戰場上,雖然北軍儘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陷於被勸挨打之中,局勢十分不利。1863年5月,南軍弗吉尼亞軍才在岑斯勒維爾采取迂回包抄的奔襲戰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後,軍團司令羅伯特·李重新調整了軍隊的指揮官,下轄三個軍,分彆由詹姆斯中將、愛威爾和安布羅斯少將擔任各軍軍長。李將軍感到由於連年戰爭,弗吉亞的物資奇缺,糧食十分匱乏,因此,他決定向北方發展進攻,去奪取北方充足的物資和糧食。同時,進一步鞏固南軍的軍事優勢,尋機對北軍進行更為致命的打擊。李將軍向北出擊還有更重要的軍事戰略上的原因,在西部戰場上,由於林肯將軍啟用了能征善戰的格蘭特將軍,所以局勢大變,格蘭特上任後,在取得了初步勝利,軍隊占領了有利地形後,突然包圍了維克斯堡要塞,李將軍心裡清楚,要解維克斯堡之圍,長途奔襲是不能的,隻能采用中國戰術中“圍魏救趙”的戰法,在東線發動一場淩厲的攻勢,以減輕西部戰場上的壓力。格蘭特將軍是一個聲名狼藉的酒鬼,常常在戰鬥的緊要時刻喝得大醉,但是李心裡清楚,格蘭特是一位傑出的軍事指揮天才,由他統帥是軍隊之福,李將軍也十分敬服林肯總統,因為正是他力排眾議,不拘小節,重用了格蘭特,才扭轉了北軍一敗再敗的戰局。在東線發動進攻,李將軍還有其政治上的迫切需要,自林肯發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和安提塔姆戰役失敗以來。一直支持他們的英法兩國的態度變得越來琥曖昧了。在這種情況下,極有必要發動一場強有力的攻擊,來顯示南軍的強大,迫使英法等國承認南方同盟獨立政府的合法性。1863年6月3日,李將軍率領他的由7.5萬人組成的軍團,由弗裡德裡克斯堡出發,向賓夕法尼亞推進,直接威脅華盛頓和費城。6月3日,雙方騎兵在布郎迪車站遭遇,剛一交手,北軍便慌忙撤出。6月13日,愛威爾將軍率領的弗吉尼亞第二軍攻入謝南多亞河穀一帶,大敗駐防的美軍,俘虜4000餘人,並奪取了大量軍用物資,然後向波托馬河繼續挺進。麵對撲麵而來的南軍,華盛頓在危急中悚然顫立。在危急關頭,林肯一方麵調集北軍的波托馬克軍團向弗裡德裡克集結,以加強那裡的防禦力量;一方麵走馬換將,撤掉了原司令胡克將軍職務,讓他的部下一個叫米德的軍長接替胡克的職務,成為波托馬克軍團的總司令。林肯的這一決定又是十分英明的。米德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官。他穩健,果斷,曾擔任過旅長、師長和軍長,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在軍隊中有著極高的威望,也被自己的部屬和士兵所信賴。林肯選擇將領時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考察該將軍榮立戰功的同時,還要考察他的部屬對他的信賴程度。實踐證明,這是一條十分可貴的經驗。隻有部屬和士兵真心擁戴的司令官,他才有隨心所欲地指揮調動部隊,戰勝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波托馬克軍團是北軍中最為龐大的一支軍隊,有10萬之眾。但是由於剛剛在岑斯維爾戰役中遭到重創,情緒非常低落,而且該軍團中大多是剛剛入伍的新兵,戰鬥素質極差。米德上任後,立刻對軍團進行了組織調整,將新老士兵重新進行搭配編排,並且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進行短期修整和訓練。6月底,南軍已穿過賓夕法尼亞,攻入北方,一支部隊奪取了卡萊爾,然後在哈裡堡待命。希爾的軍隊直插位於哈裡斯堡西南的小鎮葛斯提堡,企圖攻占約克郡後。直抵薩斯奎海納河,掩護後麵李將軍的大軍向哈裡斯堡集結。擔任先鋒的愛威爾將軍一路上勢如破竹,猛衝猛殺,這對東線剛剛上任的米德將軍來說,無疑,他碰到了最為嚴峻的考驗。米德將軍在反複研究了敵情,全麵地審時度勢後,決定大軍由弗裡德裡克前出至哈裡斯堡,然後向葛提斯堡迫近,在那裡同南軍展開決戰。大戰在即時,李將軍首先犯了第一個錯誤。進入北方之後,李將軍明顯地覺察出自己的耳朵不靈了,眼睛不明了完全不像在南方作戰那樣隨時可以準確地得到敵軍的消息,為了摸清敵情,李將軍命令騎兵師長斯圖爾特少將率領他的騎兵對北軍進行一次偵察性的襲擊,以便摸清北軍的主力的確切位置。然而,連打勝仗,性情魯莽的斯圖爾特好大喜功。把偵察覺性的攻擊變成一次大規模作戰,他沒有限製軍隊的進攻速度和前出距離,企圖從後麵包抄北軍。他沒等他們趕到預定戰場時,才發現北軍已渡過波托馬河,同正麵的李將軍的大軍交上了手了。此時,斯圖爾特的騎兵師同李的大軍已經失去了聯係,隻好獨自東線挺進,當他疲憊不堪地到達葛斯提堡時,才發現主戰場上的勝負基本已定。主戰場的大戰是從突然間的遭遇戰開始的。在米德大軍向葛斯提堡集結的同時,李將軍也率領弗吉尼亞軍團抵達了葛斯提堡,他命令主力軍在城堡以西待命,由於情報遲誤,派出去的偵察的騎兵師又沒有消息傳回來。所以他竟毫不知曉米德的大軍,就駐紮在離自己司令部幾公裡之外的平原上。7月1日,軍南軍希爾所部一支部隊為了收集馬鞍和馬具,貿然闖進葛斯提堡小鎮,結果遭到了北軍布德福師的迎頭痛擊,李將軍這才知道,米德大軍已經同自己嚴陣相峙,已成盤馬彎弓之勢,臨時要調集兵力已經來不及了,於是。這場意外的遭遇戰拉開了為時三天的大戰的序幕,倉促迎戰,這是李將軍犯的第二個錯誤。7月1日中午,南軍首先發起凶猛的攻擊,猛烈的炮火,逼迫北軍撤出了葛斯提堡小鎮。待李將軍進入小鎮,仔細地觀察了周圍的地形後,才了現自己處於十分不利的位置,要想改變危局,必須奪取小鎮後麵的高地公墓嶺,北軍的後撤正是為了加強公墓嶺的防禦,並非真正的敗退,於是,他馬上部署兵力,全力攻占公墓嶺。公墓嶺是一個南北走向,呈魚鉤狀的小山脈,凸出的一麵正對著南軍。“魚鉤”兩端各有一座小包,南端的叫圓頂山,北端的叫卡爾普斯山。事後,現代軍事家們在評論這次戰役的得失成敗時指出,搶占公墓嶺是這次戰役成敗的關鍵。中午時分,李將軍指揮大軍將公墓嶺團團圍住。但與此同時,米德指揮的北軍搶先一步,將漢考克將軍統帥的第二軍送上了公墓嶺,及時加強了公墓嶺的防禦力量。一場子南北戰爭中規模最大的血戰,就這樣開始了。南軍調集了幾乎所有的炮火,對公墓嶺的幾個高地進行了猛烈火反複地轟炸,炮火未熄,地麵部隊便呐喊著衝上去。但北軍的防禦工事異常堅固,而且是居高臨下,占有利地形,當著南軍士兵衝上高高的山梁,力氣用儘時,北軍才從工事裡準確地開火,將南軍像羊群一樣趕下山來。公墓嶺的山坡上,棄屍累累,山坡上的樹木草荊全被燒光,空氣中飄浮著一種枯焦混和著血腥的難聞的氣味。7月2日,南軍厄爾利將軍指揮的部隊突破難了北軍的右翼防線,一度占領了魚鉤北端的卡爾普斯山,但他們立足未穩,還未來得及慶賀,便被除數北軍強有力的反擊給趕出了陣地。南軍老將朗斯特裡奉命攻打北軍的左翼,由於他的作戰方案上與李將軍有分歧,因此,對公墓嶺的進攻隻是勉強從命,他的部隊利用嶺下一片麥地,和一個果園的隱蔽地形,十分謹慎地向嶺南的製高點—小圓頂山迫進,由於他們攻勢不猛,速度不快,掩護火力也十分薄弱,所以幾次進攻都被北軍反擊回來。在初戰遭遇挫折時,未能和屬下主要將領統一意見,這是李將軍犯下的第三個錯誤。朗斯特裡也組織過幾次像樣的進攻,小圓頂山的形勢一度吃緊,可是就在勝利在望的時,北軍沃倫將軍的援兵又到了,防禦小圓頂山的第五軍力量得到了加強,朗斯特裡特的期望成了泡影。7月3日黎明,南軍經過一夜苦戰,終於攻占了卡爾普高地,然而不到兩個小時,北軍斯洛卡爾姆率領的第十二軍又反擊回來,經過一番激戰,卡爾普斯高地又為北軍奪回。正在此時,前去執行偵察任務的斯圖爾特騎兵師在兜了一個大圈了之後,終於返回了。如果斯圖爾特早些察明敵情……如果斯圖爾特的騎兵師早些參加進攻戰鬥……也許,戰爭就分是另一個樣子了。騎虎難下的李將軍決定孤注一擲,他集結起最後所有能作戰的力量,將1.5萬人分編成數十個作戰方隊,在一陣密集的炮火對射之後。向中央陣地發起了海濤般最為猛烈的進攻。但是,持有反對意見、對勝利已經不抱希望的朗斯特裡消極地隻派出一個師加入戰團,然後自己躲在一邊靜觀作戰的成敗。此時,北軍堅固的工事中,享特將軍指揮的大炮發揮了巨大的威力,炮彈像急雨冰雹一般在衝擊的南方軍陣中降落,然後成火山噴發狀的爆炸燃燒。南軍的官兵,成片成片地倒斃地公墓嶺的山坡上。終於,有一部分南軍衝過炮火編織的死亡線,漸漸靠近了山峰。守衛在山頭的北軍,透過彌漫的硝煙迷霧,可以看到南軍密集的衝鋒線像海浪一樣向山頭湧來,閃亮的刺刀,飄揚的軍旗,嘀嘀的喇叭聲,……最後連南軍士兵痙攣的麵孔都看得一清二楚了。米德也拚上了最後的力氣,下達了全線反擊的命令。隨著一聲聲轟轟隆隆的巨響,伴隨著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和揮動著閃著寒光的刺刀的可怖畫麵,公墓嶺上出現了最為慘烈火的一幕。血雨迸飛,慘號不斷,死屍盈野,斷肢遍地……終於,在李將軍的望遠鏡裡,他看到,身著灰色軍服的南軍如潮一般跑下山來,李將軍痛苦地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他知道,自己的希望破滅了。這場殘酷的大戰,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北軍投入兵力8.5萬人,傷亡2.3萬人,南軍出動兵力7.5萬人,傷亡2萬人,北軍贏得了這場子戰役的勝利,意義自然十分重大,不僅解除了南軍對首都華盛頓的軍事威脅,而且穩定了人心,爭取了國際輿論的支持。由此為轉折點,戰場上的敵我態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南軍由進才轉為防禦,北軍由防禦轉為進攻。4個月後,為紀念在這場戰役中陣亡和負傷的將士,由國家出資,在這兒建立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公墓,在烈士墓落成典禮上,林肯總統發表了一篇不朽的演說,他高度評價了這一戰役的偉大意義,熱情讚揚了參加這場戰鬥的全體將士,激情洋溢地稱頌了為國捐軀的英烈們的崇高精神。鼓勵人民乘勝前進,去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一年半之後,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羅伯特·李將軍向北軍投降,北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縱觀持續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史,顯然,葛斯提堡戰役具有扭轉危局,反敗為勝的關鍵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