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半食(下)(1 / 1)

檀郎 海青拿天鵝 1673 字 2個月前

“怎話說一半又不說。”馮旦急道。“都是些玄裡玄乎的卦辭,說了你也不懂。”我拍拍他, 道, “不過我有太上道君護體, 你是知曉的。且昨夜太上道君也托夢說了, 隻要我憑天機所示行事,自可化險為夷。”馮旦麵色釋然,忙道:“自是如此。姊姊你連那日食都可知曉,還有何事不曉。府中昨日都傳開了, 說你是神仙再世。”我笑笑, 卻歎口氣。“雖然如此, 可太上道君護的是我,旁人可就不一定了。”我說, “你與我相熟, 我便不瞞你。我這命數通了天機,乃如順風滿帆之舟, 可乘風破浪,亦可拋人性命。”馮旦愕然:“怎講?”我說:“以此為喻, 我便是那舟。舟上帶挈之人,若有一絲異心, 不但富貴全無, 還會遭天機反噬, 落得身首兩處。”馮旦愣了愣,目光有一絲搖擺。“反之呢?”他問。“反之,”我說, “則可儘然得那順風順水之利,逢凶化吉,富貴發達,拜相封侯,蔭子封妻。”馮旦目光一亮,即刻笑道:“原來如此!小弟日後便做姊姊那舟上之人,將來吃粥吃肉,全賴姊姊提攜!”我亦笑,道:“客氣了,好說好說。”還未到下雪之時,但天氣已經變得寒冷。秋冬乾燥,從上穀郡到雒陽的道路並無泥濘難行之處,一行人走得甚為順暢。不過謝浚隨行雖是我的主意,但目的不過是為了辦事方便,對於他,我先前的看法並未消弭。路上,就算是對坐用膳,我也不大搭理他,就算閒坐無事,我也隻跟馮旦或者彆的隨從聊天。謝浚顯然對此甚是了然,雖見了我仍神色平和,但並無多餘廢話。我雖然不再隱姓埋名,但此去雒陽,我不打算引人注目,忽而仍須得喬裝改扮。將要到雒陽的時候,我穿起男裝貼起胡子,並告訴謝浚,在人前稱我阿生便是。馮旦看著我,嘖嘖稱奇。謝浚亦滿是驚詫之色。“這三年來,你就是這般躲過了追查?”他問。我不以為然:“天下這般大,有心藏匿,換個名姓便是了,何須這般大動靜。”謝浚淡笑,沒有追問,卻道:“霓生,你讓我來雒陽,究竟是為何?”我看看他,道:“秦王不曾與你說?自是讓你來斡旋王府之事。”“雒陽王府中的府吏皆乾練,隻要殿下一紙任命,他們皆可聽命於你。”謝浚道,“為低調之計,你全然可孤身前來。可你仍執意要我跟隨,為何?”我愣了愣。這謝浚看著是個唯命是從的人,原想秦王看中他乃是在於老實,不想也有這等透徹心思。不過這事我遲早要跟他談,他既然說起,倒可先說明白。“長史所言不假。”我笑了笑,道,“確有一件事,非長史不可。”“哦?”謝浚問,“何事?”我說:“乃請長史勸說一人。”“何人。”“皇太孫的母親,前太子妃謝氏。”我看著謝浚驚訝的臉,道,“長史與她是親戚,可名正言順與她見麵並取信於她的,也隻有長史。”“謝妃?”謝浚皺起眉,問,“你要我勸她何事?”“請她帶著皇太孫,隨我等離開雒陽。”“皇太孫如今已被東平王立為皇帝,太子妃也成了皇太後。”謝浚道,“他們如何肯走?”我說:“此事不過是個鬨劇,誰人不知今上是東平王傀儡。他與謝太後當年皆經曆過生死大難之人,自也知曉此理。二人如今雖頂著至尊之名,可性命皆捏在東平王掌中,缺的不過是能將他二人救出去的人罷了。”謝浚沉吟片刻,看著我:“救他二人出來之後,又如何?”我說:“此事我會做得聲勢大些,教東平王掩蓋不住。今上從宮中消失,定然教天下震動,無論東平王如何處置,也擺脫不得弑君之嫌。隻要有人以弑君之罪起兵反東平王,將其斬殺,到時天下便陷入了群龍無首之境,諸侯必亂。而秦王到時挺身而出,亦師出有名。”謝浚道:“為何不是讓殿下直接以弑君之罪討伐東平王,入主雒陽?”我說:“奪位登基並非殿下唯一所願,就算他入主雒陽,天下諸侯兵馬仍在,他得到的仍是一個隱患重重的天下,隻怕反受其累。”謝浚似明白了我的意思。“你想教這些諸侯自相殘殺,自行消耗?”我說:“殿下雖有十餘萬兵馬,但要對抗所有諸侯乃遠遠不足。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省事獲利最大的辦法,便是做那漁翁。”謝浚不置可否,少頃,道:“東平王乃眾宗室之首,弑君之罪不曾落定,隻怕未必有人敢起頭反他。”“東平王當權之後,眼紅他的人多得是。”我說,“趙王便是其一。”謝浚眉間一動:“趙王?”我說:“首先,趙國富庶,光明麵上就有兩萬王國兵馬,私下養的部曲之數,少則五千,多則上萬。趙國到雒陽路途平坦易行,攻打不難。其次,東平王用事以來,趙王歸附頗為殷勤,如今已是太常。長史莫忘了,當初東平王之所以得宗室擁護,已是因他當上太常,掌管了宗室事務。”謝浚道:“趙王真有異心?”我說:“趙王一向有異心,隻不過為人謹慎。前番荀氏亂政之時,趙王曾有意與梁王一道歸附龐氏,但見時局未明,中途退了出去。故而龐氏得勢之後,重用梁王,將趙王晾在了一邊。而後,梁王討伐龐氏,亦曾求助於趙王,趙王仍不敢冒險,未予回應。”謝浚道:“趙王既如此怕事,你又如何篤定他會起兵?”我說:“趙王先前之所以怕事,乃因為孤立無援,說到底,不過是不信任梁王罷了。可大長公主與秦王則不一樣。得大長公主支持,可安撫朝臣,得秦王支持,可威壓諸侯。如今之勢,諸侯爭雄在即,他定然按捺不住。”“這不過是你憑空猜測。”謝浚道。“並非憑空猜測。”我說,“趙王已經在向大長公主示好。秦王與大長公主結盟,長史與桓府亦定然有所往來,長史到桓府中一問便知。”謝浚看著我,目光定了定。“此事,你與殿下說過麼?”他忽而問道。我說:“他隻知我來殺東平王,其餘不曉。”“哦?”謝浚問,“為何不告知他。”我說:“豈不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等在雒陽行那勾心鬥角之事,瞬息萬變,其實與戰場行軍並無分彆,殿下在千裡之外,無以插手,知曉諸多細節有弊無利。待事成之後,長史再行告知不遲,隻要達成最終之事,殿下一定不會惱怒。”謝浚看著我,不置可否。隔日之後,一行人終於到了雒陽。與上回離開時所見相較,雒陽無甚變化。街市中依舊熱鬨,民人來來往往,街上擁擠嘈雜,仿佛宮廷和朝廷裡的那些風雲湧動與他們全無關係。直到經過一些官署和達官貴人的聚居之處,才看出些不一樣來。許多門前都掛著國喪之物,從去年到今年,三個皇帝接連去世,那些戴孝之物看上去也格外繁重。秦王府也不例外。走下馬車之後,我往王府門前望了望,隻見縞素和白幡裝點得白花花一片,有模有樣。這對於我而言也算故地。三年前,我每次來都免不得費儘心機對付秦王,這次更妙,我已然成了這王府中的幕僚。總管王府之事的,是一個內侍,名叫何達,比居庸城的薛弼年輕些,說話和順謹慎。謝浚在路上曾讓人快馬傳來消息,告知來雒陽之事,何達看到我,並無訝色。“這位便是阿生。”謝浚對何達道,“想來殿下亦已將此事告知了內官,日後阿生在府中,還須內官多多照拂。”“自當如此,長史王心。”何達微笑道,說罷,讓手下內侍將我的行囊接過。馮旦即自告奮勇,引我到住處去。雖然謝浚對我的那些想法無所回應,但回到雒陽後不久,他就到東平王府去了,天黑了也不見回來。據馮旦說,秦王讓他帶了許多厚禮,都是給東平王的。我了然。東平王十分重視秦王的態度,先前還巴巴地派了張彌之去上穀郡試探。謝浚此番回來,當然也要首先去拜見東平王才顯得殷勤。至於目的,不用打探我也能猜到,一是給東平王回禮,而是給他再吃一顆定心丸,讓他以為秦王不但病得不能自理,並且全然站在東平王這邊。所謂先禮後兵,越是想把誰乾掉,動手前便越是要殷勤示好。這套路我在大長公主那裡見過不止一次,秦王與她不愧是共個父親,這手也玩得順暢。我對此事沒有多大興趣,卻問馮旦:“謝長史從前到了雒陽,都會回家麼?”馮旦愣了愣,答道:“回是回,不過謝長史乃勤勉之人,來雒陽時多是行色匆匆,隻能抽空回去探視一兩回,待王府中的事務處置完了便走。”我了然。從前在雒陽的時候,我曾聽人說過謝浚與家中的關係。雖然謝浚也和公子一樣,有一顆外出闖蕩的心,但謝匡夫婦比桓肅夫婦寬容多了,謝浚行事並不受阻撓,更不像公子那樣與家中鬨翻。秦王府夜裡沒什麼事可做,我問何達,可否借府中藏書一閱。何達說自是可以。而後,他領著我到了一處院中,我看了看,發現這是我第一次來秦王府時,他見我的那處水榭花園。當年,就是在池邊的水榭裡,秦王當麵戳破了我的身世,說出了我祖父就是璿璣先生。真乃腥風血雨之地。何達打開池邊小樓的門,掌起燈,道:“此乃殿下書房,殿下信中曾交代,你若要看書,可隨時取用。”我愣了愣,道:“殿下還交代了什麼?”“交代在下房中的書,你若是看上了哪本要帶走,一本五十錢。”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