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會上,公子甚為順利。他的確天生擅長與這些士人打交道, 而如我預想一般, 在他當場揮毫作出那篇賦之後, 雅會中的士人們一片震動。自當朝以來, 士人在外戚和宗室間備受擠壓,早已積聚了諸多不滿。公子此賦為士人抒懷,字裡行間皆昂揚之誌,傳閱之人, 無不鼓舞振奮。就算是從前對他頗有微詞的人, 也不會不承認這篇賦確實寫得深入人心。我瞥向溫禹, 他並未像彆人那般露出激賞之色,也不予置評, 但觀看那賦時, 一手拈須,卻甚為認真。見得此狀, 我知曉那事已經有了幾分把握。可惜公子太執拗,堅決不肯將此事告知長公主或桓肅, 否則他們向王緒暗示暗示,由他出麵提點, 料得這宴上已經可定奪。“我記得元初平日赴雅集, 甚少當場作賦。”桓瓖看著, 在我身旁道,“今日倒是難得。”我轉頭,毫不意外地碰到他意味深長的目光。“公子一向隨性。”我麵不改色。桓瓖不置可否。這時, 仆人在庭院中擺開筵席,魚貫呈上宴飲之物。王緒招呼眾人入席,桓瓖亦重新掛起長輩前的乖巧之色,隨王緒走入席中。公子一向名聲卓著,且在這雅會上受人盛讚,王緒自不怠慢,將他待為上賓。閒談之時,自然而然地,與公子談論起他收藏的那篇賦。“不想拙作竟得侍中抬愛,晚輩實慚愧。”公子道。王緒莞爾:“以元初才情,若為拙作,天下士人皆可休矣。”溫禹忽而道:“若我未曾記錯,元初已辭去議郎之職,確否?”公子道:“正是。”“我聞其後,朝廷亦數次征召,元初皆未曾應允。”公子道:“晚輩任議郎時,常覺才疏學淺,不足勝任,恐負朝廷重托。”溫禹笑笑,不多言語。因得公子來到,宴後,賓客無人散去,皆聚在公子周圍,聽他言談。不過與從前的玄談不同,公子今日說的卻是孔孟。王緒尊儒,一向厭惡世間頹廢清談之風。而公子雖精於玄談,但祖上畢竟出過儒學大家,論起經略來,亦條理規整,毫無生怯。許是第一次聞得他這般言談,在座之人無不驚詫,連帶一直對公子不溫不火的溫禹,看公子的目光亦有了變化。當然,公子既然在彆的雅會上一向清高,在這裡也不會例外。按先前計議,言談過後,公子便以要入宮探望太後為由,先行告辭。許多人露出不舍之色,但公子行事之風一向為眾人所知,亦無人意外。“今日因元初來到,甚為儘興。”王緒親自將公子送至門前,微笑道,“元初那新賦,乃罕有之佳作,想來今日之後,亦為天下傳頌。”公子謙道:“不過些許感懷,若非雅會中眾賢啟發,豈得片語。今日可得尚書指點,亦晚輩之幸。”王緒看上去頗為受用,看著公子,目光深遠:“我觀元初詩賦,頗有鴻鵠之誌,不知今後有何打算?”公子道:“晚輩自幼承祖訓,以德行修身,惟願報國,然如今尚年輕淺薄,不足為用。將來若得機緣,可為天下驅馳,晚輩自當毅然而往,在所不辭。”王緒目光一動,頷首感歎:“元初高誌,果世之俊才。”回府的路上,公子一直沒有說話。我問他:“公子不高興?”“不是。”公子皺皺眉,道,“累。”我訝然,道:“公子平日赴雅會,不也是這般用用食,說說話?也不見公子說累。”公子搖頭,道:“此番不同以往。”停了片刻,他說,“霓生,尋常人家的子弟,若為求官,也須得如我今日這般逢迎麼?”我哂了哂,道:“公子,若是尋常人家的子弟,隻怕這般雅會的門也不讓進,往何處逢迎?”公子想了想,頷首:“如此。”我說:“公子覺得方才都是言不由衷?”“非也。”公子道,“隻是有求於人,須得斟酌言語,終非快意。”我心歎。公子果真是被寵慣了,一點點不如意便覺得委屈。“公子須得習慣。”我說,“官場逢迎,比今日更甚百倍,公子日後當上了通直散騎侍郎,便是無人提點也切不可任性。”“無人提點?”公子忽而看向我,目光怪異,“怎說得好似你不在一般?”我想給我自己一個爆栗,方才心頭一熱,竟說漏了嘴。“公子去官署,我總不能跟著,如何提點?”我神色無改。公子了然,片刻,道:“這我自是知曉。”我看著他:“公子若是覺得求人憋屈,不若便告知主公和長公主……”“不可。”公子的臉即刻冷下,“霓生,你切不可告知他二人。”就算再不喜歡,公子也仍要跟自己的那點出身較勁。我雖然十分佩服他的之氣,但不知他能強撐多久。“知曉了。”我歎口氣,“公子不願告知家中,連事成與否都無從得知。”“這有何難,必是可成。”公子道,“這通直散騎侍郎我當定了。”“哦?”輪到我詫異不已,狐疑看著他,“公子如何得知?王緒與公子說的?”“他說不說,皆是一樣。”公子的神色驕傲又自信,目光灼灼,“今日溫禹亦已無妨礙,如你所言,能讓外戚、宗室和士人都滿意的人選,舍我其誰?”我啞然失笑。我總擔心公子這裡不適應那裡不合意,卻時常忘了他是一個多麼自戀的人。雖然偶爾文人情懷發作會發發牢騷,但世間並沒有能讓他真正為難過的事。“此言甚是。”我忙討好地符附和道,“公子睿智。”王緒所言不假。隔日,公子的賦便傳開了,因得是在王緒的雅會上所得,甚至比上一篇更受士人們追捧。而不久之後,黃門侍郎孔珧親自到桓府之中,請公子入朝。征召之職,正是通直散騎侍郎。公子欣然應允。曆來擔任這般要職的人之中,公子是最年輕的一個,此事傳出之後,甚為轟動,連長公主和桓肅亦甚為驚詫。“我就說我兒必不會久居人下。”長公主微笑道。此事對於桓府而言,乃是兩個月來唯一的好事。長公主特地在府中設下宴席,請來賓客慶賀了一場。自皇帝臥病,桓府已經久未宴客,故而此番宴請的賓客頗多,不乏名流貴胄。其中,有平原王、城陽王等皇子,有梁王、趙王等宗室。除此之外,桓府還請了許多素日交好的士人朝臣。王緒是桓氏的姻親,自在邀請之列,而溫禹、孔珧等人,桓府送去了帖子,但許是為避他人閒言,他們皆回禮婉拒。至於外戚,如今風頭最盛的,自是龐氏無疑。皇後的父親龐圭與公子的祖父有同朝之誼,桓肅便讓桓攸親自登門,向龐圭送了帖子。其實眾所周知,皇後的所有心腹之中,最倚仗的當屬上虞侯龐寬。不過桓肅從前與他有隙,便是如今龐寬得勢,壓人一頭,桓肅也做不出巴結的事來。而皇後的另一個兄弟崇安侯龐逢,桓肅之所以沒有請,乃是他也與桓府結了怨。且事出之因並非其他,而正是公子擔任的通直散騎侍郎之職。對於此事,宗室及士人們皆無異議,最大的反對之聲則來自龐逢。龐逢一直想讓兒子龐琚擔任此職。他不僅遊說了皇後和梁王,還去遊說了溫禹,可惜被溫禹不冷不熱地頂了回去。據說龐逢得知公子得了此職之後,大發雷霆,到皇後跟前鬨了一通。但皇後不但沒有從了他,還將他斥責了一頓,龐逢見沒了指望,隻得悻悻回去。這宴席無疑是他的心頭刺,桓肅便是請了他也不回來,於是索性免了諸多麻煩。公子其實並不太願意這般大張旗鼓地慶賀,曾向長公主發過牢騷,但長公主此番甚為強硬,沒有從他。“不過是設個宴,有何怪哉?”她歎口氣,語重心長,“元初,你才學雖好,卻不可但憑才學用事,官場人情亦是學位,你既不可置身其外,便該細學起來,以為己用。你日後便是通直散騎侍郎,此言你須謹記,若再像從前般意氣用事,就算有父親母親在,也難保你前途平坦。”公子最討厭彆人說他依靠父母鋪墊,道:“母親此言差矣。這般宴客,來人皆是看父親和母親的麵子,傳到不知情者耳中,便是母親和父親為我謀官,豈非讓人小覷。”“那般庸人,他們要說便去說好了。”長公主不以為然,“你以為這是為你辦的?”公子訝然:“那是為誰?”長公主意味深長一笑,不答卻道:“但記住母親方才的話,不可任性。”說罷,自顧而去。公子對她所言不甚明了,但我則清楚得很。皇後對桓府的監視一向不曾懈怠。長公主這些日子待在府中,即便外出也是去了宮裡,連廟觀都不曾去拜謁過。當然,這不過是麵上的模樣。就在我為長公主計議之後的第三日,龐氏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皇後的堂弟龐薈在自家後園中喝酒的時候被蜈蚣蟄了。家人即刻去太醫署請來了太醫蔡允元為龐薈醫治,不料,龐薈服過藥之後,過了一日,患處更加腫大,高熱不斷,險些一命嗚呼。此事驚動了皇後,即刻派彆的太醫去查驗,發現問題出在了蔡允元留下的藥上麵,那裡麵有好些不常用之物,藥性猛烈,以致龐薈病情加劇。龐薈家人得知之後,自是不願善罷甘休,說蔡允元謀害重臣,要將他治死罪。而蔡允元生性孤傲,在太醫署中與同僚亦關係不善,事出之後,竟無人替他說話。很快,蔡允元被移交廷尉,被下了獄。蔡允元是家中獨子,上有其實老母,下有未成年的小兒,妻子孫氏聞知此事,號哭不已,四處打點求人,卻無人敢幫。就在這時,長公主的女官李氏去探望了一番孫氏,對其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噓寒問暖,還留下了一些錢,以資孫氏探望蔡允元之時,打點獄卒之用。孫氏知道李氏是長公主身邊的女官,如遇救命稻草,求李氏替她想想辦法,看看長公主這邊可有什麼路能走。李氏甚是為難,隻說長公主現在也被皇後所猜忌,與龐氏亦不善,隻怕就算長公主識得蔡允元又同情於他為他出麵求情,亦是於事無補。孫氏一臉絕望。李氏歎口氣,道:“如今不比當初,聖上還康健,長公主在聖上麵前總能說上話。有聖上做主,區區一個外戚又算得什麼。”說著似乎無心,聽著卻是有意。孫氏當時的神色就有些不定,李氏又安慰了幾句,告辭而去。這辦法雖老套,卻有奇效。兩日之後,孫氏托人帶信給李氏,說有要事見長公主,事關聖上安康,請李氏轉告。長公主甚為賢明,見信之後,即予重視,當日午後,孫氏扮作桓府的仆婦,隨李氏進桓府來見長公主。如我所料,她主動說起了蔡氏那回風散之事。她告訴長公主,此藥乃蔡氏秘傳,可為皇帝治病。隻要將蔡允元放出來,便可著手製藥,保管皇帝可恢複常人之態。長公主大吃一驚:“此話當真?”孫氏跪下,賭咒發誓道:“妾如有虛言,謀害聖上,天打雷劈,全家不得好死!”說罷,她淚流滿麵,哽咽不已,“長公主明鑒,妾父當年亦曾中風,丈夫將此藥給他服下,隔日便行動如常。隻是丈夫恐招惹麻煩,曾嚴囑不可外傳。如今妾丈夫命懸一線,亦顧不得許多,惟求將功贖罪,保餘生平安!”長公主麵色平和,親手將孫氏扶起:“你不必驚惶。如你所言,蔡太醫若可治好聖上,莫說保住性命,便是加官進爵亦不在話下。”孫氏聞言,又驚又喜,目光大盛。“你回去告知蔡太醫,此事我已知曉,自會想辦法救他出來。”長公主道,“隻是這藥……”“丈夫一旦歸家,即可著手做藥。”孫氏即刻道,“雖須得些時日,但也就六七日,不必等許久。”長公主頷首,臉色嚴肅:“此事關係重大,萬不可泄露。若走漏一個字,你我全家性命皆終於頃刻。”孫氏唬了一下,忙道:“妾知曉,長公主放心,妾與丈夫斷然不敢粗心胡言。”長公主頷首,露出微笑。廷尉施和,當年是依靠長公主提拔上去的,對於他而言,用一個死囚代替另一個死囚坐牢,易如反掌。隔日之後,遍體鱗傷的蔡允元穿上獄卒的衣服,呈上馬車離開了廷尉的監獄。他沒有回家,而是去了長公主為他安排的一個住處之中。此地偏僻,鮮有人至,正適合他潛心製藥。長公主親自與蔡允元見了一麵,蔡允元在她麵前痛哭流涕,表示對從前助皇後誆騙長公主的行徑悔恨不已,深惡痛絕。長公主則頗為大度,原諒了蔡允元的罪過,並許諾如果他能治好皇帝,必至少可當個太醫令或太常承。蔡允元大喜過望,拜謝長公主恩典。至此,最緊要的關節已經打通。長公主有條不紊,繼續著再往前一步。而這下一步,就在宴上。長公主素日出門之後的去向,自是有人監視著,要偷偷摸摸地做些事情著實不易。而在家中大大方方地把人請來便不一樣了。這宴上有眾多貴胄,連平原王和龐氏的人也在其中,乃是上佳的擋箭牌。行宴當日,桓府上下早早地忙碌了起來。公子的衣飾都是新製的。來自少府工匠打製的銀冠,是雒陽最新的樣式。衣裳則是天青色的錦袍,配以素紗禪衣和羊脂玉帶。當我為公子穿戴好之後,連我也盯著看了好一會,覺得如果這世界男女顛倒,公子必可豔壓群芳冠絕六宮。“不好麼?”許是發現我目光直勾勾的,公子看了看身上。我忙道:“不必,甚好。”說罷,上前去再為他整了整衣褶。公子由著我擺弄,待得終於好了,我正要走開,公子忽而道:“勿動。”我愣了愣,停住腳步。隻見他抬手,朝我的頭頂伸過來。頭上的發髻傳來些絲絲的牽扯,我朝一旁的鏡中瞥去,卻見公子正在替我整理著簪子。我哂然,想再看仔細些,公子又道:“說了勿動。”我隻好定住,由著他擺弄。他站在我正前麵,近在咫尺,我微微抬眼,目光正落在他的脖頸上,隻見精致的衣領下,凸起的喉結線條有致。好一會,他終於停住,看著我的頭頂,露出滿意之色。“好了。”他說。我看向鏡子裡。隻見我那發髻還是原來的模樣,不禁問:“公子弄了何處?”“自是你那些亂發。”公子道,“毛糙糙的。”我:“……”再看了看,隻覺也未看出什麼不一樣。“如何?”公子有些得意,“可是齊整多了?”齊整倒是無感,隻是好像發髻被他弄得鬆了些……我心裡想著,正打算自己再梳理梳理,手剛抬起,觸到他的目光。心裡歎口氣,我生生打住,道:“甚好。”公子瞅著我:“真的?”“真的。”我看著他那模樣,啼笑皆非。他明明裝束得一本正經,如謫仙一般不食煙火,舉止卻似一個非要給糖來哄的小孩,好像若不遂他心意,便要生氣。如果是彆人,我大概會覺得此人是個不值得理會的傻瓜。但公子卻不會,相反,我總覺得他這般模樣才是我認識的公子,讓人百看不厭。“你笑甚?”公子目光不滿。“不做甚,不過覺得公子原來也有這般巧手,高興罷了。”我拍馬屁道。公子露出受用之色,道:“出去吧,莫讓他們久等。”說罷,自朝門外而去,衣袂生風。行宴的堂上,樂聲悠悠,已來了不少賓客。如我所料,公子來到之後,目光儘皆彙聚到了他的身上,我聽到一陣讚歎之聲。與眾人見過禮之後,長公主滿麵春風走過來,嗔道:“怎來得這般遲?”說罷,帶他向前方正在交談的幾人,道,“元初,來見過東平王和樂浪郡公。”公子上前拜見,二人還了禮,寒暄起來。他們頗為客氣,言談之間,都對公子盛讚不已。“元初高才,我等早有耳聞。如今年少而仕高位,乃名至實歸。”東平王道。公子彬彬有禮,謙道:“大王過譽,此皆乃長輩抬愛,晚輩慚愧。”論長公主這邊的關係,東平王和樂浪郡公都是公子的長輩。東平王是皇帝的堂弟,為散騎常侍;樂浪郡公亦是高祖侄孫出身的宗室,為員外散騎常侍。二人皆是上月才進了散騎省,官職都在公子之上,長公主將他們請來,自是一來讓公子熟悉同僚,二來跟散騎省的人先套套近乎,日後好照應。我站在一旁,無所事事地聽著東平王和樂浪郡公說些無聊的吹捧之言,眼睛不住地瞟向門口。未多時,我看到了沈延一家。而沈氏與桓氏關係非同一般,這宴上更是必來的。讓我十分欣慰的是,當沈延和楊氏出現的時候,我在他們身旁看到了沈衝。他已經不必乘攆,隨著淮陰侯夫婦一道乘馬車而來。當他的身影出現在門前時,許多人紛紛投去好奇打量的目光。沈衝為皇太孫護駕之事無人不知,被引以為士人表率,迅速積攢起名望。見到他來,一些從前相識的人皆圍上去見禮,一時引得不小的熱鬨。“霓生!”惠風也來了,走到我身邊,眼睛卻望著公子,一臉陶醉和激動。“今夜我不回去了,”惠風咬著我的耳朵說,滿是花癡,“我等會去裝作身體不適暈倒在地,你將我扶到你的房裡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