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八章 點將(1 / 1)

宋王 尹三問 1519 字 1個月前

河州事件發生的很突然,王韶完全是先斬後奏。不過趙頊是有言在先的,隻要有機會,就立即發動,故而王韶並無過錯。消息傳到汴京的時候,朝堂上頓時一片震動。朝會上也是爭議不斷,核心焦點便是此事該如何解決?小事化了,息事寧人?還是大動乾戈,刀兵相見?這次的爭論,絕對沒有之前罷黜王安石那樣整齊。百官們各執一詞,就連舊黨內部都各有不同,一時間各有各的說辭。有人認為,大宋剛剛經曆了旱災,雖說雨後及時補種了一些生長周期短的作物,但今年秋天歉收是不爭的事實,這種情況下不宜發動戰爭。畢竟這一次主動權在大宋手中,是有選擇餘地的。也有人認為,小小河州吐蕃竟然劫掠大宋商隊,殘害大宋百姓,必須要加以教訓,否則天威何在?最重要的理由便是,攻陷河州,進軍河湟,從而從兩翼包圍西夏,奠定解除西北邊患的基礎,將來對付西夏會容易很多。言論一提出,又有人跳出來反對,河湟吐蕃乃是大宋盟友,其讚普董氈與太夫人喬氏都接受了大宋冊封,乃是大宋藩屬。前兩年,威遠候林昭才剛剛出使過青唐城,與之加深友好關係。如今若悍然出兵,有違道義,可能會導致諸多藩屬國震動。並且強調,大宋乃是禮儀之邦,不能這樣不講道理。總而言之,各方麵的意見都有。這種情況下。誰都說服不了誰。唯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恭請聖斷,請皇帝來做決斷。趙頊本人是讚同出兵開戰的。他本身就有這樣宏大的構想,開疆拓土,追求邊功。他選擇的第一個對象便是河湟吐蕃,一方麵符合戰略戰術,另外一方麵,未嘗沒有捏軟柿子的意思。以宋朝目前的實力,是輕易不敢和遼國與、西夏開戰的。王韶在西北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一直都在為此做準備。訓練軍隊,準備軍械糧草,打探情報,沈括離開西北之前,還幫他製作了河湟地區的沙盤。各方麵的準備都很充足,完全具備開戰的條件。這一點,符合大宋的利益!同時,開戰也符合趙頊個人的需求和利益!旱災和王安石罷相的風波對他的威望造成了巨大打擊,這個時候需要有一件事來轉移一下朝臣和百姓的注意力。自從太祖,太宗統一中原之後。大宋朝就再未有過開邊盛舉。如果此番河州可以打開局麵,毫無疑問。自己的帝王功績可以濃墨重彩地添上一筆,直比太祖、太宗。對於一個皇帝而言,這一點有著莫大的吸引力。隻要成功了,誰還會在乎雷擊福寧殿呢?誰還會說皇帝為政為過失呢?用成績卻掩蓋過錯,這是慣常用的手段。趙頊太想要證明自己的,以前使用的手段是變法,而今則對邊功情有獨鐘!轉移注意並不隻是這一方麵,王安石雖然走了,但是新法並未廢除。舊黨的官員們最近正在窮追不舍,對新黨和新法進行打壓。趙頊已經不厭其煩,卻又不能和舊黨的官員們決裂,正為此頭大不已。如果這個時候發生戰事,那麼朝堂上還會爭論這些嗎?正是出自於這樣諸多的考慮,趙頊本人的意見是開戰!可是朝臣們依舊有反對,即便趙頊公開表示了自己的決定,還是有人上書勸諫。有三司的官員表示,因為乾旱的緣故,糧食歉收,如果開戰,糧草恐怕難以為繼。趙頊對此全不以為然,表示西北之地軍糧儲備充足,完全可以供應一兩年不成問題,不必再從內地調運糧草。同時趙頊還表示,王韶已經動手了,這時候的局勢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現在收手,算怎麼回事?大宋不敢開戰?這種情況傳出去之後,會引發什麼後果?彆人都會以為大宋軟弱可欺,缺乏開戰的魄力,那麼敵對的各國,以及邊疆的許多部族和藩屬國會是什麼反應?大宋王朝的威望和震懾力都會大打折扣,王朝顏麵喪失殆儘的,以後如何立足?這樣的理由也實實在在,關鍵是王韶已經動手了,先斬後奏,取消的代價實在是太大。關係到大宋威望和威懾力的時候,問題就嚴重了。萬一這次罷手了,將來有更多的藩屬國出來鬨事,那麼今天反對的大臣豈非有罪?這樣的罪名誰也不願意承擔。隻要篤定一件事,總是能找出更多的理由來支持自己。趙頊又表示,如今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是吐蕃人的劫掠行為製造了口實,大宋師出有名,是為百姓報仇,懲戒凶犯。同時,西夏經過去歲的綏州之戰,元氣大傷,國內政局不穩,不會輕易插手。宋朝使臣出使高麗,有效牽製了遼國。遼國和西夏不參與,大宋無疑少了很大的掣肘,有精力和實力來對付吐蕃,成功可能性大增。這樣各方麵都滿足的機會著實少見,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怎麼能放過呢?可有大臣表示,如果戰敗會是什麼後果,該如何應對?趙頊沒有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來治罪,而是表示了極大的自信。王韶作為主帥,有景思立,劉昌祚等諸多將領配合,還怕不能取勝嗎?大宋軍隊能在無定河邊大勝西夏,難道還打不過吐蕃人嗎?如此一來,決策就敲定了,對河州吐蕃開戰!雖說針對的隻是河州,但所有人都知道的,如果戰事順利,王韶的大軍絕對會直指青唐城!接下來就是調兵遣將,光是王韶那幾個人根本不夠用,這一次河湟的戰事規模絕對不會小。加派人手,未雨綢繆是必然的,樞密院也很快給出了應對,派遣相關的將領前往西北。既然是選擇人手,對西北,最好是河湟熟悉的將領無疑是上上之選。可是汴京城裡,說到對河湟了解程度,有誰能比得上威遠候林昭呢?兩年前,林昭奉命出使河湟吐蕃,去過青唐城。很湊巧,當世因為雨水和避開西夏人的緣故,他們走的並非蘭州,而是河州。走過這條路的宋朝將領絕對沒幾個,林昭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個有心人。當年他就料定了會有這一戰,故而一路上對山川地貌多有了解。地形隻是一方麵,最重要的是對吐蕃人和將領的了解。最近幾年,似乎隻有林昭與吐蕃人有過緊密接觸。如果是另外的人,肯定不會把青宜結鬼章和木征等人放在眼裡,林昭卻知道,這幾個年輕人是吐蕃目前最優秀的將軍。在原本的曆史上,就是他們讓景思立吃了大虧,導致了踏白城的慘敗。林昭的這段經曆,樞密院是知道的,所以在調遣將領的奏疏上,威遠候的大名赫然其上。不止是樞密院,另外一個一封奏疏上,也有林昭的大名。王韶在給趙頊奏報軍情的奏疏上有附言,如果朝廷決議開戰,請調林昭到前線。主帥點名要人,那自然是非同一般。對河湟的了解是一方麵,威遠候行軍作戰也不含糊。無論是慶州之戰俘虜了梁乙埋,還是無定河讓梁太後大敗而歸,林昭的軍事才能當真不是蓋的。到了這種時候,很多人才發現,威遠候是真的文武全才,甚至治理黃河方麵都有卓越的貢獻。在大宋朝,單純的武將可能常遭白眼,比如狄青,哪怕是功勳蓋世,依舊不被士大夫階層接納!可文職出身的武將可就不同了,比如王韶,嘉佑二年的進士。威遠候雖說不曾科舉,可好歹有皇帝欽賜的進士出身,也是從文官基層發展起來的。就目前流傳的詩詞作品而言,林侍郎的才學也非同一般。因為河州戰事開啟的緣故,威遠候林昭的大名再次受到廣泛關注!至於林昭本人,對此毫不驚訝,王韶出兵河州的消息一傳回來,他就料定會有如此結果。這也是他期待許久的局麵,熙河開邊總算是拉開了序幕!“果如公子所料!”狄青對此是佩服不已,林昭篤定的事情如期發生了。“哼,遲早的事情,如今這個時間倒是很合胃口!”林昭笑了笑,他隻是大概記得,熙寧年間與吐蕃有過戰爭,可具體時間不好斷定。“公子打算主動請纓,還是?”林昭笑道:“隨便,聽說王韶點名了,無論我是否主動,河州都是必然要去的。太主動,可能會被懷疑動機,反之又顯得不思報國,都不好!思來想去,我打算上一封奏疏,提出我對河州之戰的建議!”“如此甚好,兩全其美!”狄青道:“此戰隻要獲勝,公子無疑會是大宋的英雄,威望將會空前提高!”林昭道:“最重要的是兵權,趙頊的實力已經削弱了許多,我們這邊正是需要加砝碼的時候,西軍對我們太重要了!”“是!”狄青道:“此事還需要詳加謀劃!”“先不管那麼多,我的奏疏已經遞上去了,現在就等宮中詔書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