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章 獻策(1 / 1)

宋王 尹三問 1513 字 1個月前

林昭匆匆來到皇宮的時候,才發現趙頊和諸位大臣們都在,很明顯是為了遼國劃分邊界的那份國書。隻是叫自己來乾嘛?尚未決定是否插手的時候,卻已經被動參與其中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人在朝堂,身不由己嗎?“東陽啊,今日遼使提出蔚、應、朔三州重新劃分邊界的事情,你怎麼看?”趙頊似乎是滿懷期待,先是免了禮數,便立即笑吟吟的詢問。呃……果然如此,林昭沒有立即回答,略作思量,沉吟道:“不知陛下和諸公可有定論?如此大事,臣不敢冒然妄言!”謙虛是很有必要的!看目前的情形,似乎沒有商量出什麼來,否則巴巴的宣自己入宮又是做什麼呢?不過越是這種時候越是需要謹言慎行,總不能大大咧咧的,顯得自己比宰相和翰林學士們厲害很多吧?趙頊道:“富相公以為,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遼國的態度,到底隻是尋常趁火打劫,還是有意尋釁滋事,挑起戰爭?”“沒錯,東陽你出使過遼國,去歲又在河北路公乾,距離宋遼邊界不遠,想必多有了解,不知你如何看待啊?”富弼看著林昭,眼中也多了幾分期許。去年耶律浚到過大名府,雖說大宋朝廷最後是堅決不承認,但是站在這裡的大臣們卻都心知肚明。林昭與遼國太子有過接觸,對遼國的情況更為了解,有獨到見解似乎在情理之中。林昭略微思量。說道:“臣以為遼國並無南侵之意!想來是趁著我國發生旱災。趁火打劫;二來嘛。應該是對我朝平燕風潮的打壓。”新年之前,大宋朝堂上確實出現過這樣一股風潮。收複燕雲,對抗遼國,一時間聲勢頗為浩大。太學學子們一腔熱血,呼聲比誰都高。不過真正讓遼國擔憂的應該是楊家將的後人也參與其中,據說楊文廣已經在製定一個收複燕雲的軍事策略了。這樣的情況下,遼國怎麼可能沒有反應?“臣以為,此舉並非遼國想要動兵南下。隻是為了打壓我朝,可以說有那麼一點……警告的意思!”林昭道:“不過這也顯示出他的外強中乾,不僅不會動兵,甚至還有些畏懼我朝的反遼決心!耶律重元與蕭胡睹之亂對遼國打擊甚大,耶律洪基又不是個雄才大略之人,短時間內的重點應該是穩定國內。”這樣的話趙頊最愛聽!不知不覺間,臉上微微多了一絲喜色。身後的呂惠卿卻道:“林侍郎肯定嗎?雖說不能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可是軍國大事也不能兒戲,還需要慎重!”“哼,此乃臣的看法。此事還需要聽從陛下和諸公的意思。當然了,邊軍與河北路文宣撫使那邊的意見也很重要。”林昭依舊表現的很謙虛。“是該如此!”趙頊也頗為讚同。他肯定不會因為林昭的一家之言,立即就有決斷。“那當前如何處置呢?”參知政事韓絳輕聲詢問,事情已經出來了,不管最終的決定是什麼,重要先應付著。“不若先答應遼國,與之談判,穩住他們!”對此司馬光並不反對,卻補充道:“不過也不能喪權辱國,讓大宋吃虧,凡事還是據理力爭。”“那是自然,隻是談判誰去合適呢?此事一般人可應付不來!”呂惠卿看似隨便一句,可是眼神卻不由自主地落到林昭身上,很明顯的意有所指。他之所以提及林昭的目的就在這裡,劃分邊界可是個麻煩事,據理力爭,維護領土主權可能會挑起宋遼爭端。反之則可能喪權辱國,怎麼著都不對,是個麻煩的差事。誰讓林侍郎辯才無雙,有多次出使談判的經驗,對遼國又熟悉,自然最合適不過了。果不其然,趙頊和在場大臣們的目光都落到林昭身上,顯然都動了這樣的心思!林昭頓時暗叫不妙,汴京這邊一局大棋就要開始了,自己哪有心思去和遼國人拌嘴爭地?呂惠卿這是不安好心啊!隻是如何推辭呢?除非有個更合適的人選。心念電轉,林昭腦中突然靈光一閃,朗聲道:“陛下,臣推薦一個人!”毛遂自薦?似乎不是這樣的節奏,趙頊問道:“東陽推薦何人!”“延州府司理參軍沈括!”林昭道:“陛下,沈括擅長山川地理之學。在西北時,臣曾見他正在繪製一幅大宋疆域全圖,想來對邊界情況了如指掌。再者,沈括為人穩重,思維清晰,定能擔當此任!”辯才好又能如何?勘定邊界,那自然要專門人才了,山川地理之學才是王道。自己如何能和沈括比呢?當然了,林昭也並非情急之下拉沈括來頂缸,繪製《守令圖》是事實,沈括在這方麵有專長。依稀記得,在原本的曆史上,沈括確實有過這樣的經曆,最終也獲得了成功。此言一出,眾人都陷入了沉思。很明顯,沈括的條件很符合,趙頊也有些動心了。唯獨呂惠卿略微有些不快,怎能讓林昭這般輕描淡寫就逃過一劫呢?很可惜,剛剛想要再說點什麼的時候,趙頊已然點頭道:“好,立即傳旨,讓沈括前去蔚州與契丹人談判!”“可若談判失利,遼人又有異動該當如何?雖說林侍郎有言在先,我們也不能等閒視之了,有備無患總是好的。”富弼老成持重,比較謹慎。王安石道:“雄州邊軍做好迎敵準備,枕戈待旦,防備遼軍。”關於此事,林昭之前已經有過考慮,也有對策!但是要不要說呢?已經舉薦了一個沈括去談判了……舉薦!林昭重新回味著兩個字,頓時心中一動,是啊!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啊!“邊軍防禦是必要的,除此之外……”林昭道:“如果遼國自己自顧不暇,受到牽製,自然也就無力南下了。”“牽製?東陽何意?”趙頊也是心中一動,急忙詢問。“拉攏第三國牽製遼國!”大臣們似乎也回過神來,怎麼把這一茬給忘記了?隻是宋夏關係緊張,根本拉攏不到西夏啊?“拉攏誰?”“高麗!”林昭道:“高麗與遼東接壤,如果大宋可以拉攏高麗,遼國的後院可就不安穩了。”曆史上,在宋遼對峙的這段時間內,高麗時而偏向遼國,時而偏向宋朝。不過畢竟和遼國接壤,與宋朝隻是隔海相望,在遼國之間左右逢源的同時,相對來說還是親遼更多一些。林昭道:“高麗雖然和遼國關係親密,可是更多的應該是畏懼才對吧!聽說遼國插手高麗立嗣之事,惹得高麗王王徽頗為不快,這種時候,我們是否該考慮一下,將高麗拉攏到大宋這邊來呢?”眾人都是眼前一亮,高麗素來與中原王朝關係緊密。隻是因為契丹興起之後,占據了北方,高麗與宋朝之間的關係逐漸淡薄。以至於大宋君臣有些忽略到這個半島國家,以及它存在的意義!“東陽之計甚好,如果有高麗牽製,遼東不穩,遼國自然就無力他顧,更不敢與大宋為敵了。”趙頊拍手叫好,顯然對此十分認同。林昭道:“不止如此!外在的牽製雖然有力,可高麗終究弱小,起到的影響隻是那麼大。所謂內憂外患,如果一起出現,那遼國也會自顧不暇了。”“遼國的內憂從何而來?”韓絳出聲詢問。“女真和渤海!”林昭道:“今日遼國送給陛下的壽禮,那些東珠和人參,不出所料應該是從遼東女真人那裡巧取豪奪來的。契丹對女真壓迫甚重,時日長了,必有反心。隻是女真各部鬆散,也都弱小,尚未萌生出這樣的反抗之心來。如果能夠加以催化,會讓遼國頭疼的。”“如何催化?”“結交高麗,打通登州到高麗,再到長白山的商路。當遼國人瘋狂掠奪的東西私下可以賣出高價的時候,女真人還能溫順聽話嗎?”林昭心中一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古往今來的變革都是這樣發生的。“妙哉!”眾人也都連聲稱讚,不動一兵一卒,隻需用些商業手段,便能讓遼國後院起火,這樣的計策再好不過。林昭補充道:“還有渤海人,當年粟末靺鞨也是單獨立國的,後來卻被遼國所滅,暗中加以鼓動,是否也能讓他們對契丹人離心離德呢?”“東陽當真見多識廣,才智不凡啊,當真是妙計!”趙頊與諸位大臣都連聲稱讚。林昭搖頭謙虛道:“哪裡,隻是當年臣曾出使遼東,與女真人有過接觸。還蒙一位女真部族首領舍身相救,如今他的孩兒便收養在我府中。”林昭當然不會告訴他們,在原本的曆史上,就是這個孩子創立的金國終結了北宋王朝。至於鼓動渤海人的想法,來自於當初韓琦與耶律浚的那番對話。仔細說起來,似乎還得感謝致仕在家的韓相公,還有那位聰穎的遼國太子才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