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寄予厚望王相公(1 / 1)

宋王 尹三問 1537 字 1個月前

失望的又何止是林昭一個人,蔡京完全有相同的感受!如果說錢塘縣因為要求嚴格,有效杜絕了強製攤派,青苗法的推行也是走了個過場,並未實際開展,從而避過一劫。錢塘縣的情況最好,林昭最輕鬆!因為蔡京的為難與觀望,餘杭縣強製攤派的事情雖然有發生,但是數量相對比較少,因此遭遇的損失也相對有限。加之餘杭縣本就相對富足,所以影響並不那麼嚴重!同樣的情況,蔡京開始對變法有些彆的看法,有些輕微的動搖了!在原本的曆史上,蔡京曾是新黨的忠實成員,王安石堅定的追隨者。自從宋神宗年間開始,黨爭就開始日趨的白熱化,而且競爭的模式與手段也變得十分極端。元豐年間,三十八歲的宋神宗趙頊英年早逝,年幼的兒子宋哲宗即位,當時由太皇太後高滔滔輔政。高滔滔一抓穩政權,立即啟用當年舊黨的第一號人物司馬光出任宰相。司馬牛不愧是司馬牛,多年以來一直反對王安石的新法,始終沒有動搖,心裡似乎也憋著一口氣。所以一上台之後,就將王安石製定的所有新法條目廢除!沒錯,是所有,不論好壞,一棒子全部打死。蘇軾當時聽聞消息之後感慨,其實熙寧變法中有一些內容還是可取的,這些完全可以保留下來。可是司馬光充耳不聞,一律全部廢除。不得不說。司馬牛在這裡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從此之後。新舊黨爭就變得有些出格,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所以當高滔滔死後,宋哲宗親政之後,再次恢複新法。此後反反複複,一直如此。大宋朝王朝百年來堅固的根基,在這種變態的內鬥之中也消耗很大,逐漸走上了下坡路。有人說:宋朝並非亡於女真,而是亡於黨爭。這話也是有些道理的。後來宋哲宗無子而終,宋徽宗即位,任用蔡京主持大局,便立即恢複新法。由此可見,圍繞熙寧變法的爭鬥延續了三代皇帝,宋王朝最後數十年的時間。同時也可以證明,蔡京對新法的信心與擁護。可是因為林昭的出現,蔡京的人生軌跡也發生了那麼一點改變。原來的他是在熙寧三年才考中狀元的,現在提前到了熙寧二年。原本他隻是一開始並非是作為縣令,原本杭州不是青苗法的試行地。他更加不會遇到一個對青苗法提出質疑的青年官員,並且對對方多有欽佩!願意原本曆史上的蔡京。看到的大都是光鮮的一方麵,故而一直對青苗法很是支持,而且是非常堅定的支持者、執行者!但是現在,一切都因為林昭的出現而發生了改變。不爭的事情放在眼前,錢塘縣沒有推行青苗法,結果現在的局麵最好。相反其他縣因為推行青苗法而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至於餘杭縣,那情況更是心中有數,這種奇怪的現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對他們本來堅定的信心,美好的憧憬產生了巨大衝擊……蔡京也開始有些動搖了……動搖歸動搖,但至少不必為此發愁到焦頭爛額,知州趙抃與通判蘇軾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的日子很不好過。整個杭州就兩個縣情況好,其他六個縣一團亂麻,讓他們兩位地方高官情何以堪呢?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雖說不是因為他們而起,可是作為父母官還是應該全力來解決這些事情,穩定杭州局勢,這一點很重要……可是該從何處下手呢?加之自己最初的主張不同,參與過多還可能會被認為是故意阻撓,所這兩位高官也是無可奈何!一時間有些犯難了,這事情當真不好介入!~~~~~~~~~~~~~~~~~~~~~~~~~~~~~~~~汴京城裡,從去年秋天等到今年夏天,皇帝趙頊已經有些耐不住性子了。青苗法推行了這麼許久,如今總算是要有結果了,這份心情,很是期待,也很是緊張。就如同拿著一張中獎概率為二分之一的彩票,等著開獎結果一樣……夏收已經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去歲青苗錢似乎推廣的不錯,尤其是河南路、京東路與淮南路。這些本就是災害容易發生,農業比較發達的地方,推行青苗法自然很是不錯。當然了,至於到底是采用什麼辦法推行的,具體的過程他永遠不會知道的。所以說皇帝是最為可悲的人,終其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皇宮那巴掌大的天地之中。雖然富有四海,可是哪裡能親自去看一眼呢?就連所有的信息都是依賴於彆人的眼睛與嘴巴,所以知道了永遠隻是結果,大部分時候還是有所隱瞞或者偏頗的結果。至於事實,很難講皇帝有多少時候能夠了解到實情,其中的可信度有多少,就更不好說了。故而皇帝是最容易被蒙蔽的人,這句話說的一點都不錯!而今趙頊接到的消息就是如此,青苗法在這三路推行的情況極好,完全符合預期。這也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結果,隻有如此,才能夠堵住悠悠之口,才能夠證明皇帝的尊嚴與變法的正確性!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皇帝趙頊很滿意,甚至很得意!現在就等著三路將具體實行的賬目報上來,增加了多少財政收入將會一路了然,對此他充滿期待。至於遠在江南的兩浙路,情況似乎還不明朗,聽說是因為災荒的緣故受到影響。如此雖然情有可原,可是趙頊心裡隱約還是期盼,能夠出個好結果。尤其是林昭與蔡京,希望他們能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隱約有風聲,聽說林昭又在錢塘縣搞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青苗法到底推行的怎麼樣不得而知。對此趙頊充滿好奇,畢竟林昭總是給人意外驚喜,這次又不知道是什麼。趙頊是個不重視過程,隻重視結果的人,正拭目以待!王安石的心情也很不錯,青苗法的推行的結果完全在意料之中,一片欣欣向榮,對此他很是舒心。他堅定地認為了青苗法是大有裨益的,加之早年為地方官期間,已經有過類似的實驗,取得的效果非常之好,因此很有自信。青苗法在他眼中是完美的,所有的環節都有沒有問題,所以結果隻能是好的,不可能會有壞的。這就是王安石,一個固執並且很偏執的人,一旦認定了,十頭牛都拿不回來,彆人叫他拗相公可以說是實至名歸!麵對諸多反對的聲音,王安石雖然看似鎮定從容,實際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他急於用事實證明自己,說服他人!這個結果讓人很滿意,總算是可以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了,至於執行的過程,王安石沒有多過問,想必應該是錯不了。至於民間的呼喊聲,老百姓們怨聲載道的聲音,他全然沒有在乎,甚至絲毫不知情。有個完美的結果就是了,過程已然無所謂。不過唯一讓人遺憾的是兩浙路那邊的結果,因為道路比較遠,這些消息暫時尚未送到汴京,到底是個怎麼樣的情況,一切都還是個未知數。不過王安石並不擔心,因為林昭與蔡京都是他看好的人物,想必成績會相當的突出,現在完全就是一種拭目以待的情緒。王安石與皇帝一樣,都會林昭與蔡京寄予厚望!王安石這麼想,他的兒子王雱卻另有想法。因為他也收到了一些消息,林昭似乎沒有下大力氣推行青苗法,或者說好像有些走樣,這讓他很是詫異!趙頊和王安石看好林昭,王雱何嘗不是呢?所以他分外關注林昭的一舉一動,如果是林昭那邊出現了意外,對他,對父親都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此刻,錢塘,舉足輕重!在這種情況下,王雱將所有的目光對準了杭州,對準了林昭!王雱很焦急地等待著一個重要的結果!~~~~~~~~~~~~~~~~~~~~~~~~~~~關注林昭的原因有很多,有善意的也有惡意的。比如呂惠卿兄弟,出發點就與彆人不同。他們的原因是仇恨,殺害手足的血海深仇!雖然有王雱的勸說,可呂惠卿怎麼可能輕易放下仇恨呢?林昭,絕對不會放過你,一定要讓你血債血償!這句話呂惠卿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一直都是咬牙切齒,恨不得喝林昭的血!可是他很清楚一點,林昭不是他想要對付就能對付的。官家與王相公的親睞有加,林昭的恩寵如日中天,報仇是很有難度的。至於一些非正常手段,呂惠卿嗤之以鼻,雖說他是個偽君子,但是骨子裡也有種堅持……總而言之,他不想使用那麼卑劣或者說賴皮的手段,更想要光明正大為弟弟報仇!思來想去,呂惠卿覺得,隻有讓林昭在皇帝趙頊和王安石心目中地位下降,失寵,才會有機會對付他!所以他兄弟二人一直小心地盯著錢塘縣,一旦林昭有什麼小失誤,或者大問題,肯定不會放過的!(……)PS:抱歉,更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