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看到,文化武術科技醫學等各方麵,每次到了宋朝就是一個急轉彎。有的轉的更好,有的轉的更差。】
趙匡胤尷尬捂臉,然後很快自我安慰:不是我的錯,是趙光義的!
然後,開始了熟練地打弟弟。
趙光義嚎叫:“我也有功勞!我也有政績!我的文治明明做得也很好!”
聲嘶力竭,但是趙匡胤單純想打,根本不管他怎麼嚎叫。
大臣們已經對此頗為習慣,反正打不死也不會打死,就當看戲了。
【科技與醫學上,宋朝已經崇尚實務,達到了巔峰。文化看似寒門子弟機會更多,文人名士更多,實則思想束縛也越多,也導致精品更少。】
【這也就是咕咕所說,文化盛世,隻有大唐一朝。】
宋朝因為發達的出版行業和印刷技術,其實文人的小說、筆記等出版物很多,誌怪小說也不止荊咕所介紹的那些,非常海量。
但是,精品很少。
就連《夷堅誌》作為宋朝誌怪小說的佼佼者,在後世更多的是作為研究宋朝生活和曆史社會的資料,文學價值上是有質疑的,被認為不如唐傳奇。
其他的誌怪小說還有許多改造和沿用唐朝傳奇設定或者劇情的,文學價值不大,這也是荊咕沒有詳細介紹的原因。
對大唐文人來說,雖然值得驕傲,又覺得有些心酸。
“怎麼後世人越來越差了?”
“文以載道,文道不昌,國何以哉?”
“越來越閉塞,難怪最終走到了閉關鎖國!”
現在看來,明朝的海禁和清朝的閉關鎖國似乎不是偶然,是一種必然了。
“帝王為了自己的統治大權不斷集權、不斷打擊相權和文人。沒了外界的威脅,內部刺頭都按下去,看似大權平穩,實則一潭死水。”
已經退休的宰相張九齡在家中,對著自家親眷才能肆無忌憚的評價。
“哪個帝王不想獨掌大權,但是獨掌大權並不是什麼好事。”張九齡對著長子張拯和次子張挺諄諄教誨。
他是開元盛世最後一位名相,曾身居高位,親眼見過皇帝如何打壓世家和相權,自然懂帝王的心思。
張九齡在世時多次上諫,提醒李隆基提防安祿山,甚至斷言“安祿山必反”!
但是李隆基不以為意,自以為帝王心術大臣不懂。
等到張九齡去世,沒多久,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後悔不已。
現在天幕提前告訴了張九齡李隆基帶來的安史之亂,張九齡回憶起帝王的種種做法,完全不意外。
但是讓張九齡評價李隆基,他傻嗎?
從來不傻,反而太過聰明,玩弄權術,最後把江山給玩沒了。
張拯:“那明清,宰相、丞相通通沒了。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明朝有文官集團,結合背後的鄉黨、書院集團,來對抗帝王,帝王用宦官來製衡文官集團;
清朝有什麼?
張九齡沒有聽到任何一位清朝的名宦,也聽到天幕說明朝是最後一個太監掌權的朝代,足以說明,清朝帝王是獨掌大權。
但是帝王獨掌大權也意味著,一旦帝王昏庸,會導致國家徹底顛覆!
【秦漢時期造紙術印刷術還沒發明,文化的傳播就跟不上,書籍還局限在貴族階層;】
【元明清以後,統治者不斷地局限,控製,以致於我們能看到後麵朝代的文人都在吃唐宋文人的“回鍋飯”。】
【這並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喪失了自己創造性的文人,也喪失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所以我們不僅能看到宋元明清的文章詩詞收到了很大的局限,不斷地在引用唐人的作品,也能看到許多題材開始消失——那就是地理誌方麵,對異域的探索。】
天幕放出了眾多的博物方麵的書籍對比。
宋朝以前,對於異域的書寫是一個重要題材,這也是華夏先民對於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的表現。
從先秦時代的《山海經》,兩漢時期的《博物誌》,大唐的《酉陽雜俎》等等,除了這些景點還有大量的其他地理或者博物方麵的描寫。
北宋無名氏有《廣物誌》,南宋李石有《續博物誌》——從書名就能看出來,是模仿的前人所作。而且也是從宋朝開始,文人著作開始使用筆名,或者說“化名”,完全不留真名以求安全。
《廣物誌》已失傳,布置內容。《續博物誌》雖然聲稱繼承《博物誌》,實際上內容斑駁雜亂,作者李石主要是抄襲宋朝以前的書,尤其是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宋朝之事較少,並沒有太大的價值。
宋朝一些比較有價值的異域書籍,比如沈括的《熙寧使契丹圖抄》、朱彧的《萍州可談》、趙汝適的《諸蕃誌》,更多的是根據作者的見聞來記錄異域山川、風俗人情、動植物產,比較客觀,真實,雖然作者們自稱是繼承了地理博物的傳統,從想象力來說差距非常大,更接近旅行筆記。
【不是說旅行筆記不好,重點是我們能看到,當思想受限,人的想象力被束縛後,各方麵都會受到局限。】
【當宋朝占據主流的文人對外界缺乏了好奇心,那麼偏安一隅後依然可以“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也就不足為奇。】
歐陽修皺眉,還是不太能接受:“學者不應為怪異之言禍亂。”
他不僅不喜歡誌怪小說,也不喜歡這種虛幻的博物地理圖誌,在他看來,根據真實見聞創作的旅行筆記不是更實用更真實嗎?
宋末著名儒學教授劉塤,也是負責教育的學正,一生研究儒學和理學,非常深入。他從科舉和理學研究的角度出發,隻覺得寫虛構的書籍是浪費時間:“讀書人應該以經義、文史為正統,這些荒誕無稽、虛幻縹緲之事於科舉無益,何必去浪費時間?”
但也有人,比如鄧復,非常喜歡段成式,非常敬佩唐朝文人的博學:“考其論撰,蓋有書生終身所不能及也,信
乎其為博矣。”()
“可惜,論博學,我宋人大大不如!”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宋朝不再書寫對異域的想象,也有現實因素的局限。】
【一是因為周邊異族政權的阻隔,通往域外的陸上通道被切斷;二是由於市舶司的製度管製嚴格,宋人出海、番商入境或者進入內陸都受到諸多限製,嚴重局限了宋人的異域降溫,也使得宋人更關注內心世界。】
北宋泰山學派創始人石介大筆一揮,寫下《中國論》:“人道悖於中,國不為中國矣!”
南宋著名經學家和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胡安國吹胡子瞪眼地反駁:“荒謬!蠻夷的文化都什麼需要了解的,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以禮義也。一失則為夷狄,再失則為禽獸,人類滅矣!”
宋朝雖然是半壁江山,但是文人的自尊心比四夷臣服的大唐人顯然敏感多了。
他們不僅僅是客觀條件不允許,主觀上也不願意接納。
這一時期的主流思想也不願意接納外來文明,認為除了宋,其餘的文明,比如遼、金、西夏,以及海外,都是蠻夷,不值得學習。
金人雖然戰鬥力比宋強,但還是要學宋的火器製作,還是要用宋的銅錢和絲織品和各種貨物,遼人和西夏人也都離不開宋人的茶葉絲綢,這也讓他們維持住了脆弱的自尊心,依然可以驕傲地抬起下巴,不去看腳下的殘破江山。
【明朝時期有一次例外,伴隨著鄭和下西洋,船隊的水手、醫生和其他官員有不少作品,這也是明朝對海外各國探索的高峰。高峰之後就落到低穀,西方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東方世界進入黨爭,鄭和的航海圖差點都沒了,隨船所寫的作品最終隻流傳下來三本。】
【鄭和下西洋7次,前後時間長達28年,隨行人員無數。其中隨行的航海醫生等人著作了不少重要航海書籍。比如陳良紹所著的《遐觀集》,匡愚所著的《華夷勝覽》,馬歡所著的《瀛涯勝覽》,費信所著的《星槎勝覽》,鞏珍所著的《西洋番國誌》。】
【可惜的是航海醫生陳良紹《遐觀集》、匡愚《華夷勝覽》等等隨船人員著作皆已失傳。剩下的《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誌》成為研究鄭和以及明代中外交通曆史的第一手資料,其中以《瀛涯勝覽》對於15世紀初南洋各國和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國王、民俗、物產等紀載詳細,被各國學者公認為三書中最重要的一部書。】
馬歡得意大笑:“哈哈哈哈,雖然大家都寫,但是我贏了!”
陳良紹、匡愚一陣傻眼。
辛辛苦苦許多年寫得一本書,後世直接失傳了,那不就是寫了個寂寞?
費信、鞏珍感到不服。
憑什麼說他們寫的不如馬歡的書有價值?不就是說他們寫得不如馬歡的書好?
費信已經知道了自己的缺點在哪裡,對著夫人信誓旦旦:“等我回頭好好改改,改完了肯定比馬歡的好。”
夫人含笑點頭:“都說白樂天寫詩後為了通俗易懂,先要拿給老婦人和小孩
() 看,夫君不如也試試,除了我,還有老夫人和我們孩子,都可以看看。”
費信深以為然:“夫人說得不錯,古有一字之師,今日大家都是我的一字之師。”
【而且隨著商業發展,出版物繁多之後,還伴隨著抄襲、盜版各種情況。尤其到了明朝被取消出版稅的優勢環境,更是嚴重,當時連醫者家傳的醫學藥方都被人盜版出書,反過來搶占了自家的名聲。隻能說統治者該管的不好好管,不該限製的亂限製。】
“盜版出書,這的確是個問題。”
朱元璋頭疼,本來為了儒家文化的發展才取消出版稅,現在卻發現怎麼問題更大了。
又是□□,又是盜版書、抄襲,這大明的文人,怎麼比大唐的差那麼多?
李時珍一邊寫書一邊撫須,聽到這裡,手一動差點把胡須扯斷:“醫者的藥方都被盜了,這是哪個倒黴鬼?”
“倒黴鬼”萬全,氣得正在祠堂裡拿棍子毆打自己的兒子。
“看看你做得好事!天幕都知道了!”
萬全,原名萬密齋,曾經把藥方傳男不傳女隻傳授給自家子孫。
結果,子孫傳給友人,友人又傳給外人,外人直接寫書出版,還冠了自家名聲。
萬全氣不打一處來,醫書已經印刷出版了許多,他是看到書,追尋原委才知道是自己兒子泄漏的。
“天幕說得對,傳男不傳女不可靠,養一群腦子進水的兒子,遲早要泄密。”萬全把醫書扔在泄密的兒子麵前,失望之餘,看向了自己的女兒們。
他斬釘截鐵道:“日後咱家女兒、孫女,還有媳婦們一起來聽課。”
剛剛被打的愧疚低頭的兒子快速抬頭反對:“爹!她們是女子!”
萬全一聽更來氣:“女子也是我萬家的女子!你連外人都能傳,憑什麼不能傳我萬家人!”
兒子磕磕巴巴:“他……他是我友人……他肯定不是故意的……”
萬全根本沒興趣聽他解釋:“現在萬家的醫術藥方改了姓,你滿意了?你是不是要讓萬家所有醫術也跟著改姓你才滿意?”
“爹,我也沒想到……”
萬全直接不看兒子,看向家中的女眷們:“你們跟著好好學,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抓住機會。我給了你們這個機會,不要讓我失望。”
女兒喜不自勝:“是爹爹!”
孫女拍胸脯保證:“爺爺我懂藥草,我也很厲害的!”
兒媳向來聰慧,說話也說得很好聽:“我已經嫁進萬家,生是萬家的人,死是萬家的鬼,定然不讓公公失望。”
萬全心情好受了許多。
就憑她們熱心的態度,比兒子們有出息多了。
“既然現在外麵已經有了我萬家的醫術,大家整理整理,寫出醫書,打出我萬密齋名聲來,我就不信我們一個正版打不過一個盜版!”
【清朝是一個彙總的朝代,各方麵都是,因為在清朝搞創作,風險真的很大。】
【我們看清宮戲看多了,還以為所有朝代的官員都是那麼卑躬屈膝,奴性十足,皇帝一句“大逆不道”或者“以下犯上”就可以誅九族。但是並不是,隻有清朝是如此。】
【不是所有朝代的官員見皇帝都得三跪九叩,不是所有朝代的官員毫無尊嚴隻有奴性,也不是所有朝代的文人隻會拍皇帝馬屁沒有文人風骨。】
【清朝的皇帝養出了一群史上最聽話的大臣,漢人以成為奴才為榮,但是得到了什麼?】
【得到了國破家亡,得到了百年國恥,得到了華夏文明遭受入侵,華夏民族的文明自信被踩在腳底碾壓!】
玄燁被刺激的拳頭微微握緊。
可是不這樣能怎麼辦?
滿清大肆屠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滿人太少了!太少了!
按清朝官方自己的記載,順治元年,滿清入關時總共20萬。其中滿洲八旗4萬多,還有很多其他民族,蒙古八旗1.5萬人,漢軍八旗3萬餘人,漢族降將孔有德等聯軍2萬餘人,各旗包衣、外藩共計1萬人左右,加在一起號稱20萬大軍。
順治五年,滿洲、蒙古、漢軍、台漢人、滿洲蒙古包衣漢人等加在一起共計34.6931萬;
到了康熙六十年八旗丁冊的記載,滿洲人有15.4117萬男丁,比順治五年增加了9.878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