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上的曹操表情一變:水鏡這是什麼意思?低落、困境,難道赤壁之戰結果並不如他料想?

許都。

荀彧斂眸,心中止不住擔憂。

不久前丞相率大軍討伐孫劉之屬,他留守後方總攬諸多事務,北軍不耐水戰,前些日子丞相來信,說軍卒染病,此行並不順利。他心存憂慮,但觀其字裡行間仍有磊落好氣,不想水鏡竟說丞相第二年會陷入困境,莫非此戰,會敗?

相比曹操這邊的憂心忡忡,南營卻是精神一振。

魯肅喜道:“曹賊會陷入坑困境,真是蒼天有眼!”

周瑜起身,眉目儘是瀟灑恣意:“我之妙計,必當大敗曹賊!”

“計將安出?”魯肅急問。

周瑜但笑不語,在他的手上寫了一個字,魯肅心領神會,兩人對視一眼,暢快地大笑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建安十五年,曹操又發表了一篇《求賢令》,這是一篇散文,用語比較淺顯,雖然也有典故,但是都是一些知名度比較廣的,連蒙帶猜也能明白他要表達的意思是“唯才是舉”。如果《短歌行》也寫於建安十五年,那上文講的“篩選”就沒有意義了。

而且《求賢令》中也沒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意氣風發,所以我們還是認為這首詩應該作於赤壁之戰前夕。這樣說來,蘇軾和羅貫中的說法倒也不是全出於文學想象,讓我們為二位大佬點讚。】

北宋。

蘇軾接收到弟弟有些促狹的目光,莫名感到幾分尷尬,明明水鏡是在誇他,怎麼覺得有點丟人呢?

同樣有這種感覺的還有元末的羅貫中,他突然覺得良心有點痛是怎麼回事?要不,少罵曹操兩句?

【創作時間確定了,我們就要解決第二個問題,他的目標讀者是否有具體指向?他希望目標讀者看到後產生何種心理反應?】

劉備一時覺得莫名,問諸葛亮:“軍師,此詩若為求賢,目標讀者自然是天下賢士,這位楚姑娘為何多此一問?”

諸葛亮輕搖羽扇,暗自沉吟,頗有些慎重地答道:“曹賊心機難料,臣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對於前者,我們首先可以排除曹操身邊的文臣武將,比如荀彧荀攸張遼許褚之類的,因為這些人已經為他所用了。】

曹操麾下諸人一齊點頭:確實,他們早早就入股了,不需要現在招攬。

【然後大體也可以排除散落民間的人才,因為這一類人才不一定要在大戰前夕才招攬嘛,這不相當於明天考試今晚才開始翻書嗎?再說曹老板又不是明堡宗那個瓦剌留學生,乾不出來這種智障事。】

奉天殿,朱元璋吃瓜的表情突然噎住,不可置信地看向馬皇後:“妹子,這個明堡宗說的是我大明的皇帝?”

馬皇後也轉頭看他,頗有些憂心忡忡:“怕是八九不離十,瓦剌是蒙古部族,蒙元舊部始終賊心不死,難保後麵不會再次犯邊。”

朱元璋沉下臉,大明初立,他一直將主要精力放在打擊北元正統韃靼部,若瓦剌趁機做大也不是不可能。

但煌煌大明兵戈銳利,怎麼會打不過瓦剌人?這個混賬明堡宗到底做了什麼事才會被楚棠說成是智障?!

【那麼大家想想,大戰前夕需要招攬的人才會在哪裡呢?】

話音剛落,周瑜將重重地將酒杯放到案上:“哼,曹賊好野心,竟然打我們聯軍的主意!”

張飛黑著臉不滿道:“曹賊寫詩原來是想挖我們的牆角!”

【很顯然,在敵方陣營裡。】

秦始皇點點頭:戰國征伐,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才,大秦能做強乃至統一疆土,一大助力就是諸國才士,君不見商君張儀李斯,便都是自敵國來投的嗎?

想到這裡他又有些思量,統一之後事務更加繁雜,能用的人手愈發不夠,六國諸人麵服心不服,又難以純然為他所用,是否也需要下令招賢,以解燃眉之急?

【也就是說,曹操這首詩第一目標讀者,是敵方陣營中的人才。這也說得通,畢竟老板真的眼饞對麵好多人啊,比如他的白月光關羽。】

真·白月光關羽麵不改色,心裡卻想起當年曹操對他禮遇有加的舊事。可惜他先遇明主,又承兄弟之義,自有匡複大誌,注定與曹操不是一路人。

曹營。

曹操也想起了前事。他素來愛才,關羽武藝高強、當代英豪,若願意投入他的麾下,將是一統天下的好助力,所以他極為器重,為他請封請賞,卻不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