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韓信稍遠戎馬,在江陵談婚論嫁之際,另一個韓信,卻在為韓國的未來與人爭論不休。
“什麼,要放棄好不容易才奪取的縣邑?”
十一月初十這天,潁川郡許縣,充當臨時王宮的縣寺裡,韓國新上任的“將軍”公孫信瞪大了眼睛,看著對麵的韓國“申徒”張良,想不通他為何會提出這種建議。
前幾個月,楚國使者把公孫信當成韓信的誤會,早就解開了,雖然有些尷尬,但公孫信稍後便等來了楚國的增援,
來的還有大名鼎鼎的張良,以及歸國的橫陽君韓成。
在張良建議下,韓成被楚國擁為韓王,正式宣布韓國複辟,範增希望他們能西略韓地,作為楚國的西部屏障,好讓項籍能安心攻略碭郡。
雙方合兵,得兩千人,在張良的建議下,以召陵縣(河南漯河)為基地,北攻許地。
要知道,在滅亡前夕,韓國已失去了宜陽、南陽、上黨,隻剩下兩部分:鄭地,許地,皆是春秋古國,其中許地在東,一馬平川,鄭地在西,稍有山川。
張良的建議是,隻從南往北打,絕不貿然西進,越過潁陰縣,接近潁川郡的主乾道。
作為將軍,公孫信是合格的,複辟韓國先克許縣(河南許昌以東),作為臨時都城,再取鄢陵,前幾天又占領了尉氏縣。
四縣在手,兵員也擴充到了三千,但對未來韓國將向何處發展上,公孫信卻與張良產生了分歧……
“沒錯。”
張良作為韓國申徒,卻依舊衣著簡樸,他說道:“召陵本楚地也,可歸還楚國,而後當放棄許縣、鄢陵,將兵員集中到尉氏去。”
“這是為何?”
當著韓成的麵,公孫信與張良持不同意見。
“許縣是吾等控製最大的城,西控新鄭、陽翟,東引鴻溝、淮陽,舟車輻集,轉輸易通,原野寬平,耕屯有賴,土田沃衍,人民殷阜,正當以此為基,召集韓地仁人誌士,以圖光複新鄭,複我大韓啊!”
張良搖頭:“正因為許縣乃東去淮陽的必經之路,所以才必須放棄!”
“秦軍仍然強大,吾等曾得數城,潁陰、長社相繼投靠,但秦輒複取之,眼下王賁已從漢水退兵,大軍雲集南陽,兵線收縮後,王賁便能騰出手來,對付諸侯,我韓國首當其衝!”
張良最近一直在擔心這件事,所以才主張去最偏遠的尉氏,避其鋒芒。
至於去尉氏以後,他也有一個清晰的想法。
張良取出袖中地圖,在案幾上攤開,指著尉氏以北對韓成道:“大王請看,尉氏以北,有莆田澤,東西六十裡,南北三十裡,是韓地最大的湖澤……”
此湖位於後世中牟和鄭州之間,在上古時期,中原地區洪水泛濫成災,由於兩地中間地勢低窪,便蓄積成一個很大的湖泊,(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