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軍察覺我軍真正動向,已離開櫧亭營,向西移師四十裡至興樂水?”
得知此消息時,李由是有些吃驚的。
過去幾年,李由雖被昔日部下黑夫搶了風頭,並無善戰之名,但也是經曆了二十年戰陣的老軍吏了,且在長沙任郡守長達六年,熟知本郡水文地貌。
他很清楚,湘江枯水期的時間是夏曆9月初至次年2月底,如今正值枯水,整個春天就下了三場雨,湘水水位降低,流量減少,河流變得瘦小,河床大麵積裸露,一旦風起,便是黃沙彌漫,全然沒有豐水季時“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盛景。
但即便如此,湘水中央依然深不見底,且水流滂湃,若無船隻根本無法渡過,更彆說跨越擊敵了——不等泅渡,渡河之人就要被水流衝走泰半。
故而,這裡顯然不是李由期望的戰場。
兵者詭道也,李由也耍了個小招數,那便是大張旗鼓,帶著三千長沙郡兵走位於湘江東岸,長沙到櫧亭營的大道,還連續派出兩名使者過去招降。
這就更讓人相信,正麵壓過來,與叛軍隔著湘江對峙的,確是主力……
當三千疑兵在湘水拐彎處北岸大修營壘,多增爐灶之際,李由卻悄然離開,乘船渡過湘水,與走西岸小道過來的真正主力彙合!
通過疑兵吸引叛軍注意力,卻帶著主力從側翼突然發動進攻,畢其功於一役,這就是李由的打算!
豈料,對麵的“無名小卒”卻發現了他的把戲,早早移師至興樂水,等待李由到來。
看到對岸的敵影,李由有些不快:
“能察覺吾之計謀,要麼是斥候放得極遠,看見我軍到來,要麼是長沙郡內,有人給叛軍通風報信!”
李由回過頭,目光落在臨湘跟來的幾個軍官身上。
黑夫對長沙郡的滲透是驚人的,除了勒令過路軍隊,不準拿長沙百姓一針一線,培訓鈴醫,深入各縣為人診治疾病,散發《常識》收買人心外,他還安排大量長沙郡籍貫的傷殘兵卒複原,推薦為地方小吏,兩年下來,全郡與南征軍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
而李由昔日的舊部,則多數調走,連郡尉派來的向導都是生麵孔。
李由有些信不過本地人了,索性讓人將他們軟禁在軍中,自己去到興樂水邊,觀察敵情。
興樂水(湘潭縣涓水)隻是湘江的一條小支流,發源衡山一帶,南北走向,因為落差大,水流比湘水稍急。但其寬不過二三十丈,加上正值夏曆二月,枯水期最後的時段,水位尚淺。李由派人下去試過,最深隻到人脖頸,多數地方隻及腰腹,基本無需船隻,士卒就可泅水而渡。
此水已不再像湘江那樣,為天然屏障,兩軍隔河對峙,隨時可能打起來。
李由在西岸,回首望去,隻見己方軍容(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