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大索十日(1 / 1)

秦吏 七月新番 1881 字 1個月前

數日後,東海郡郯縣,電閃雷鳴之際,昏暗廢棄的郯子廟內,破門被吱呀一聲推開,廟內除了郯子肅然作揖狀的神像外,又多了兩個影子。

他們在這裡碰頭相會已經不止一次了,就著外麵閃電劃過夜空的亮光,很快認出了對方。

“鐘離屯長,你可聽說了,暴君死矣!”

年輕一點的人,頭紮發髻,身上背著把長劍,大概是個輕俠,他用明顯的魯地口音如是說,聲音興奮得沙啞。

“當真?秦始皇當真死了?”

另外一人的聲音則低沉穩重很多,他說的是東海郡朐縣話,披散著頭發,在秦朝,會留這樣發式的人,地位都不高,或是庸保,或是雇農,看他身形不高,也沒帶有尺寸兵器,但卻隨時能夠爆發出巨大的力量。

“千真萬確!”

魯地輕俠激動不已:”聽說是在此處以北百餘裡的莒南發生的事,皇帝的車駕遭到襲擊,他命喪當場!”

“難怪今日東海郡忽然戒嚴,路上巡視的兵卒多了數倍,我差點就過不來。”

被稱為“鐘離屯長”的中年漢子沉吟了起來,隨即又問道:

“田仲。你是從何處打聽到的消息?”

田仲應道:“一起的輕俠夥伴說的,他們……在琅琊那邊有門路。”

雖然秦朝禁絕遊俠兒,但隻在關中、南郡,還有黑夫當家的膠東行得通,其餘地方,屢禁不絕,白天裝成順民,晚上聚眾鬨事的人不乏少數,當地秦吏兵卒稀少,本土的官吏又對這些子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輕俠依然有存活的空間。

像田仲,就常在琅琊、薛郡、東海的三不管地帶來回跑,對三郡消息十分熟絡。

田仲開始繪聲繪色說起他打聽到的事情,據說皇帝車駕雖然保護嚴密,但耐不住刺殺的豪俠有萬人之勇,於茂林高處飛起一椎,暴君趙政就連人帶車被擊成粉末……

事實當然不可能這麼誇張,而且外麵也沒有任何皇帝已死的消息,官府對此三緘其口,隻管戒嚴抓人。

但“鐘離屯長”卻隻是靜靜聽著,沒有打斷,末了才冷靜地說道:

“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恐怕秦吏很快就要大索郡縣,尋找刺客了,你我這些天勿要見麵,平日活動小心些,彆讓狗秦吏們捉住把柄,還沒來得及做大事,便喪命於皂臣之手。”

“明白了!”

田仲搓著手,追問道:“鐘離屯長,若此事是真的,吾等要怎麼做?”

“怎麼做?”

那鐘離屯長嘿嘿笑了起來,他站起身,走到木質的郯子像後麵,摸索一番後,居然掏出了一把明晃晃的劍,看那式樣,顯然是楚劍!

在收天下之兵,鑄十二金人的浪潮中,民間的楚劍被收繳一空,很少能看到人敢佩戴了。

這時候,外麵又閃過一道霹靂,光亮乍現,將他的雙目照得炯炯有神!

雙目之下,則是森白的牙齒:“如若是真的,秦始皇死了,那便是六國難得的機會!鐘離眛這把封藏已久的劍,便又能派上用場了!我國破家亡,淪為氓隸八年的仇怨,也能得報!”

閃電一瞬即逝,廟內再恢複黑暗時,鐘離眛已再度藏好了劍,問田仲道:“天下之大,六國之地,欲誅暴君者不知凡幾,那位在莒南刺秦的勇士,究竟是誰?”

田仲哪裡知道,搖頭說:“不知道,那人做事很隱秘,聽說做完事後就遁走了,皇帝侍衛四處索拿他。不過暴君遇刺的消息,雖然官府極力掩藏,卻還是傳出來了,一傳十,十傳百,如今已傳遍三郡……”

鐘離眛不由嗟歎道:“可惜,我若能得見那位大俠一麵,定兩拜謝之!”

“第一拜,是要謝他,為楚國複了滅國之仇。第二拜,則是謝他,為六國遺民頭上,除了一座大山!”

……

誠如鐘離眛所言,秦始皇遇刺一事,在東海、琅琊等郡掀起了軒然大波。在莒南搜索刺客無果後,秦始皇帝的車駕照舊抵達東海郡郯縣,但皇帝並沒有立刻露麵,隻是令丞相李斯、廷尉葉騰等大索刺客黨羽十日!

大索十日,幾乎將所有郡縣從裡到外都翻了一遍,這讓各郡本就緊張的吏民關係更加不睦。

四處都能看到郎衛軍帶著郡縣兵卒,翻天掘地,索拿可疑人士,整個社會高度緊張。加上秦始皇遇刺的消息不知被誰傳了出來,這使得人心惶惶,市井百姓,或以為秦始皇已死,或以為隻是受傷,這時候,雖然官府都說皇帝萬壽無疆,毫發無損,但百姓卻不信了……

這些不知真假的消息,在有心人傳播下,漸漸向四方散播,與此同時,距離漩渦中心百裡外的薛郡卞縣,卻迎來了一位不一般的客人。

卞縣位於沂蒙山下,沂蒙山橫亙於琅琊、薛郡之間,山高坡陡,峰巒連綿,古木參天,山下沂河縈繞如帶。

這裡的森林依然保持著原始狀態,春秋時,卞地最出名的故事便是“卞莊子刺虎”,可想而知,定是猛獸叢生的蠻荒之所,也是躲避苛政的好去處,官府秦吏也的確極少來此。

山間有些獵戶的小屋,茅草頂,黃泥牆,住些入山謀生的獵人。但就在最近,卻有位遠近聞名的大俠,悄悄來到此地,住在一間單家獨戶的獵戶屋子裡,一呆就是半月……

此人名為朱家,是魯地大俠,十數年前便以任俠得名。秦滅楚取魯地後,朱家利用自家住在沂蒙山附近,人跡罕至的優勢,大量藏匿被秦國打擊的豪士及亡命的六國之人,從淮陽和東海流亡過來的楚人,常通過此地進入齊國。

那幾年間,朱家藏匿和救助的豪傑數十上百,其餘普通人被救的,更是說也說不完。

但朱家始終很低調,從不像普通輕俠那樣,到處去誇耀自己的仁義本領,博取名望。那些他曾經給予過施舍的人,朱家也避之不及,唯恐再見到他們。

究其原因,一是朱家認為,自己做事單憑俠義,不圖回報,二是他不想受其牽連……

朱家平日裡也喜歡表現得家無餘財,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坐牛拉的陋車,絲毫不引官府注意,外來的秦吏,隻以為他是個老實的獵戶。

然而在黑道,朱家的名聲卻遠播齊楚,提起他的名聲,人人都要翹起大拇指,誇他“趨人之急,甚己之私”。

於是眾人尊之為“朱信陵”,隻與那位“海外孟嘗”的滄海君齊名。

暗地裡,願意為朱家做事的齊楚輕俠,數以百計,雖無主仆之名,但他們卻甘心父事之,是當地隱性的勢力。

但現如今,朱家卻穿著破爛皮衣,簡陋的帽子,背上一柄單弓,看上去像是普通獵戶。

十天來,他每日都藏身於沂蒙山鬆柏之間,隻盯著一條小徑,從日出等到日落,任由蚊蠅叮咬,也不知在等什麼人。

終於,三月初七這一日,人跡罕至的沂蒙深山中,跌跌撞撞走出了一位素衣士人,一隻履已不翼而飛,身上有不少荊棘劃破的傷口,但手中的短劍,卻絲毫沒有放鬆。

朱家眯著眼,確認再三後,才發出幾聲鳥鳴,露出身形來。

那中年士人看到朱家,仿佛鬆了口氣,匆匆向前邁了幾步,正要對他打招呼,卻徒然摔倒在地……

……

張良醒來時,外麵已經入夜,也不再位於山邊的獵戶小屋,而是被轉移到朱家隱匿在深澗中的小莊園內,一些受朱家幫助的六國之士,因為失了國家,隻能留在這裡,甘願風餐露宿,做他門客。

“客歸矣。”

朱家換上了一身勁裝,在一旁看著張良頷首,隨即肅穆起身,朝張良長拜及地!

“子房做的大事,已傳遍琅琊、薛郡、東海,如今朝廷正大索天下,勢要捉住你!”

朱家露出了欽佩的眼神:“彼輩至今依然不知,莒南刺始皇帝者,韓人張子房是也!”

張良是為數不多朱家協助一次後,還保持聯絡的朋友。他當年幫張良從楚入齊,時隔多年後,張良歸來,身邊已經跟著一個大力士,似乎是海東夷人,不怎麼說話。

弟死不葬,謀劃十載,從滄海君處輾轉回國,親自走遍齊、魯、燕、趙,四處尋覓合適的地點,幾次埋伏,又幾次沒有下手。

朱家知張良有大誌,也欣然答應幫忙,他助張良打造了大鐵椎,又將這個飯量很大的力士留在沂蒙山藏匿。張良這幾年間行蹤神秘,幾次回來帶著力士出門,又幾次空手而歸,沒想到,在最後一次埋伏裡,他終於出手了!

不動則已,一動則血流五步,天下素縞!

然而此時此刻,張良眼中,卻無行刺後的喜悅,隻有朱家先前從未見到的悲傷與迷茫。

“大鐵椎死了。”

自從韓國滅亡,親弟死於秦軍流矢之下後,張良很久沒這麼難過了,他歎息道:

“我的算計還是不夠縝密,秦卒追捕速度比想的要快,大鐵椎為了讓我走脫,向南奔走,吸引秦卒注意……”

張良依然記得,當發現無法兩人一起走脫時,大鐵椎毅然轉身,隻丟下了一句話。

“君子的命,比我有用!”

他那決然的身影,讓張良想起了曆史上,士死而冠不免,結纓赴死的子路……

張良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大鐵椎力竭中箭而亡,屍體像小山一樣倒下,秦卒圍了過去,手持戈矛不斷起落。

“夷人之中,亦有忠勇之士!”

張良擦乾了淚水,繼續躲進深山迷霧裡,按著記憶上路,東躲西藏,終於回到了沂蒙山,與朱家約定好的地點。

但與張良想象的不同,那一椎擲出去後,他卻沒有大仇得報的輕鬆。

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之後,隨之而來的,或就是浮屍百萬,流血千裡了……

”我這樣做,對還是不對?“

張良搖了搖頭,讓自己不要去想這件事,他仍相信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天經地義,鮮血隻能用鮮血來抹除!

他現在隻做了第一步,刺秦報仇,張良的人生目標中,還有“複韓”這個大誌願需要去完成!

再說了,如今還有極重要的事未曾確認……

正巧,朱家也問起了那件事,他低聲對張良道:

“子房,我就問你一句,秦始皇帝,到底死沒死?”

張良無奈地抬起頭:“我曾聞,卞莊子曾刺虎,但那是兩虎相爭,疲乏之時,才能乘隙而入。若有勇士欲射雄壯之虎,必發弩而遁,若虎不死,必怒而逐其後,人跑還來不及,豈敢回首望之?”

他苦笑道:“吾等也一樣,當時事情發生太快,隻知道鐵椎擊中六輛金根車之一,大概使之車毀人亡。至於秦始皇是否在車上,死還是傷?我說我也不知道,朱大俠信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