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翰林院,顯得清幽而寂靜。
一名老仆役正拿著掃帚正在學士堂打著地上的積雪。
這名老仆役在翰林院很久了,據說當年張居正為庶吉士時,他就在翰林院當差了。
現在翰林院裡沒人比他資曆更久,據說這位老人家以前還讀過書,翰林院裡的翰林裡也曾談論過這位老仆,猜測這位老仆役是否是‘掃地僧’一樣的存在。
畢竟出身翰林,是讀書人第一等自豪的事,在翰林官眼底就是翰林院的參天柏樹,都比其他各部院衙門中更有幾分出塵,像是讀過書的樣子。
不過後來大家發覺這位老仆役就是仆役而已,以往是讀過書識得一點字,但久而久之,除了‘翰林院’,‘登瀛門’這幾個牌匾上的字,其他早都忘光了。
眾人失望之餘,久而久之也將這位老仆役當作一般人來看待了。
現在這位老仆役正在打掃將積雪堆在一旁,他動作舒緩,經年累月的乾一件事,已使得他的動作麻利,又帶著一等韻律。
“於伯!”
老仆役聽有人喚他,連忙抬起頭見是林延潮當即恭恭敬敬道:“小人見過學士大人,學士大人今日比往日還早啊!”
林延潮點點頭,四顧這翰林院中的景色,為官八年,三年在歸德,其餘五年都在這翰林院裡度過了。
林延潮笑著道:“習慣了。”
老仆役道:“咱們翰林院裡很少人能比學士大人更早到了,當年學士大人在史官廳時,每日都是如此第一個到了衙門,而今身為學士仍是如此早,數日如此也就罷了,更難得是年年如此……”
林延潮笑了笑道:“我也不是有意為之,當年讀書時候就是這樣了。對了,今年怕是比往日更冷,我記得你腿一直不好,這裡有十幾斤碎炭,一會你到我這來取。”
老仆役感激地道:“學士還記得小人這老寒腿的事,前年送了冬衣,今年又送木炭,小人一個無足輕重的人,實不值得學士大人如此記掛在心。”
說著老仆留下淚來,但凡如林延潮這樣的五品學士都是高高在上,哪裡會記得他這樣一名仆役。
林延潮與老仆役又說了一番話,然後至學士堂裡。
學士堂裡的兩個值堂吏一見林延潮到了,一人遞來熱毛巾,一人斟了一碗茶湯,十分殷勤。
“學士大人,我們都聽了你的好消息了。”
林延潮問道:“哦?什麼好消息,我怎麼不知道?”
一名值堂吏笑著道:“學士大人口風真緊啊。小人有一老舅在通政司當差,他一大早就將大人高升的事告訴小人了。”
另一名值堂吏笑著道:“大人不到三十即位列部堂,這等喜事就算是我翰林院,也沒有聽說哪位前輩可以比肩的,我等備下賀儀,提前恭賀大人。”
林延潮喝了一口茶湯道:“通政司之事乃朝廷機密,不得允許不得告知於外,你們私通消息,膽子也太大了……”
兩名值堂吏頓時色變,立即道:“學士大人……”
林延潮道:“罷了,你們也服侍我近年了,此事我可以不計較,至於賀儀就免了吧。”
兩名值堂吏聞言隻能稱是退下。
林延潮當下收拾起公案,公案的地方,他一貫不肯讓任何人碰。他每日上衙第一事就是擦拭公案。
擦拭好公案林延潮抬起頭望去,晨曦透過窗格子撒在了學士堂前的空地上,幾隻覓食的鳥兒振翅而起。
這時候堂前腳步聲傳來,原來是徐顯卿到了學士堂。
“見過光學士!”
徐顯卿見到林延潮神情有些黯然,隻是微微點點頭即走到了自己的公案後坐下。
林延潮也知徐顯卿心情不太好,也沒說什麼,這時候說什麼安慰話,都顯得傷人。
林延潮繼續整理公案,但聽身側傳來一句。
“林學士恭喜了!”
林延潮訝然回頭,但見徐顯卿背著自己看著書架。
林延潮微微一愕,然後朝徐顯卿深深作揖道:“謝光學士。”
徐顯卿則沒有應,當即叫了值堂吏道:“一會吏部的人要來宣讀誥命,你們將堂內準備一下,若有疏忽打斷你們的腿。”
幾名值堂吏應了一聲連忙去布置了。
林延潮見徐顯卿如此,不由心底一暖。
過了一陣,翰林院裡熱鬨起來,翰林與庶吉士們紛紛到衙。
眾人彼此拱手見禮,在石道上,科名在後的翰林讓在一旁,請前輩翰林先過。
談笑聲最大的,當然是庶吉士,眾人意氣奮發,朝氣蓬勃。這一幕似曾相識,林延潮當年也是如此躊躇滿誌,指點江山,不過那多是在前一世,這一世自做官以後則是再也沒有了。
林延潮有幾分感慨,正在暢想之際,外頭來稟說:“吏部左侍郎朱賡朱大人到院。”
林延潮,徐顯卿當下與幾名翰林,宮坊官出迎。
吏部的官員這時過了登瀛門,為首一人乃當今吏部左侍郎朱賡。
朱賡五十有許,在翰林院多年,人甚和藹,沒有什麼架子。但他升至禮部後數年,翰林院裡的人已是換了一半,新進的翰林也不敢與他攀交情。
現在作為吏部左侍郎,朱賡手掌重權,自是在翰林院的年輕後輩裡看來威嚴很重。
朱賡向林延潮點點頭,然後對徐顯卿滿是肅然道:“還請光學士將翰苑的官員都叫到學士堂吧!”
徐顯卿笑了笑道:“早已是準備好了,少宰這邊請。”
眾翰林們見朱賡親至,即知道這一幕是吏部的官員前來宣讀誥命。
會推禮部侍郎的事不少人有所耳聞,但眾大佬怒懟張鯨的事此刻尚未傳開,他們不知是徐顯卿,還是林延潮。
林延潮資曆,官位,科名都遜色徐顯卿一籌,料想應該是徐顯卿才是。
徐顯卿伸手相請,朱賡,邵仲祿當即舉步前行,吏部員外郎手捧誥書跟在二人身後,其餘吏部官員魚貫進入學士堂。
學士堂上麵匾額書寫著‘玉堂’二字,登瀛門,臨玉堂,林延潮仍記得自己釋褐為官第一日,與張懋修,蕭良有二人一起來拜見掌院學士陳思育的事。
往事那麼曆曆在目。
八年前的是否會想到有今日這一刻呢?
學士堂已是擺好公座,五品以上吏部和翰林院官員設座,至於其餘官員則是站在堂上,而庶吉士則是隻能站在堂外。
徐顯卿請朱賡坐了主位,其餘人依次坐下。
堂外有些雜聲,人還未到齊或站班排序。
堂內的官員都是正襟危坐的樣子,而朱賡坐下後很輕鬆,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一般,入座後即與徐顯卿敘舊。
徐顯卿此刻放下了包袱,他與朱賡都是隆慶年時入的翰林院,二人有很多話題可以聊,而林延潮坐在下首,陪著說話。
趙誌皋仍是一副凡事無關自的樣子,剩下的人中也唯有文選司郎中邵仲祿,方能在部堂掌院麵前插上幾句話。
堂下眾人看著徐顯卿與朱賡高談闊論的樣子,心底都是尋思,徐顯卿身為掌院平日甚是自持,除了吩咐公事外,很少見他如此暢言。
今日見他如此,眾人都以為這一次是他得意,反而林延潮卻很少說話,甚是放不開的樣子。
幾人相談正歡,聊到了興儘處,突然聲音一止,話題不知為何突然而然就停止了。
朱賡清了清嗓子,目光掃過眾官員,然後道:“舊情敘到這裡,今日本部堂到院乃是宣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林延潮晉秩禮部右侍郎的誥命!”
朱賡從吏部員外郎手裡接過誥書,然後嚴肅地道:“林學士接旨吧!”
滿堂官員都是看向了林延潮,驚愕,訝異,喜悅,嫉妒各種眼光交織在了一起。這不到二十歲的狀元,不到三十歲的部堂……
無聲之中,眾人心底卻是波瀾起伏,許多感歎沒有發自口中,而是在心底道出。
林延潮正了正官帽,一提官袍離開公座至堂中參拜,一切情緒的波動此刻都斂在心底,整個人有些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
朱賡攤開誥書,以官話道:“奉天承運皇帝,製曰,朕恭紹鴻圖,允懷至理,輔弼之重,所資非輕。況春官亞卿者,成周少宗伯之職,掌禮製、祭祀、曆法,此其務也……爾少詹事兼侍講學士林延潮,以儒發身,事朕於親政之初,敷陳經史,谘詢顧問……因潞王事進鯁言,糾繩切摯,觸嚴譴而謫歸德,在任一方,為國為民,不改初心……今仕禮部右侍郎,眾士具瞻,四方屬望,其端乃心、持乃操,不枉朕任用人之意,欽哉。”
朱賡的聲音一字一句的回蕩在學士堂,說這裡時,他的話音頓了頓,目光掃視過當堂眾官員然後繼續加重聲音念道。
“初任,翰林院修撰!”
“二任,詹事府左中允兼翰林院修撰!”
“三任,詹事府左中允兼翰林院侍讀!”
“四任,歸德府同知!”
“五任,歸德府知府!”
“六任,詹事府左庶子兼侍讀學士!”
“七任,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八任,今職!”
八年七遷,這也算是官場上一個佳話了。
林延潮接過聖旨,不免有等回首一望已是百年身的感覺。
他放佛看見了當初那個在會館裡忐忑不安等待會試放榜消息的少年。
貶至歸德時,他既是失意,也有些安心,那等卸掉了包袱之感。
回京時,他有東山再起之得意,但肩上背負許許多多的壓力,天下家國的命運,有等舉步維艱之感。
而今無論是否願意,身在此位,已是到了一力肩挑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