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0章:秦明贛榆之戰,敖申大戰項莊
麵對周瑜足足七萬五千水軍壓境,朱棣不但不守城,反而要以七千兵力,硬撼已登陸的三萬水軍。朱棣難道是傻子嗎?自然不是,他這麼做的原因,主要是此戰主動權在周瑜那邊,是打是撤全在他一念之間,偏偏他又是個極度聰明的人,尋常計謀根本騙
不了他。
周瑜要是看不到贏的希望的話,那他隨時都可能回撤軍,而朱棣對此卻根本無能力,畢竟贛榆城距離海邊隻有二十裡。
所以,朱棣若是據城而守的話,七千精銳,死守贛榆城一天,彆說周瑜有七萬五千水軍,就是十七萬也破不了城。
周瑜看不到獲勝的希望,那他自然就會撤軍。
所以,要想不讓周瑜撤退的話,唯一的方式就是讓他有打贏,或者說是生擒或擊殺朱棣的可能,這樣周瑜才不會主動撤軍。
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朱棣主動出城決戰,也隻有這樣才能拖到援軍抵達。除此之外,朱棣不守反攻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秦水軍上岸陸戰之後,戰鬥力雖會大幅度下降,但秦軍的攻城器械卻依舊犀利,攻城能力要明顯強於野戰
能力。
周瑜水軍的水戰攻城戰野戰,而朱棣所率的七千步騎大軍中,有五千在主力軍中都算精銳,則是野戰攻城戰水戰;
所以,朱棣若是據城而守的話,那反而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可要是出城野戰的話,對於明軍來說卻是以己之長克敵之短。
至於朱棣率七千大軍出城後,會不會反被登陸三萬秦軍所擊敗?對此,朱棣並不是很擔心,畢竟作為能夠單挑魏明的強軍,明軍的戰力也是極為強悍的,就算不如秦軍也不會相差太多,更彆說朱棣的七千大軍中還有五千
是精銳軍了。
若麵對的秦軍陸軍主力的話,再給朱棣三個膽子他也不敢如此托大,但這次他麵對的是大秦水軍,而且還是上了岸的水軍。
要說明軍主力戰力不如秦軍主力,這點朱棣信,畢竟大秦裝備確實好比朱明好,但要說明軍主力陸戰打不過秦軍水軍,打死朱棣他也不信。
水軍擅長的是水戰,上岸作戰,戰力必定大跌,哪怕是秦軍也不會例外。
所以,哪怕人數處於絕對的劣勢,朱棣也敢七千跟周瑜三萬水軍硬碰硬,或許最終他不一定能勝,但也絕不至於會被對方輕鬆擊敗。
“……現在你們明白了吧,不是孤非要出戰,而是想留下周瑜,就必須要主動出擊。”
聽完朱棣的解釋後,在場眾將都沒了反對的理由,畢竟出城決戰對朱棣才是最危險的,身為主公的他都不怕,作為將領又有何懼呢?
況且這次真讓周瑜撤軍的話,那青徐沿海地區的各大城市,就又隨時都會麵臨帶大秦水軍的襲擊,駐守沿海地區的大批守軍也會一直無法脫身出來。
青南前線的主力大軍為什麼擋不住蘇定方和諸葛亮?除了周瑜屢屢搗亂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兵力不足。
周瑜隻靠八萬水軍,就拖住了宋明二十二萬大軍,再不把這部分兵力解放出來的話,青南前線的主力大軍就要頂不住了。
所以,這次必須主動出戰,不打不行。
在朱棣的指揮下,七千明軍傾巢出動,贛榆瞬間成了一座空城。
城外,正準備下令圍城的周瑜見大批明軍出城,眼中頓時露出一抹詫異。
他還以為朱棣會據城而守了,畢竟雙方的人數差距太大,而他也連攻城器械都準備好了,卻沒想到朱棣竟會在如此劣勢的情況下主動出戰。對此,周瑜自然不會阻止,放任明軍出城的同時,反對身邊的李舜臣問道:“汝諧,對於周邊地形的探查可有遺漏,真的沒有適合藏兵的地點
嗎?”
“啟稟大都督,末將派探子探查了兩遍,不可能有遺漏,方圓五十裡都沒有其他明軍的蹤跡。”李舜臣答道。
“這倒是奇了,這麼大的兵力差距,朱棣都敢出動出城決戰,他到底有什麼依仗呢?難道他真以為拚著七千人,能拖到援軍抵達戰場嗎?”
周瑜一臉不解的自語道,而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刨除所有錯誤選項,所得到了答案,哪怕再怎麼離奇,它也依舊是正確答案。
“嗬嗬,朱棣,你以身為餌的真正目的,竟隻是為了不讓本督有走的理由嗎?”
想通其中的關鍵後,周瑜再看著明軍最前列的朱棣,眼中不禁露出一抹讚賞。朱棣雖是諸王中最年的王,但單憑其弱冠繼位,率正值風雨飄搖之際的明國,硬抗過兩次中原大戰,扶狂瀾於既倒,挽大廈於將傾,就能看出他絕對不是能
力最差的王。
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為國家敢於拚搏,敢於冒險的青年帝王,哪怕是周瑜心中都不禁生出敬佩之感。
“朱棣,你的憑仗無外乎一日後的援軍,但你要是真以為,隻憑這七千人,就能拖住我大軍一日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言罷,周瑜扭頭對身邊的焦莫往道:“立即傳令戚繼光,讓他再派一萬大軍過來助戰。”
“諾。”周瑜雖有七萬五千水軍在手,但卻不能讓所有水軍都上岸,因為要是沒人看守戰船,而敵軍又突然殺來的話,那登陸的水軍就會被堵死在岸邊,而偏偏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