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第三次虎牢關之戰
虎牢關是一個多災多難的關卡,第一次被毀於是在黃巾之亂之時。
當時,秦溫被何進拖累迫徹底放虎牢,臨走前秦溫果斷吧虎牢關給毀了,任何有用的東西都沒留給張角。
至於第二次,則是因為司州發生了戰俘暴動事件,而項羽領著戰俘退守虎牢舊址,已經重建到了一半的虎牢關就這樣再次毀於戰火。
虎牢關已經被毀兩次了,而每次被毀,都意味著最少要十萬人付出生命。
如今楊堅重建的虎牢關,防禦力更甚往昔,可秦昊卻說要在毀一次?
聽到這話,所有諸侯都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這是要讓虎牢關再次淪為血肉地獄的節奏呀?
這活聽著確實也相當霸氣,除了秦昊這個盟主之外,也沒誰有資格敢說這話。
但這句話後背的代價,確實又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會死於虎牢關之下了。
不少諸侯露出不忍的神色,但隨之也就變得坦然起來。
人命在這幫諸侯的眼中,隻是數字和軍功章罷了。
隻要麾下的領地還在,死掉的士兵就還可以征回來;
而討董的功績卻能名傳千古,這要是一旦錯過的話,那可就沒有下次了。
見自己一句話就鎮住了所有諸侯,秦昊知道這是自己分糧一事處理的相對完美,所以眾諸侯也對自己更加的信服,而照這個趨勢下去聯軍也不將再是一盤散沙。
其實在分糧一事中秦昊還是藏了私的,荊州雖需要承擔荊益兩州諸侯的軍糧,但是這兩州諸侯的兵力加起來,也比不上秦昊一人手中的兵力。
再加上秦昊得到了丁原在襄陽的全部積累,又從黃祖、韓玄那裡敲詐了一大筆,所以完全在承受範圍之內。
至於其他出糧州的情況,再好也不可能比秦昊還好,尤其是冀州,一州卻需要承擔三州的軍糧。
須知,河套已經推廣新糧種多年,並州各大糧草的盛程度,甚至可以供應二十萬晉軍連續征戰三年。
並州根本就不缺娘草,可秦昊依然讓冀州來出糧,戰後並州在還上。
這並不是多此一舉,而是為了消耗各大諸侯手中的儲糧。
這次組建討董聯軍,秦昊可不僅僅是為了全據司州,之後還要一統並州,甚至取代董卓成為新的諸侯霸主。
好不容易敗而來一個老霸主,可是卻又迎出來一個新霸主架在自己頭上,這必定是所有諸侯都不願意看到的。
各大諸侯手中的餘糧要是充分的話,難保不會因為畏懼威脅從而成為阻力。
可他們手中的餘糧要是不夠的話,就是想阻止秦昊都沒有這個能力,從而一心去培育和推廣到手的新糧種。
這段時間之內,就是秦昊發展勢力的黃金時間,等諸侯們徹底反映過來之後,秦昊已經是他們聯手也消滅不了的存在了。
秦昊所用的乃是陽謀,赤裸裸的陽謀,諸侯中就算有人察覺也已經阻止不了。
思緒從分糧一事上回轉,秦昊又將注意力放在李世民這邊。
秦昊從沒小看過李世民,而李世民也從沒讓秦昊失望過,竟真的在聯軍大軍整訓完成之前帶著援軍抵達司州。
這樣秦昊也可以光明正大分兵,利用諸侯之力去攻打其他關卡,從而讓為自己徹底占據司州四郡之地。
“李世民,擊敗項羽之後,終於輪到到了我們一決勝負的時候了嗎?”
秦昊眼中閃過一絲興奮,心中暗道:“這一次我恐怕要勝之不武了,董卓舉世皆敵,天下人都在我這邊,優勢太大,你輸定了。”
隨著李世民的到來,涼軍在虎牢關一線的騎兵總數也達到了五萬眾,這無疑也給了眾諸侯心中增加了極大的壓力。
曹操若有所思後卻是眼前一亮,站出進言道:“盟主,這次來的西涼鐵騎一共隻有六萬,而李世民那家夥卻將五萬集中到了虎牢一線,看來李世民並不準備死守打死仗呀。”
“李世民要是隻守不攻,除了防守什麼都不乾?那他就不是李世民了。”
秦昊輕笑了起來,眼中滿是篤定之色,沉聲道:“在防禦中反擊才是李世民該有的風格。”
眾諸侯聞言都不禁點了點頭,李世民畢竟也是擔任過盟主的人,能力那也是公認的強,守死城這種事是絕對乾不出來的。
“虎牢關守軍十萬,其中五萬是騎兵,而守城主要靠的還是步兵,騎兵野戰雖強,但卻不善守城,
李世民手中握有這麼多騎兵,要是敢出關決戰的話,那就用我們十萬騎兵,去打垮他的五萬西涼鐵騎。
李世民要是不敢出關,那集中精力就打垮五萬守軍就行了,我聯軍共計五十五萬大軍,難道還打不破五萬步兵防禦的關卡嗎?”
秦昊笑著朗聲道,大部分諸侯則都下意識點頭,他們已經下意識開始信服秦昊了。
秦昊見此會心一笑,話確實是這麼說沒錯,但理卻不是這麼個理。
目前虎牢關內確實隻有五萬步兵守軍,但是李世民可在洛陽留下九萬生力軍,一旦虎牢關兵力不足洛陽就立即派遣援軍。
真到那時,聯軍就會從強攻戰轉換成消耗戰,這是所有諸侯都難以承受的,而秦昊也就以分薄李世民兵力為借口,利用諸侯兵力分兵去取其他關卡。
這個計劃簡直天衣無縫!
一想到天下諸侯都在自己的算計之中,秦昊心中就有一股無比滿足的成就感。
“不可以就這樣自滿,我的目標可是一統天下。”秦昊在心中暗自告誡自己。
回過頭來看著眾諸侯,秦昊眼中滿是自信,沉聲道:“諸位,第三次虎牢關之戰即將打響,而我們目前當務之急卻是儘快將大軍整合完畢,須知一盤散沙是絕不可能擊敗涼軍的。目前大軍的整訓情況如何了?”
以袁紹、曹操兩人為首的十位組長站出,袁紹率先彙報道:“啟稟盟主,聯軍十一組這一個月整合的非常順利,相互之間的配合已經默契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