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密州企改(1 / 1)

楚孝文回到家裡的時候,兩個孩子都已經寫完了作業,準備開飯了!孝文進門就給母親打了一個招呼,就去了洗手間洗手準備吃飯了!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孝文按時下班回家吃飯的時間很少,也難得陪著家人一起吃飯。看著爸爸回家吃飯,女兒姝羽就圍著爸爸身前問這問那,耽誤了自己吃飯,也影響了孝文的吃飯,但又不忍心朝女兒發火,就耐心回答;秀楠在大爺(伯父)麵前顯得有些靦腆,話很少,隻是低頭吃飯。

就在楚孝文在洪州市籌備洪州大學,為洪州市的發展儲備人才的時候,遠在數百裡之外的鳶城市,團市委書記秦光被鳶城市委組織部一紙調令,調到了密州擔任市委副書記、市長(縣級市)。

密州,又稱龍城。齊魯省的一個縣級市,由鳶城市代管。傳說舜帝出生於此,位於半島東南、鳶城市南部,總麵積2182.7平方公裡,人口近百萬。

作為首批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密州出土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密州市有案可稽的文明史可上溯至7000年以前,被學術界公認為古代東夷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被譽為“舜帝之都”,是舜文化的發祥地。先秦兩漢時期,一度成為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心。密州市自古尚學崇禮,人文淵藪,蘇軾在此創作了密州四曲、密州七記,修葺了超然台,素有“至今東魯遺風在,十萬人家儘讀書”、“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美譽,又有蘇軾筆下“盧山五詠”山水,被蘇軾讚曰“漫說齊魯第二州”。密州是百強縣,為全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是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榮譽稱號。密州市博物館是國內單體建築麵積最大的縣級博物館。密州燒烤源遠流長,孫琮墓漢畫像石庖廚圖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烤肉串全過程的史料記載。

1991年,被鳶城市委組織部從鳶城團市委書記調到密州市長時,秦光還不滿35歲。這位的年輕市長麵對全市150家國企中有103家虧損、負債率接近90%的窘境,他沉默了!

這位後來被稱為"秦賣光"的改革先鋒秦光,在爭議和質疑聲中,帶領密州企業走出了一條富有創新的企業改革之路。

九十年代初,齊魯省鳶城市的密州正麵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作為一個縣級工業城市,密州的國有企業,正處於舉步維艱的境地。

這一年,年僅36歲的陳光剛剛就任密州市市長一職不到一年。在他的案頭,擺放著一份觸目驚心的財政報告:全市150家國有企業中,竟有103家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麵高達68.7%,虧損額更是達到了1.47億元之巨,而這些企業的負債率,也已接近90%。

除了虧損和負債,密州的國企還麵臨著種種困境:不少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職工收入微薄,生活難以為繼;企業納稅額驟減,市政府的財政收支也因此捉襟見肘。

1991年,密州全市預算內財政收入僅有7000萬元,連乾部教師的工資都難以按時足額發放。

麵對如此窘迫的現狀,密州也並非毫無作為,而是做了各種各樣的改革嘗試。市政府曾進行過各種改革措施,如簡政放權、推行承包經營責任製等,但收效甚微,未能觸及問題的根本。國企的泥潭,似乎越陷越深。

秦光深知,國企改革已經刻不容緩。作為密州改革的掌舵人,他必須找到一條突破困局的出路。但麵對錯綜複雜的利益格局和根深蒂固的觀念障礙,改革之路注定荊棘遍布。

在詳細分析了密州國企的現狀後,秦光敏銳地意識到,國企的產權問題是製約改革的關鍵所在。國企雖為"國有",但產權的歸屬模糊不清,經營管理效率低下,員工積極性不高。要讓國企煥發生機,必須從產權入手,打破僵化的體製機製。

經過深思熟慮,秦光終於下定決心:為了密州的發展和未來,為了全密州國企的生存,必須背水一戰,放手一搏。

就這樣,以"賣國企"為標誌的密州國企改革大幕徐徐拉開。在秦光的帶領下,密州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產權革命,國企重組、兼並、破產等一係列措施,銳不可當地推進著。一個全新的密州,正在改革的洪流中蓬勃而生。

秦光的"賣國企"舉措,很快就在各方引發了激烈的爭議。"秦賣光"的外號不脛而走,質疑和反對之聲四起。麵對重重阻力,秦光卻始終堅定信念,帶領密州走出一條獨特的國企改革改革之路。

從1992年開始,秦光就開始了國企改革的試點工作。起初,他將一些試點企業"出租"給集體或個人經營,但很快便發現,單純的"出租"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企的困境。於是,他決定更進一步,將"出租"改為"出售"。

秦光為試點企業的員工提供了兩種選擇:要麼將國企20%的產權出售給員工,要麼將全部資產悉數賣給員工。不過,無論選擇哪種方案,國家都會以一定形式保留控股權或參股權。但是這些方案並未得到員工的普遍認可。

見狀,秦光並未強求,而是鼓勵員工自行擬定方案。出乎意料的是,員工們提出了一個頗為激進的方案:由員工全額買斷國企所有資產,國家不再控股。這個方案雖然大膽,但卻切中了問題的要害。

經過密州市政府的連夜討論,秦光做出了支持員工方案的決定。他深知,國企改革已經到了不得不"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大膽地冒"的關鍵時刻,唯有解放思想,才能破除藩籬。

考慮到員工的經濟實力有限,秦光市長提出了一個梯度控股的方案:根據職位高低,廠領導、中層乾部、普通職工分彆出資6萬元、2萬元和6000元,以不同比例入股。1992年12月28日,試點企業的性質正式從全民所有製變更為股份合作製,標誌著國企產權革命的序幕正式拉開。

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全市288家鄉鎮級以上企業中,已有272家完成了改製。當《人民日報》記者走訪密州,問及改製後的變化時,職工們紛紛表示:"有積極性了。過去都是給公家乾的,現在是給自己乾的!"

國企改製的成效顯著,但秦光並未就此止步。他積極尋求與外地國企的合作,給密州市的優質、並且有著廣闊市場前景的企業尋找婆家。經過多方尋覓,終於與北汽摩托總經理安慶衡達成協議,雙方各自拿出優勢資源,合資成立了一家嶄新的企業。雙方合作成功,也出現了一個“雙贏”的新詞彙。

密州市裡一些老乾部處心積慮地阻撓改革,也有很多市民認為這是政府是在推卸包袱,將負擔轉嫁到人民身上。九十年代中期,中央先後派出財政、銀行等部門的調查組來到密州,對國企改革進行了長達數日的審查,但並未查出任何問題。即便如此,秦光也曾多次收到過匿名恐嚇信,令他倍感壓力。

直到當年的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聽取了調查組的彙報後,決定親自來密州一探究竟。領導在密州逗留三天,先後考察了多家改製企業,召開了五場座談會,就"賣國企"改革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涉及規模、股份、行政等各個層麵。

總的來說,領導對密州的改革給予了積極評價。有了中央領導的肯定,秦光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那些反對的聲音也漸漸偃旗息鼓。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密州國企改革初見成效,許多企業實現了扭虧為盈。密州的國企改革經驗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前來考察學習的各地乾部達1600多人次。

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的1995年,密州全市國有及集體企業的利稅總額達到8.36億元,是1991年的2.3倍。原本瀕臨破產的企業,多數扭虧為盈。

然而,秦光深知,單純的產權改革還遠遠不夠。要讓國企真正"活"起來,還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配套機製,為職工提供可靠的社會保障。隻有讓職工吃下"定心丸",改革才能行穩致遠。

於是,在推進國企改革的同時,密州市政府開始著手建立社會保障體係。1995年,密州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製度,實現了企業員工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與此同時,醫療、失業、工傷等多項社會保險製度也逐步建立健全。

通過建立社保體係,密州構築起了一張兜底的"安全網",讓全市職工們吃下了"定心丸"。這不僅為國企改革掃清了後顧之憂,也為深化改革奠定了社會基礎。正是在產權改革與社保建設的雙輪驅動下,密州的國企改革才能一往無前,持續推進。

密州市的國有企業改革,很快引起了上級政府的關注;這就是在"賣國有資產";一些下崗職工對未來感到迷茫和不安,擔心改革會讓他們失去生活保障。麵對種種質疑和阻力,秦光始終堅持改革的方向,用真誠和行動贏得了民心。他深入企業車間,與職工麵對麵交流,他傾聽群眾訴求,為下崗職工提供培訓和再就業服務;他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為企業家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功夫不負有心人,秦光市長的國企改革努力終於結出了碩果。密州的國有企業國企,在產權改革和社保建設的雙重保障下,煥發出了新的活力。一個個瀕臨破產的企業,如鳳凰涅盤般重生;一批批下崗職工,在培訓和扶持下實現了再就業。國企效益的提升,也為地方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

不少地方在推進改革時,仍然存在思想觀念滯後、措施不配套等問題。有的地方對國企"隻改戶頭、不改機製",改革流於形式;有的地方社保體係建設滯後,職工的後顧之憂未能真正解除。

為此,秦光推動簡政放權,為民營企業鬆綁解困;他鼓勵創新創業,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他完善市場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個個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應運而生,成為推動齊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在密州市從市委副書記、市長、市委書記;再到後來的鳶城市委常委、密州市委書記的六七個春秋冬夏,秦光親曆並見證了密州國企改革的波瀾壯闊,為這場改革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如今,這場改革已經進入了新的曆史階段,並已經載入史冊,成為整個華夏改革開放,國企改革的標準教材供後人研讀。

秦光提出,要堅持"產權改革與社保建設並重"的基本原則,推動各地因地製宜、分類施策,加快國企改革步伐。同時,要強化對改革的指導和服務,及時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

密州國企改革進行的是轟轟烈烈,各種議論傳遍全省,洪州市的楚孝文和張康安以及祥城的楊欣庵都從內部參考資料上看到了密州國企改革的全部過程。身處洪州市教育局局長的楚孝文並沒有過多關注,因為所處崗位不同,況且,孝文正忙著申請籌備洪州大學的各項事宜;而洪州市計劃委副主任張康安也隻是把密州企業改革作為一份研究資料來研讀而已;反而是自1990年5月就擔任祥城縣委副書記、祥城縣人民政府縣長的楊欣庵蠢蠢欲動,準備在祥城縣進行國企改革。因為祥城縣國有企業的局麵也和密州市的國有企業相差無幾,可謂是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了,楊欣庵一個三十多歲的縣長,也想做出一番事業,推動祥城縣國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