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下半年,洪州地區在齊魯省委、省人民政府領導下,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 進行地市一級機構改革。1983年9月19日,齊魯省委、省人民政府發出通知,經上級同意,撤銷洪州地區和洪州縣;洪州市組建為省轄(地專級)市。新的洪州市以原洪州市、洪州縣區域設置洪州市市中區和市郊區(均為縣級),下轄中都、九州、 鄒魯、聖城、南湖、緡城、祥城、漁城8個縣。1983年10月21日洪州市人民政府開始對外辦公。原行署辦公機構,相應改為洪州市人民政府辦事機構。
從地區行署變成了洪州市,各個縣區的政府機關,都要有所改變,起碼單位的公章、稿紙、信封、門口懸掛的標牌,等等,都要重新更換,重新設計印刷,一時間,各個縣區,各家大小單位都忙的是雞飛狗跳。
孝文這段時間並沒有忙亂的感覺,家有賢妻,工作也比較順利。自己能有一個特彆穩固的後院,把自己的全部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可以心無旁騖地全身心投入到繁忙工作中。由於楚孝文同誌在聯橋公社的工作取得了令整個洪州市委、市政府矚目的成績,1984年的2月,洪州市委組織部一紙任命,明確楚孝文同誌擔任祥城縣委常委。孝文就成了祥城縣委的主要領導,不但在縣委大院有了專門的辦公室,而且在中心街西首,祥城劇院的北麵,分配到了一套住房。
房子屬於祥城縣委家屬院,是一排連在一起的家屬樓,上下兩層,還有一個小院,一樓有一個客廳,一個房間,二樓有大小兩個房間,房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在家屬院有專門的公共廁所。在縣城裡擁有這麼一個房子,已經讓張敏非常滿意了!好幾個晚上都沒有睡好覺,一直讓孝文給她好好說說房子什麼樣,怎麼布置,家具怎麼擺放,還需要添置哪些家具……
隨後就是張敏的第一次搬家,從楚營老家搬到了祥城縣委家屬院。搬家是有祥城縣委辦具體操作的,安排了一輛大汽車,去楚營把孝文結婚的時候製作的那張大床,和孝文用了好幾年的那張連三抽屜桌子和張敏的那個櫃子拉到了縣城,其他都留在了老家了。按張敏的意思,所有家具都要換新的,還是孝文的一番算計,讓張敏改變了主意。
“這張床,是結婚的時候專門給我們做的,不要看著很笨重,卻是砍伐了老家院子裡的一棵楝子樹做的,楝子樹和我的年齡差不多,老話說的好,睡床楝子,多生孩子;你媽媽給你的陪嫁櫃子,你不要以為是舊的,我早就看了,這個櫃子是香樟木做的,裡麵存放任何物品都不會生蟲子,完全可以當做傳家寶來愛護的。所以,這兩件家具是一定要帶上的,把這張桌子也帶上,我可以在上麵看看書,寫寫字啥的,這麼些年,都習慣了!”
搬了新家,張敏又購買了兩個單人沙發,皮革的那種,中間是一個小茶幾。經過幾天的操作擺弄,這個小家就真的像個家了,還很溫馨的感覺。樓下是一個客廳,擺放了一對沙發,另外準備了一間客房,張敏說老家的親戚多,今後來了縣城,也有個住的地方;樓上兩個房間一個是主人的臥室,朝陽的大房間,北麵的房間算是孝文的書房吧,把那張老舊的桌子放那屋了!
搬家和收拾衛生,購置沙發,如何安排房間,怎麼擺放都是張敏的事情,孝文並沒有過問,甚至連一個參考意見都沒有,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了縣委的工作。
孝文到了縣委後,先去了尹秉民書記的辦公室,彙報了一下近期的工作,表了一番今後的決心,聽取了尹書記對孝文下一步的工作指示。
尹書記對孝文的工作,特彆是申辦祥城縣農業技術中學的工作給與了積極評價,縣委和他本人都非常滿意,對於孝文下一步的工作,尹書記沒有具體指示什麼,也沒有什麼具體要求,就是讓孝文先熟悉一下工作,然後等待區委的安排。
孝文的工作非常順利,但忠文的工作卻遭遇到了一個大麻煩。
進入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成為國家的重要政策,國家對農村商業政策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其他經濟組織迅速搶占農村市場,而整個供銷社係統因官僚式經營管理,從農資供應、日用消費品供應、農副產品購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主渠道”中退出,徹底丟失了農村供銷“主渠道”地位。聯橋供銷社很快就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忠文隻是一個合同製員工,就麵臨被辭退回家的結局。而同一年進入聯橋公社計生辦的所有工作人員,幾乎全部轉正,變成國家公職人員,那幾個最初的元老,都變成了國家乾部身份,讓忠文是後悔不已,對孝文的眼光和對時局的把控內心是欽佩的五體投地。
這個時候,已經擔任楚營大隊支部書記多年的楚振田,到了退休年齡,在聯橋公社辦理了正式退休手續。聯橋公社的幾個領導就先後鼓動忠文回家參選大隊支書或大隊長。
眼看著整個供銷係統人心惶惶,無事可做,沒有絲毫前景,忠文本打算利用孝文的關係調換一下工作,但從張敏那裡就拒絕了忠文,鄭重地告訴忠文“孝文沒有後台,沒有依靠,能有今天的工作,有今天的局麵很不容易,我們全家幫不上他,也彆拖他後腿,給他的工作添麻煩。”張敏的冷硬拒絕,讓忠文徹底絕望,回想當初安排工作時孝文的勸告,是自己一意孤行選擇的供銷社,工作了這麼幾年也隻能回家。忠文就帶著同樣從棉廠離職的妻子回到了老家,和一個同樣從外地回來的楚嘉盛一起搭班子,分彆擔任了楚營大隊的支部書記和大隊長了。這些決定都沒有和孝文協商,也沒有讓孝文拿點主意,本來想讓孝文協調一下關係的念頭,也讓大嫂張敏給及時掐滅了。
三月份洪州市委組織部又下發任命文件,明確了楚孝文同誌的具體工作和職務:祥城縣委常委,祥城團委書記。一個不滿二十七歲的副縣級領導乾部,整個齊魯省都很少見,洪州市的政治明星,全麵參與到祥城縣委的各項政策決策。
任命文件下達祥城縣委,同時也傳到了楚營大隊,整個村子都有沸騰的感覺,這可是楚營大隊走出來的第一個縣級乾部啊!縣太爺級彆的大領導,已經擔任楚營大隊長的忠文感覺自己的氣勢十足,講話都顯得更加洪亮了,自己是村子裡的二把手,在整個公社的麵子比嘉盛這個支書還有麵子。從供銷社離職回到老家,並沒有感覺丟麵子,而是感覺自己的胸膛更挺拔了!二叔和一些本家的爺們來家裡的都多了起來,來探望老母親的,陪老太太說話聊天,找忠文解決各種鄰裡糾紛的,都是絡繹不絕。
張敏也是風光無限,更像是飛上枝頭變成了鳳凰。回娘家的感覺都不一樣了,早就忘記了結婚的那些小委屈,隻是看到了張慧那幽怨的眼神,不由得一陣陣心顫。張慧到現在還沒有結婚找對象,家裡父母和親戚朋友都很著急,就隻有張慧一副事不關己的表情,張敏不想回娘家去觸姐姐的黴頭,就儘量少回大樓娘家,儘量和張慧少見麵。
孝文上任伊始,恰逢學雷鋒宣傳月,便對全縣團的工作進行了部署,號召全縣青年團員,把五講四美的宣傳工作,融合到學雷鋒宣傳月中去,號召全縣團員乾部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恪儘職守、勇於奉獻、改革創新;成為新時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整個三月份,各項宣傳工作如火如荼開展起來!
三月底,團中央下發《關於紀念“五四”運動六十五周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級團組織認真組織廣大團員、青少年深入學習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曆史,廣泛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通知指出,1983年以來一些地方團組織引導青年學習中國近代史並開展尋查革命舊址、訪問革命前輩、編寫地方革命史等活動,取得顯著效果,創造了新經驗。團中央已將引導青年回顧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戰鬥曆程和中國青年運動的光榮曆史列為1984年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在紀念“五四”運動65周年期間,各地團組織要切實抓好這項教育活動,使廣大團員、青少年熟知革命傳統,像革命前輩那樣具有為祖國昌盛、人民幸福前仆後繼的獻身精神和勇於追求真理、改革創新的進取精神,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通知還強調,紀念“五四”教育活動要與“尋史跡、建豐碑、學傳統”活動相結合,發動廣大青年普查曆史上特彆是“五四”以來革命鬥爭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舊址、遺跡,修繕、建立長久性紀念標記和建築物,開辟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探索今後長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新形式。
孝文一個人獨自坐在辦公室裡,看著桌子上剛剛發來的團中央文件,和團省委、洪州地區團委轉發上級文件的說明,凝眉思索著。自己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團員乾部,麵對新形勢,如何去創新?怎麼去探索?
祥城縣團委書記,就是一個虛職,團委更是一個務虛的單位。但楚孝文的性格就決定了他要踏踏實實做實事,做老百姓看得見的實事,做一些子孫後代受益無窮的大事,實事,好事。看著眼前的文件,結合祥城的實際情況,一個大膽而具體的計劃,逐漸在腦海中成型……
孝文逐一打電話,把兩位副書記,和團委宣傳委員、組織委員和辦公室的幾位同誌叫到自己的辦公室。
“同誌們,今天把大家叫到一起,我們開一個小會。“說著 揚了揚手中的紅頭文件,“這是團中央剛剛下發的《關於紀念“五四”運動六十五周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的通知》,文件的具體內容,我就不在這裡詳細敘述了,大家可以會後好好學習一下,也仔細領會上級領導的文件精神,結合我們祥城縣的實際情況,認真貫徹落實。下麵我布置一下幾項工作”
“第一,有張亮書記牽頭,辦公室的幾位同誌配合,做一份《調查報告》把祥城縣烈士陵園,進行升級擴建,利用橫山主峰,修建一座祥城縣標誌性的建築——革命烈士紀念塔,把祥城縣烈士陵園建設成為洪州地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宣傳基地。”
“第二,由胡書記牽頭,會同組織和宣傳部門,起草一份文件,《關於利用橫山主峰修建革命烈士紀念塔把祥城烈士陵園打造成洪州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申請》上報祥城縣委和洪州地區團委;然後向全縣青年團員發出倡議,號召全縣青年團員,廣大乾部職工,各條戰線的優秀員工,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勤奮工作,踏實奉獻,以實際行動支持革命烈士紀念塔的修建和祥城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為共和國35周年國慶獻禮。”
孝文的講話聲若洪鐘“同誌們,我們有幸一起共事,又恰逢一個時代變革之時,我們就一起見證曆史,同時,也是在創造一個曆史,用我們大家的勤勞和智慧,把我們的祥城打造成一個革命之城、英雄之城、紅色文化之城!”
“最後一點,從下周開始,辦公室要做好各項接待工作,接待好來訪的各界群眾,關心和支持“革命烈士紀念塔“建設的老同誌,老領導,共青團員,各條戰線上的先進工作者;提供茶水和來訪記錄本,把來訪群眾的意見全部記錄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