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撈草(1 / 1)

我們老家位於魯西南平原,本是屬於八百裡水泊的一片汪洋水澤。九十年代初,因為修築京九鐵路大動脈,在勘探沿線地質狀況的勘探隊伍,就在地下鑽探三十米處,曾鑽探到一首地下沉船,這首地下沉船木板、鐵釘都保存完好。這都證明了很多年前,我們老家就是傳說中的八百裡水泊梁山。我們老家祥城距離梁山不足百裡,踞曹州地區的鄆城也就幾十公裡左右的路程。

北五湖由於地處運河水脊之地,因為年代久遠,黃河多次決口遭受水患而慢慢消失了,現已改做良田,也就是我們老家楚營周邊幾十平方公裡的地方。我們家鄉耕種的田地名稱也多與此有關,諸如“官草窪”,傳說是梁山好漢李逵搶劫官兵糧草的地方;還有村東的一片田地名為“新域”就是北五湖消失後新域積而形成的田地,新域的土地肥沃,根本不需要施肥,田地裡的莊稼收成都很好,種啥收啥!

與北五湖南北對應的就是“南四湖”,我們老家這邊俗稱為“南湖”,南四湖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有1266平方公裡,夏季豐水期麵積更大。聞名遐邇的《鐵道遊擊隊》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兒。

每年夏秋時節,是南湖最美的季節,平靜的湖麵碧波蕩漾,一眼望不到邊際,湖間的運河水道,南北行船川流不息,一片忙碌的景象。湖裡紅菏千頃,碧葉連天,水草豐美,湖產豐富,向有“日出鬥金”的說法。現有魚類78種,主要是四鼻孔鯉魚、鯽魚、黃魚、烏鱧、紅鰭鮊、長春鯿6種,底棲動物包括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環節動物、昆蟲等63種,浮遊植物共116種,其中優勢種14種,浮遊動物248種,優勢種共32種,水生維管束植物74種。其中烏鱧、麻鴨、老鱉、鬆花蛋、鹹鴨蛋、大閘蟹、蓮蓬、蓮藕、四鼻孔鯉魚聞名全國。

南湖,看著麵積很大,煙波浩渺、一望無垠,但其水深僅一米左右,湖中的運河主航道除外,為適合各類行船航行,多次開挖疏浚。淺淺的南四湖適合各類水生植物生長。湖水濕地、沿岸周邊各類植被以禾本科、菊科、莎章科、豆科、寥科和眼子菜科為主的植物構成。主要植物群落有蘆葦群落、茄群落、蓮群落等挺水植被帶;杏菜群落、菱角+芡實群落等浮葉根深植被帶;馬來眼乾菜,微齒眼子菜群落,苦草植物群落等沉水植被帶,水生植被蓋度達89.9%,有“水下森林”的美譽。其中國家一、二、三級保護的植物主要有水蕨、粗梗水蕨、中華秸縷草和野大豆等9種。

每年的秋冬時節,周邊的農民兄弟忙完了“三秋”生產,就進入的農閒季節,便組織生產隊裡的青壯勞力,套上馬上,浩浩蕩蕩前往南湖撈草。把湖裡的水草撈上來,運回村裡供生產隊裡的牲口冬、春兩季草料,同時也能把村裡的半大小夥子們,帶到勞動現場,以免在村裡惹是生非。

楚孝文匆匆回到家裡,就說要跟著常福哥下南湖撈草,是生產隊裡安排的,明天一早就出發,母親也沒有說什麼,就默默給孝文準備明天出發的行李。

第二天一大早,楚孝文草草吃過早飯就背著自己的行李卷來到了生產隊裡,常福哥和另外一個車把式正在牽馬套車。孝文就隨手把自己的行李放到車廂裡,所謂的行李,就是用兩根麻繩捆好的一床破棉被和準備換洗的衣褲,還有母親剛剛做好的兩雙布鞋。

沒有多久,隊裡的年輕後生們就陸陸續續來到了生產隊裡,大家互相打著招呼,一邊打鬨說笑著,一邊分彆把各自的行李放到車廂。在成華叔的指揮下,把鐵叉、鐵鍁、钁頭、鐮刀等生產工具搬到車上。

等到大家都到齊了,生產隊長成華叔對大家說了說注意事項和好好勞動之類的話,大家說笑打鬨著上車坐好,車把式常福哥將鞭兒一甩,一聲:“駕啊!----”兩輛馬車便出發了。

出村南行十六裡就是靠近縣城的龐莊,然後東拐就是“備戰道”,這是我們當地東西交通要道,也是當時農村少見的柏油大馬路。隻見常福哥又將手中的鞭兒緊甩兩下,口中還不停地吆喝著。

“得兒,---得兒---,駕啊!---”

拉車的三匹馬兒便小跑起來,隨著常福哥的吆喝聲持續不斷,馬兒也越跑越快,車子前行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常福哥坐在馬車的最前方的左側,負責揮鞭指揮三匹馬,操控馬車前行,楚孝文就坐在馬車前邊的右方,看著三匹馬越跑越快,但馬車依舊平穩,基本沒有顛簸的感覺,心中對常福哥的駕駛技巧很是佩服!

兩輛馬車一路向東飛奔,馬兒們大約奔跑了兩個多小時吧,速度就慢了下來。從向前飛奔,變成四蹄碎步奔馳,再就是慢慢踱步前行,雖然速度不快,楚孝文在車前感覺甚是悠閒愜意,真想衝著前方大吼幾聲,或是高歌一曲。身後車廂裡的同伴有的躺在車廂睡著了,有幾個背靠背相互椅靠著打盹。

今天是個好日子,天氣晴朗。藍天如洗,白雲點綴,真個是秋高氣爽!微風徐來,陽光照在路上、車上、大家的草帽上,天上白雲忽而飄過,大家又感到一時陰涼。路邊楊樹不停後退,高大的路邊楊樹給路上行人帶來半邊陰涼,大家也沒有感覺出汗、燥熱。

過了火頭灣,就來到京杭運河邊上的“老洋橋”,這座橫跨京杭運河的橋梁據說是日占時期修建的,差不多三四十年了,雖已破舊,依然堅固,我們當地人都稱它為:“老洋橋“。兩輛馬車慢慢通過老洋橋,再前行一會兒,就來到了劉堤頭村,已是晌午。常福哥每年都要往返這裡多次,對這一行車也很清楚。就將馬車停靠在路邊熟悉的大車店打尖,常福哥一遍和店主打招呼,一邊卸下轅駕,把牲口牽到店門口的石槽上拴好,飲水後便喂上草料。走進店裡坐好,把帶來的乾糧讓店家燒水代火。等大家吃飽喝足,稍作休息,便牽牲口套車,大家繼續前行。

我們在劉堤頭的大車店吃過晌午飯,趕著馬車重新出發,繼續向南湖方向前進。劉堤頭再往東就是洪州市區了,我們沒有進城區的想法,右拐南行。又跑了一個下午,臨近傍晚,太陽西墜,染紅天邊的晚霞。我們也來到了目的地,南湖岸邊。

常福哥和楚孝文年齡都差不多,但常福哥早早就不上學了,一直都在生產隊裡參加各種體力勞動,每年也都會來南湖撈草,所以對南湖的一切都很熟悉,這附近的村裡還交了幾位朋友,是那種隨時可以一起喝酒說知心話的交心朋友!常福和隊裡的幾個老人選擇了安營的地方,是一片地勢較高且被風向陽的坪地。大家停好馬車,卸下轅駕,牽到一邊喂上草料,然後給自己搭上窩棚,鋪上乾麥秸,上麵再放下各自帶來的棉被。

大家在窩棚的下風口支好鍋灶,燒水做飯,幾個小夥子在更遠的地方用鐵鍁挖土,砍下樹枝遮擋,就成了一個簡易的廁所,供大家方便解手。等一切都收拾好了,我們來到南湖的第一頓晚餐也就開始了!常福哥和方峰、二彆三人負責我們來南湖一行二十多人的吃飯飲食。湖邊取水,用鐵潲提過來,刷鍋做飯。

我們的第一頓晚餐也很簡單,就是把各自帶來的乾糧用蒸籠熱好,鍋裡燒開一大鍋開水,然後下麵,就是我們當地最普通的,家家都會做的“白湯”。鍋裡的白湯管夠,隨便喝,喝飽為止。

我們魯西南地區每日的晚餐叫“喝湯”,就是因為當年很窮,晚餐後就可以回屋睡覺了,所以就不必吃乾糧,以喝湯為主。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我們魯西南老家的秋冬季節大都比較乾燥,我們老輩人就比較注重喝湯,什麼喝白湯、喝鹹湯、喝菜湯、喝疙瘩湯、喝糝湯;還有比較高檔享受的喝羊湯、牛肉湯、罐子湯、雞蛋湯等等!當然後麵的就是比較奢侈的啦!更不是一般家庭能夠享受到的生活。多喝湯水養人,很好地解決了我們當地氣候乾燥對人們的傷害影響。

大家也彆小瞧這簡簡單單的“白湯”,做飯雖然很簡單,每個家庭的婦女,成年人都會做。就是把鍋裡添滿清水燒開,然後用舀子盛上清水,把麵粉倒進去攪勻,然後迅速地倒進翻滾的開水裡,再次燒開翻滾後就好了。這樣,重複燒開後的白湯和我們的唾液一樣都屬於“膠體”,與普通的開水“液體”是不一樣的,膠體養人,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大家吃過晚飯後,或者說喝完湯後,就圍坐在一起吹牛聊天。大夥兒看著不太遠的北方,一片燈火闌珊,那裡就是我們的洪州城,是我們當地最高政府部門所在地,那裡都住著有錢的人家,還有一些大乾部。那個時候空氣沒有任何汙染,能見度很好,不但幾十公裡外的洪州城的燈光清晰可見,就連幾百公裡遠的省城泉城的燈光都依稀可見。

楚孝文沒有和大夥兒坐在一起吹牛聊天,而是獨個兒遠遠走開,盤腿坐在了遠一些的土地上,抬頭看著滿天的星光,對著太陽落下的西邊家鄉的方向,吹響了帶來的竹笛。

秋日的夜空靜謐祥和,身邊的南湖也好像早早進入了夢鄉,偶爾有行船經過,船上夜行的燈光宛若天上明星,滿天的繁星點綴頭頂,一顆顆星鬥是那麼清晰,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掉下來。遠處蟲鳴時隱時現,蛐蛐兒,蟋蟀等等一些不知名的蟲兒,在秋夜中相互爭鳴,與楚孝文悠揚的笛聲交相呼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