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皇子也太慘了。

若是早知道陛下已經指派了太醫,就不必求助三皇子,那三皇子也不會被勒令禁足。

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

其中卻也有幾個機敏的,立刻意識到問題所在。

【“不對,這麼說的話,陛下就不是因為三皇子替我們求情,才讓他禁足反省的了。”】

【“那還能是什麼?”】

這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嗎,還能有錯?

【“你想啊,咱們就在宮門前,白天黑夜都有禦林軍守著,把咱們的消息稟告給陛下,那咱們之間有人生病的事陛下肯定也早就知道了,並且提前指派了太醫。”】

【“可這時候三皇子卻進宮,幾番懇求陛下仁慈,允許咱們看大夫,這豈不是在質疑陛下刻薄無情?”】

【“於公,臣子不該指責皇帝;於私,三皇子身為兒子居然質疑自己的父親,這不就是不忠不孝?陛下怎麼能不生氣!”】

哦。

經過他一番解釋,大家逐漸明了了,怪不得陛下說的是讓三皇子在府中讀書反省,什麼時候讀懂了什麼時候再出來。

一開始還以為這是讓人禁足的一貫說辭,現在來看,陛下是真的認為三皇子不聰明,讓他多讀書明智啊。

奇了怪了,他們也都是熟讀聖賢書的人,怎麼之前不覺得這做法有問題?

有些舉子開始反思。

捋清楚前因後果之後,他們發現了一個重要節點,在十二皇子帶著太醫出現之前,他們統一認為陛下一定會鐵石心腸,不管他們的死活。

可這樣的認知是從哪裡來的呢?

明明他們都是從小聽著陛下打天下的故事長大的,對陛下最崇拜不過,怎麼會產生質疑陛下的想法?

為數不多的聰明人開始回想複盤,剩下的一些卻還沉浸在陛下仁慈的表象中,以為陛下既然能心軟派來太醫,說不定也會願意接見他們,聽聽他們的意見呢。

他們也是夠傻的。

朝中跟著言官一起參奏十一皇子的大臣也不少,你看他們哪個得了陛下召見?

就連他們的奏折也是留中不發。

大臣們都有眼睛會看,所以一些本來對十一皇子有意見,也想趁機參一本的趕緊收回了腳,看起來風雨欲來,他們還是彆摻和了。

替舉子看完了病,劉太醫又乘坐樸素的馬車回了十皇子府,畢竟王妃在孕中,可離不得他,不然不止宮中的康嬪娘娘,德慶侯也饒不了他啊!

畢竟德慶侯就這麼一個寶貝女兒。

太醫走後,宮門的角門開了,大太監馮德的乾兒子劉信走出來一張望,看到皇子三人組,連忙走了過來。

他克製住向十皇子十一皇子行禮的本能,走到十二身邊用不大的聲音道。

【“殿下,陛下知道您來了,讓您去崇政殿麵聖呢。”】

說著,劉信小心地看了下左右,用更小的聲音說。

【“陛下可不太高興,您快跟奴婢走吧。”】

‘十二皇子’疑惑了一瞬,他來了還不到一刻鐘,父皇是怎麼知道的?

下一秒看到舉子們,心下了然。

雖然之前那舉子猜測的有些出入,但有一點是沒錯的,皇帝的確會時刻關注著舉子們的動向。

畢竟現在全天下讀書人都在關注著,皇帝規範了科舉,這二十年來收攬了不少人才,大大地解決了世家掣肘的問題。

如非必要,他還是不想徹底敗壞自己在讀書人心中的形象。

被動的忠心和主動的忠心還是有區彆的。

既然皇帝要時刻關注著,那麼守衛宮門的禦林軍就要兼顧護衛和傳消息兩種職能了,估計在他們剛到宮門前時,鄒統領就已經派人去崇政殿稟告了。

想通這一點,‘十二皇子’也不再糾結,和劉信一同進了宮。

‘燕武帝’和十皇子在旁邊站得像個背景板一樣安靜,劉信控製住自己不往那邊看,儘量忽略二人,不然很難解釋同樣該在府中禁足的十一皇子,為什麼出現在這裡。

多半已經到家的三皇子:雙標是吧!

但劉信要小心應對,‘十二皇子’就沒這個顧慮了。

本來他今天好好地在府中修身養性,偏這兩個土匪闖進來又是喝了他珍藏的好茶,又要他出來背鍋,頂著父皇的高壓,也要給舉子們請太醫治病,他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勇敢。

現在好了,這時候被父皇叫去,也不知道是會被痛罵一頓,還是痛罵一頓之後也喜提禁足,他還不得好好感謝一下十一。

【“對了。”‘十二皇子’看著十一,一本正經地問,“你方才說,你叫什麼來著?”】

【萬沒想到十二會殺個回馬槍,‘燕武帝’微愣後立刻端起笑臉:“草民姓言,表字明昱。”】

【“哦,那祖籍何處啊?”問完名字還不算,‘十二皇子’開始調查戶口。】

【“通州人士。”】

‘燕武帝’繼續笑著回,但這句多少有點咬牙的味道了,主要是他不理解,父皇急著召見,你不趕快進宮,在這兒問什麼問!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