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封神演義》還有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在核心三觀上的問題非常嚴重。
通觀整本封神演義,普通讀者看來可能就是商代周,闡教大戰截教,非常普通的兩個陣營對抗的故事罷了。
但真實情況哪有這麼簡單,作為一個優秀的作者,總是要將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塞進自己寫的小說裡麵的。
而封神演義屬於那種個人三觀非常淺顯的那種,甚至直接擺到了明麵上。
比如作者支持的就是闡教,也就是闡教背後的三觀:精英治國理念。
在封神演義的設定裡麵,闡教的主張“奉天承運”。以順應天道之勢、遵守天道之意為立教準則。為眾生闡述大道真理!
所以招收徒弟的標準是精英化,隻招收那些根腳優良,資質不凡的先天生靈。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優中選優,把每個城市和地區最傑出的人才挑選過來,也就是清華北大的招生策略。
與之相反的截教,教義是指截取一線生機,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而遁去一。這遁去的一,就是截教所要截取的一線生機。
簡單的說,就是雖然命運規定了我失敗的幾率高達98%,但我拚了命的也要奪取那最後2%的成功率,這個截教就非常符合截教後來的所作所為了。
畢竟哪怕通天教主明明知道天道就是周興商亡,商朝失敗的幾率高達98%,但到最後依然不顧一切的賭上全部家當,去試圖奪取那可憐的2%的成功率。
而在收徒的策略上麵,闡教的門徒廣成子有一句話很能夠形容,就是“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濕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
這句話可以理解成,他們闡教隻招收高貴的哺乳動物,而截教則不但招收哺乳動物,其他的昆蟲,無脊椎動物,卵生動物等等,就連蒼蠅蚊子也能夠進入截教,成為截教的弟子。
而用通天教主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推崇有教無類,不管弟子的資質如何,是否是傑出的精英,隻要他有一顆向上學習的心,那就能夠成為自己的徒弟,得到自己的教導。
而這兩種收徒觀念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闡教的核心隻有12金仙,燃燈,以及一些三代弟子和編外弟子,加在一起總共不超過100人。
而截教的弟子則超過上萬人,通天教主在最後甚至還能夠豪橫的不下萬仙陣,試圖和闡教再鬥上一場。
那麼問題來了,各位讀者是認可闡教的要順應天命,老天讓你乾什麼就乾什麼,同時推崇精英教育,隻需要教導那些少數精英人才就可以了。
還是認可截教的那種事實也要勝天半子,哪怕天意以定也絕不認輸,同時有教無類,所有人隻要有一顆求學的心,就可以得到統一教育的理念呢?
好吧,不管你是怎麼想的,但封神演義的作者肯定是更加認可闡教的理念,推崇順應天命和精英教育,否則他就不會安排闡教來幫助周國,而是調過來安排截教去支持周國了。
但這一點劉旭是極為不認可的,做為一個普通家庭的子弟,劉旭肯定是和精英教育不沾邊的。如果當時的教育體係奉行的依然是精英教育的話,那像劉旭這樣的小鎮做題家,最後根本不可能去搞什麼曆史研究,隻能當個苦哈哈的搬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