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又是3400字的大章了。】
如果說之前皇叔黨的怒火都是對準作者的話,那麼這一次皇叔黨的怒火就全都衝向皇叔了。
“白癡!”
“廢物!”
“我怎麼粉了你這麼個蠢貨!”
“走了,投丞相去了,活該你爭不過天下!”諸如此類的評論在群裡麵不絕如縷,而隨著500多新人的加入,群裡麵的刷屏速度更加迅猛。
而且因為這一次入坑的讀者幾乎都是一口氣就看到了三顧茅廬這一段的,所以這些讀者也基本上都是忠實的皇叔黨+諸葛黨,所以當他們看到皇叔居然在有人打開了襄陽城門的情況下,直接就放棄了襄陽城不要,爆炸程度比那些老讀者們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老讀者們好歹幾經磨難,對於這樣的劇情變化已經頗有一些抵抗力了,但是新讀者們完全就沒有抵抗力,而且這一次進來的讀者裡麵,還是有些強行看完了三國演義的小白讀者的,他們就指望著看劉皇叔裝逼一路熬下來的,結果現在就看到了這,爆裂程度遠超想象。
但此時的聶風已經沒有第一次見到這些場景的擔驚受怕了,一是習慣了,而是根據之前劇情的了解,皇叔肯定是會轉危為安,甚至以此為契機再贏一把的。
反正最後統一三國的還能不是劉皇叔不成?
如果真不是,那丞相他也能接受,他最近第三遍刷了三國演義,對於曹操這個人物突然有了很多新的領悟,對於曹操的看法也從之前的厭惡,變得複雜了很多。
至於孫權統一三國,聶風覺得不太可能,畢竟之前給的筆墨太少,而且就目前江東的行為來看,總有一種小家子氣的感覺,不太像是能夠統一天下的勢力。
但如果真的是孫權統一了天下,那隻要過程足夠合理,不是強行的劇情殺那種,聶風也可以接受。
但事實證明,聶風有些低估這些新進來的讀者們的戰鬥力了,和之前普遍上了年紀的老讀者不同,這批讀者裡麵頗有很多的年輕人。
他們不斷的要求元始天王給一個合理的解釋,解釋一下劉皇叔這個明顯智障的決定,而且他們還威脅作者,要是不給一個合理的解釋的話,那他們就集體直接在群裡麵發白圖,讓OO官方來封了這個天天搞白色的讀者群。
大家彆覺得這是在開玩笑,這世界不知道有多少個小說的官方讀者群,就是因為群友亂發白圖直接被封的,這可是一個殺招。
看到這裡,聶風覺得不太行了,於是他私聊了一下劉旭道“你還是解釋一下吧,劉備為什麼要這樣的決定,最少也要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否則這段劇情真的很傷人的!”
“而且還要用小說裡麵的新章節來解答,儘快更新,這樣才能給所有的讀者予以解答!”
幾分鐘後,劉旭回複道“可是我今天的三章已經更新完了,不可能再更新了!”
“那就臨時寫,臨時更,一天更新四章,這樣效果更好,彆的不說,光是讀者看到你今天額外加更一章,都會瞬間被消解掉很多怒火,甚至還會覺得你很讚的!”
“……”劉旭打了一串省略後“你對這個很懂呀,這種主意都想得到。”
“這不是我想到的,是文院的老師教的,這些都是老知我者們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聶風解釋了道。
恩,從這裡可以看出,文院的教育還是有些用處的
劉旭說了句謝謝,然後就直接開始臨時碼字去了。
其實劉旭本人也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因為他當時在第1次看三國演義的時候,也覺得這段劇情裡麵的劉備簡直是SB透了,同時這也是強行的劇情殺,就是為了表現劉備的仁義而刻意描寫的橋段,不是真實的曆史。
直到劉旭真的開始研究曆史之後才發現,真實的曆史上,劉備確實是攜民渡江的,而且也確實過襄陽而不入,這些都是史實,不是羅貫中瞎編出來的劇情。
那麼劉備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決定?
在反複研究了當時的史料,和各方的戰略態勢之後,劉旭本人已經有了一整套自己的想法,也理解了當時劉備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本人就此解脫,沒想到穿越之後居然還會困擾另一個世界的讀者,而且如果自己不寫出其中的緣由的話,那這些讀者也很有可能被這個問題折磨的非常難受。
在思慮再三之後,劉旭提筆開始寫了起來。
不過在上一次試圖給徐庶改命失敗之後,劉旭就明白自己不能夠再動三國演義的主線劇情了,就算支線劇情也不能碰,那該如何在原文裡麵插入對於這一次劉備行為的解釋呢?
那就隻能借著諸葛亮的嘴巴了。
於是在下一章裡麵,劉旭先寫了一半正文,寫到劉備帶著30萬軍民在當陽縣的景山駐紮過夜,忽然一陣狂風驟起,劉備讓簡雍算卦,簡雍大驚失色道“主公,此大凶之兆也,應在今夜,主公可速棄百姓而走。”
劉備果斷拒絕了這個建議,一行人馬還是駐紮了下來,以上是三國演義裡麵的原文,接下來就是連續添加的後半章劇情了。
簡雍感覺心中惴惴不安,於是他去找諸葛亮求教。此時諸葛亮正在準備行裝,簡雍大驚失色,以為諸葛亮也要逃跑,結果對方搖搖頭道,是主公擔心去了江夏的關羽遲遲不回,在那裡駐紮的大公子劉琦不肯出兵相救,於是讓諸葛亮去一趟江夏,讓劉琦出兵,諸葛亮這是要緊急趕往江夏的。
於是簡雍將剛才算到的那一卦告訴了諸葛亮,然後請教諸葛亮會有什麼大凶之兆。
“無他,必是那曹兵追了上來,曹軍多馬,尤以虎豹騎為盛,我料定今晚必到景山,到時候恐怕會有一番苦戰呀!”諸葛亮笑道。
“既然如此,那速與我去見主公,讓主公先行一步前往江陵!”簡雍急道。
“憲和莫急,此事說之無用。主公心念百姓,無論如何也不肯棄百姓而去的,汝說再多也無濟於事,不如知會二將軍,讓其整備兵馬,一旦曹軍殺至,立刻將主公救下,直接前往漢津港即可,會有援兵相救!”孔明款款而言,麵無懼色,顯然已經成竹在胸。
見孔明這番模樣,簡雍心稍安,卻又心中遲疑,麵露哀愁之色,孔明見狀曰“憲和可是心有疑惑,亮即走,主公身邊可謀大事者唯有憲和也。屆時不可心中有疑,汝有不明之處,吾可答之!”
“也罷,軍師既然這般說,那吾心中有二問,隻求軍師答疑解惑,雍感激不儘!”
“儘可問來,亮知無不言!”孔明道。
“好,其一也,三十萬百姓相隨,雖情真意切,然人與人相連,車與車相接,婦扶老,老攜幼,日行不過十餘裡。我等離開樊城已有七日,若是軍士奔襲,三日可達江陵,何至於此矣!”簡雍道。
“善,昔日吾與主公在那草廬之中臣有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曹操占據天時,孫權具有地利,主公可得者,唯有人和也。”
“人和者,我主之根本也!”
“何為人和?便是這三十萬百姓是也!”
“自古以來,可有無百姓而王者?自古以來,又有得百姓而不勝者?昔日,周厲王防民之口,勝於防川,三年民怨而逐之。我高祖則與三秦百姓立法三章,從而儘得秦人之心,一昔出陳倉則三秦爭相歸附,此乃民心之利也!”
“主公天下仁義之君,百姓寧可舍家而影從,此乃天下至道,古往聖君莫如是也。荊州百姓,主公若不攜之,若不護之,則仁義之名何存也?”
“三十萬百姓,聚則為長龍,散則為群星,荊南四郡地勢險要,土地豐腴,人口繁盛,這三十萬百姓必就食於荊南,其人人口誦主公仁義之名,待日後主公天兵一至,荊南四郡聞名可定矣!”
簡雍又道“民可攜之,然昨日襄陽城門即以有義士洞開,主公在城內廣有人脈,襄陽知名士軍將,具與我善,隻需一隻兵馬即可得知,主公為何過襄陽而不入之?”
“據雍所知,軍師亦是勸主公前往襄陽,當時為何不勸主公入之,那你我有何苦在此兵危之地饒舌。”
“汝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孔明笑曰“汝可知元直於樊城時,曾與主公獻策曰,可棄樊城而取江陵,絕口不提襄陽之事呼。”
“似有此言!”簡雍憶道。
“元直真乃奇才,一眼便可知天下利害。是故襄陽絕非生地,乃死域爾。”
“襄陽之地,蔡氏姐弟經營多年,其黨羽遍布九街十巷,且曹賊兵勢浩大,襄陽諸輩皆膽小如鼠之徒,否則何以曹兵尚未抵達,降書卻已至曹賊案前?”
“且不說一支兵馬能否奪下那襄陽城,就算奪之,幾日之內,又如何清繳蔡氏內外黨羽,穩襄陽臣民之心?更有三十萬百姓入內,其居於何屋,食於何戶,經營何家?”
“如主公進襄陽,則內有蔡氏黨羽之謀,又有兩民相爭。外又有曹賊大軍旬刻既至,屆時襄陽看似牢固,隻不過一雞子而已,曹軍一戰可破,我等恐怕皆為階下之囚矣!”諸葛亮搖搖頭道“是故,襄陽絕不可留,守襄陽尚不如守樊城,樊城上下一心,軍士用命,尚有一線生機,襄陽則十死無生爾。”
簡雍不語,臉色一息數變道“即使如此,為何軍師最初還要勸主公前往襄陽呢?”
“吾非說與主公,而是說與諸位!”孔明道“襄陽近而江陵遠,襄陽出樊城則旦日可達,而江陵非十日之行不可。如亮勸主公往江陵,則人心皆懼,反願留樊城不走,此乃取死之道也。亮亦隻能假意前往襄陽,但局勢有變,則順勢勸主公往江陵去也。”
“不想主公英明至此,早知吾等心思,不用亮言,既已明白襄陽乃死地,而江陵可求生,此乃一線生機也!因此,是時有義士開門,主公也絕不入襄陽,便是此等道理。”
“緣是如此!”簡雍歎服,大拜於地道“吾今日才知軍師有鬼神之謀,有軍師在,乃吾等天幸也!”
“憲和速起,如無憲和安主內政,吾豈有閒暇撫琴之樂爾!”諸葛亮扶簡雍道“然今晚之險,猶勝於以往。主公安危大如山,若是曹兵未至則好,若是曹兵至,汝定要保主公周全!”
“吾已算定,隻要過得今晚,則天下大勢可易,三分鼎足之事可成也!”
【試著用三國演義的半文言文來寫這段,這麼點字,居然足足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太難了!當然了,這是寫給大家看的,劉旭寫的時候是白話文,畢竟那個世界的讀者們還是看不懂文言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