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拗相公 中 02(1 / 1)

新宋 阿越 1326 字 2個月前

“大夫,我兒子的病怎麼樣?”王夫人著急的問道。

“丞相,夫人,令郎的病還須好生靜養,若能心平氣和,調養得當,或者還有希望。”醫生雖不敢明言,但用辭已是相當嚴重。

……

王安石站在兒子病榻前,腦子裡不住的回想著醫生說的話。“心平氣和?”自己這個兒子生性爭強好勝,何況身處朝局之中,哪裡能做到什麼“心平氣和”呀。

他突然想起和自己交好的禪師,大相國寺方丈智緣曾對自己說過的話:“此子登科取製有餘,斯年長壽無享!”王安石自青年時代起就誌存高遠,銳意複興儒家,本來不信佛,智緣雖然有道高僧,以醫術占卜著稱於世,但是王安石卻一直沒有放在心上。他和智緣交好,是喜歡智緣豪俠之氣,且是個極有才華的人。但此時此刻,智緣這句話雷鳴般在腦海中響起,王安石腦子一暈,站在那裡晃了兩下,方才倚著門檻站住了。

“難道真的是天妒英才嗎?”王安石喃喃自言道。

“爹爹,你不要自亂了陣腳。哥哥是操心朝廷之事太多,氣急攻心,方才如此,加以調養,一定會康複的。”王倩兒扶著王安石坐好,小聲寬慰著。畢竟手足關情,其實她心裡也急得不行了。

王雱的病倒讓王安石堅定了退隱的心意,在給皇帝的謝表中,他直言“方寸已亂”,希望能夠遠離喧囂之地,過一種平靜的生活。但是趙頊卻並不答應,給王雱看病的太醫和召王安石視事的中使穿梭於王府,三天之後,王雱終於醒來。

“父親、母親,孩兒不孝,害你們擔心。”王雱有氣無力的說道。

“雱兒,你醒來就好。你爹爹已經決定了辭相,等你身體好一點,我們就去江寧,離開這個地方,把你的身子調養好。”王夫人微笑著說道。

王雱聽了這話,大吃一驚,用手緊緊抓住被子,看著王安石,問道:“父親,此事當真?”

王安石也微笑道:“不錯。你安心養病,不要再操心那些朝中大事。我們學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王雱急得身子一晃,“此事萬萬不可。”差點又暈了過去。

他妻子龐氏連忙把他扶好,輕輕給他扶平胸口,勸慰道:“現在不要談國事了,先好好將養身體吧。”

王雱卻不去理他,對王安石繼續說道:“父親,您常教導我說,好男兒應當以天下為己任是不是?”

王安石默然不語。

王雱又問道:“您也常教我說,凡事如果不能堅持到最後,就很難取得最後的成功。是不是?”

王安石勉強笑道:“現在更有賢者為之,我們可以逍遙的。”

“賢者?當今之世,誰能比您更有資格稱為賢者?誰能比您更有見識?”

“父親,當初決意行新法來富國強兵,一振百年頹風之時,您就預見到了新法必定被許多人所不理解,但是您也曾說過,古今變法,能堅持不易者必能克成其功。現在萬事剛剛起步,您怎麼可以輕言放棄呢?”

龐氏見王雱說話太激動了,在旁邊輕聲說道:“夫君,先歇息一會吧,身體要緊。”

王雱粗暴的擺了擺手,厲聲道:“身體有什麼要緊的?父親,你說過大宋若不變革,不過百年,必然亡國,五胡亂華的曆史肯定重現,是不是?你說過好男兒應當先公後私的是不是?為國者無暇謀身,如果能夠看到我中國北伐燕代,收複故土,把胡人驅逐到長城之外的一天,孩兒就算是死了,也無怨無悔!如若放棄理想,就算長命百歲,又有什麼滋味可言?”

王夫人嗔怪道:“什麼死呀死的,多不吉利。一醒來就談國事,就算要談國事,也不急在今天。雱兒,你先好好休息。”

王安石也歎了一口氣,說道:“你這身體,就是凡事太急惹來的病根。此事再從長計議吧。”

又吩咐了幾句,王安石走了出去,方到客廳,就聽家人說道:“呂惠卿呂大人有信到了。”

王安石接過信來,折去火漆,隻見信中寫道:

“……

前者鄧文約行事失之於孟浪,實誤丞相,學子叩闕,是鄧文約激起之禍,其意不過是求桑充國之釋放,與新法無涉。不過黃口小子,聽信一二人之讒,於萬言書中謗毀新法,如此而己。此何足道哉?學生聞丞相因此而有歸隱之意,實不解也。……新法變革弊政,利在千秋萬代,一時為人所不理解,學生以為亦當勇往直前,待到諸法施行,績效顯然,則天下之誤會一朝可散矣。……石越者,世所稱道,士林頗嘉許,舊黨元老重臣視之為‘老成少年’者是也,學生聞此人雖於新法多有阻撓不滿之處,然而其亦刻意於禦前請留丞相。可見當今之世,略有見識之輩,皆知非丞相不能挽此衰弱之局。否則學生不知石越出於何種目的竭力請求皇帝慰留丞相。彼之所善者,馮京、司馬光、蘇軾輩也,此輩論資曆名望未必不可以為相,然石越卻如此在意丞相之去留。是石越亦知是非輕重也。……丞相若不複出視事,新法廢矣,新法廢大宋必亡,丞相何忍見此!

……”

呂惠卿真不愧是個高智商的人物,於千裡之外把石越的用心解釋得“一清二楚”,合情合理,由是將一副大義的重擔壓到了王安石肩上。愛子在病榻之上的苦勸,呂惠卿悄悄的解去心結,年輕的皇帝的知遇之恩,少年時代以來三四十年的理想,國家的前途與命運……這一切一切,都在悄悄點燃王安石心中本已熄滅的雄心。

南郊禦苑是大宋的皇家花園,占地約三四百頃,頗具規模。皇帝在那裡或休閒射獵,或召見近臣,本是常事。但是趙頊自登基以來,勤於國事,勵精圖治,一年之中反倒難得去幾次。所以這次石越接到皇帝在南郊禦苑召見他的旨意,委實有點意外。

禦苑就在南門外郊五六裡處,離石越的賜邸並不遠,石越一路行來,隻見苑內溪水縱橫,小路如織。溪邊槐柳,路旁鬆柏,交錯成蔭,此時已是初春,翠色點綴,讓人望而心怡。又可見禦苑之東南西北,各有花陣,東邊是杏林成陣,南麵是桃花相映,西角是大片石榴林,北方是梅枝交織。

順著一條清徹的小溪走去,一路聽到錚錚的琴聲隱約傳來,琴聲略顯促亂,不自覺地流露出操琴者心中煩亂的情緒。石越心裡愈發納悶,但是他今天的心情卻非常不錯,大宋國最優良的工匠們聚集在一起,雖然第一爐鐵效果並不理想,但是卻研製出了更先進的鼓風機,石越雖然是外行,卻也知道爐中的溫度與鼓風機是密切相關的。

沒有多久,石越就在太監的指引下走到一座亭子邊,石越放眼望去,隻見亭上寫著“惜時亭”三個字的草書——想到自己終於能認識草書了,石越就不由自主的泛出一絲微笑。坐在惜時亭操琴的,正是當今的皇帝趙頊,時年二十三歲。他身著一襲白綢長袍,袍上隱隱顯出龍紋繡飾,也沒有帶朝冠,隻將頭發用一條明黃的絲帶盤紮著,顯得頗為清爽。石越對大宋服飾最看不慣的,就是那個帽子,怎麼看也怎麼接受不了,此時趙頊不帶帽子,在石越看來,立即氣色為之一變。

因為皇帝在彈琴,石越便不敢打擾,隻好遠遠的候著,等太監的通報。趙頊雖然名義上在彈琴,但根本心不在焉,遠...-->>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