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小王賁慢慢熟悉了國師府的環境,王翦夫妻倆特意挑選了一個好日子,帶著滿滿當當的禮品到國師府內進行拜訪,小王賁也從一名旁聽生正式轉變為了國師的弟子。
他的課程表和小蒙毅的是一樣的,因為小蒙毅比小王賁早入府幾個月,倆小孩兒的學習進度之間相差了一截。
為了能夠讓倆人能儘快的合在一起上課,小蒙毅的學習進度適當放慢了些,小王賁的學習任務則加重了點。
能在未來成為同父親一樣的名將,小王賁的腦袋自然也是聰慧的,他以往在府內的學習效果不好,也是因為,一沒有儘心學,二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
眼下,國師府的美味膳食在前麵吊著,小王賁為了能夠日日吃到國師府的美食,又親眼見到了同齡人的學習專注度,有目標、有恒心、有毅力的小黑蛋也一改之前在家學習時的懶散模樣,像是脫胎換骨了般,變得非常勤奮。
每日黃昏放學回到家裡後,小黑蛋兒都會拔腿跑進小書房內,點著兩盞油燈自學一個時辰給自己補補課,每日早上還會提前半個時辰從床上爬起來,洗漱完成後就會趁著夏日的晨光,在院子裡蹦蹦跳跳邊活動筋骨,邊大聲背一背書,而後掐著時間點跑去蒙府內尋小蒙毅,再蹭上端和哥哥的馬,隨著三大一小一同去老師家用早膳。
王翦、李屏看到兒子能被國師收下做弟子就已經覺得很高興了,瞧見他們兒子求學後的巨大改變簡直是既驚訝又欣慰,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刻在每對父母心中的執念。
小兩口很清楚他們家小黑蛋的改變根源是來自國師府,遂對國師府的態度更加親近了,當遠在頻陽老家的雙方父母從夫妻倆寄回來的信中知曉孫子/外孫的近況時,也是喜悅的合不攏嘴,連連向天禱告——玄鳥保佑才使得老王家、老李家的祖墳上冒青煙了!
國師府本就引人注目,府內發生的事情更是被許許多多的人在暗中關注著。
當小王賁順利被國師收作弟子的消息傳到其他權貴的耳朵裡後,許多鹹陽的官員們都不淡定了。
國師府的超然地位在那裡放著,國師一家人的奇遇也在那裡明擺著,秦王曾孫政更像是一個金光閃閃的小金人般吸引著無數秦人的目光。
以往國師收的三個秦人弟子——蒙恬、楊端和、夏無且都是在邯鄲收的,時間錯過去了,機會消失了,他們這些住在鹹陽的官員們即便羨慕也沒有辦法,隻能暗道一聲這仨小夥子運道好。
可是後來國師一家人初到鹹陽,國師就利落地把蒙驁上卿的嫡幼孫蒙毅也收為了弟子。
無數秦人將這事看在眼裡,羨慕在心裡,但也生不出旁的心思。
因為蒙氏父子倆都是軍中大將,君上重臣,再加上蒙恬是國師收的第一個秦人弟子,師徒二人間的關係親厚,蒙恬與小公子政的關係也處的很不錯,蒙恬的胞弟又剛巧與政小公子的年齡緊挨著。
蒙毅能入國師府讀書的事情在他們眼中
瞧來是水到渠成、意料之中的。
可看到王翦的兒子也能順利進入國師府求學,這對於很多人而言就是情理之外的事情了!
聽到消息的無數秦人們都坐不住了。
二十多歲的王翦遠遠不是後來的列侯,而是武安君手下的一個小將。
如他這般年齡、功績的年輕將領在秦國不說一抓一大把吧,那也有兩隻手的數量。
王翦有兒子,那王齕不也有兒子嗎?王翦隨著武安君參加了滅周之戰,王齕不也跟著去覆滅周國了嗎?甚至早期時的長平之戰還是王齕做主將與秦國的廉頗打的,從閱曆上看,王齕似乎要比王翦在軍中的地位還要稍稍高那麼一截,怎麼王齕的兒子沒有進國師府求學呢?
再往後退一萬步來說,既然王翦的兒子都能進國師府,那麼比他官職高的多的武安君的孫輩豈不也能進國師府學習嗎?
武安君的孫輩們都能進國師府的話,那麼已逝應侯的孫輩們不也能進國師府嗎?
國師是文臣,為何在鹹陽先後收的倆小弟子都是武將家的孩子,難道他們文臣家的孩子們就比武將家的孩子差不成?
凡事都怕對比。
原本小王賁進國師府求學的事情對王翦夫妻倆而言是好事,但偏偏他們不是鹹陽本地人,在鹹陽的根基淺,又不像蒙氏一族那般官職大,他們倆的兒子能入國師府紮了太多人的眼了。
這樣以來,整個鹹陽城的風向都變了,許多想要攀上國師府,亦或者是說想要讓自己兒子/孫子早早攀上王曾孫政的官員們,就都帶著禮品紮堆往國師府拜訪,全都希望自家的孩子也能進入國師府求學,還有的人另辟蹊徑跑到王翦家裡詢問他們兒子究竟為何能進國師府。
王翦麵對同繚、上級們的詢問簡直又尷尬又無奈,他也不知道國師究竟相中他們家小黑蛋兒哪裡了,總不能說他們兒子是衝著國師府的美味膳食去的,靠著一卷錯漏百出的自薦信吸引了國師的注意力吧?
這理由即使他說了,這些人精們能相信嗎?
至於蒙府為何還能在風浪中保持清淨,一言以蔽之,蒙驁老爺子是武安君的老搭檔,是秦王的心腹,是秦國上卿,這身份就能把很多想要打聽消息的人給攔在門外了。
府外傳的動靜自然也被老趙一家人得知了。
對趙嵐而言,政、小蒙毅、小王賁之家的數學知識差距太大,政在學五年級的知識,小蒙毅也開始學二年級的知識了,小王賁剛入門。
仨孩子壓根不可能放在一起教,即便她放緩了對小蒙毅的教學速度,增快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