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跟物理合力將地球分成了二十四個時區,當東半球的少年,在這個夜晚,向最親的人尋求心靈慰藉的時候,普林斯頓的太陽才剛剛升起。洛特·杜根早上八點準時走進他的辦公室。
雖然他完全可以等到九點再來,但到了他這個年紀,不但睡不了那麽久,更不願意在家裡聽女人的嘮叨。不如早點在辦公室裡開始他一天的工作。
起碼坐在他淩亂的辦公桌前,能帶給無與倫比的成就感。但在家裡,哪裡亂一點,他就隻能聽著妻子無儘的抱怨
偏偏洛特·杜根一直有個怪癖,他的辦公桌誰都不能動,必須保持那種淩亂的美感。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隨手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東西。一旦桌上那些東西變得整齊,他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尋找他正好需要的東西。
自從前一任新秘書就因為收拾了他的辦公桌,被直接罵走之後,他在學院的辦公桌除了他自己外,就沒有人再動過。但在家裡卻不太一樣,書房裡的辦公桌永遠是整整齊齊的,他怎麽說都沒用。
上了年紀的妻子跟年輕時不太一樣了,像是突然沾染了潔癖,視線中不能有一絲不整齊的東西存在。這同樣也讓已經六十三歲的洛特·杜根感覺壓抑。
洛特·杜根一直覺得他那混亂的辦公桌就好像他研究了一輩子的N體問題。人類還無法準確繪製太陽係內行星的運動軌跡,但總能有方法預測到某個時間這些行星的大概位置,並快速找到它們。
按照他心意擺放的桌麵看似淩亂,卻好像一個近乎完美的坐標係,每樣東西會根據他的需求固定在某個坐標上。不但方便,還能帶給洛特·杜根一種成就感。
滿意的坐到辦公桌前後,洛特·杜根打開了電腦,先登陸了自己的私人郵箱。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先私後公已經成了聯邦每個普通人都默默遵循的處事原則哪怕是對於洛特·杜根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同樣如此。
其實對於經曆過上世紀七丶八十年代的人而言,他們大都不喜歡現在聯邦。
雖然聯邦的體量依然是那麽龐大,身體看上去依然壯碩,但偏偏又能清晰的感受到內在一些東西正在腐朽,且堅定的隨著時間推移,腐朽的麵積愈發擴大。
這一點洛特·杜根甚至能從肥皂劇的屏幕中感知到。
他年輕時候,最熱播的電視劇是《成長的煩惱》丶《小不列顛》丶《救援隊》丶《家庭事務》丶《老友記》...等等類似傳遞著人生應該積極的故事。
這個時代大家平時聊的電視劇成了《無恥之徒》丶《絕命毒師》丶《紙牌屋》...當然,這些是他改變不了的,所以便選擇隨波逐流。
查閱了幾封郵件後,他看到了來自華夏燕北大學田的郵件。
以前洛特·杜根對華夏並不感冒,包括02年他去華夏京城參加數學家大會,對這個國度也沒有太好的印象。但這一印象在前年開始出現了變.
2022年,他受邀去華夏一個名為瀟州的地方參加全球數學論壇,並在會議上做60分鐘報告。這個數學會議是國際數學家大會衛星會議之一的數論會議發起,主要討論的是數論和算數幾何方麵的議題。
而那次瀟州之行,也讓洛特·杜根大開眼界。
在此之前,洛特·杜根隻知道華夏有京城丶臨海丶圳關三座城市,對其他城市完全沒有任何印象。然而就是這座他去之前壓根沒聽說過的城市,顛覆了他對華夏這個國家的所有認知。
會議所在的酒店裡無人酒吧,送餐的無人機器人,發達的公交係統,公交站旁甚至有大屏幕隨時播報車輛信息,旁邊休息的座位上還有無線充電設備。
市中心的街道整潔,治安良好,甚至有人晚上約他出門散步
還有那些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跟宛如未來世界的地下交通係統。
甚至那次他沒有在會議結束後直接返回普林斯頓,而是又在華夏呆了一周時間。在一個博士生的陪同下,去了周邊三個城市,享受了高鐵的便捷,瀏覽了水鄉的風景,甚至到下麵的農村看了一眼。
在臨海的飛機場候機的時候,洛特·杜根隻覺得滿腦子都是問號——那些該死的媒體到底有幾句真話以及這還能算是發展中國家回來之後他對華夏的關注自然而然變得多了起來,華夏的一切也在不停的刷新洛特·杜根原本根深蒂固的認知。
對了,他在華夏停留的那一周,身邊陪同的那位博士生,就是田言真幫著安排的。所以看到田言真的郵件之後,他第一時間就點進了。
郵件是前天早上收到的。
不過昨天他昨天一直在大概一百公裡外的哥大做學術交流,沒有登陸郵箱,所以今天才看到這封郵件。「尊敬的杜根教授,你好。見字晤麵..
洛特·杜根大概看了一遍這封信,這是一封推薦信,不管是基於他普林斯頓數學院院長的身份,還是《數學年刊》主編的身份,這種推薦信他經常收到。
相熟的教授朋友經常會給他寫這樣的推薦信,前者主要是推薦學生來普林斯頓數學院交流或者學習,後者則是希望投稿的論文能得到一定的重視。
數學以外許多人可能並不清楚《數學年刊》)在國際數學界的分量,畢竟真正關注前沿數學發展的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麽多。人們更關心可以看到的科學發展。
比如腦機丶比如人工智慧丶比如自動駕駛..
所以對於大眾來說,《自然》丶《科學》這樣的期刊,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但如果看這些期刊的刊文量,就能知道在四大頂刊上發文難度有多高
去年《數學年刊》上收錄的論文僅有34篇,而在《自然》上發表的論文有1017篇,《科學》上收錄的論文則有815篇。而且去年還是Ann.Math收錄論文較多的一年,少的時候一年也就收錄不到十篇論文。
知名度大,錄取論文少,篩選工作自然很麻煩。
洛特·杜根作為主編很清楚,投稿的論文半年內送審已經算快的。如果再加上一些意外因素,比如編輯放假,原定審稿人突然爆雷,或者跑路,
以及版麵設計等等問題,會進一步拖長審稿時間。
有些時候,數學家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希望自己的論文能儘快發表,往往就會在投稿的同時給他發一封郵件,希望能得到特殊的照顧。尤其是臨近數學家大會年的時候,他經常都會收到類似的郵件。因為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數學家大會上要頒發菲爾茲獎丶奈望林納獎丶高斯獎丶陳省身獎...
論文是否能及時在權威雜誌上發表,有時候確實會影響到獎項的歸屬。
雖然有些數學家對自己的論文很有自信,會提前發表在諸如ArXiver這樣的預發表網站上,提前接受同行評議,但問題是大家都知道,ArXiv並不具備權威性,獎項評審委員會的大佬們不可能盯著預發表網站上的成果
而今年恰好是2025年,明年就是世界數學家大會舉辦年。所以田言真還真不是第一個給他發類似郵件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論文能預先在期刊上發表,被評審委員會的大佬們注意到。
所以洛特·杜根已經見怪不怪了。
不過讓他感興趣的是,田言真這次專門向他推薦的論文,作者才剛剛過完十六歲生日。而且論文內容還是將舒爾茨的那套理論跟曲線相結合,進行上界有理點的推導,給出了通用公式,並再通過超算核驗。
這讓洛特·杜根決定親自看看這篇論文。
如果這篇論文真如田言真說的那般有創造力,他不介意親自擔任這篇論文的編輯,並為這篇論文尋找合適的審稿人。不隻是因為論文內容很有新意,更因為第一作者喬喻的年齡。
已經獲取一定地位的數學家大都對年輕的天才更感興趣,因為他們都知道數學天賦的重要性。
物理丶化學這樣的自然學科,人年紀大了,還能依靠豐富的經驗,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試驗,並從繁雜的數據中找到亮點來繼續發光發熱,所以研究生命一般很長,
但數學家一旦過了一定年紀,就會失去創造力。恰好數學是一門需要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科,不去拘泥於前人定下的定律,又要在一個完美的框架下邏輯自治,才能推動整個學科向前發展。
這麽說吧,一個數學上一個奇思妙想,就可能創造出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但這種奇思妙想往往都屬於年輕人的專利。所以菲爾茲獎四年頒發一次,還隻頒發給四十歲以前的學者。
十六歲如果真能獨立完成這樣的研究,就太具有想像力了。
於是洛特·杜根沒有再繼續瀏覽他的私人郵件,而是直接登錄了《數學年刊》投稿係統的後台,通過關鍵詞尋找,很快他便找到了田言真推薦的這篇論文。
」Application of Schulz's Complete Space Theory and P-Algebra Methods in Deriving Upper Bounds for Rational Points on Curve 引言中直接給出的公式就足以吸引到他,竟然能如此簡潔?
好吧,這的確是篇很有意思的論文,很快洛特·杜根便沉浸了進去。
前麵部分關於引用舒爾茨的完備空間對曲線進行分析的內容他看的很快,這並不是他所擅長的領域。雖然這部分的工作也顯得很有創造性,但基於對似完備空間的理解,他並不認為這部分是論文最亮眼的內容。
因為舒爾茨的理論複雜度很高,並不足以支撐作者能將曲線有理數點上界公式推導到如此簡潔的程度。很快洛特·杜根便看到了重要的部分——幾何約束不變參數的推導。
果真是天才的構思!
把虧格丶同調關係丶模形式丶P—幾何量子化通過BSD猜想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從局部複雜性,輻射到整體複雜性,把所有變量的約束統一成一個幾何約束不變參數!
漂亮,簡直太漂亮了!
結合論文最後的超算分析結果,洛特·杜根也激動起來,他拿起手機就想給田言真打個電話,確認這篇論文的主要工作的確是一位十六歲的數學天才完成的。
但看了眼時間才反應過來,此時已經是中午十一點多。
這讓他沒有第一時間撥號,考慮到兩國之間的時差,此時已經是華夏深夜,此時應該是田言真的私人時間本打算放下手機,直接給田言真回複一封郵件,但心裡還是癢癢的..
不行,是這家夥先給他寫發郵件推薦論文的,這通電話就算不那麽禮貌,想來對方也是能理解的。一念至此,洛特·杜根還是撥了過去。
不過洛特·杜根也想好了,如果對方三十秒沒接電話的,他今天就不再騷擾了,想來這樣就不算很沒禮貌。好在電話不到十秒就被接了。
「你好,杜根教授,我猜你是看到我的郵件了是嗎?」
洛特·杜根能聽出對方語氣中的興奮,這讓他放心了,對方還沒有睡覺,而且並不覺得他這通電話打攪到了生活,甚至也許這位田教授也在期待著他的回應。
「是的,田教授。很抱歉,昨天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忙了一整天,所以今天早上才看到你的郵件。然後剛剛我看過這篇論文,不得不說,尤其是論文裡提出的幾何約束不變量簡直是神來之筆
所以在經過超算中心對論文給出的成果進行覆核之後,我決定親自擔任這篇論文的編輯,但有一點,田教授,你明白的,我希望能再次確定一下這篇論文的主要工作真的是由論文第一作者,JoeYu獨立完成的嗎?」
主動了解過華夏文化的洛特·杜根已經習慣了在稱呼華夏人時,尊重華夏的文化習慣,將姓氏放在名字的前麵。事實上,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語境下,大家都開始潛移默化的尊重這個習慣。
比如解說有華夏人參加的國際性體育賽事時,部分國際性期刊針對華夏科學家的名字開始使用姓加空格再加名字的刊載方式。比如Qiao Yu。隻是這種情況還並不普遍,因為絕大多數國際性學術期刊登載名字的時候,依然會將名字放在姓氏之前。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已經是一種正在發展的趨勢。
而且依然采用這種方式,主要是為了錄入檢索時的連貫性。因為以前都是這樣排版,大家在做論文檢索的時候,也習慣了通過這種方式去搜索論文,貿然改變,會很麻煩。
「知道嗎?杜根教授,我知道你會有這個疑問,因為當初我的這個學生提出要做這個命題的時候,我也不敢相信他能做到這種程度。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的確是他獨立完成的。
相信你能從我發給你的信裡看出,我願意為他做學術擔保。因為我們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這一點。對了,也許你可以去問一下正在普林斯頓任職的張樹文教授跟紐約大學的羅伯特·格林教授。
我的學生提出這個命題的時候,兩人都在華夏,並都受邀來參加了一次關於這個命題的研討會,當時就是喬喻主講。甚至幾何約束不變量的提出,都是張樹文教授在那次研討會上親自對喬喻提出的要求。
聽到這番話,洛特·杜根心裡大概有了自己的判斷。
好吧,一個學生能讓一位世界知名的數學家導師,搭上經營多年的一切去做學術擔保,如果這個學生不是數學家的親兒子或者孫子,就已經足以說明許多問題。
洛特·杜根甚至根本沒有往侵占他人成果這方麵想。
畢竟這樣的成果,不論許諾什麽好處,原作者都不可能讓出去的。
「好吧,我很高興聽到這個回答,我會親自擔任這篇論文的編輯,並為這篇論文去尋找合適的審稿人。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很想見見你這個學生。恭喜你,田教授,能找到這樣的學生。
說實話,在此之前,我真的不太相信有人能在十六歲就讀懂舒爾茨的論文,並能將他的數學方法用於自己的課題研究研究,這聽起來像科幻故事。」
「謝謝,杜根教授。事實上他的確很不一般,而且已經帶給了我許多驚喜。也感謝你能親自為他找合適的審稿人。對了,我也相信你能理解我的擔憂,所以論文已經發布在了ArXiv上。當然我們暫時並沒有進行任何宣傳。」
「好吧,我能理解。不過....算了,那麽隻能是單盲評審了。不過無所謂,因為我相信你的學生並不是一位知名人物,應該還沒什麽人聽說過他的名字,隻是他獨立完成的第一篇論文,對嗎?」
「你又錯了,杜根教授,實際上這是他獨立完成的第二篇論文。他的第一篇論文發表在了Journal of Number Theory上,他十五歲就總結出了一類三次丟番圖方程的求解方法。
「這.…………吧,我對你的學生更感興趣了。如果有機會的話,也許可以讓他來普林斯頓做交流。」「當然,不過他還太小了。也許兩丶三年後吧?」
「一言為定,好了,不耽誤你休息了,田教授,很高興能跟你聊這麽多,再見。「再見。」
掛了電話,洛特·杜根思考了片刻,然後拿出手機打了張樹文的電話
不得不說,田言真的介紹,讓他對喬喻更加好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