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金手指(1 / 1)

……

馮浩把自己拍攝的建股票賬號的視頻發給老肖。

老肖立馬就給他回信息了。

“浩子,你千萬不要隨便炒股,我們課上老師說,隻要不虧,就已經打贏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了,我們很難做到是那剩下的百分之二。”

“是不是跟大小姐談對象,有些心理壓力,但是咱們不能急功近利。”

“不要想著去股市搏一搏,這個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都是賭博。”

“咱們做的抖音也會慢慢有收益的,雖然眼前不多,但是我們往長遠看。”

“……”

看著肖媽一條一條增加的內容,馮浩趕緊回複:

“教室裡一個考研的學弟問我股票的知識,所以我嘗試真的建立一個賬號,我們學過的,至少知道是什麽,聽大家總聊,老太太都會炒股,我們真學習這些,連賬戶都不知道怎麽開,我是看抖音教程開的,我是覺得這個過程挺有意思,所以拍了發你。”

“行,你不是腦子發熱,忽然要炒股就行。”肖媽回了一句。

馮浩:就算是真要炒,我也會遵循三三三原則,隻能拿出三分之一的錢,保證虧了不會傷筋動骨,能活下去。

肖媽:……行吧。

反正都在一塊,如果浩子真咋樣,日常都會知道,過度勸,反而激起逆反心理了。

如果宿舍裡大喬和楊處要炒股,老肖都不會吭聲。

馮浩領情,畢竟是對自己好感度85的肖媽,肯定沒有什麽壞心思。

馮浩到了圖書館,他因為開了一個賬戶,又學了約等於4小時的經濟學,保持了一點熱愛,找到了一本《股神巴菲特》的書,準備開看。

每天能去一次圖書館,感覺心情很平靜。

知識任我索取的感覺,好像很富裕。

其實很多知識點,手機上也能找到。

可是當抱著手機的時候,時間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可以社交,可以打遊戲,可以圍觀彆人的生活,可以看視頻……刷刷刷消失了。

“想要奪回對生活的掌控權,從每個小時的使用開始。”(注1:我朋友圈裡的編輯說的)

馮浩體會很深刻,從他開始按每個小時規劃生活,去認真使用每個小時開始,他整個人的人生好像就慢慢不一樣了。

接下來他要掌控人生的一小時,去閱讀。

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閱讀是最直接可靠的。

把知識形成紙質的材料,傳播,其實很重,也不利於保存,但是從人類發展到現在,這依然是最有效的傳播方式。

人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會比其他方式獲得的知識更牢靠。

馮浩打開書。

巴菲特。

1941年,巴菲特11歲,他購買了人生第一張股票。

此刻,馮浩 21歲,他開了人生一個股票賬戶,還沒有買股票。

1943年,巴菲特13歲,用課餘時間做報童推銷雜誌,月收入達到了當時標準白領的收入。

馮浩13歲,初二,乖乖上學,每周零花錢好像是二十,每天回家吃飯,二十塊用來租書,或䭾買飲料,有時候媽媽也會多給一些。

1945年,巴菲特15歲,他用1200美元(8600人民幣,跟馮浩現在的現金資產差不多)買下了40英畝農場(16872平方米),和朋友成立公司,合夥將彈子球遊戲機出租給理發店老板。

做的第一個生意也沒有跳出他生活圈,搞遊戲機租給理發店的老板,感覺就是挺有搞頭,有點像是現在把按摩椅放商場裡一樣,或䭾充電寶放每家店裡。

馮浩15歲,高一。考進了當地最好的高中,長輩們都很高興,他開始住宿生活,一周隻有周末才能出來,不讓用手機。

1947年,巴菲特17歲,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上學期間,他作為《林肯周報》的管理䭾,監督6個縣的50個報童每天送報工作,很多報童也是17歲的少年。

同時他注冊了“巴菲特高爾夫球公司”賣高爾夫球。

馮浩17歲,高三,這一年很緊張,什麽都不讓玩,全力以赴讀書複習,備戰高考,他初中的時候還挺喜歡長跑,每天從學校跑步回家,每天能跑一個小時,高中住校,就沒有跑了,高三學的很累,每天做不完的卷子,複習不完的課本,最終高考,沒有考好,進了一個普通二本。

巴菲特19歲,從沃頓商學院轉學到尼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並在一年內拿到了經濟學士學位。

馮浩19歲,大二了,微積分補考兩次。

巴菲特20歲,據說是讀了格雷厄姆的投資著作《聰明的投資人》,被其價值觀吸引,所以考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