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好好準備吧(求收藏,求追讀)
十月七日,是國慶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按照道理應該是休息的時候。
不過這一日,漢市大學醫學院的技能訓練室八樓這一樓層,頗為熱鬨。
無他,練功房設立的初衷,本是為了方便本院的學生和本院低年資醫師進行學習和練習,並非方便人走捷徑。
一般一兩年,才會有學生和年輕醫生通過練功房,走純粹的專業操作路線,得以突破對應的要求「出關」,這樣的事情,自然算得上大科室內的稀奇事。
可不止創傷外科的病區主任鄧勇教授重視,骨科的大主任,關節外科的病區主任,杜新展教授,也是頗為重視。
雖然說,第一個練功房裡,全都是基礎操作,是骨科最基礎的基本功,但誰不是從年輕走來的,所有的醫學教授,都是醫學生一步一步走上來。
前輩們在目前教授身上的耐心以及容忍,就是一份傳承,需要繼承並發揚。
人也不算多,最關注此事的還是創傷外科的一些小碩士,還有博士們,洛聽竹丶孫紹青等博士,也在隊列裡麵,旁觀著見證方子業的成長。
創傷外科的上級也都來了,大骨科,則是隻來了杜新展教授以及骨科分管教學的一位副教授,也是關節外科的副教授……
其實作為外科從業者,能夠進到中南醫院這樣的大型教學醫院讀研,本身就代表著,以後的發展層次不會太低。至少也是地級市醫院的一名醫生。
因此不管是上級也好,還是學生也罷,都是很有眼力勁的。
「止血術的操作講究的是快丶穩丶準,快速止血,這樣才能在必要的時候,精準地抓住出血點,以最快的速度,避免患者因大出血而死亡,或者產生其他的並發症。」
「因此需要的是目光捕捉速度以及操作到位的速度。」
「芝麻表麵積不大,差不多正好與臨床常見的出血點對等,你方師兄能夠這麽精準地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三十七個出血點的止血,剩餘三個出血點,兩個沒完成,一個錯漏。」
「這樣的表現,還是與他性格很符合的,寧缺毋濫。寧願不做這麽多次操作,也要保證每一次操作的成功率。」鄧勇教授的博士孫紹青,在對著自己的師弟這般細聲講。
「你們可以多學一下。」
洛聽竹捕捉著方子業的操作,低聲問:「孫師兄,你覺得方師兄是不是刻意壓慢了速度,隻求穩,不求快,不然的話,我覺得他的容錯率可以更高。」
方子業此刻正在重複。
一次操作成功,可以是碰巧,但如果可以重複操作成功,那就穩妥。
碩士階段,創傷外科的專業型碩士,能在完成正常畢業要求的情況下,把清創丶切開丶止血丶縫合術,都練習到一定的火候,這除了需要努力,還需要一定天賦。
因此醫院丶教研室,願意給這樣的優秀學生一個讀博的機會,但事關重大。
畢竟醫院內,擁有的博士招生名額數量有限,不可妄給。
方子業需要重複三次,目前是他止血術的第一次。在止血術之前,方子業已經常規地完成了清創丶切開丶縫合術的三次,全部達標。
骨科的教學主管,一邊記錄了方子業的操作時間,就是60s,一邊繼續記錄成功快速點芝麻進豆腐內的成功率,37/40.
然後又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