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農經的影響力

《華夏星火》從今年改版成《農經》以後,無論是印刷裝飾丶版麵設計,還是文章內容都有了大幅進步。

這也讓這本高端農業雜誌,得到了體製內眾多大佬以及社會上眾多農業資本的喜愛。

這裡也是了解國內外農業政策變化丶農企發展最好的途徑。

所以,當每月才出版一次的《農經》郵寄到各大政府部門後,迅速就有人準備翻閱。

而這些人,無疑第一時間都被封麵吸引住了目光。

【能源作物時代已經到來?——

孤注一擲,嘉禾集團的生物能源戰略能否讓其趕超四大糧商!】

這樣一個半疑問句,配合著封麵上嘉禾的戈壁綠洲總部大廈,以及森林丶種子丶柴油組成的照片,頓時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有意思,還真有意思。」

有人發出了感慨,「我記得就是前幾期,農經有個編輯才發了篇:能源作物時代尚未到來。」

「這就要打臉了?」

不過看到主角是嘉禾,又紛紛閉口不言。

嘉禾在生物能源林產業上壓了重注,農業口早就已經人儘皆知。

雖然褒貶不一,爭議很大,甚至有專家學者直接公開質疑,發表學術論文丶大學公開演講丶行業報告等等途徑否認或者質疑嘉禾的能源林戰略是勞民傷財丶破壞土地和水資源……

但這些都阻擋不了嘉禾的決心,也鮮有地方能拒絕幾百億的真實投資。

那是真的在撒錢。

伴隨著思考,這些人陸續翻開了書扉頁。

「如果說嘉吉是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公司,那嘉禾就是國內最大的私人控股農業公司。

經過數年高速擴張之後,當競爭者在全世界跑馬圈地時,嘉禾卻孤注一擲的押寶能源林。

這一戰略調整,引起了眾多非議,為此我們特意向嘉禾集團的董事長郭陽邀稿,並進行了對話。」

而在下一頁,便出現了郭陽的身影,微黑的皮膚,嘴角帶著笑意。

「其實我們在終端產品上一直做的不錯,牛奶丶食品,以及最近又爆火了的棘小白。」

在下方,還出現了『棘小白』和『悅活』的身影。

如果再拉上寧高寧就完美了。

小編有點慫啊!

隨後又介紹了一些嘉禾的發展,以及和農經的對話。

如何看待國糧的海外並購,如何麵對國際競爭,如何走向世界等等。

很多人大致瀏覽了一下,就迫不及待的找起了有關能源林的篇章。

他們很想看看嘉禾掌門人是如何回應能源林爭議的,也想看看何為能源作物崛起。

然後就看到了一個更有意思的標題。

【西北西南能源農業崛起

——

暨紅旗河構想: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往西北河套地區丶河西走廊丶塔裡木盆地調水的簡要可行性討論】

看書的人反應不一,但都被抓住了眼球。

西北西南?

這是嘉禾目前布局的重點。

但紅旗河是從哪跑出來的調水工程?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那是從長江往黃河調水,何況也遠遠到不了塔裡木盆地。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

不少人都被吊足了胃口,開始閱讀了起來。

「近幾年,北方文冠果種子價格經曆了過山車般的價格,很多在高點入市的企業和農民被套。

無獨有偶,西南各省丶自治區及石油石化公司紛紛搶灘登陸麻風樹能源林後,也形成了不少能源林問題。

也因此,在行業和學界都出現了一種共同的聲音:我國還沒有一種定型的丶具有完整產業鏈條的能源作物品種。

在此階段,農民不宜參與。

然而,在這裡,我代表嘉禾集團要向諸位宣告一個消息:能源作物時代已經到來。

基於此判斷,嘉禾在3~5年內將在隴丶陝丶雲丶貴丶川丶桂等地投入數百億元建設能源林。

截至今年,已完成400餘萬畝能源林種植,有成千上萬農戶丶合作社丶企業加入了這一宏大的計劃……」

看到這裡時,就有人忍不住感慨什麽是嘉禾效率。

這才多長時間,就已經完成了400萬畝能源林種植,比前幾年南北兩地加起來都多。

這就是撒錢的魅力啊!

即使爛尾了,但企業投入的錢是真實落在了地方的。

當再一次看到嘉禾是基於能源樹品種的進步,才判斷能源作物時代到來時,這些人也都習慣了。

種子就是嘉禾最強的矛。

但這次能不能刺破生物能源的障礙,沒人能預料,除了嘉禾,也沒多少人敢去冒險。

「發展能源林的困境是水,目前已有節水滴灌丶水權調節分配丶輪作休耕等等節水措施。

但潛力最大的無疑是休耕。」

第二個小標題出現了:全球農業資源供給潛力與挑戰。

「從土地資源看,全球尚有較多的可耕地,總量超過14億公頃。適合種植稻穀丶小麥丶玉米丶大豆的麵積均超過10億公頃,增產潛力達8—10%。

從單產潛力看,育種技術丶栽培技術等科技進步是產量提高的主要推動因素。

1960年以來的接近50年,三大穀物增產的80%以上來自單產提高。因此,未來全球糧食供給增加將主要依賴科技進步帶來的單產提高。」

「近年來,由於石油價格高企,推動生物能源快速發展,大幅度增加了對玉米丶食糖丶油菜籽及大豆等原料的需求,改變了長期以來全球糧食過剩丶糧價低迷的局麵。

若不計燃料乙醇所消耗的糧食,全球糧食供需形勢本不致如此緊張。

另一方麵,農業開發均是先易後難,越後開發成本越高。

同時,種植成本是糧價的底線水平,石油等能源價格的上漲將推動糧價抬升。

最後,全球經濟驅動力轉移到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全球資源消耗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通道,也表現出對農產品巨大的需求,僅金磚五國人口就達到30億。

今後如何滿足這30多億人口的消費需求增量,成為全球糧食安全的新挑戰。

基於以上幾點,我判斷全球糧食低價時代將一去不複返。

再加一點,糧食『金融化』趨勢日益增強,自然災害以及意外因素導致的減產都會導致投機炒作。

比如,大洋對岸正在遭遇的紅火蟻和鐵蒺藜……

但競爭對手們先彆忙著高興,嘉禾糧油在國內開啟的糧油『價格戰』並不會就此結束,反而還將持續。

一是出於競爭,二是希望加快國內種植結構的調整。

外界可以指責嘉禾既想抓種子,又想要糧油。

但育種技術的進步確實帶來了局限於國內的農業革命,這兩年也是國內農業種植結構轉型的陣痛期。

玉米過剩,大豆即將自給。

在幾年之後,也許可以展望一個未來:國內糧食產量全麵過剩。

那出口就是必然的。

或者,讓土地休養生息,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對這個國家來說,沒人敢輕言糧食過剩。

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有限的耕地資源,讓過去幾十年,全世界都在擔心華夏能不能養活這麽多的人口。

但如今,一年一年的增產數據又確實擺在那裡。

而且,增幅越來越誇張。

現在有人徹底撕開了這張麵紗,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衡量,糧食過剩不遠了。

從糧食過剩,又很快演變成了下一個話題:農業需要休養生息。

「即使糧食不過剩,國內的土地也早就該休養生息了。」

「我國耕地受乾旱丶洪澇丶鹽鹼丶貧瘠等因素影響,中低產田占比較大,對糧食單產提升造成了很大壓力,建設用地和耕地之間的矛盾依舊突出。」

「東北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4,然而,由於長期高強度開發利用,導致原本肥沃的黑土區耕地出現長期透支,黑土土層變得越來越「薄」,肥力變得越來越「瘦」,質地變得越來越「硬」。」

「以貴省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岩溶山區,麵積達50多萬平方千米,是全球麵積最大的岩溶區,也是岩溶發育最強烈的典型生態脆弱區,同時該區也是我國絕對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區之一。

然而,『生態脆弱-貧困-掠奪式開發-環境退化-進一步貧困』使該區陷入惡性循環的貧困陷阱。

目前,嘉禾已在該區域建設麻風樹種植基地,但依然是杯水車薪。」

「湘省是農業大省,水稻種植麵積全國第一,又是有色金屬之鄉,耕地重金屬汙染嚴重,尤其是糧食等主要農產品重金屬超標嚴重……」

「而在西北內陸,乾旱缺水嚴重影響著農業生產活動,也是嘉禾生物能源戰略的主要製約因素……」

看到這裡,有些人已經對嘉禾糧油取消價格戰不抱有希望了。

價格戰不僅是嘉禾糧油插入對手心臟的武器,也是在推動被迫式休耕。

西北不缺土地,當然也不缺沙地丶鹽鹼地等低產田。

把價格壓到極限,中高產田產1500斤以上糧能接受,但隻產幾百斤的低產田隻能被迫退出,或者加入嘉禾的能源林計劃。

何況國內糧價也一直高於國外。

從多方麵考慮,嘉禾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價格戰,而且這廝根本沒透露會持續多少年,一些糧油企業已經在思考對策了。

隻是也有官員注意到了其中的問題,被動式休耕,也可以是撂荒,這是兩碼事。

所以這篇文章意味著嘉禾希望由國家來推動大規模休耕。

既解決了短期內的西北能源林用水問題,嘉禾敦煌西湖項目也會跟著受益。

那上層有這個動力嗎?

農業部視察酒泉時就已經透露出了苗頭,國家是支持這事的。

『藏糧於倉,藏糧於民』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了。

『藏糧於技,藏糧於地』這句來源於華夏古代農業經典《禹貢》的話,被許多人記在了腦海裡。

「耕地輪作休耕,這是可持續的糧食生產思路。」

「既有利於涵養地力丶保養生態,又有利於平衡糧食供求矛盾丶穩定農民收入,一舉多得。」

「這將是利在千秋的舉措。」

「嘉禾確實會從中收益,至少第一階段的能源林項目能順利實施。

但一旦嘉禾獲得成功,休耕的水資源也必將滿足不了能源林的需求。

這時候就不得不拿出一個大膽的構想了--紅旗河調水工程。」

「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形成了華夏東南部和南部降水豐沛丶氣候濕潤,而西北部降水稀少丶氣候乾旱的明顯對比。

有感於這種地勢特徵與水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古人發出了「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的慨歎。

近年來,也有修建三門峽丶長江三峽等遍布全國的水庫電站,以及南水北調東線丶中線等大型調水工程,以緩解部分地區對水和電的需求。

而紅旗河構想,也是基於水資源的不平衡,欲從我國西南部豐水地區調水濟往西北乾旱地區。

以下內容的目的,也是想探索出一條現實可行丶科學合理的西部調水路線……」

此時,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