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順國的出路
李策淩心情煩躁的離開校場,回到自己日常辦公的宮殿,把自己最信任的幾個大臣都叫過來開會。
出身神洲的明清順三國,在朱簡烜插手大明政治之前,順國是整體組織活力最高的一個。
本來就是最晚建立自己的組織機構的,又長期處於顛沛流離乃至戰爭狀態之中。
過去的一百多年之中,從西安到順天府,再從中原到草原,與蒙古人鬥爭和合作了幾十年,又從西域進入了印度。
隨時都在準備戰爭,或者正在參與各種戰爭,隨時都要做好準備,應對周圍的各種意外土法情況。
組織機構長期高強度運轉,一直沒有機會穩定下來,進入逐步腐朽墮落的階段。
順國原有軍隊戰鬥力和組織機構火力衰退速度都是最慢的。
過去的十幾年間,大明在北伐滅清丶開發非洲丶奪取美洲丶參加歐洲戰爭的時候,順國也沒有閒著。
趁著歐洲亂局在烏拉爾地區奪了一塊土地,而後就開始全力征服印度地區的土邦。
如果不與朱簡烜對比,順國的李策淩也可以算是一代英主了。
印度本土的原有土邦酋首們,要麽在順國大軍壓倒性的優勢麵前徹底的無條件投降,變成沒有實權的貴族到德裡生活。
要麽就是被在負隅頑抗的過程中,被完成土地改革的新軍隊徹底消滅。
消滅這些土邦君主和貴族之後,順國就在新的控製區繼續實行土地改革和社會製度改革。
廢除印度原有的整個舊貴族體係,將原有的土地大部分均分給當地的農民,少部分劃歸順國新貴族所有。
李策淩和前代的順國皇帝,最初參考神洲的傳統將所有國民分成了士丶農丶工丶商四民。
所有神洲本土人,包括順國的漢人和蒙古人,全部都屬於士族。
印度本地人全部屬於農丶工丶商三種。
本來,在印度傳統的社會現實影響下,順國設置的四民會自然而然形成四個等級。
印度人肯定會將其與原有的種姓製度相對應起來。
但是最近這些年,大明工商業大發展的事實對周圍的影響越來越大。
特彆是朱簡烜本人定年號為天工,將重視工商業的態度變成了國策,直接影響了順國君臣。
順國皇帝李策淩也參考大明的情況,逐步提高了印度工商業群體的地位。
將農丶工丶商三民列為平等的三種不同類型的「平民」。
但士族仍然保留地位,淩駕於平民之上。
以後世的觀念看,順國並沒有完全廢除印度的種姓製度,但是也大幅度精簡了種姓製度。
人的社會地位劃分從五個層級變成了兩個。
最關鍵的變化是普通農民分到了土地,所有平民都可以被徵召為士兵了,從軍不再是刹帝利的貴族特權了。
相比印度原有的社會層級製度,這已經是極大的進步了。
李策淩坐在寶座上,看著臣子們到齊了一起進來,看著他們一起向著自己行禮問好。
李策淩等他們行禮完畢,才讓內侍搬了椅子給他們坐下,然後直接開口詢問:
「按照最近這幾個月的情報,明國接受了拿破侖的請降,以非常保守的姿態結束了歐洲的戰爭。
「關鍵是沒有繼續參與俄國與奧斯曼之間剛剛爆發的戰爭,開始在歐洲封藩建國。
「諸位愛卿都來說說,明國君臣現在打的什麽主意。
「他們是真的熄了繼續開疆拓土之心,準備徹底安頓下來開始休養生息。
「還是因為他們本來就誌不在歐洲,實際上另有所謀呢?」
幾個臣子互相對望一眼,沒有人在這種情況下主動開口。
這種問題看上去很簡單,但皇帝老子顯然有特殊的目的,還是儘量不要馬上參合進去。
李策淩看他們都不說話,就直接點了六十五歲的渥巴錫的名字:
「卿以為如何?」
渥巴錫是準噶爾係的貴族集團的代表。
現在的是順國最初的大順起義軍和蒙古部落聯盟組成的聯合帝國。
順國的蒙古部落以準噶爾部為主,順國皇帝祖上也和準噶爾部聯姻過,現在的李策淩就有準噶爾血統。
雖然聯姻了,但雙方的社會組織方式相差甚遠,雙方終究是聯盟合作關係。
順國範圍內的蒙古各部落的獨立性一直很高。
最近這些年,大順朝廷成功入關了印度,漢人為主的朝廷開始在印度搞土地改革,顯然已經準備在印度正式紮根了。
印度土地富饒,人力資源充沛,農業為主的生產方式,適合建立傳統的神州朝廷。
農業帝國的生產效率遠超遊牧組織。
大順的漢人貴族和軍官一旦在印度紮根,就慢慢開始覺得北方的草原就是累贅了,與蒙古人的關係也就開始疏遠了。
但是與此同時,大明已經把鐵路修到了哈密,已經貼著順國北疆的邊沿了。
順國的北方邊疆屬於蒙古人。
有了鐵路這種交通工具,大明與蒙古人之間的貿易活動迅速增加。
蒙古人直接跟大明人貿易,通過草原特產能換到的東西,比跟順國朝廷從印度榨取的東西精致多了。
民間的走私活動,半官方的滲透行動,在可見或者不可見的地方不斷滋長。
順國朝廷不希望與大明過多的往來,希望北方的蒙古人依賴印度本土的物資供應,而不是直接從大明那邊換。
所以說順國朝廷這幾年一直在想辦法,想要限製與大明的貿易和走私活動。
這導致蒙古人與順國朝廷更加離心離德。
李策淩討論這種敏感問題,直接沒有找普通的蒙古人來,但是身份特殊的渥巴錫叫上了。
渥巴錫雖然也算是準噶爾蒙古人,但是他不是中亞和西域的本土蒙古人,而是帶著族人從俄國跳槽過來的。
所以渥巴錫在順國的蒙古人群體中比較孤立。
關鍵是渥巴錫的部署和同族,大多都集中在順國西北部,在與俄國交接的地方,而不是東方的大明旁邊。
渥巴錫跟大明沒有什麽直接利益糾葛,可以在這種問題上發表相對客觀的意見。
渥巴錫聽到點名,認真斟酌了一下語言:
「稟陛下,臣覺得明國皇帝好大喜功,應該不會就這麽徹底停下來。
「他們現在停止戰爭,很可能隻是短暫的休整,甚至很可能是要再次升級作戰武器了。
「明國皇帝在過去三十多年間,就這樣組織了兩輪大規模戰爭。
「第一輪有三場戰爭,分彆是滅阿曼同時征服北非,北伐滅清順便征服朝鮮,最後是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