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權力和信任
朱簡烜收到信之後也是忍不住皺眉。
這種計策確實有傷天和,關鍵是會折損朝廷聲譽。
在朱簡烜看來,有傷天和丶折損陰德,這種顧慮,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其中的道理不是抽象化的因果報應,而是能夠形成這種觀念的人,他本身的道德水平是比較高的。
他們因為局勢所限,做了格外殘暴的事情之後,心中會本能的有所愧疚,形成內在的心理壓力,甚至可能變成心理陰影。
諸葛亮火燒藤甲軍之後記了一輩子。
同時,能夠形成這種觀念的社會環境,也是總體道德水平普遍較高的。
整個社會的其他人,會不經意間排斥做過這種事情的人,在整個社會環境和人際圈子中形成壓力。
內在的心理壓力丶心理陰影,外在的社會壓力,都會反過來影響當事人的健康。
如果一個人本身沒有道德底線,那他就不會有折損陰德的想法。
如果他所在的社會環境也沒有道德底線,那他也不會在那個社會上受到排斥和壓製。
那這種人自然也就不會受到情緒反饋和社會壓力的影響了。
歐美人對亞非拉的殖民統治,對當地土著的長期壓迫和迫害,將亞非拉人當做人形動物。
將他們關進「人類動物園」展覽,乃至是收集不同類型的土著送去世博會上展覽。
剛果土著工人采集的橡膠不夠,就可能會被歐洲來的統治者砍掉胳膊,甚至是將整個人肢解。
命令和決定這些事情的國王,比利時的利奧波德二世在歐洲人氣頗高,因為他調解了歐洲各國的矛盾。
美國的歐洲移民對原住民的迫害罄竹難書,華盛頓剝美洲原住民的皮做靴子,用敲掉黑人奴隸的牙齒給自己補牙。
這些在現代社會看來宛如禽獸的事情,也沒有給當時的他們自己造成什麽實際上的負擔。
總的來說,隻要不把迫害的對象當做人,就不會有心理負擔。
朱簡烜由於前世的記憶,其實不介意消滅更多的日本人,不覺得消滅日本人有傷天和。
但是自己手下的大明的軍人,沒有自己前世的那些記憶,他們麵對日本人的時候,肯定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與此同時,朱簡烜現在對朝廷和自己的政治信譽看的非常重要。
戰場上詐降或者是詐敗誘敵,還可以算是戰場上的策略,與政治信譽是無關的。
外藩君臣來京朝拜的路上截殺,這就是純粹的折損信譽了。
執行任務的官員會怎麽想?了解內情的相關人員會怎麽想?
發現朝廷竟然主動去會做這麽缺德的事情,他們會不會擔心自己和家人未來的安危?
權力是非常一種微妙的東西,最初建立的時候也許需要依賴暴力的幫助,但要長期運行更多的是依靠互相信任。
臣子相信效忠君主能得到安全丶財富丶地位,君主相信臣子會執行自己的命令。
一旦君臣之間互相猜忌,雙方的信任關係也就不複存在了,那君主的能實際使用的權力也會迅速喪失。
所以君主要對臣子儘可能講誠信,朝廷也要對百姓儘可能的講誠信。
大明相對於日本,本來就絕對強勢的一方,就算是敵對也應該以力破巧,在正麵戰場摧枯拉朽的摧毀對手。
給日本人豎立大明無敵,大明不可戰勝的精神印象,才能更方便的徹底吞並日本。
更何況現在大明還是日本的宗主國,日本正式接受藩鎮的實際地位之後,現在還沒有明顯犯錯,自己不能不教而誅。
「等等,犯錯……」
朱簡烜思路拐到這個地方,忽然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