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開城投降
鹹寧四十二年八月一日,清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率清廷文武百官出城請降。
乾隆本來還以為,他需要整個白布包頭上,再帶個棺材出去,這畢竟是古代王朝投降的基本操作。
但是朱簡烜都不需要,隻要他們一起出城朝拜吳王就行了,已經確定不會殺他們了,就不用整棺材裝模作樣了。
城內八旗駐軍首先出城,在北伐軍的監督下,將武器丟在幾個指定的地方,然後到劃定的區域等待。
在南海子的北正門外的大街上,乾隆朝拜率領清國朝廷的文武百官,向朱簡烜行四拜親王禮。
奉上清國的印璽丶地圖丶職官名單丶宗室名冊,以及一式五份的降表。
降表一份呈送應天府存放,一份吳王自己留存,另外三份用於招降清國下屬地方機構官員。
吳國的工匠們前兩年就已經搞出了照相機,隻是用起來仍然仍然比較麻煩,需要提前準備和等待比較長的時間。
今天是工匠們提前準備好了相機,乾隆等人上降表的時候要一直跪著不動,正好可以拍幾張照片紀念。
朱簡烜讓段玉裁收好,等相片洗出來之後,一起送到應天府去,呈給自己老爹順便報喜。
朱簡烜稍微打量了一下乾隆的樣子,感覺對方似乎已經衰朽到了極點,很可能已經命不久矣了。
在原本的曆史上,乾隆活到了八十九歲,這是古人中罕見的高壽。
說明他是有長壽的天賦。
但是天賦隻是基礎,能不能真的長壽,還要看生活的環境和條件。
他前世是掌握著絕對的權力,擁有世間最高的地位和資源,才能安安穩穩的活到了八十九歲。
但是這個世界上,他可就沒有那些條件了。
權力地位的衰退,資源的緊張,精神上的壓力,都會降低他的壽命。
朱簡烜考慮了一會兒,讓段玉裁宣布一份令旨。
主要是說明對他們的安排。
勒令滿人全部改漢姓,穿漢服,說漢語,用漢字,廢除所有八旗丶包衣丶奴才等稱呼。
愛新覺羅·弘曆改名趙弘曆,愛新覺羅·永琰改名趙永琰。
鈕鈷祿·和珅改名盧和珅,章佳·阿桂改名章阿桂。
按照滿族的傳統,他們自己需要一個漢姓的時候,關外的覺羅氏通常會用趙,關內的通常會用金。
因為關外保存了更多的滿語傳統,在滿語中趙的讀音跟覺羅很像。
當時的滿族中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說覺羅氏是宋徽宗的後代,所以覺羅氏本來就是趙。
因為宋徽宗和宋欽宗為首的北宋皇室,在靖康之難後被金國俘虜去了北方,宋徽宗在東北也確實留下了幾個孩子。
以至於很多人對覺羅就是趙的傳說深信不疑。
但是朱簡烜記得,按照後世分子生物學的檢測結果,覺羅氏是純純的通古斯,跟宋代皇室沒有什麽關係。
不過朱簡烜也無所謂他們是誰的後代,用比較常見的漢姓方便登記就是了。
然後按照清廷提供的名單,將清廷宗室人員編為建州左衛,內務府人員編為建州右衛,所有吏員家庭編為建州前衛,滿州文武官員編為建州後衛,漢人文武官員編為建州中衛。
再把順天府城內外無官身的普通滿漢居民,已經被俘虜的普通滿漢士兵,編為滿州前後左右中五衛,並將繳獲的清兵武器發給他們,同時安排基本的軍事訓練,作為民兵使用。
同時從吳國的十二個主力師中抽調軍官和老兵,去擔任建州五衛和滿州五衛的軍官。
一下子組建了十個衛,這實際上又是一次大規模晉升,很多軍官可以直接跳兩級,很多老兵可以直接當上百戶。
最後,從建州五衛的宗室丶八旗丶官員中抽調在清國範圍內最知名的人員,組成三個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