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帶著橙橙崽在園子裡走了走,見橙橙崽又開始犯困要睡覺,便回了春庭苑。
謝宜笑喂好了孩子,送了他去小木床睡覺,這才出來與明鏡說話。
紅菇送上一些茶水,然後退下。
“你今日前來,可是有話要對我說?”
明鏡停頓了片刻,最終也不隱瞞:“那日滿月宴上又見顧三公子,明鏡心生漣漪。”
謝宜笑道:“時過一年,你們也一年不曾再見了,既是心生漣漪,定然是心中尚有情。”
謝宜笑為何想勸說明鏡與顧知楓結成姻緣,最重要的,也在於明鏡對顧知楓並不是沒有心,既是有心,錯過了,將來想起,怕是會後悔。
謝宜笑道:“我這位三表兄,至今還未定下親事,這一點你如今不必擔心。”這些事情還是曹絲錦跟她說的。
“想來他如今還放不下你,也不願娶彆人,免得害了人家姑娘。”
“他這人,或許沒有他長兄那般有能耐,卻是心思純善之輩,若是他能有什麼懷心思,這輩子實則是很難的。”若不是家逢巨變,顧知楓的性子,估計是改不了的。
這樣純善之人,配明鏡這樣容易多思,又容易將心思塞在心裡不吭聲的,那真的是再好不過了。
錯過了,估計將來就尋不到這樣的了。
明鏡又沉默,想了想道:“我隻是不知曉該如何做人家夫人?”
“這個簡單。”謝宜笑一笑,“你看我,出嫁之前,也在想這個問題,想著如何做好人家的夫人,又如何讓自己不受委屈?”
“後來給自己劃了一條道道,是我應儘的責任,我絕不推辭,可若是讓我自個手委屈忍讓,那我也絕不會受這個委屈。”
“所幸,後來三哥一家搬離了容國公府,廖氏與司雅晴也一起離開,否則,我也是會這麼做的。”
出嫁之前,她不擔心容國公夫人,也不怎麼擔心明氏,但對於廖竹音與司雅晴,她是擔心的,也為自己選好了將來要走的路。
不惹我,和平共處,她不會找彆人麻煩,若是敢伸手,她就敢剁手,至於忍氣吞聲,不存在的。
便是沒有繼承爵位一事,她一個親子媳還要忍讓廖竹音一個養子媳,當真是好大的臉。
“我知曉你猶豫忐忑,對未來很迷茫,但是這一步,你不踏過去,你就會永遠像現在這樣舉棋不定,裹足不前。”
“一年如此,兩年如此,十年如此。”
“你有你猶豫的時間,你可以慢慢等,慢慢選擇,但是對方,不一定永遠在原地等你,等你真的想通了,或許他已經路上了另一條路,與你此生殊途。”
“到時候,你隻能選擇其他人了。”
顧知楓不可能永遠等明鏡,等她回頭看他,或許再過兩三年,他很可能就會成親了,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與明鏡撇清,他都會選擇這條路。
若不然,在長寧侯的人看來,明鏡便是勾著顧知楓,卻有不肯嫁他,又不讓他成親,定然心中怨言。
“你現在所需要想的,便是他這個人值不值得你踏出這一步,若是覺得值得,那便踏,若是覺得不值得,那便算了。”
謝宜笑依舊笑意盈盈:“你可是縣主,若是他日過得不痛快,和離就是了,就當作是給你與他一個機會好了。”
明鏡握了握手指,深吸了一口氣:“王妃,明鏡知曉了。”
“我心中還是有些放不下他,對他也不是無心,而他,或許便是我這一輩子,不管我的出身貴賤,也都是對我用心用情之人。”
謝宜笑笑了:“你想通了就好,至於之後的事情,你是要我幫忙,還是親自與他談呢?”
明鏡想了想道:“我想見顧三公子一麵,與他談一談,再說以後。”
明鏡生性仔細周到,便是此時心中已經有了決定,也想著將事情妥帖,畢竟這一年過去了,她也不知曉顧知楓心裡怎麼想的。
“你心裡有主意便好。”
明鏡與謝宜笑說完了這些,離開之後一身輕鬆,天上的太陽灑落在她身上,像是沉壓在心頭的冷清都散去了不少,有了幾分暖意。
大仇得報,她心中已然沒了恨,她的日子過得安靜安然,卻也如水無波。
每日清晨醒來,看向窗外灑落的斑駁陽光,皆有幾分如夢如幻之感,生死皆平靜,日子久了,便積攢些歲月裡的冷靜,安寂如水。
一直這樣過下去似乎也沒什麼不好,但又像是活在樹蔭之下,連風都是有些冷冷清清,體會不到陽光照在身上的溫暖。
明鏡回了院子之後,便同陳白芍說了她的決定,她想試試往前踏一步。
陳白芍聽她說完,笑著祝福她:“願你與顧三公子能成就美好姻緣。”
明鏡微笑:“多謝多謝。”
明鏡是極為耐得住性子的人,便是有了決定,也不會急急忙忙去做。
思量斟酌了幾日之後,這才寫了一封信讓人送去給顧知楓,邀請了他於江上清風樓相見。
。
另一邊,江氏是越發愁起了顧知楓的親事。
她問顧知楓:“你與縣主的事情,到底還能不能成了?若是能成,皆大歡喜,若是不能成,便各自另謀姻緣。”
一直吊在這裡,不進不退的,到底不是個事,難不成就這樣一直下去?
那肯定是不行的。
“阿楓,你父親隻有你與你兄長兩子,咱們顧家血脈單薄,你可不能這樣一直下去......”
江氏知曉明鏡心中有苦,有過不去的坎,她憐惜她心疼她,卻也不願賠上孫子的一生,讓孫兒枯等她一生。
顧知楓道:“祖母放心吧,若是有了好姻緣,孫兒自然會告知祖母。”
江氏又問他:“你可是還在等她?”
顧知楓想了好一會兒,最後道:“孫兒也不瞞著祖母,隻是一半,孫兒確實是還在意她的,可同樣的,也是因為不曾遇見旁的,令孫兒喜歡的姑娘。”
“而且孫兒覺得,姻緣一事,還是得互相中意才行,兩情相許,方成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