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當年,您不想嗎?”秀竹這才問劉姨娘,劉姨娘看著秀竹:“是啊,我不想,我不想這輩子就在這深宅大院裡麵,我爹娘很疼我,要不是那年,祖母生病了,家裡實在沒有法子,也不會把我賣了。賣我的時候,爹爹說了,要把我贖回去。”
就揣著那點念想,等啊等啊,等到張太太要出嫁之前,爹娘攢夠了銀子,要來贖人的時候,主人卻說,已經定好的人,不好再換,不但沒有答應爹娘贖自己回去,還又多賞了十兩銀子,讓自己和爹娘見了一麵,就是他們開恩了。
那還有出嫁呢,天下的女子都能嫁人,隻要出嫁了,就能和爹娘來往了,誰曉得安排的好好的,張尚書突然看中了自己把自己收房。眾人的祝賀,聽在劉姨娘耳中,和嘲諷沒有什麼兩樣。
所有的念想全都沒了,全都沒了。
“你出嫁之後,要記得,去照顧我的爹娘。”劉姨娘看著女兒緩緩地說,秀竹很想說,這不合規矩,可是天天守著規矩做什麼?於是秀竹點頭:“是,我會去照顧,照顧……”
照顧那對老人,自己生母的爹娘,他們才是自己的外祖父母,而不是張太太的爹娘。
“我所有的念想都沒有了,隻剩下你一個念想了。”劉姨娘輕聲說著,秀竹很想問問自己的娘,既然自己的娘這樣苦痛,那周姨娘呢?她有什麼苦痛?但秀竹不敢問出來,隻是偎依進劉姨娘懷中。
蘇嬤嬤把朱婆子安排好了,也就回到張太太上房複命,上房又恢複了一貫的寧靜,春桃從屋內走出來,瞧見蘇嬤嬤就輕聲道:“太太有些頭疼,隻和老爺說了幾句話,就讓老爺出去了,老爺這會兒在周姨奶奶屋裡。”
“既回來了,就進來吧。”張太太的聲音從屋內傳來,蘇嬤嬤就曉得張太太的頭疼也不過是托辭,於是蘇嬤嬤緩步走進屋內。果真看見張太太呆呆地坐在窗邊,看著蘇嬤嬤走進來,張太太就苦笑一下:“我當初護不住春鶯,這會兒,隻怕也護不住她女兒了。”
蘇嬤嬤被張太太這句話說得心猛地一跳,她看著張太太:“怎麼了?老爺說了什麼?”
“老爺說的,是二姑娘的婚事。”張太太努力想平靜地說著,但眼淚卻忍不住落下:“二姑娘的婚事,她才十二歲,老爺就迫不及待地想把她安排了。”
“到底,二姑娘要怎樣安排?”蘇嬤嬤曉得這安排定不會讓張太太滿意,果真就聽到張太太長歎一聲:“上個月,太子宮中沒了一個寵妾。”
蘇嬤嬤也聽過這個傳聞,據說這個寵妾臨終之前對太子說,自己的死都是因為彆的姬妾詛咒,因此太子大發脾氣,並沒有和其餘姬妾親近。而太子尚無子嗣,蘇嬤嬤的眉皺了皺才對張太太道:“這麼說,天子要為太子另擇姬妾?”
張太太輕歎一聲:“不但要另擇姬妾,還要用往年選太子妃的方式來選。”蘇嬤嬤啊了一聲,神色變得驚訝,本朝規矩,皇室正妻多從官宦千金之中選擇,地位低下的妃妾,大多從平民之中擇取良家女,這也有娶妻娶德,納妾納色之意。除此之外,偶爾也會招一些女子入宮充做女官,進而得幸的,秦侍郎想要送女入宮,想的就是先找機會讓女兒入宮成為女官,進而得幸的主意。
蘇嬤嬤看著張太太的神色,躊躇了會兒才道:“這麼說,老爺想讓二姑娘去?”
“是啊,一旦被選中,也算光耀門楣。”張太太的語氣越發古怪了,這語氣,一聽就是張尚書的,蘇嬤嬤的眉皺得越發緊了:“老爺已經是尚書了,難道還想做皇親國戚不成?”
入宮,成為寵妃,家裡自己會得到許多好處,但這從裙帶上得來的好處,不過是空中樓閣,張太太對張尚書說出這句話的時候,看到了丈夫那冷漠的笑,接著丈夫就輕聲說:“我老了,在仕途上也不能寸進,但兒子們還年輕,他們總需要人扶持。”
當把自己的兩個兒子搬出來,張太太就無言以對,自己嫡親的兒子和庶出的女兒,張太太的心,還是隻會偏向自己的兒子。
“太太,大爺若曉得了……”蘇嬤嬤脫口而出,卻隻說了一半,張太太已經笑了:“是,大爺若曉得了,他必定不會願意,我的兒子,我再清楚不過了,他是何等的心高氣傲。”
又怎願意讓妹妹入宮,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呢。張太太長歎一聲,神色帶上頹敗,蘇嬤嬤隻能勸著她:“老爺雖如此說,但要選,總是宮中來人選,到時候未必能選得上?”
“你清楚老爺的脾氣,若沒有十足的把握,他怎會和我說這件事。”張太太語氣越發頹然,蘇嬤嬤的唇張了張,確實,張尚書若沒有十足的把握,怎會來和張太太說。
既然宮中說為太子選姬妾,是用選太子妃的標準,那要的是出身高門品行良好的淑女,為的就是避免出現為了爭寵詛咒寵妾的事兒出現。而京城之中出身高門品行良好又沒有定親的淑女,並不多。張太太操辦兒女婚事,自然曉得京城之中到底有多少這樣的女子。
“出身高門品行良好又沒有定親,太太,這京城之中,隻怕十個都沒有。”太子選姬妾,自然不能把這十個淑女都一網打儘,總要剔除掉那麼一些。蘇嬤嬤也在那裡盤算著,張太太隻覺得頭疼:“擇選之期在十天之後。”說是十天之後的擇選之期,但在這之前,宮中的女官太監會出入各家,他們自然不會直接說什麼,而是會笑吟吟地請少女們出來,詢問一番後再離開,少女們的表現他們會記在心中,回去後稟報天子。
那正式的擇選,不過是去走個過場,這樣一來,張太太什麼主意都沒有,想要落選,自然是讓秀竹表現不好,但張尚書在身邊,但凡秀竹要這樣做,定會被張尚書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