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 兩千年前(1 / 1)

長生十萬年 江如龍 1099 字 1個月前

在曆史的長河之中,正史都是朝廷的史官所寫,乃是歌頌當朝。

雖說,也有一些正直的史官,會如實記載曆史,並不會屈就於帝王的權威。

但這也並不是意味著,你想怎麼寫,你就可以怎麼寫。

唯有那些很著名的千古大帝,才會容忍史官,可以如實的書寫曆史。

但一千年之內,能出一個大帝,那已經很逆天!

故而!

大多數情況之下,史書隻能看看,卻不能儘信。

儘信書,不如無書!

便是千古大帝漢武,在晚年依舊昏庸,做了很多糊塗事兒。

故而!

在漢武帝時期,整個大漢王朝,究竟曆經了什麼,根本無人知曉真相。

兩千年的歲月洪流,足以讓一切曆史真相,都淹沒在塵埃之中。

雷族,便是如此!

在如今的中原,翻遍任何史冊,根本找不到,任何關於雷族的文字記載。

就算在儒界,對雷族的理解,也非常的稀薄。

恐怕!

在整個天下,知道儒界身份的,唯有馬城主而已。

但以馬城主的心機和城府,他自然不可能,告訴彆人雷族的秘密。

至於雷族的祖先雷萬山,這個陌生的名字,就算在雷族之中,也幾乎是無人知道。

故而!

雷萬山和董仲舒,和馬良,和儒界,和馬家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一切,都已經成為曆史,化為無人知道的未知之謎。

但葉秋,卻知道!

……

那一年,大漢雄鷹,劃破蒼穹。

大殿上,一個白衣儒生,他站在君王麵前,自信而卓然。

此事,大帝初登大寶,下令從全國,挑選博學多才之士。

這些大漢王朝境內,各地最精銳的儒生,他們人才濟濟,彙聚一堂。

任誰都知道,今日的策問,乃是大帝親自提問,隻要誰回答的好,那就有通天的機緣。

而這一次,那白衣儒生,麵對大帝的淩厲問題,卻不慌不忙,對答如流。

這三個問題,讓很多文采飛揚之輩,根本無法回答。

因為!

大帝提出的三個問題,都是圍繞“天”和“人”。

故而,在後世之中,這三個問題,被稱之為——天人三問!

儒家修身養氣,子不語怪力亂神,這天人三問,自然顯得很難。

但那白衣儒生,卻對答如流,完美回答了,大帝的這三個問題。

甚至!

這書生還趁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此言論一出,天下震動!

刹那間,諸子百家,無不大怒!

一時之間,天下風起雲湧,各家名流彙聚,鮮血染紅了蒼穹。

不過!

在大帝的支持下,這一場看似隻是學術之爭,實則刀光劍影的大戰,最終還是青年儒生贏了。

至此,天地之間,獨尊儒術,再無百家!

但百家並未消失,隻是改頭換麵,成為了其他大家族的家學,或者是某個全新的流派,繼續在人世間流傳。

當然了,這些全新的家族,以及學說流派,再也不成氣候,無法左右天下大勢的發展。

而百家殘留的老怪,則踏入了儒界,彙聚到了稷下學宮。

至此,稷下學宮,自春秋戰國之後,再次變得繁榮。

當然,這種繁榮的背後,卻蘊含著一場腥風血雨。

馬良,來了!

馬家的祖先馬良,本是董仲舒的書童,奉命清洗儒界。

董仲舒的本意,本是和平收編,勸降百家。

但馬良倒好,利用自己培養的勢力,屠儘諸子百家。

至此,儒界易主,馬家崛起,位列人族之尊。

這件事,讓董仲舒很憤怒,但因為某些原因,他卻無法親自踏入儒界。

故而,雷萬山統帥的雷族,奉董仲舒之命,踏入了儒界。

至此,雷族和中原,徹底沒聯係。

而後,一晃兩千年!

在這兩千年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無人知曉!

為何雷萬山,他會不尊董仲舒的命令,不去斬殺馬良,反而跑到了第四山,和第五山的人類禁區?

無人知曉!

還有,雷族在雷神禁地,足足呆了兩千年,究竟要守護什麼?

無人知曉!

還有,那所謂的雷神,究竟是什麼存在?

無人知曉!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白如雪和紫萄,感覺到了迷茫。

至於葉秋,他自從春秋戰國之後,就再也沒踏入過儒界。

但在漢武帝時期,葉秋卻在長安,曾經和一名青年,在茶舍論道。

當時,那青年才華橫溢,雖還沒官位,卻已有卓然氣勢。

但在葉秋的麵前,那青年一番激辯,卻最終不是葉秋對手。

甚至!

葉秋隨口說出的,關於天人的理論,更是讓青年,如同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

當時,青年這才明白,原來天和人,居然如此的玄妙。

那一日,青年陷入沉思,等他蘇醒之時,葉秋已經飄然遠去。

無人知道的是,董仲舒對天人的理解,從無意間遇到葉秋開始,就已經有了頓悟。

而當時,葉秋說出天人理論之後,扔下幾個銅板在桌上,飄然而去。

讓葉秋很意外的是,當時在茶館,負責倒茶的小廝,卻追了過來。

“先生,我雖不認識字,也出身貧寒,更是身份卑微,卻也有問道尋道之心。”

“小人自知資質愚鈍,不求先生收我為徒,隻求能追隨先生左右。”

“小人分文不取,隻想跟著先生走走看看,聽聽先生講法。”

“先生,小人什麼都會,可以替您養馬、當馬夫,炒菜做飯洗衣,更是煮得一手好茶水。”

“還請先生,成全小人,多謝先生!”

咚!

那一日,那個姓雷的小廝,誠惶誠恐,忐忑的跪在地上。

他望向葉秋的眼神,除了敬畏之外,也充滿了渴望。

那是對知識的懇望,以及對“道”的渴望。

雖說,葉秋也很清楚,小廝的確天賦很差,根本不足為道。

不過!

念在小廝精神可嘉,葉秋破例,讓小廝跟隨自己七日。

這七日,小廝鞍前馬後,對葉秋唯命是從,伺候的非常周到。

七日之後,葉秋在茶樓之中,再次遇到了那個青年。

一段千古奇緣,至此拉開序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