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皇帝眼裡平靜,陷入了深思之中。
他在想,連王守仁這樣的好官都被吏部評定為下等,吏部主持的年間大計,到底有多不合理,又有多少好官被迫致仕,留下的都是好官嗎?
屠滽跪倒在地上,欲辯無言:“祖製如此,臣隻是遵從祖製罷了。”
弘治皇帝問:“祖製是如何規定疾患罷斥的?”
屠滽道:“未滿六十,有疾妨治事者,不留治事。”
李東陽想了想,耿直道:“臣觀察,這些日子,私下走訪吏部官員者無數,聽聞京外的官員進京覲見,至少要準備一年。”
弘治皇帝想不明白,不過是進京覲見而已,如此簡單的事,為何要準備一年。
李東陽繼續:“這一年時間,是用於搜羅奇珍異寶,打點宮中關係,朝廷例行覲見考察的本意,是為了肅清汙吏,節省靡費,而每一次覲見考察,實則,都變為勞民傷財之舉,隻因評定之權,掌握在吏部的手上。”
以往的年間大計,弘治皇帝隻是一聲令下,全由吏部去辦理,然後給報個數。
屠滽感到羞愧不已。
他也是曆經幾朝的老臣,一向忠正,沒想到出了這樣的事情。
弘治皇帝命人找來王守仁的訪單,上頭那些對王守仁的評定,連他自己都覺得好氣又好笑。
看老婦在河邊洗衣……
經常對著某物發呆,一看便是半日……
常常問上官奇怪的問題……
殿外,夕陽斜掛,金輝靜靜地躺在皇宮的琉璃上。
一道人影正急匆匆穿過奉天殿前的廣庭,快步走上側旁的玉階。
馬文升提著衣擺,雖然是著急,但臉上,卻是滿麵春風。
遼東傳回急報,建州女真的大軍壓境之患,已解。
奉天殿裡,
小太監跪在地上通報:“陛下,兵部馬大人來了,說是遼東急報!”
弘治皇帝雙眼放光:“讓他進來!”
馬文升跪倒在殿中:“恭喜陛下,遼東大捷,王越將軍帶領猛革忒木兒的部族,剿殺了都裡吉的部族,建州各部,願向大明進貢!”
王越帶著敵人的大軍,剿滅了敵人的大軍?
弘治皇帝懵了。
嚴成錦也有點懵。
馬文升也能理解他們的心情,前些日子的疏奏,是王越到了猛革忒木兒大帳後,命親兵傳回。
而這封不一樣,是由英國公傳回。
王越帶著猛革忒木兒的部族,打了十幾日,都裡吉剩餘的殘部,已逃往了北方。
此前,王越這個老滑頭,隻是說了尚古不許建州各部進貢一事。
對於他帶猛革忒木兒部族攻打都裡吉,倒是隻字未提。
“朕的大軍呢?”
馬文升道:“京營連城都未出,陛下請看疏奏。”
弘治皇帝驚疑不定,大臣們一片嘈雜議論。
嚴成錦對他們的失態表示理解。
一件事情總是有許多解決的方法,朝廷不知女真的局勢,才會盲目派出千人大軍鎮壓。
他似乎想起來什麼,對弘治皇帝道:“王大人似乎在評定中,隻得了中等。”
弘治皇帝也想起來了。
翰苑還有三個文官彈劾他來著。
“當初彈劾王越的三個文官,評定如何?”
“三人皆為上等……”
屠滽的兩腿如同打秋風一樣,不停顫抖,匍匐跪在地上,反了,全反了啊。
王越立了大功,竟然隻評為中等。
若說王守仁是失察,王越這又算怎麼回事?
李東陽等人歎息一聲,無奈地搖了搖頭。
嚴成錦暗自可惜,這次年間大計,被吏部辦得像一坨翔一樣。
屠滽跪在地上,淚流滿麵道:“臣已年邁,主掌吏部,實在力有不逮,請求陛下……準許臣,致仕歸鄉!”
弘治皇帝沉吟了許久,心中頗不是滋味。
屠滽在成化二年就考中了進士,那時候他還小,但也聽懷恩說過,屠滽為官清名,勤於政事,鮮有過錯,若太子以後當了皇帝,要重用此人。
沒想到如此失職。
或許,屠滽真的老了吧。
“朕準了,屠老為朝廷儘心竭誠,傳朕的口諭,由朝廷供給車馬,沿途驛站優越款待,送屠老回鄉。”
今日之後,便要遠離朝堂了,這是他今日踏入奉天殿前,想都不敢想的。
人生處處充滿了驚喜。
屠滽老淚縱橫,跪在地上磕了幾個響頭,哽咽道:“多謝陛下隆恩!”
望著屠滽踉蹌走出奉天殿的背影。
曾鑒等人無不歎息,屠滽為官清直,得到內閣和其餘八卿一直公認。
但清直和能當個好官是另一回事,力有不逮,一樣是占著茅坑不拉屎。
弘治皇帝眼中掠過一絲同情,但下一刻,卻目光堅定,深吸一口氣:“命吏部右侍郎王鏊,對大計中,評定不公的官員,重新徹查。
此外,王守仁和王越,均評為上等。
翰苑的那三個文官彈劾王越的文官,俱為中等!”
從奉天殿出來,
天色漸晚,天際邊的金霞泛光,夕陽沉落到宮牆之下,有點冷又有點暗。
嚴成錦覺得渾身一輕。
今日之後,不知有多少個官員會被重新評定,得不到公正的,不僅是王守仁,或許有幾十甚至上百個官員。
他們因沒有錢銀打點,落得下等的評定。
這次由內閣和都察院再次審核,年間大計將變得更加公正。
“老高,本宮真是看錯你了,本宮還以為,你膽小怕事,貪生怕死,沒想到,你竟肯為王守仁那個家夥求情。”朱厚照笑嘻嘻道。
聖人大號都要下線了,玩家能不著急嗎?
“殿下沒看錯,但凡是危及性命的事情,還請殿下不要找臣。”
幾日之後,王守仁再次收到吏部的評定,被列為上等。
重新評定之後,結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有六十多個原本被評定為下等的人,變成了上等或者中等。
最明顯變化的是上等,竟然少了一百多個人,有些上等的改為下等,直接致仕了。
翰苑三諫從上等,變成了中等。
王越和英國公解了建州之患,弘治皇帝大為高興,給英國公每月加俸一百石,王越升任為五軍都督府同知。
位列正一品,俸隨軼升。
但實際上,同知也和僉事一樣,沒什麼實權,隻是領的俸祿多一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