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漢之漢?
先祖來源於星辰,三王的玉章上寫著受命於祖先辟地開天,那便是受命於星漢,隻是這國號為一個字,或許是為了區分星漢的詞彙吧。
諸夏的首領們是如此想著的,諸夏是地域上的統合稱呼,那麼,若國號為漢,所有人就皆是漢民,隻是在妘載口中,漢人的身份變成“國家公民”,這個公民的稱謂似乎很有魔力,比起單純的漢人要更有正式性。
看似是轉變了一個小小的稱呼,但事實上,所有人在行一切事情之前,都會想到,諸夏不再是聯盟而是一個名為漢的巨大國家。
妘載隻稱國家之事,絕口不提王朝,故而漢也絕不會成為某個封建王朝的代名詞,這是專指第一個巨大國家的名諱,它擁有先進的製度,或許以後會逐漸腐朽,但也絕對輪不到蠅營狗苟來攀附關係。
所以,國號如果確定,就要給這個國號定義出它的意義,如果僅僅是依附於五德之類的東西,以後若有獨裁者或是世襲的帝王,他們也會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而冒用星漢之號,表示自己的偉大可以與這個年代相提並論。
故而,定義出國號的意義,那麼漢這個國號,就僅僅限於某種製度才行使用,一旦後繼者膽敢背離製度又繼續使用這個國號,那便必然會招致有識之士的奮起反擊。
首領們都覺得星漢之漢還算不錯,誠然也有人進行反對,他們站起來,隻是口中所提出的建議,那些“國號”顯得過分滑稽可笑,本來是嚴肅的討論未來的場合,卻成了說出國名逗汝一笑的尷尬場景。
什麼大家都穿麻衣,自嫘祖出西陵,更是桑麻傳遍大地,那不如以麻為國號,立刻就有人站起來大喊麻麥皮並且給予反駁,至於反駁的內容隻能引的大家一片哄笑。
畢竟你都能以麻為國號,為什麼不能把麥也加上,把皮也加上?那這國號豈不是成了罵街的東西!而且也有穿獸皮的部落站起啦反對,表示咱們部族窮逼穿不起桑麻,難道他們就不算國家公民?
“說話前注意三思而後行!”
有老首領出麵駁斥,讓那幫不正經的人收斂,告誡他們這是嚴肅的場合,國號豈能如兒戲一樣的起名?
於是,以舉手表決的形式,來進行國號的選擇。
妘載和重華,乃至於帝放勳老爺子都隱晦對視一眼,國號之事,是那天晚上見文命的時候,提及過的事情,隻是沒想到文命居然會落選,爆了個大冷門。
大部分的首領都舉起手進行讚成,少部分的首領看周圍也沒有人能讚同自己的國號,於是也就舉起了手,反正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當然也有人沒有舉手,認為不太妥當的,但反對也沒用,直接就棄權好了。
三個人棄權,其他人都是舉手同意,於是漢的國號,就此定下來了。
這時候,妘載走到那塊木板邊上,大家這就明白了,決定新時代的政策要來了。
大會進行第九項,舊時代的殘黨....呸!新時代的決策選擇!
一共是四個木牌,妘載依次把它們翻開,第一個木牌上麵寫的果然是家天下,但標注為“世襲製”;第二個是共合製;第三個是分封製;第四個是君主專製。
四個木牌下有對應的,為政舉措,以及政治體製的簡單概述。
諸夏的首領都知道,三王製度就是共合製,此時放置在四個木牌中,周圍有虛線相連接,表示了政治製度在同代是可以互相轉換的,目的在於提醒民眾,隨時警惕“世襲貴族勢力”打“家天下牌”。
在共和製下方的幾個相鄰的木牌,以及一些並不相鄰,但依舊有大用的木牌,一個接一個的被翻開,於是一種接著一種的新政策也都新鮮出台。
使用這些政策,可以加速接下來時代的發展變革,隻要不偏離正確的道路就沒有大問題。
每一種政策的翻開,都代表著一陣議論聲,自然會有人進行反對,畢竟政策是虛的,還沒有落到實處,或許就會被眼前的困難所阻擋。
而這些困難,就是現實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或許是影響到某些人的利益,總之出現反對的聲音必然是因為對首領自身有影響,所以才會有人起立。
這時候妘載會為他們講述這些政策可以帶來哪些好處,壞處與好處相比的時候,好處大於壞處的話,自然就會得到這些首領所接受,當然這些首領也並非是完全敢和三王唱反調,主要是在這劇烈變革的新時代到來之前,儘可能的為自己那破爛不堪的權利,多糊兩層牆灰,讓自己好看點罷了。
當權利丟失的極其迅速的時候,所剩下的就隻有那麵子了。
出門的時候,顧忌身份,哪怕吃不起肉,也要拿豬皮擦擦嘴巴,沾點葷光。
同時,妘載還讓皋陶進行立法程序,通過大會第十項議程,確定了諸夏第一法典的地位。
《大漢法典》,在封皮印刷之後,就會分發給各個片區的州牧與首領們,讓他們回去進行講解,普及法律知識到民眾中間。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天地方圓。
皋陶其實感覺挺可惜的,主要是原來的名字被覆蓋了,於是在此時偷偷告訴印刷廠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在法典的末頁,印刷上這份法典草稿形態的原名——《今日說法》。
但是要妘載來說的話,正所謂上古之書叫做“謨”,有大禹謨、皋陶謨,那這法典應該叫“漢謨”......漢謨拉比法典!
緊跟著,三王又宣布,要進行書同文車同軌,在數年的交融交流當中,倉頡字傳播的也算廣泛了,也有許多的首領學會寫了,甚至因為文化輸出的關係,在繁華的市場上和中原商人做生意,如果不會寫倉頡字,那就會很麻煩。
允許保留各個邦國本地的文字,但在正式場合以及學堂教育當中,要以諸夏的倉頡字為主,同時妘載還頒布了第一份“漢字典”。
倉頡字也正式更名為漢字。
諸夏的會盟從上午持續到傍晚,在立法,立製,豎立道德仁義的標準,隨後再宣布一些人事調動,以及大臣任命,甚至規範了一些必讀的讀物之後,終於結束。
在熊熊篝火之中,飯菜被送到各位參加會盟者的麵前,這是最後的禮儀,坐在同一片天空下共同進食,是為親族一體的表現。
王者食太牢,州牧諸侯食少牢,其他人等隨意吃喝。
巴山的那兩頭羊被大鼎煮成羊湯,分給每一個人吃食,而洪州出產的飲料,在宴會上極受歡迎,引得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