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遂不言語。
以他的豐富經驗,能夠看出不妥,當即提醒主帥。但主帥如果不接受,那也沒什麼。
對張遼和曹彰這樣的猛將來說,敵人如何,隻是諸多考量中的一部分,卻不是起決定作用的那部分。紙上談兵的書生才會汲汲於此,而將敵我優劣或種種謀劃,當做決勝的前提。
自古以來,作戰靠的都是將士之勇。決定勝敗的原因不計其數,而且又時時刻刻都在變化;隻有將士的鬥誌和士氣,隻有手裡握緊的刀槍,才是真正能發揮作用的。
兩人並轡向前,從臨晉城西北麵經過。
這周邊,乃是古時渭洛並流而成的巨浸,地勢陡然低窪,在當地有個名號,喚作乾坑。封凍的洛水蜿蜒穿行其間,河流雖然結冰,但河畔的冰層很薄,前隊行過,已經將之踩踏成了泛著寒光的無數冰碴碎片,露出下麵坑坑窪窪的、凍硬的地麵,或者伸出一截半截硬梆梆的蘆葦。
為了防止冰碴割傷馬蹄,將士們紛紛下馬,用氈布、牛皮包裹馬蹄,下來牽馬步行。於是隊列拉扯得更長,更鬆散。
曹彰忽然道:“這一仗,本來就是非打不可。”
張遼稍稍策馬,略靠近些曹彰。
“曹劉兩家對抗,至今已經二十五年。文遠,我不必在你麵前隱晦,二十五年來,曹氏愈戰愈弱,而劉氏愈戰愈強,天下人都看在眼裡。”
曹彰用馬鞭一下一下地敲著手心,隻用雙足控馬,一邊向前,一邊慢慢道:“當日荊襄大戰,我親率以虎豹騎的精銳突擊關羽的荊州軍步卒隊列。結果遭到劉備軍的強弓勁弩掩殺,死傷慘重。後來我父領著五校之兵在拒柳堰遭遇雷遠的交州軍襲擊,分明兵精將勇,卻硬是敵不過對方的甲堅刀利。”
曹彰自嘲地笑了笑:“當時我就明白,劉備的力量遠遠超過了我們。表現在戰場上,則是劉備軍甲士數量龐大、弓弩之利駭人,隻消敵將自己不亂,我們靠著數倍的騎兵都扳不回劣勢。”
這一戰,張遼並未參與,但他還是頭一次聽到曹彰提起此戰,故而默然認真聽著。
“如今時隔數年,那劉備稱王稱帝,朝局日趨穩定,群臣上下一心。他們的武備隻有愈來愈完善、兵力隻有愈來愈充實。更不消說,他們占據了關中,足以組建能與我方匹敵的騎兵……當日我父親尚在,都不是對手。現在靠著子桓治政、我曹彰領兵,難道就能與之對抗了?”
曹彰吐出一口濁氣:“子桓和我都不是傻子!我們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我們知道再過三年五載,局勢隻會更惡劣!與其到那時候坐等強盛敵軍犁庭掃穴,不如趁著關中還有一些眼線可用,趁著鄴城的膽勇之士、百戰精銳尚在,深入敵境,求一戰而勝!”
“確是此理。”張遼微微點頭。
經曹彰這麼一講,張遼也不禁回想起自家的經曆,曹劉兩家二十五年的金戈鐵馬歲月,真是曆曆在目。
那劉備與曹公作戰,最初隻有望風而逃的份;後來漸漸敢於玩弄些小伎倆,或者放火,或者伏兵奇襲;再後來,兩軍要展開十萬人以上規模的會戰才能分勝負。
張遼隱約聽說,當日曹公強行率領大軍入南陽,以代漢的聲勢來逼迫荊州軍決戰,也是出於對自己年紀老邁,而劉備政權愈來愈強的無奈。結果曹公失敗了,到了曹丕、曹彰這兄弟二人,甚至都沒了正麵會戰的膽量,而試圖靠一些小伎倆獲勝。
這依然是無奈之舉,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正如曹彰所言,再過數年劉備軍主動出擊,難道曹氏還有望風而逃的餘地?
總須得冒一點險,看一看天意如何。
如果連試都不敢試,那魏室的人心真就立刻離散,再沒法捏合到一處了。
或許有些人看來,這是盲目一搏,是無謀行險,可亂世中的人們,不是本來就這樣一次次地拿命來搏麼?最終的勝利者,固然能夠號稱天命在我;無窮無儘的失敗者們既然儘了力,便沒什麼好埋怨的。
想到這裡,張遼不禁心潮澎湃,卻又覺得胸口陣陣燒灼般的疼痛,仿佛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時不時地撕扯著他的心臟,使他的額頭猛沁出一陣冷汗來。
這種症狀,已經延續了兩年,始終沒能好轉。張遼此番從合肥疾馳往鄴城途中,還明顯地惡化了。
張遼有強烈的預感,自己天年將儘。
他用力握住腰間繯首刀的刀柄,壓住痛楚,心中暗想:“天下大事處斷,文人有文人的辦法,而武人有武人的果斷。至於我張遼,與其病死於床榻,還不如在沙場上壯烈一戰,或能手格巨孽,以報曹公的恩遇呢!”
這麼想著,又聽曹彰道:“不過,有一點我可以向文遠保證。”
“大王請講。”
“長安城中,此時絕無能征慣戰的上將,也確確實實地沒有充足兵力守城。他們或許有特彆的準備,或許有更大的圖謀,可我們的動作隻要夠快夠猛,就一定能贏!”
曹彰平伸手臂,向前虛揮作勢:“文遠,你是久經沙場的宿將,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們於沙場陷陣破敵的時候,生死隻在轉瞬之間,哪裡用得上奇謀妙計?靠的就隻有馬比人快!力氣比人大!刀比人鋒利!”
張遼尚未答話,前方又有一隊哨騎狂奔而來,於路將士紛紛避讓。
曹彰和張遼俱都露出凝重神色,抖韁繩向前。
哨騎奔到曹彰身前,滾鞍下馬,任憑那神駿良駒跪倒在地,口吐白沫,四肢抽搐不已。
“大王,西麵七十裡外,新豐、下邽兩縣之間的渭水上,出現了預備渡河的漢軍!我們已經探查明白,長安城中的漢軍已經知道我們的突襲計劃,並調兵出城迎敵了!”
一言既出,諸將皆驚。
一名跟在隊列邊緣的裨將在馬上一下沒坐穩,險些倒栽於地。他連忙抓住轡頭,穩住身形,強自鎮定神色。
曹彰能有決死的鬥誌,尋常將士卻未必能如此。終究大多數人從軍,還是為了勝利而非送死的。
這一次長驅突襲,前提條件就是敵方措手不及,而己方進退自如。一旦長安方麵有了充足防備,那局麵就很難說了。再怎麼樣,整個關中的漢軍至少也有三萬人以上,而且許多人都是從數州精選出的。本身還甲胄配備數量極多、弓弩之利極強!
如果長安方麵不止有防備,還能調兵遣將出來,以求野戰獲勝,這代表他們什麼樣的信心?代表他們調集了多大的力量?這仗還怎麼打?
要不,就如任城王適才所說,一旦遭逢不利,自如抽身絕不猶豫?
好幾名將軍急轉目去看曹彰,等他說一句:“後隊變前隊,前隊變後隊,立即撤兵。”
從這裡趕到蒲阪或龍門,百多裡路,算得甚麼!動作夠快的話,隻消三五天工夫,所有人就安全了!
卻見曹彰麵色微變,但很快恢複平靜。他慢吞吞地問道:“敵軍的人馬有多少?領兵主將是誰?”
“漢軍弓弩甚多,我們沒能靠近。不過粗略推測,其兵力約莫五千左右。軍隊的甲胄甚精,很可能是留在長安的皇帝宿衛。我們又遠遠探看他們的軍旗,旗麵上多寫‘漢’字,另有少量的將旗,上麵寫著‘諸葛’二字。”
“什麼?”聽到這裡,曹彰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說,兵力多少?那將旗上麵,又寫著哪兩個字?你們確定看清楚了?”
“啟稟將軍,漢軍兵力五千左右。旗麵上寫著的,是‘諸葛’二字。我等看得十分清楚。”
曹彰滿臉驚愕,一時說不出話來。
張遼在旁問道:“你們確定前方就隻有這一支漢軍兵力?沒有什麼伏兵、偏師之類?”
“周邊地形一馬平川,我們更以數百騎往複探查,一寸地麵都不會漏過。漢軍的動向,就隻這般。”
“打著‘諸葛’二字旗號,當是諸葛亮了。”張遼思忖著道。
“諸葛亮?諸葛亮?”驚訝的神情褪去,曹彰終於放聲大笑。
這一次,他較之此前發現漢軍沿路無備的時候,笑得更加愉快,再無掛礙:“長安城中果然無人可用!那劉備……那劉備竟如此失措,派了一個書生領兵,來敵我們的虎賁之師!還隻帶五千人?五千人!哈哈哈……那諸葛村夫,以為他是李陵嗎?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