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遠誌(1 / 1)

漢鼎餘煙 蟹的心 1117 字 1個月前

雷遠慢慢思忖。

江畔的風還在呼呼吹著,有時候挾帶著枯枝敗葉,劈劈啪啪地撞擊在屋頂,有些清冷的寒氣從窗縫中鑽進室內,使得諸葛亮猛地打了個哆嗦。

於是諸葛亮向裝著炭火的爐子再靠近些,安靜地等待著雷遠的回答。有白色的水汽從他的袍服表麵蒸騰起來,像是嫋嫋的煙,飄蕩到梁上,散去了。

在諸葛亮出現之前,雷遠曾打算對傅肜有所交待。

且不談雷遠對製造籍口攻打成都的觀感不佳、也不談他對謀算劉璋、張魯的具體操作有些異議,雷遠首先就沒打算接受龐統的指令。

龐統是軍師中郎將沒錯,但如此行事,未免有些輕躁。並不是每件事情,他都可以代替玄德公出麵的,哪怕孔明都不會這麼做。

當然,也許龐統意欲通過此舉來測試自己的權力範圍。他或許想籍著玄德公的支持,明確自己能對某一層級將領進行指揮,或者說引領吧。

從這個角度考慮,雷遠實在是個合適的目標。玄德公元從以外地位最高的實權將領如果願意和龐統合作,那龐統將能夠充滿信心地進一步加強軍師中郎將的地位。

但雷遠不願意摻和到龐統的小伎倆當中。

身為亂世中的武人,雷遠在戰場上殺人見血的事情辦的太多了,他並不至於用道德上的潔癖來限製自己。但是,張魯是雷遠和數千部曲共同苦戰而獲的俘虜,在未將他移交之前,想要利用張魯來達成什麼目的,也應該是玄德公本人出麵。雷遠同意或不同意,都會向玄德公當麵闡述,無須龐統在其間起什麼作用。

至於諸葛亮提出的問題……

諸葛亮不是傻氣的書生,而是極具政治智慧的他所問的“對”或“錯”,既有道德層麵,也有超乎單純道德層麵的內容。

但歸結到現實,諸葛亮顯然不讚成玄德公再以如此激進的手段行事。他之所以從江州急趕來與自己見麵,是要阻止龐統進一步的激進操作。他最終需要明確的是,既然意見衝突必然到來,雷遠願意站在哪一邊。

雷遠陷入了深思。

又過了好一會兒,他自言自語似的說道:“我在淮南的時候,曾經見到曹軍為了鞏固在江淮的統治,大舉殺戮百姓。當時淮南豪右聯盟麵對凶殘曹軍竭力抵抗,最終使曹軍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家父領數萬人撤往荊州,挫敗了曹軍想要控製淮南丁口的圖謀。”

諸葛亮端著杯盞,沉聲問道:“續之的意思是,若肆行殺戮,將遭反噬?”

雷遠歎了口氣:“我素無遠誌,所求者無非在滔滔亂世中苟全性命罷了。因為相信主公仁厚,能使庸碌之人如我獲得安然存身之所,才率領部眾不遠千裡來投。如果主公竟會受人唆使,妄行殺戮……那我還不如當年就向曹操屈膝投降,也免得後來受這許多辛苦。”

“續之,你言重了!”諸葛亮正喝熱水,一口水差點噴出來。

這話的意思竟是在說,如果玄德公徒以陰謀小道行事而不顧忌人命的話,就和曹操的政權並無本質不同。這說得確實有些重了,畢竟在諸葛亮的眼中,玄德公始終還有著興複漢室的大義。

但雷遠的神色嚴肅,並沒有開玩笑的意思。

數十年亂世綿延,如諸葛亮那樣心懷大義的人數量或許還很多,但更多人的心中,已經沒有什麼大義可言了。此刻雷遠本人便坦然承認,他投靠玄德公,就隻是因為玄德公的仁厚,能夠保障他的安全和利益。毫無疑問,如果玄德公拋棄仁德道義的原則去攫取利益,則跟隨玄德公許多人也就同時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願意追隨玄德公的重要理由。

諸葛亮的表情也漸漸嚴肅,他正襟危坐,道:“我明白續之的意思了……正因為如此,我們斷不能容忍這樣的局麵繼續發展。”

“那麼,軍師需要我做什麼?”

“續之請和我一同啟程,儘快去成都。你我該和主公、和龐士元談一談。”

“今天就走?”

“不必耽擱,今天就走!”

雷遠起身道:“我這就傳令。”

當下他站到門口,喚來李貞吩咐幾句。

李貞帶了兩名部下,立即站到驛置門口,開始有節奏地打起小鼓。

聽到鼓聲,原本分散在驛置各處房舍的將士們忙成一團,卻忙而不亂。

第一通鼓罷,所有人火急收拾隨身行李、馱馬、車駕、武器。第二通鼓罷,各小隊的隊長在驛置外豎起集合的旗幟。三通鼓響,所有人齊集於各隊的旗幟之下。甚至張魯也氣喘籲籲地奔走出來,他狐疑地看看雷遠,一頭紮進了自家車駕,再不露麵。

雷遠本人也捆起自家慣用的皮褥子和刀劍等物,打了一個肥大的包裹,用氈布密密覆蓋,掛在馬背上。

此時雨水稍歇,諸葛亮不緊不慢出外,提起自己擱在門外的蓑衣,將之仔仔細細地卷成一捆。

當他夾著蓑衣步出屋簷範圍的時候,雷遠所部已經集合完畢了。驛置外的地麵多有積水,被密集的腳步濺到眾人的鞋襪袍服上。但所有人毫不介意,二百餘人排成行軍隊列,隨時準備行動。

此時傅肜的部下們有些還在用餐,陸陸續續趕到外頭,又臨時點了幾個人去馬廄牽馬。反倒是諸葛亮的隨行騎士們本來就等候在外,故而不顯得忙亂。

諸葛亮不禁啞然失笑。

他抬手點著雷遠,搖頭道:“續之,貴屬訓練有素、兵強馬壯,能夠硬撼馬超所部,將之擊潰……以這樣的力量,足以成就赫赫功業。你又何必如此謙虛,一定要稱自己素無遠誌,所求者無非在滔滔亂世中苟全性命呢?”

雷遠默然片刻,說道:“軍師,我聽說,你少年從青州琅琊輾轉至荊州,沿途飽經苦難。這亂世中,琅琊諸葛氏這等冠冕名門,尚且不免顛沛。普通蟻民黔首所受的折磨,更加慘痛萬分。數萬人走投無路了,才投靠廬江雷氏,甘願避入深山作化外之民。我雷氏父子兩代所求,就隻是竭儘全力保存他們的性命;我出兵征戰,也是希望由此獲得些主公的賞賜,能使附從百姓們過得稍稍好些。至於其他的,有主公,有軍師等賢才綢繆規劃,似乎眼下還不需我多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