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一章 王安石辭參(1 / 1)

寒門宰相 幸福來敲門 1122 字 2個月前

蘇軾之言令在場的章越,陳襄,官家都不舒服。當然蘇軾這話說錯了嗎?

沒有說錯,他說的每一句都是實話。

從一個批評者來說,他沒有亂講,而且一針見血,擊中要害,但效果卻似往人的心底狠狠地插了一刀般。

蘇軾退下後,章越可以感覺到在延和殿奏對中,官家對蘇軾的才學是非常欣賞的,但是奏對的結果實在是不太好。

或許文人風骨便是如此吧。

蘇軾當然也明白,天子采納可能很小,自己說了不該說的真話。

此刻章越不知道的是,蘇軾出殿後,憑他好人緣,有不少官員詢問蘇軾方才在麵聖的時候,到底與官家說了什麼話。

蘇軾長歎一聲,然後將自己在君前奏對,沒有一句隱瞞的說出。

“我在君前直言,今上之病,便是求治心切,進言太廣,進人太急!”

眾官員聽了蘇軾的話都很是認同。

大家心底不是沒這個想法,但要麼是藏在心底不說,要麼沒有蘇軾總結的這麼具體深刻,現在經蘇軾這麼一說,在場的官員卻不約而同地表示了認同。

“那麼官家如何說?”有一名官員追問。

蘇軾道:“官家道會細思我的進言。”

不少官員都是大喜,官家肯聽蘇軾的話,說明他變法的決心還沒有那麼堅定。

在場官員對三司條例司本就有所異議,經過蘇軾這麼一放大後,不少官員頓時也有上疏的打算,或者打算將蘇軾的話傳給其他認識的官員。

至於殿上的官家還不知道這一切,而是召見了章衡。

見章衡之前,官家先問章越道:“章正言是卿的同族?”

章越道:“陛下明鑒,章衡確實是臣的族侄,臣當年在族學傭書為生時,章衡是族學的齋長。”

官家聽說章越當初竟以抄書為生,道了一句‘卿殊為不易’。

不久章衡上殿。

章衡的奏疏是倡導學校之製,這觀點與王安石,陳襄,章越相合。

章衡先道:“陛下,三代之時,其法寖完備,上至皇室,國都,下至閭巷,莫不有學校。”

“人長直八歲,自王公以下,以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禦、書數之文。”

“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章衡的建議,便是模仿三代,建立完備的教育製度。

從小學至大學,皆納入公學,朝廷用以教化百姓,讓每個老百姓都可以讀得起書(小學),再選拔優秀的寒門子弟與公卿(官二代)一並入大學。

官家聽了章衡之建議,不由意動,這個打算當然是好。

但這是要用多少錢?

一個縣辦一個縣學都十分勉強。範仲淹慶曆新學前,宋朝各路的縣還大多沒有縣學。

官家問章衡的意見,章衡道:“陛下可以從三處來,一是官辦,一是官民合辦,還有一等是民辦,富裕的縣可以官辦,不富裕則官民合辦,最後便是鼓勵民辦。”

“方才是大學,至於小學則以社學之法,然後每個縣設一官專督學校之事,一路再設一官督各縣學官。”

官家點點頭,官辦成本太高,朝廷根本沒這個財力,那麼就鼓勵民辦,朝廷再通過在每個縣設立督學,將學校給統籌管理起來。

當然這些都是章衡,陳襄,章越三個人曾經商量的。

官家聽了章衡的意見很高興,很滿意。

章衡離去後,官家不由感慨,為啥同是嘉祐二年的進士,章衡與蘇軾截然不同呢。

官家當然不清楚,章衡的奏章,奏對都有經過章越,陳襄的修飾,剔除了一些可能引起官家不快的地方,故而章衡奏章幾乎每個字官家都滿意的。

官家對章越問道:“蘇軾論及學校之事,卿怎麼看?”

章越道:“陛下,臣以為蘇軾之言句句在理,其心也是拳拳報國之意,但是其策可以聽之,卻不可用之。”

“為何?”

章越道:“陛下,好比一名老父親有兩個兒子,長子儘孝在膝前,幼子遊方在外,數年也不回家一趟。”

“一日遊方在外的幼子回家,看見老父親照料有不周之處,本著儘孝之心,便一一責之兄長。”

“陛下,這天下儘孝之心是可以有十成的,但儘孝之行哪裡能作到十成。”

“幼子所指責之詞固然句句在理,對父儘孝之心未必遜色於兄長,然而長子就真的作得不好嗎?”

“是作事的便有力所不及之處,若是父親不明就裡跟著幼子指責長子,那麼他日幼子再度遊方,那麼老父膝前怕是就無人儘孝了。”

官家聞言不由釋然道:“章卿此言,有宰相氣宇。”

陳襄也在一旁微微點頭同時心道,官家對度之信任真是無以複加。

想到這裡,陳襄將章越與官家君前奏對記入起居注。

次日,王安石府邸中,蘇軾的君前奏對自也從旁人口中傳入了王安石耳裡。

王安石雖是宰相,卻並未小人到故意刺探官員言行的地步,但是蘇軾之言是對著很多官員的麵說的,這樣廣而告之的話,想不傳入王安石的耳中也難。

王安石這些日子稱病沒有上朝,這倒不是怕了蘇軾,而是確實有些喘疾。

這時王雱在旁給王安石念奏疏。

門人稟告說潞州知州薛向來見。此刻王安石不由睜開眼睛,王雱也是露出譏笑。

王雱將薛向請入王安石臥室。

之前種諤襲取綏州之事,被司馬光等保守派官員打倒,貶去了隨州。薛向也因縱容種諤也跟著被罷去了陝西轉運使之職,如今隻作個潞州知州。

王安石,王雱都熟知薛向為人。知道此人必定不甘心被貶,想要東山再起,故而來王安石家走門路來了。

薛向入內後道:“聽聞相公得了喘疾不能上朝,薛某聽聞這喘疾之病唯有紫團山人參可醫,此物難得,恰好薛某有之特來相贈。”

“有此紫團山人參,相公之疾必能痊愈,還請相公千萬不要推辭。”

王安石聞言大笑道:“仆平生不食紫團山人參,亦活到這把年紀,薛公還是退回去吧!”

薛向臉色一變,沒料到王安石病成這樣了還是不收,如此如何請他在朝中幫自己說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