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1 / 1)

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1205 字 2個月前

七百多萬員工參與的航天產業,帶來了突飛猛進的大航天時代。

要知道這可不是幾十萬員工的小產業,也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技術和智力、資金密集型的產業。

七百多萬員工中,很大一部分是高學曆人才,這種大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係列邊際效用。

比如這兩年的航天相關專業,將成為了大學的熱門,大量人才被吸納進去。

彆以為七百多萬從業者,看起來好像非常多,但實際上卻一點都不多。

就以大沙航天城為例子,大沙航天城並不僅僅隻有一個大沙航天城。

它包含了12個發射場(其中6個在建)、1個地麵指揮中心、3個周邊的地麵雷達站、17個配套廠區、5個超大型倉庫、1個安保中心、1個物流中心(包含專屬機場、專屬鐵路)、6個附屬實驗室、3個員工小鎮。

單單是一個地麵指揮中心,就需要相關員工1300~1400人,之所以要多麼人,主要是現在發射任務非常密集,出於保證精力的要求,員工通常是3+2的上班模式。

所謂的3+2,即一共是五個班,采用三班倒的輪班製,五個班協調好,保證保證每一個崗位上,二十四小時有人值班,同時又保證每個人,每個月可以獲得12天的休息時間。

雖然可以通過提高勞動時間,來壓縮員工數量,但這樣做得不償失。

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大中華聯邦內部的工資並不高,主要是內部福利太高了,導致民眾需要的社會消費大幅度減少,其實就是內循環基本滿足了民眾的基本需求。

這種事情下,工資其實相當於一種額外收入,很多航天產業的從業者,工資確實非常高,但消費量卻少得很。

也就是說,華元其實是一種國際貨幣,內部雖然可以用到,卻無法成為內部的主要流通貨幣,目前內部的主要流通貨幣,是“信用點”。

這種雙重貨幣,其實就是為了合法剝離一部分超級巨富的實際財富,遏製他們通過華元影響基本物價的能力。

通過工資改革,包括燧人係和一眾國企,率先完成了信用點替換華元的戰略。

現在航天局支付的工資,主要以信用點為主,華元一般是一個月幾千塊。

當然,華元的購買力並沒有崩潰,因為基礎服務、生活物資和日常消費品之類,這些都可以通過華元購買,而且價格異常的便宜。

但每個人和私人公司都有購買限額,想通過華元低價采購,存在一定的限製。

消費品調控中心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審核機構,整個大中華區可以生產多少農產品、工業品、特製品(包含服務、手工藝品),都是清清楚楚的,因此價格也是相對清楚的。

假如今年整個大中華區的大米總產量是億噸,經過計算後,存在大約3000~5000萬噸的富餘,再減去戰略儲備的那一部分,最後剩下1800~2100萬噸富餘。

那這一部分的富餘量,就是可以自由流通的部分,這其中又分為“內自由流通額度”、“外自由流通額度”。

如果一個私人企業,要拿到一部分大米,向境外出售,那他的最大購入額度,是無法超過外自由流通額度的。

這種限製,卡死了企業在境內炒作產品的路。

如果是以前,本土糧食存在一定缺口,加上生產成本比較高的那會,這種限製可能會導致這些私人企業暗中抵製,甚至可能和ABCD暗通曲款,搞本土的糧食市場。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現在私人企業敢在本土操控糧食價格,那基本和找死沒兩樣。

甚至連國際的產品輸入輸出,都要乖乖的聽話,不然爸爸分分鐘教你做人。

這也是內循環可以循環得起來的基本盤,卡死超大額度的華元消費,配合無孔不入的身份信息識彆,個人消費又不會受影響。

整體而言,七百多萬員工的航天產業,對於大中華聯邦而言,仍然顯得遊刃有餘。

而未來的航天產業,仍然會繼續擴大,用於消化日漸龐大的畢業生,當然還有一部分再教育後的高素質人才,同樣可以吸納進入航天產業中。

畢竟整個航天產業中,很大一部分崗位,其實對於學曆的要求,並不算太高,大專生培訓一段時間,也是可以做的。

比如操作機器人清理跑道、零部件的組裝之類,難道要用博士去做?這些工作大專生同樣可以。

航天產業雖然整體是高學曆密集型產業,卻不代表都要高學曆,不然整個航天係統七百多萬員工,哪有那麼多碩士、博士。

這也是一種思想的轉變,航天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就不能在內部存在巨大的限製。

消除限製,不僅僅要在技術、動力、身體上努力,也應該包含在智力上的解鎖。

不然整個航天係統,一年就招聘幾百人,那估計要到猴年馬月,才有可能實現星際移民。

隻有讓更多人參與到其中,才可以更快的發展到星際時代,同時這種降低門檻的策略,也有利於產業的健康發展,讓精銳力量將重點放在科研上。

就像現在的各大實驗室,內部的後勤人員非常多,這些後勤人員就是專門為科研人員跑腿和服務的。

不然三天兩頭開一個會,時不時去拉家常、走關係、垃投資,那還有研究個屁。

黃修遠對於這種事情是深惡痛絕的,也一直在改變這種現狀,讓研究人員專心研究即可。

雖然各大國營科研機構,現在還沒有完全改過來,但是燧人係卻完全按照這種模式運行了好幾年,取得了非常豐厚的成果。

科學院、工程院和各大高校的實驗室,一直被燧人係壓得有些抬不起頭了,這種可怕的壓力,倒逼他們不得不做出改變。

憑借黃修遠此時在科學界的影響力,他的刀子可不會手下留情,反正一眾國營科研機構被他洗了一遍又一遍,牆角挖得牆都快塌了。

不改變,那就徹底成為曆史。

羊城。

嶺南材料研究所,這個成立不到八個月的研究所,確實是由三個老研究所組成的。

之前那三個研究所,一直對黃修遠陰奉陽違,所以直接被砍掉了管理層,然後合並重組。

新任研究所所長張雪林,這大半年來乾得如履薄冰,雖然科研經費批了8億信用點,但他卻不過動小心思。

要知道,嶺南材料研究所的前身,就被黃修遠洗了好幾遍,整個管理層都完蛋了,不少人更是直接進去撿肥皂了。

他要是敢動小心思,估計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其實很多人也看開了,畢竟在內循環時代,來路不明的錢,根本就用不出去。

“張所,好消息。”

門外傳來興奮的叫喊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