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1 / 1)

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1192 字 2個月前

韋州發電廠,辦公樓三樓。

這幾天跑了各個部門的王碩,終於拿到了各種批文和許可證。

忙碌著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杜金華,也抽空過來見麵。

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的工作,由於長時間的室外作業,加上寧區強烈的光照,杜金華整個人都黑了幾度。

“杜總,喝茶。”

杜金華沒有空氣,喝了一口綠茶:“王總,你們的批文下來了?”

“下了,我這幾天都在跑手續,今天剛剛弄好,公路批準試點20公裡長度,就以我們韋州發電廠的門口為起點,向南北延伸。”王碩摸了摸自己的日漸稀疏的頭發,感覺最近壓力太大了。

杜金華翻了翻幾個批文,估算了一下麵積,20公裡長度,而公路加防護欄、綠化帶,寬度在140米左右,整體可利用麵積280萬平方米。

太陽能電池板之間必須留間隙,可布置的太陽能電池板麵積,估計在140萬平方米左右,造價並不便宜。

雖然龍圖騰的太陽能電池板價格高,平均每瓦在12元左右,但是好處是使用壽命比較長,如果維護得好,用個三四十年沒有問題。

杜金華說出具體的數據:“大概需要140萬平的太陽能電池板。”

將數字筆記在記事本上:“140萬嗎?那我儘快和總部彙報,讓他們向龍圖騰采購。”

“廠區內的五千平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剩下的半個月左右完成,現在已經可以逐步發電了。”杜金華提醒道。

王碩翻了翻煉氣廠區的設計參數:“脫碳車間應該可以消耗這些發電量吧?”

對於煉氣廠各項數據了如指掌的杜金華,點了點頭回道:“當然可以,脫碳車間每天的滿負荷運轉,可以消化850千瓦時的電能,140萬平太陽能電池板,每天最多發電490萬千瓦時,加上發電廠區的富餘電,足以應付了。”

“今天,華電、大唐、國投、國電的聯合考察團,會過來這邊考察,到時候要安排一下,麻煩杜總一起過來。”

“沒問題。”

中午吃了飯,其他四個發電集團的聯合考察團,六七十人就來到了韋州發電廠。

華電的方海生,一邊觀看車間的運行,一邊聽王碩和杜金華的介紹。

“這些都是冶煉出來的產品嗎?”

王碩指著那壓成一塊塊的碳磚,以及純鐵燒結砂、純鋁燒結砂,還有不在少數的磷、硫、鎂之類。

“這些都是從煤泥、中煤、煤矸石中提煉出來的礦物,利用我們自己的發電富餘,和燃料的雜質,發展出來的電礦產品。”

一旁的杜金華補充道:“附近的煤矸石含有豐富的鈷、鈦和鈾,這些稀有礦物也進行了提煉,目前的產量相對可觀。”

方海生抬了抬眼鏡,眼神中露出一絲考量:“脫碳工藝上,再次用碳塊發電後,損失率是多少?”

他說的損失率,是指用電能脫碳後,再次用碳塊發電可以產生多少電能。

“目前脫碳工藝上,電能在脫碳過程中,被固定在碳中的能量,大概在~%左右。”杜金華頓了一頓,繼續說道:

“而經過水煤氣化的處理,能量還有92%左右,然後進入燃氣發電機係統,按照目前的循環燃燒效率,最後會有60%的能量,可以再次轉變為電能。”

“60%”方海生對於這個能量轉換效率還相對滿意,雖然比不上蓄能水庫的70~75%。

但是蓄能水庫的局限性太大,需要有合適的地形配合,還必須有相對豐富的水資源,而且工程量也不小。

特彆是對於華北平原、大西北地區,前者被地形和水資源卡住,後者沒有水資源相對稀少。

而且蓄能水庫,還要麵對無法盈利的先天劣勢。

方海生和其他幾個發電集團的副總,小聲討論了一會。

根據燧人公司提供的資料,脫碳車間生產的碳粉、純氧,純氧可以進入燃氣輪機係統,進一步提升燃料的利用率。

而碳粉,除了製造水煤氣發電,還可以製造水煤氣作為燃氣出售,也可以作為化工原材料,用於生產化肥、碳纖維、碳納米管、煉鋼添加劑、生產燃油和高分子塑料之類。

用途廣泛的碳粉,比起隻能發電蓄水的蓄能水庫,優勢在於產品消化渠道眾多,不用死磕在填穀發電上。

蓄能水庫的填穀發電,就仿佛舔狗一般,舔到最後一無所有。

當然,儘管現階段的蓄能水庫無法盈利,但是作為調峰填穀的重要手段,還是電網調控的核心組成部分。

王碩說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方總,你也知道我們國內的情況,煤炭資源還可以,但是石油天然氣不足,中亞和露西亞的輸氣輸油管道,究竟在別國境內,海上又麵臨島鏈封鎖,合理利用國內的資源,才是王道。”

方海生可以做到集團副總,自然不是目光短淺之輩。

煤矸石、太陽能、風電,是非常重要的能量來源,脫碳技術的出現,是他們的一張底牌。

國外的石油天然氣可以進口,但是他們發電集團的儲能碳粉,同樣要大力發展。

就算是到時候,和國際燃料供應市場硬脫鉤,發電集團也可以利用儲備的碳粉,快速取代進口天然氣、石油和煤炭。

國電的副總也是目光閃爍,有碳粉作為底牌,他們甚至可以反製國際能源市場。

畢竟華國即將成為世界最大石油消費市場,如果突然宣布明年的幾億噸石油不要了,國際石油價格絕對會瞬間崩盤。

拿著脫碳技術,就相當於有了掀桌子的底氣,那些狗大戶和露西亞,敢隨便漲價,分分鐘教他們做人。

那種被人卡脖子的感覺,是發電集團無法容忍的事情,以前是沒有辦法,國內油氣資源不足,必須高度依賴國際市場的供應。

現在有機會反客為主,五大發電集團又不是傻子,肯定要大力推廣脫碳技術。

方海生和其他幾個發電集團的副總,在考察了韋州發電廠後,便心事重重地離開。

脫碳技術在某種程度,就類似於米國的頁岩油技術,屬於雖然成本偏高,但是可以作為壓倉石,確保國際原油價格不會太高。

加上近期快速發展的混合動力汽車,國內的石油天然氣消費,雖然進口量維持著高位,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華國對於國際油氣的依賴程度,正在迅速下降著。

這種變化,看似風平浪靜,暗地裡絕對是殺機重重。

五大發電集團在行動,他們已經準備好,全力推進脫碳技術,配合太陽能和風電,加上溫差發電和元素提煉技術,形成電—礦—碳一體化的體係。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