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皆為棋子
葉梟慈要顧忌韶懿郡主和武穆王的麵子,禮到了七分,便省了餘下三分,客氣地請黃文獻一行人坐。
茶畢過後,謝巡說明了來意。
葉梟慈笑了,也不拐彎抹腳:“番薯要在端午節前後,才會大規模扡插種植,遼東聚集了百萬難民,也要到五月才能安置妥當,五月份氣溫持續升高,倘若爆發了瘟疫,定是要波及遼東全境,後果不堪設想,避疫之事,已然迫在眉睫。”
謝府二成的家財,就不會少於千萬之數,確實是大手筆,有這樣的氣魄,士紳們已經輸了一籌。
謝巡一聽他話意,就知道這位葉大人,是個實務人,不由心頭大定。
葉梟慈話鋒一轉:“不瞞謝老爺,本官也正在為此事憂心,謝府此乃大義,是北境萬千黎民之幸,待難民們安置妥當之後,本官定當上奏朝廷,為謝府請功。”
謝巡連忙道:“當不得大人如此廖讚,朝廷頒下了國策,安置流民一事,就不容疏忽,當人人奉行,這都是應當的。”
葉梟慈目光微動,現在話說得有多麼冠冕堂皇,刀子刮在士紳身上,就會有多疼。
謝府身先士卒,想不用不了多久,“虞園”裡,那位初來襄平,深居簡出的韶懿郡主,就該有所動作。
等士紳們反應過來時,就該是刀架在脖子上時。
聰明人,往往擅駁人心,隻需一張棋盤,棋盤之上,皆為棋子,並不需要親身下場,與人虛與委蛇。
果然!
當天,襄平城就傳出了,韶懿郡主約了寧遠將軍府,及黃府的家眷,於明日去普度寺供奉藥師佛,為災民祈福,並且以個人名義,從民間收買避疫的相關藥材。
藥師佛尊左手持藥壺,尊右手持藥草,《藥師經》雲:“……遇眾病苦,瘦攣、乾消、黃熱等病;或被魘魅、蠱毒所中;或複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
所以,又尊藥王菩薩。
韶懿郡主要籌措避疫藥材,防治疫病的心思,已經昭然於眾。
消息一經傳開,韶懿郡主聖善之名,再度在襄平遍傳,像插了翅膀一樣,迅速從襄平一帶蔓延出去。
而謝府當仁不讓,第一個響應了韶懿郡主。
武穆王府放出消息,謝府將五成家當捐給了武穆王,做為幽軍的軍資,安內懾外。
官府也隨之張了榜文,提及謝府兩成家當,將用於購買各種避疫的藥材,防治災情之後的疫患,官府及治地之民,當全力配合。
此事在襄平城引起了軒然大波。
“那些富商豪紳,一個個為富不仁,賺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怎麼可能舍得下大半身家?謝府到底有多少家當誰能知道?到底捐了多少,誰能知道?想也知道,不過是欺世盜名的把戲糊弄百姓。”
這種事在北境,還少見嗎?
“這不能吧,據我所知,謝府素有仁商之名,遠的不說,就說早前浙江水患,後來北境大旱,謝府都是慷慨解囊,極力賑濟災民,韶懿郡主聖善,謝府作為外家,也不能真是那些欺世盜名之輩。”
“對啊,甭管捐多少,隻要他們真捐了,我就敬謝府仗義,這可比北境那些一毛不拔的士紳,強了不知多少輩。”
“……”
眾人各執一詞,對此事看法不一。
“謝府富甲天下,七成的身家,那得多少銀子?真金白銀都流通不了,肯定是要放在錢莊裡,而錢莊背後是朝廷,各地錢莊均受官府監管,謝府要捐銀子肯定是要走錢莊的賬,這裡頭的乾係可就大了,謝府就是想造假,總不能連朝廷、官府、錢莊背後所有勢力都糊弄了吧,謝府敢明目張膽地放這話,想來也是差不離了。”
“兄台言之有理,鬨了這麼大的動靜,很多東西就遮掩不住,這不像真金白銀,從府裡往外一抬,誰知道裡頭裝得是什麼。”
“銀票這東西是需要經過朝廷,還有錢莊背後巨大的勢力,這麼大一筆錢,經手的人太多了,哪能輕易遮掩?”
“你們當武穆王是什麼人?謝府能糊弄百姓,還能糊弄武穆王和朝廷不成?反正我是不信,武穆王會和謝府同流合汙,一起糊弄百姓。”
場中頓時一靜,大家麵麵相覦,腦中紛紛湧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念頭。
“所以,謝府這是要真捐?”
“八成是了。”
“……”
場中又是一靜,不一會兒就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驚歎聲,紛紛被謝府的大義所折服。
有了對比,就有了傷害。
謝府的大義之舉,越發襯托了士紳的不仁不義。
在黃文獻的刻意安排下,襄平城裡很快就流言四起,不消半日,竟隱隱形成了一股,針對豪紳們的討伐聲潮。
而且,這股聲潮,竟有越演越烈,向周邊不停蔓延的趨勢。
黃文獻稟報了外頭的情形。
虞幼窈對此毫不意外:“本朝皇帝登基後,親征北伐,導致八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在這之後,北狄對邊境的滋擾變本加厲,百姓們朝不保夕,死傷慘重。”
“這一情形,是直到周厲王鎮守幽州,才漸漸得到改善,往後十數年,周厲王在北境創下了輝煌戰果,狄人畏周厲王驍勇,一直退到狹裕關五十裡地,北境老百姓們,也將周厲王奉為北境戰神。”
“周厲王有心改善士紳勾結,欺壓百姓的局麵,隻是他初來北境,在北境根基不深,在朝中也無助力,漸漸被士紳掣肘,周厲王在北境的處境,也越來越艱難。”
“後來狄人大肆進犯,幽軍因物資缺乏,連連戰敗,士紳們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這一戰不論輸贏,等待他們的,都是朝廷的興師問罪。”
若是輸了,朝廷肯定會徹底查背後原由,士紳們成了罪魁禍首,難逃一死。
這一戰打贏了,周厲王勢必要進京麵聖,朝廷會對有功之人論功行賞,同時也要對有過之人論罪問處,士紳依然難逃罪責。
一個人要為惡,有可能是衝動之下的念頭,但是這種衝動,卻不可能是憑空而來,這其中肯定有許多複雜的原因,最終才導致了最終的惡果,周厲王的死,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