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1章神殿第五層:解
若拉接著道:“另外它們產的卵產在沙子裡,被腓迦尼人認為自沙神中孕育而出,所以白飛魚成了古腓迦尼人最早期的先祖祟拜物。但這一習俗到了後來逐漸變化了,成了國王、祭司等高層才了解並祭祀的威權象征,普通人不允許參關於白飛魚的祭祀儀式。而且在腓迦尼白飛魚被視為神明,國家上下禁止殺害、食用白飛魚”
泰森指著杖首一端道:“你看,這上麵有很多翅膀的像不像沙漠裡常見的白飛魚的魚鰭?”
若拉仔細辯彆了一下,點頭道:“確實相似,但不完全像。”
泰森說:“當然不完全像,他們的祖先祟拜不應該是十隻翅膀的嗎?”
大家聽到這裡來了精神,隻有少部份人還沒弄清楚目前的困境跟白飛魚有什麼關係。
珍妮弗問道:“你確定這是古腓迦尼時期的物品嗎?如果確認它出現的時期,我們就能以此做為切入點,破解眼前的謎題了。”
疾風、沙克罕、古朗多、沙組四人都是長年混跡沙漠,對古腓迦尼多少有些了解的人,他們都開始辯彆起來。
“這個做工和法杖的形製確實符合腓迦尼王朝中後期的特征。”沙克罕對疾風道:“你看寶石上的魔法烙紋,是不是金禁紋?”
疾風點頭道:“是金禁紋,但金禁紋並不能確定隻存在古腓迦尼時期吧,隻能說古腓迦尼時期盛行這種烙紋方式和紋路。”
若拉又接過來看了看,說:“我可以斷定它是古腓迦尼時期的法杖。你們看杖尾的刻紋,這上麵一個個符號代表的是克陸棋中棋子的形象。”
恰克提出疑義道:“克陸棋不能證明什麼吧。這種下棋方式早在古腓迦尼之前就存在了,而且喜歡玩這種棋的沙漠國家也不隻有腓迦尼而已。”
“不。”若拉說:“這段時間我深入了解過,看了很古腓迦尼時期前後的考古文獻,以及一些文物拓片。克陸棋雖然早就有了,但把各種棋子符號化的物品隻出現在古腓迦尼往後的時期,在古腓迦尼中早期之前發掘出的古物上,從沒出現過符號化的克陸棋子。”
盧卡斯說:“既然這樣,就可以確定神殿最近一次修建改造是在古腓迦尼時期,甚至極有可能就是格洛納斯統治時期。是他創造了腓迦尼最輝煌的時期,可能也隻能他的時期才有雄厚的財力物力和技術改建神殿。”
“非常有這個可能。”泰森說:“格洛納斯是曆任腓迦尼國王中對沙神崇拜最為狂熱的,說他改造神殿絕對有這個動因。”
紮克問:“這麼說,你們認定這支白飛魚的法杖是鑰匙咯?”
泰森和剛才幾個說話的人又都沉默了。
威尼丁道:“要說沙神崇拜,先祖崇拜,這些法杖存在這種元素的有很多。白飛魚被傳為由沙神之力孕育誕生,可其它這些法杖硬要解釋,或多或少都能跟沙神或者腓迦尼國扯上點關係。關鍵是要搞清楚古腓迦尼國改建這裡機關的原因動機是什麼?找到這個原因了,就能找出誰是鑰匙。”
索拉圖姆想了想,點頭道:“我非常讚同威尼丁先生的判斷。”
若拉琢磨道:“一般來說,古人在修建某種具有特殊意義的建築,都是在向外宣揚或者表達什麼,比如說陵墓用來述說自己的功績、神廟用來宣揚教化、尖碑可以記錄事件、殿堂用來展現威儀。如果說古腓迦尼國非要改建這裡,最主要的目的我想有可能是為了法統和正名。因為在中早期,特彆是在格洛納斯征服諸國之前,當地也有其它國家和部族有沙神崇拜,都宣揚自己是神在人間的代表。如果這裡是由格洛納斯改建,那以他一統諸國的建樹功績,就有必要的動機向世人宣告自己才是神在人間的唯一代言人,以確定自己統禦被征服國家的合法性,也就有必要在神殿內建立自己獨樹一幟的特征。”
沙克罕聽完連連點頭:“若拉姑娘的這個解讀很深刻。其實說到底,不論是有神明信仰的國家,還是無神論國家,一切行為儀式都是為了維護國家統治的工具,祭祀神明的權力無非是為了確立自己統治的合法性。如果以此來推導的話,白飛魚的法杖反而不應該是開門的鑰匙,因為這支杖的象征色彩很嚴重的隻局限在古腓迦尼國的王室祖先,不能成為古腓迦尼國統禦平民和其它被征服者的象征。”
“那你們看這支法杖呢?”古朗多將接過來的白飛魚杖送回半空,然後指向了一根褐金色蜷屈之杖,他說:“這支杖屬性看上去是土係的,這與沙神的屬性相關。另外這是支金杖,上麵精工雕琢,像征王家的高貴與華美,杖首的暗金球珠一看就知道擁有非凡的魔力,而且球珠有點像顆眼睛,意味著審視萬物。這正符合古腓迦尼國想要表達的意思啊。”
大家盯著那支杖思考,泰森說:“這支杖的形製很像始金之杖,始金之杖確實有萬物肇始、尊貴的意思,它蜷曲的形狀象征生命初生的意味,而萬物皆由大地而生,這樣的形製被視為權杖的一種代表樣式。做這樣的聯想,確實符合我們猜測的條件,但是……”
“但是要說符合此類條件的法杖可不要太多啊。”疾風伸手指著道:“看那支七彩氣化之杖,這支杖無實質本體,看似為七種顏色,可七種彩氣互相交融又衍生出新的色彩。多彩是不是可以解讀為萬物?世間億萬色彩代表億萬生命,有顏色而無形質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生命的概念、神的概念,或者無所不在的概念?這種有顏色而無形質的東西最是神秘,是不是象征了神明的神秘?”
有人搖頭表示:“你是不是解讀太過了?”
索拉圖姆卻表示讚同:“我覺得疾風先生說得很有道理,神總是無所不在,而凡人又難以看到它,體會它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