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4章安頓
見到高空中,那一團刺目無比的光芒,沐賜、豐沛槐和裴千亦,眼中都不由露出了複雜無比的神色。
他們都想不到,鄭光濟居然最後以自爆的方式,來達到傷敵的目的。
青安城的三大霸主之一,居然就這樣落幕了。
但鄭光濟的舉動,卻是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若是青安城今天能夠渡過這一場浩劫,鄭光濟至少占了一半以上的功勞。
眾人目不轉睛地盯著爆炸的光團,他們此時都沒有放鬆警惕。
雖然鄭光濟自爆的威力極其強大,但是能不能就此擊殺鄔宕,也難說得很。
如果是在鄭光濟全盛之時自爆,鄔宕必死無疑。
但可惜,鄭光濟原本就受了極其沉重的傷勢,實力大損,自爆的威力,也遠非全盛之時可比。
正在眾人全神戒備之時,卻忽然間,隻見那爆炸的光團中央,一道血光驟然飛遁而出,朝著北方的天空中,迅速遁去。
“鄔宕要逃,追!”沐賜見到這一幕,怒喝一聲道。
他正想要飛身追過去的時候,此時,忽然旁邊一隻手拉住了他。
沐賜轉過頭去,卻見到是裴千亦拉住了他。
“沐兄,算了,彆追了,現在,還是先安頓青安城要緊!”裴千亦看著沐賜說道。
“讓他就這麼逃了,那鄭兄豈不是白死了!”沐賜怒道。
“鄭兄慷慨赴義,擊退了鄔宕這狗賊,怎麼能說白死呢!他至少拯救了整個青安城無數人的性命!”裴千亦沉聲說道。
“況且,鄔宕明顯是使用了血魔宗極其著名的血遁,如此迅速的逃遁速度,我們即使要追趕,也很大概率追不上他,何必白費力氣呢。而且,沐兄,你的傷勢不輕,再不調養的話,恐怕你這剛剛突破的大通玄境巔峰,就要跌境了!”裴千亦勸道。
沐賜聽到這話,他看了一眼轉眼間已經消失在北邊天空中的那道血光,有些不甘地忿忿說道:“這狗賊一日不死,終將是一個巨大的禍患。”
不過,他也知道裴千亦說得有道理。
鄔宕很明顯是使用了血魔宗的血遁之術,這種血遁之術,一旦施展,速度快得難以想象,他要追的話,很大概率也追不上。
他現在的傷勢,也的確極其沉重,要是不及時調養,再繼續去追趕鄔宕的話,跌境的可能性,超過九成。
而且,青安城經過這麼一場大亂,也的確需要好好地安頓一番。
沐賜沒有再多說什麼,他從天空中降落下來,回到了沐家。
但整個沐家,此時早已經一片狼藉,滿目瘡痍,狀況之淒慘,令人不忍卒睹。
沐家是被鄔家首先發難的家族,也是這場青安城大劫最先開始的地方。
沐家,也是除了鄔家之外,損失最為慘重的家族。
看著那淒慘無比的一幕,沐賜忍不住血淚長流。
“鄔宕,我沐賜和你不死不休!”沐賜忍不住仰天發出一聲悲憤無比的怒吼。
豐沛槐跟在沐賜的身邊,看著沐家的這一幕,一時間不敢出聲。
其實,如果在鄔奧率領鄔家武者,對沐家發難的時候,那時,他率領其他家族的武者,對沐家施以援手的話,沐家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但那時,他聽信了鄔宕的讒言,不但一開始對鄔家的所作所為袖手旁觀,過後,居然還配合鄔家武者,去搜尋沐夫人母女的下落。
此時,豐沛槐對沐賜,心中是非常愧疚和忐忑的。
沐賜看了豐沛槐一眼,冷然說道:“看在豐家過後將功補過的份上,沐某可以對豐家之前的作為既往不咎。但以後若是豐家犯在沐某的手裡,沐某同樣也不會留情!”
“沐兄寬宏大量,豐某在這裡替豐家諸位族人謝過了!”豐沛槐聞言,心中不由一陣苦笑,他深深吸了口氣,對沐賜拱手恭敬地行了一禮。
沐賜能夠不計較他們豐家一開始的助紂為虐,他已經是萬分感激了,他最擔心的,就是沐賜在見到沐家的慘狀之後,遷怒於他們豐家。
這也是他一直跟在沐賜身邊的原因,如果沐賜要遷怒的話,那就遷怒於他一人身上好了,頂多是沐賜殺了他,但豐家,卻能夠得到安寧。
以沐賜的為人,若是一怒之下殺了他的話,不至於還會繼續找豐家進行報複。
但現在聽到沐賜這話,豐沛槐心中,倒是長長鬆了口氣。
沐賜沒有再去理會豐沛槐,他先找到一些沐家之中殘存的族人,在把沐家安頓好了之後,這才出發,去尋找自己的妻女。
沐夫人和沐寒雨,在青安城外兩百億裡處,不斷地東躲西藏,過了十多天忐忑不安,提心吊膽的日子,最終這才見到了沐賜。
沐賜見到了安然無恙的妻女之後,之前的傷痛,這才稍緩。
沐賜此時心中不由一陣感歎,好在他們沐家遇到了楚劍秋,這才在這場大劫之中,沒有徹底覆滅。
否則,在東景山的洞府秘境之中,他和沐寒雲等沐家武者,會被血魔宗的那名血袍男子一網打儘。
而鄔宕回到青安城之後,也絕對不會放過沐家,那時,沐家的下場,絕對會比現在,都還要淒慘無數倍。
沐賜帶著沐夫人和沐寒雨,返回了青安城,而此時,樊濯的雲舟,也已經回到了青安城。
一場大亂之後,青安城百廢待興。
樊濯召集青安城還殘存的一眾高手,召開一次議事大會,重新劃分青安城的勢力分布。
這一場大亂,青安城十大家族損失慘重。
鄔家直接覆滅,沐家基本上被打殘,鄭家也是損失慘重無比。
鄭家家主鄭光濟和少主鄭煥,都已經在這場變故中身死,再加上鄭家高手也折損極多。
此時的鄭家,已經無法保持三大霸主的地位了,甚至,連十大家族的位置,都無力再維持住。
按照樊濯的意思,本欲去掉鄭家十大家族的位置,但是沐賜、裴千亦和豐沛槐,卻是堅決反對。
鄭家在這場變故之中,付出極多,豈能因為鄭家力量損失嚴重,而過河拆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