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南圖內亂(1 / 1)

一品仵作 鳳今 5964 字 2個月前

這天,神殿大軍卸甲跪降,監察司薑長老和宗事司賀長老趁亂欲逃,被圍追於城中,傍晚時分,一人被誅,一人受縛,零星的拚殺聲終於落下了。

殘陽如血,彤雲萬裡,聖女掌印,於祭壇之上發令:命延、平二州發兵,詔令慶州、中都兩軍速降。

不料聖令剛發,密探便從慶州傳來了一個消息:慶州軍中突發時疫,現已大亂!

這消息叫人匪夷所思,酷暑時節未至,時疫從何而來?慶州乃是邊州,國境與中州的兵權一向握於神官手中,大選在即,軍中對糧餉一事向來謹慎,飲水飯食皆有軍醫盯著,病從何來?為何來得這麼巧?

密信中稱,慶州軍主帥雷雱、副將張恕等高階將領皆未染病,役症發傳於兵士之中,軍醫尚無良方,將領無兵可禦,軍中現已大亂。

聖女閱罷密奏,即刻又發兩道聖令:一者,嚴控藥材,使其流入慶州軍中者,皆以叛逆論處!二者,告慶州軍,卸甲歸降則疫病可醫,否則十萬大軍病亡之日便是將帥被擒之時,屆時株連滿門,莫悲莫呼!

隨後,聖女去西大帳見了暮青。

暮青貴為南興皇後,聖女當日便讓出了西大帳,自移往東大帳理政。她本以為慶州軍中之事是暮青的手筆,畢竟她曾不聲不響地奪了大安縣政,而大安縣離慶州軍大營不遠,順道算計慶州軍也不無可能。可暮青聽說了事情之後也神色古怪,聖女一時猜不出誰會在此時出手襄助,便將疑惑擱置,一心理政。

暮青不是沒有想到一個人,但她和侍衛們身在祭壇,與外界斷了聯係,一切猜測都隻能留待出去之後方能解開。

暮青既已將巫瑾護送到了聖女身邊,圖鄂的國事便不再方便插手,於是在東大帳內聖令、軍奏頻頻進出之時,她屏退了侍衛,獨將梅姑請進了西大帳。

這些年來,暮青少有這麼閒的時候,於是便將生父何人、為何遇害、西北從軍、廟堂查案、南渡之由和護送巫瑾及改道圖鄂的因由一一道來,她一向寡言,一番恩怨情仇詳說罷,嗓子疼得厲害。

但有些話仍要說,“若不是大哥,我怕是至今還在受寒毒之苦,且興許已經死在鄭家莊了。除此恩情需報,國事上來說,北燕與南圖聯手欲謀江南,如不助大哥奪位,不僅南興帝位有危,戰事一起,更是生靈塗炭,不知多少人要家破人亡。”

梅姑聽著暮青的所經所曆,一直沒有吭聲,直到聽罷此話才詰問道:“那殿下之冤、先生之恨呢?不報了?先生為報大仇一生都在經營,他把寒門聲望、鄂族聖典乃至大圖國璽都傳給了少主人,少主人卻要將先生的心血贈予仇人之後,如此作為,可對得起先人?!”

“對得起!”暮青麵色肅然,擲地有聲地道,“婆婆那日在墓室之中說起當年之事,當先提及的可不是什麼愛恨情仇,而是外公之才、外婆之誌!我不敢與先人比才學,但論起此生誌向,敢說不輸先人!婆婆乃外婆的心腹女官,理應清楚她當年為何要棄情愛而繼任聖女,又為何拋下夫君幼女而救聖都百姓,她心懷安民濟世之誌,國家興衰重於個人愛恨,百姓生死重於個人生死,我敬佩她。而今,我麵臨的抉擇與她當年一樣,是先安國事大局還是先報私人仇怨,我的選擇也與她當年一樣!我身在後位,食民血汗,若隻顧私利,與蛆蟲何異?在其位,謀其政,我暮青承先人之血、先人之誌,自認為無愧於國、無愧於民,亦無愧於先人!”

梅姑怔在席間,如遭當頭一棒,那被火燒過的半邊臉上仿佛滿布著歲月的滄桑,她呆怔地看著暮青,似乎陷入了回憶裡。

暮青道:“我有天下無冤之誌,當年外婆之事實為冤案,必平之!外婆有革除淫權舊俗之誌,外公有斷神殿基業之心,我助巫瑾登基複國,廢舊立新,到時世間再無圖鄂,也算是為二老完成遺願吧。”

說罷,暮青出了西大帳,獨留梅姑在帳中呆坐沉思。

……

景離在位二十年,理政嫻熟,勢力遍布國內,圖鄂很快便陷入了一場血洗之中。

神官姬長廷事敗殞命,慶州軍中時疫橫行,中州王軍無援,死守州城一個月後,被延、平二軍連連逼退,終於在五月十八日傍晚退進了王都。

延、平二軍兵臨城下,以三司長老、藤澤及司徒峰的性命為要挾,命王軍獻城投降。

五月十九日晨,兩軍斬監察司薑長老於城下。

五月二十日晨,斬督造司方長老於城下。

五月二十一日晨,斬司徒峰於城下。

是日深夜,律法司殷長老之兄殷氏族長秘入藤家,向藤澤之父獻策,坦明殷長老乃聖女埋於神官身邊的密使,又道聖女乃姬瑤生母,而姬瑤對藤澤有情,若藤家肯開城獻降,有姬瑤求情,聖女必會為了撫慰女兒的喪父之痛而赦藤氏一族活命。

藤氏大宅的書房裡,燭火一夜未熄。

次日破曉時分,殷、藤二族的族長族公相扶相攜著登上了王都的城樓,誓與都城共存亡!王軍主帥申晉卿大為感動,牽著殷、藤族長的手慷慨陳詞,卻不料二人突然發難,刺殺申晉卿於城樓之上,又殺左右副將王、謝二人,王軍遂亂!

兩人親自開了城門,迎延、平二軍入城。兩軍一入都城便血洗了木、方、薑、賀四族及神官近臣,圍藤氏族人於族宅之內。

同日深夜,糧草耗儘、陷於無藥困境的慶州軍中,在染病將士的苦苦哀求下,主帥雷雱去信各城,命駐軍打開城門,而後親率左右副將出營投降。

曆時僅月餘,圖鄂全境便落入了聖女手中。

五月二十六日清晨,駐紮在祭壇下的大軍奉命拔營,啟程回中州都城。

大軍剛出山,一上官道就碰到了等候多時的雲老、景子春和神甲侍衛們,在大安縣時,為了方便潛入中州,暮青隻留下百餘侍衛,其餘人皆喬裝分散前往中州,不料州試過後忽然提前入陣,侍衛們得知消息後紛紛趕回,而今已然集齊,同雲老等人在武牢山中等候多時了。見暮青無事歸來,侍衛軍插入了神殿大軍之中,隨著輦車護衛在了暮青左右,而暮青卻在侍衛軍當中看見了一個不該見到的熟麵孔。

那是位年過花甲的老者,褐袍白須,身形精瘦,略顯佝僂。老者跟在雲老等人身後,到了禦輦前叩拜見駕,不住地低聲詢問景子春,“哪個哪個?哪個是鳳駕?”

“這兒呢!”暮青從輦上下來,走到老者麵前,淡淡地笑道,“周院判,好久不見。”

老者名叫周鴻祿,當年禦藥局的院判,暮青在盛京任江北水師都督時,因查連環人偶案,在巫瑾的王府中結識了周鴻祿。此人是個毒癡,因那凶手所用的迷藥出自他手,他便受了牽連,破案後被罷了官,離開盛京之後不知所蹤。

暮青委實沒想到會在此地見到他,略一思忖便了然於心。此人是個毒癡,圖鄂遍地毒蟲毒草,他向往此地也在情理之中,但圖鄂鎖國,且他離京之時嶺南尚未平定,兩國的國境豈是他想出入便能出入的?其中必有人襄助,而那人定是步惜歡無疑了。

不必多問,慶州軍中的時疫必是周鴻祿所為。

當年周鴻祿與暮青相識時,她還扮著周二蛋,今日未易容,容貌聲音皆與當年不同,以至於人就在眼前,他竟不敢認。

就在這時,巫瑾在輦中望見故人,也下來相見了,“盛京一彆,竟在此重逢。還以為你這老毒物隻認毒,沒想到也有認主的一天?”

這話不知是調侃還是譏諷,巫瑾淡淡地笑著,眸光似暖還涼。

暮青看著巫瑾,心道看來此事步惜歡瞞著他。

周鴻祿笑道:“老朽可不是為了五鬥米折的腰,為的是來圖鄂!雖是認了主,可主子也不拘著老朽,這幾年與毒蟲毒草為伴,也就上個月領了一回密令,跟在禦藥局時相比,這幾年過的那叫一個神仙日子!”

說罷,周鴻祿朝巫瑾拱了拱手,“許久不見王爺,您王府裡那藥園子就那麼扔了實在可惜,不過在此見到您,老朽還是替您高興,望王爺回國也一路順暢!”

當年在盛京,巫瑾雖然待周鴻祿頗為冷淡疏離,但周鴻祿到底是少數幾個能出入王府藥園子的人,周鴻祿視巫瑾為忘年交,他一生癡迷毒理,向來不與人寒暄,今日見到故友,不由動了真感情。

巫瑾的麵色也終於和暖了些,問道:“你呢?要回去了?”

“是,特來見見王爺,並獻解藥方子的。”周鴻祿說著話,從懷中取出藥方呈給了巫瑾。

他身為南圖的探子,身份暴露了,自然不宜再留在圖鄂。聖上要設立監察院,詔他回去領個職司,監察院隻聽命於聖上,而他領的差事也與毒有關。聖上命他練一支精於用毒的密探,他一生未娶,膝下無子,而今年邁,還真有收徒之意,所以就領命回國了。但監察院的事在此不能宣講,故而他隻獻了方子。

巫瑾打開方子看了一眼,笑道:“精進不少。”

周鴻祿頓時跟被夫子誇獎了似的,笑得像個稚子。

兩人說話間,聖女也下了輦,她來到巫瑾身邊,瞥了眼那張方子,對周鴻祿笑道:“先生要回南興?那就有勞先生先替我們母子多謝南興陛下,千裡之外施以援手,此恩永世不敢相忘!待國事安定,必遣使相謝,建兩國千秋之好。”

周鴻祿從前是江湖遊醫,不大拘於禮節,對聖女抱了抱拳就算是應下了。

“皇後殿下何時回國?”周鴻祿問暮青。

“待兄長抵達洛都我就回去,轉告阿歡,莫要擔心我,勿再耗心血。”這話不是說給周鴻祿聽的,而是說給聖女聽的。

什麼千裡之外施以援手,明擺著話裡有話。

步惜歡身在汴都宮中,卻能把手伸到圖鄂軍中,加上她先前不聲不響地奪了大安縣政,他們夫妻聯手,圖鄂的邊州險些失陷,聖女豈能不驚不疑?縱然結盟,也沒有不防著的道理。聖女簡直就是讓周鴻祿帶話給步惜歡,日後切莫把手伸得太長。

站在一國之後的角度,暮青理解聖女的疑心病,倘若哪日鄰國在南興攪風布雨,她也會防著。但站在為人妻子的角度,她不喜歡聖女對步惜歡的警告,所以她也借命周鴻祿傳話回了一句——步惜歡動慶州軍,目的是化她之險!雖然南興在圖鄂安插了密探,但這根本就不叫事兒,要掌握各國朝堂上的風向必須要派密探,她不信圖鄂在南圖、南興乃至北燕沒有安插密探,若無探子探聽並傳遞消息,各國的掌權者如何掌握四海局勢,如何調整國防時策?如何應外敵之變?探子即是耳目,安插探子不代表有覬覦之心,若有,趁火打劫就是,誰會費力雪中送炭?誰會將雷霆手段示人?幫了人,還惹一身猜忌,蠢材才乾!

暮青甩手回了輦中,聖女回身望去,見暮青撩帳落帳渾似抽刀揮劍,好一個雷厲風行的性子!

“娘!”巫瑾見暮青惱了,說娘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聖女輕歎:“老了,心病也不是一日兩日就這麼重的,一時怕是無藥可醫。”

巫瑾也憐惜娘親不易,本想去尋暮青賠罪,奈何方才與周鴻祿敘舊,尚未理會雲老和景子春,於是忙將二人扶起,寒暄問候了數語。

雲老和景子春自從巫瑾入了聖穀便日不能食、夜不能寐,一顆心揪著,生怕他在陣中有個三長兩短,沒想到才過了兩天就傳出了神官身亡、聖女掌權、母子相見的消息!那天,兩人如在夢中,真不知南興帝的這位皇後究竟是哪路神將下凡,兩日便破陣而出,不僅安然無恙的將三殿下送到了聖女身邊,還使聖女反敗為勝,一舉奪權。

按說,聖女既已奪權,巫瑾理應立即回國,但權雖已奪,圖鄂卻尚未安定、慶州尚未安定,巫瑾最快也要等聖女回到神殿坐鎮理政,將他回國路上的護衛事宜安排妥當之後方能啟程。

雲老和景子春身為南圖臣子,比誰都急著回國,於是見禮過後便不再囉嗦,上了馬車,隻等大軍動身前往都城。

巫瑾這才匆匆來到暮青的輦車旁,衝輦中作了一揖,喚道:“妹妹。”

暮青未撩帳,隻道:“意氣之爭,爭過便過了,兄長上輦吧,也好叫你我都早日回國。”

此言如刀,紮得巫瑾心頭刺痛,他苦笑一聲,這叫哪門子的爭過便過了啊?分明惱著呢!他這妹妹啊,也就在與那人有關的事上才會鬨脾氣……

回想自汴都出來至今,暮青一路上數次洞悉決斷、幾番親身犯險,而今大事成了一半,竟受了委屈,巫瑾不由心中憐惜,暗道這陣子娘忙於政務,為防她分心,他許多事都沒有說,而今看來是該和娘談一談了。

武牢山在慶、延、中三州交界地帶,大軍急行,這日夜裡便進了中州,眾駕歇於縣廟之中。

晚膳後,暮青命月殺將入陣至今的事寫下奏入汴都,自己則將棋譜之謎和身世之說書寫成信,信成之後已是二更時分,暮青將信交給月殺便打算歇息。

恰在此時,聖女和巫瑾來了。

聖女一進上廳便借著昏昏的燭光將暮青好生端量了一番,而後說道:“你這孩子,這麼大的事竟能忍住,一句也不跟姨母提?”

暮青一聽就知道巫瑾把她的身世告知聖女了,她請聖女上坐,禮數周全,卻仍舊淡漠疏離,“至親皆故,無驗親之法,並不能斷言我定是先代聖女的後人。”

聖女笑道:“哪會那麼巧?偏偏你我相貌相似,偏偏是你破了棋陣,又偏偏是你開了石槨?”

暮青也不問聖女是怎麼知道墓室中有石槨的,她隻問道:“聖女殿下既然知道石槨中的血蠱機關,那可知當年的恩怨?”

“恩怨?”聖女愣了一愣,試探著問道,“你說的是你外祖母與宗法二司的恩怨?我聽說……姨母當年乃有誌之人,立誌革除舊俗,故而為宗法二司所不容。她繼任之前雖倍加小心,奈何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二司正將她盯得緊時,她竟私會無為先生……唉!我也聽說姨母那夜也未必是要與人私奔,她若有此心,為何早不走,偏要在繼任當夜與人私奔?宗法二司一貫霸道,又防著姨母,撞見她與人私會必然要擒住先生以挾製姨母。聽我娘說,姨母那夜正是因為此事才與二司動了手,最終一場私會演變成了私奔。”

聖女邊說邊察著暮青的神色,見她麵色無波,唯一雙眸子至清如水,能洞悉人心似的,與其四目相接,她不但有被人審視之感,且竟感覺不到二人之間年紀閱曆上的差距。回國路上的事,她已聽瑾兒詳說了,諸如計誘叛臣、夜審使節、改道圖鄂、縣廟奪政、聖穀迷陣及大破千機陣這些探子探聽不到的事,無不叫人拍案驚歎。江山代有才人出,瑤兒隻比人小兩歲,卻差得遠啊……

這時,暮青道:“可先代聖女的貼身女官梅姑不是這麼說的。”

聖女並無謊態,此事隻有兩個可能性,要麼是聖女的娘對女兒隱瞞了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為,要麼是梅姑護主,對當年之事的揣測有些偏激。

聖女顯然知道梅姑此人,問道:“哦?梅婆婆是如何說的?”

“她說,當年宗法二司前來捉奸,一張口定的就是私奔之罪。”暮青沒有詳敘,隻拎出緊要之言說了,她相信聖女聽得懂一字之差當中的利害。

聖女果然暗嘶一聲,眸中驚波乍起,一湧即落,似乎也在思忖梅姑之言的可信度。

巫瑾也聽出話中的利害,不由看向聖女,聖女陷在思索裡一言不發。

暮青道:“兼聽則明,我想起一人來,不知律法司殷長老是否知道當年之事?”

聖女醒過神來,立刻命人傳喚殷長老。

約莫等了一刻,殷長老踏進上廳,目不斜視地見了禮。

聖女直截了當地問:“本宮記得當年先聖女軒轅玉繼任之時,長老在律法司任錄事,可知事發當夜宗法二司興師問罪,問的是私會之罪還是私奔之罪?”

殷長老一愣,瞥了暮青一眼,而後垂首說道:“老臣不知。”

聖女麵色威寒,斥道:“你身為錄事,此事是你錄案封存的,竟言不知?”

殷長老道:“茲事體大,老臣官職微小,那夜並未一同前往。”

“當年的人都死光了嗎?你竟敢跟本宮說你沒去?”聖女的麵色淡了下來,再興不起一絲波瀾,夜風灌入上廳,簾飛燭搖,四麵殺機,“錄事官職雖小,可你是魏家子弟,你伯父當年執政律法司,如此大的事會不帶你見見場麵?”

殷長老垂首不答,這不同尋常的緘默抗拒叫巫瑾神情憂悒起來。

“說吧,政變是誰挑的頭?”聖女平靜的話音如平地而生的一道驚雷,降在殷長老頭頂,終於使他驀地抬眼上觀!

這一眼,燎原之火在其中,驟風急浪亦在其中,但皆在刹那之間歸於死一般的沉寂。

殷長老緘默著跪下,頂禮伏拜,長久不起。

巫瑾忽覺寒意侵體,他懂了。

聖女看著殷長老,目光如一潭死水,許久不動不言,直到聽見打更的梆子聲才道:“退下吧。”

梆聲消了,殷長老走了,聖女在廳中笑了起來,笑聲幽幽如泣,悲極厲極!

“報應!真是報應!好一個奪權害命,蒼天饒過誰啊……我這一生如此悲苦,原來是報應……”聖女看向巫瑾,見愛子雪袍蒼顏,人似月上之仙,卻偏受著人間的悲苦折磨,不由含淚說道,“一念之差,貽害後人,苦了你和瑤兒啊……”

巫瑾默然以對,起身來到暮青麵前,深深地拜了下去。

暮青伸手扶住巫瑾,說道:“兄長無需拜我,若無當年的恩怨,何來今日的你我?你我身為後生,無左右先人之力,卻可匡正先人之過。先聖有革新除舊之誌、救一城百姓之功,卻換來地火焚身、鎖魂毒咒、私奔之名、叛族之罪!此乃千古冤案,理當昭雪於世,毀鎖立碑,正頌其名,不知兄長和聖女殿下意下如何?”

當年之事若昭告於天下,無異於將聖女的先人釘在恥辱柱上,她自己也難免要受當今乃至後世的指戳。

聖女卻嗤笑著行至院中,滿園瓊花,星光篩落,她立在滿地的落花碎影裡,話音虛無縹緲,“有何不可?圖鄂國祚二百餘年,將要亡於我手,我生時不懼罵言,死後何懼眾口?”

女子背影纖弱,似披一身荊棘,縱然身許二夫、與子生離、與女不睦,但她一生都在抗爭,從未屈服。

暮青望著那倔強不屈的背影,竟仿佛看見了自己,她心頭終於生出些許敬意、些許理解,起身朝聖女景離拱手一拜,說道:“多謝姨母!”

*

六月十六,儀仗浩浩蕩蕩地進了都城。四月時儀仗從都城離開時百花爭放,雙駕並行,百姓夾道,熱騰歡鬨。而今春花已敗,萬家闔門,街道蕭瑟,肅殺如秋。城樓上的血尚未遭風雨侵洗,四族府邸裡的血腥氣也未散儘,等了兩個月,都城百姓等來的不是神石的鐘聲,不是繼位的盛典,而是聖女、聖子和南興皇後的輦車,是神官的靈柩。

國運將變,百姓閉門不出,整座都城都沉浸在惶然肅殺的氣氛中。

聖女一回到神殿,即認命親信補長老院八司職缺,以維持朝政的運轉;命宗事司將姬長廷按大神官禮製厚葬於神陵;命律法司翻查先聖女軒轅玉一案的宗卷,徹查尚在人世的知情者,準備翻案事宜;命藥監司采辦藥草,止慶州軍中時疫;命執宰近臣等人速定巫瑾回國之策。

彆的事都好辦,唯獨巫瑾回國不容易。

巫瑾失蹤後,南圖朝中和神殿皆猜測他根本就沒出南興國境,而今他突然現身與聖女團聚,消息必定已由探子傳入南圖了。現在猜也猜出來,左相一黨必定會扣巫瑾一個抗旨不尊、大逆不孝之罪,連雲家、景家這些皇帝欽點的使臣怕是也會遭到彈劾。倘若當初沒有改道,巫瑾尚可隨大軍前往洛都,如今想進南圖國境,隻怕是不打不行了。

南圖皇帝欽點了使臣之後就再未臨朝過,聽說時昏時醒,禦醫已經束手無策,後宮和前朝都在積極準備。此時寄希望於南圖皇帝忽然清醒過來,下旨命巫瑾和使臣回朝似乎不大可能。

可一旦興戰,巫瑾就真的要坐實大逆之罪了,就算聖女不在乎,可這仗圖鄂打得起嗎?打得贏嗎?

聖女剛奪大權,慶州、中都軍中不穩,尚待換將、安撫、收服,即便有延、平二州的大軍可調,卻也不敢儘調,總得留些兵力固守二州、以防叛亂。東拚西湊的算一算,國內可調之兵至多十萬,想打到洛都簡直是天方夜譚!

怎麼辦?借兵嗎?跟誰借?南興嗎?

南興舉國上下的確一派新氣象,莫說南圖和圖鄂不能與之相比,就連因循守舊的北燕也有所不及,可南興帝畢竟親政不久啊!江南水師歸降不久,嶺南平定不久,朝中是絕不會同意冒嶺南內亂之險、費國用之耗、擔黎庶之怨借兵給鄰國打仗的。

朝政不穩,兵力不足,巫瑾還回得去嗎?

就在神殿一乾執宰近臣焦頭爛額、悲觀無策之時,一日朝會,英睿皇後忽至奉神殿,神甲侍衛開道,先聖女官隨行,鳳袍加身,英姿凜然。

天剛破曉,殿上燈火煌煌,殿外天宇混沌,英睿皇後踏階而來,勢若開天,入得殿內,肅穆不語。

英睿皇後身後,一個身著內殿四品掌事女官官袍的醜陋老婦手捧一物,高聲宣道:“大圖神皇二族子孫接璽!”

璽?

什麼璽?

執宰近臣們驚傻呆木地看向巫瑾,大圖神皇二族子孫,天下唯此一人。

巫瑾茫然地看向肅穆不語的暮青,自從他與娘親團聚之後,她就沒再插手過圖鄂內政,今日臨朝,必有要事。

他又看向那女官,梅姑重新穿上了女官衣袍,手捧之物包裹在一麵皇綢中。

巫瑾尚在茫然,聖女坐在神座上,琢磨著梅姑之言,又端量著梅姑手捧之物的方寸、皇綢之下顯出的形態,心倏地揪緊,神情驟變,喚道:“瑾兒!”

巫瑾醒過神來,緩步行至女官麵前,雙膝跪下,高舉雙手——接璽!

金烏乍升,晨光破曉,夏風拂進殿內,男子大袖舒卷,手臂白皙清俊,接住沉甸甸的皇綢當殿一開!

晨光沐玉,寶光加璽,五龍威嚴,篆文雷鑿!

大圖天子,奉天之寶!

八個金字在晨光中晃暈了奉神殿上的眾臣,聖女雷驚而起,急急切切地道:“快!拿來我看!”

巫瑾起身,如在夢中、如踏雲般深一步淺一步地將玉璽捧給娘親,聖女接到手中對著宮燭四麵看罷,將璽一翻,當殿念道:“……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此乃……大圖傳國玉璽!”

聖女極力地壓抑著顫音,她猛地望向暮青,眼底仿佛掀著滔天巨浪,嗓中噎氣,欲問無聲。

暮青仍舊肅穆不語,維持著自聖女與巫瑾母子相見後,又或者說是那日與聖女意氣之爭後的一貫作風——不言圖鄂政事。

梅姑道:“此乃當年先聖女殿下被逼逃亡當夜,於司命大神官的墓中發現的,無為先生後將此璽作為陪葬物安放於先聖的衣冠槨內。”

寥寥數語,言之未儘,卻冷冽如朔風。

無為先生的遺願是將大圖的傳國玉璽傳給何人,梅姑沒有說,說罷此話,她便挺直腰板,昂首轉身,大步走出了奉神殿。

暮青也轉身離去,她盛裝而來,利落而去,隻言片語未留,卻留下了神皇二族苦尋二百餘年的大圖傳國玉璽!

行至禦花園飛橋上,暮青跟上梅姑,朝她鄭重一禮,說道:“多謝婆婆!”

梅姑臨高遠眺,飛橋下花開成海,曲河如虹,景象一如當年,身邊之人已非。

少主人雖非聖女殿下,卻太像聖女殿下了……

自從在墓室中取出傳國玉璽,少主人就將國璽交給她保管,神官聖女相爭時沒命她拿出來,聖女允諾為先聖洗冤立碑後沒命她拿出來,回到中都神殿後還是沒命她拿出來,直到那些蠢臣實在沒法子了,少主人才來詢問她,少主人一直在顧念她的感情啊!心懷大誌,體恤下人,和聖女殿下何其相像啊……

“國璽是無為先生留給少主人的,如何處置,自然聽憑少主人之意,老奴一介下人,不敢置喙。”梅姑說罷,回身還禮,請命求去,“老奴追隨先聖,先聖故去後便是一個守墓人,此生能得見少主人一麵已經無憾,老奴想回去守墓,等待神殿來起棺砸鎖、厚葬先聖、立碑揚功!行囊已經收拾好了,老奴今日就走,望少主人恩準!”

暮青並不意外,梅姑對外祖母忠心耿耿,將傳國玉璽賜給仇人之後,心中必然是有疙瘩的,她既已將行囊收拾好了,強留也留不住,她隻好問道:“婆婆要如何回去?我們出密道時,護城河水灌入,密道已封,潛回墓室是不可能的,難道要從聖穀回去,再闖一回大陣?”

梅姑道:“再闖一回有何可怕的?那千機陣被少主人毀得厲害,一兩個月的很難大修大改,不過是往年的老路數,老奴應付得來!”

暮青卻不放心,“那些武林人士隨婆婆一同回去嗎?”

梅姑道:“隨便他們,願回的隨老奴回去,不願回的各謀去處。他們都是自由慣了的,怕是難以受人差遣。”

言外之意是即便不回惡人鎮,那些武林人士也不想留下謀職。這些人當年闖陣多有苦衷,而今好不容易出來了,想再入江湖自在遊曆也在情理之中。

匹夫不可奪誌,暮青隻好應允,但仍然擔心梅姑,於是問道:“我記得婆婆曾說過,我外公與千機陣的守陣人雷老怪交情頗深,不知此人可還在世?”

“他?他要是死了就不叫老怪物了。”梅姑看出了暮青之意,說道,“少主人彆打套交情的主意了,雷老怪是個陣癡,他認陣不認人,先生博古通今,能與那雷老怪談機關話陣事,故能與其結交,老奴可沒這本事,唯有闖陣了。”

暮青聽後倒是沉吟了片刻,說道:“婆婆可否再留一日,明早再走?容我為婆婆準備一物。”

梅姑琢磨不出暮青要備何物,但自己要走也的確不差這一日,於是便答應了。

次日一早,暮青將一本冊子交給了梅姑,梅姑粗略翻看之下大為驚異,隻見冊子裡有圖十餘幅,有暹蘭大帝古墓中的機關機要,有一些看不懂的雲雨風雷、地動山火的發因圖,還有一些更看不懂的光學、物理學、動力學的紀要圖。

暮青道:“婆婆執此冊子入陣,性命攸關之時,或許能與那雷老怪一談。他若感興趣,婆婆就告訴他,像這樣的東西,本宮有一腦袋一肚子,想要就彆動您的人。”

梅姑呆木地合上冊子,總算知道暮青昨日閉殿不出、挑燈熬夜所為何故了,原來竟是為她這老婆子趕出了一道保命符。

“多謝少主人!”梅姑垂首拜彆暮青,倔強地不肯流露感動之色。

這天,在戰亂之中消失的大圖傳國玉璽像一道驚雷般轟響了中都,在朝中群臣震動、市井議論蜂起的喧鬨中,梅姑帶著從陣中出來的武林人士們離開了神殿,消失在了市井之中。

一個月後,大圖傳國玉璽現世的消息同樣震響了南圖朝廷,相黨大叫玉璽是假的,是聖**賊、巫瑾大逆,是卑劣的仿冒品!於是,巫瑾在被扣以抗旨不尊、大逆不孝的罪名之後,又被扣上了偽造國璽、野心滔天的大罪。

可傳國玉璽真是假的嗎?探子的消息有鼻子有眼,說是先聖女軒轅玉與無為道長被逼逃亡那夜在司命大神官的墓中發現的。神族將司命大神官奉為開國神官,可在皇族眼中,此人實為禍國之罪首,千古之罪臣,傳國玉璽藏於此人墓中,雖然離奇,可也不正是藏璽之人的高明之處嗎?

再說巫瑾,他真的敢偽造傳國玉璽嗎?他之所以敢與大皇子一決儲位,仰賴的不正是生母之權和兩國複國派的勢力嗎?傳國玉璽的消息一出,複國派必定欣喜若狂尊其為主,倘若日後發現玉璽是贗品,巫瑾豈不是自失臣心嗎?

左相一黨尚未琢磨出玉璽的真偽,複國派就真的歡騰而起了。連月以來,被攻訐得蔫頭耷腦的複國派一夜之間活過來了,他們開始集結上書,在朝的請求陛見,請旨大開國境,迎傳國玉璽回朝。在野的張貼文章,散播複國之論,鼓動民間情緒,巫瑾這個曾因血統而不為兩族所容的皇子一夜之間成了上天垂賜的複國皇子。

相黨慌了,他們深知複國派在這兩百餘年間積蓄的勢力,於是連夜聚議密談,終於在七月二十九日這夜,左相盤川入宮麵見巫穀皇後,呈上了立儲禪位詔書。

巫穀皇後驚起於簾後,她知道此乃假詔,但聖女和三皇子既然能偽造傳國玉璽,她和大皇子又為何不能偽造禪位詔書?

於是,次日早朝,由巫穀皇後垂簾、皇帝身邊的太監總管執詔,當殿宣讀了皇帝所謂的“積病日久、疏於朝事、有愧祖宗臣民”,故而禪位於嫡長子,命其承繼帝位,並“勤政治國、廣納諫言、討逆平叛,早日使國泰民安。”

討逆平叛?誰是叛逆,自不必多問。

相黨高呼領旨,複國黨震驚憤怒,餘者惶然無措。

詔書的真偽群臣皆疑,也都聽出了其中言辭的厲害,尤其是那句“早日使國泰民安”,簡直就是在說,誰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興戰,誰就是禍國殃民的罪臣。

禦史中丞曹順當殿怒罵,罵相黨大逆當誅,罵皇後毒害皇帝,罵大皇子奉假詔即位,與弑君弑父無異,必留汙名於史,受後世唾罵!他振臂高呼,要同僚們一齊去麵聖,以辨詔書真偽,保護皇帝安危,卻被殿外早就調值好的大內侍衛叉出金鑾殿,以抗旨之罪斬於午門之前。

巫穀皇後、大皇子和相黨瘋了,以殊死一搏的架勢率先揮下了南圖內戰的第一刀。

這天,天色未明,京畿兵馬的鐵蹄聲驚醒了熟睡中的洛都百姓,大內衛軍的火把、長刀驚動了百官的府邸。

早在相黨日夜密謀時,以雲、景二族為首的複國黨就聞出了風雨驟至的血腥氣,於是急傳密信給在各州縣要津任職的族親、密友、門生,命黨從做好準備。當左相深夜進宮一事傳入雲、景二族府上時,二族已經悄然而動。

這天,高舉左右執宰相令的兩路京畿兵馬在洛都城中拚殺了起來,雲、景二族及多數複國派官吏、誌士被接出城去,奔往地方州縣,主持對抗相黨,並迎接三皇子。

圖鄂還一兵未點一兵未發,南圖就陷入了內亂之中。

直到此時,中都的官吏們才真正看清了英睿皇後挑此時機不聲不響地拋出傳國玉璽的威力,她雖堅持不言政事,但至今為止兩次出手,一次將瑾王帶回聖女身邊,一次拋出傳國玉璽,都為聖女奪權、巫瑾回國製造了大好時機。

八月初六,南圖大皇子巫旻即位。

八月初八,圖鄂發兵十萬護送巫瑾前往兩國邊境,暮青隨行,聖女暫時坐鎮神殿。

一大早,大軍於城外待命,儀仗剛剛出城,市井人群裡就出來個醜老太太。

老太太身旁跟著個駝背老者,牢騷道:“我說,你這老婆子不是要回去?”

老太太罵道:“你懂個屁!殿下和先生就這麼一個後人,少主人又那麼心善,不跟著能放心嗎?”

“那乾嘛跟在少主人身邊不就成了?乾嘛說要走,又偷偷摸摸地跟在後頭?”

“我樂意獨來獨往,你管得著嗎?”

“……”

梅姑擠出人群,跟著儀仗往城外去了,駝背老者跟在後頭嘀嘀咕咕、牢牢騷騷。

二人走後,人群裡又走出一男一女。

灰衫漢子撓著頭問:“柳妹,你不是要重出江湖嗎?”

“誰是你妹子!”柳寡婦每每都是這話,而後望著儀仗和梅姑二人的背影說道,“這不就是江湖嗎?”

“……”

兩人也出了城,尾隨著儀仗在官道上漸行漸遠。

九月初五,大軍急行至慶州大安縣,在大安縣廟中等了將近半年的使節團終於歸入了軍中。

九月初十一,大軍出了神脈山,於三國邊境地帶紮營。南興以保護鳳駕為由兵壓國境,向南圖施壓。

九月十二,傳令官詔令南圖軍出城相迎,雲州鎮陽縣的城樓上,主帥捧著蓋有大圖傳國璽印的詔令急急切切地傳來幕僚,幕僚撚須細看,口若懸河,說了一堆的方寸、字形、風骨,最後隻得出一個結論——看著像,但也可能是偽造者高明。主帥隻好命人將詔令加急奏入洛都,可詔令剛出城三日,信官就急奔而回,叛軍攻入雲州,複國派已在四處響應了!

九月二十五日,鎮陽縣受內外夾攻,終告失守!圖鄂兵馬入鎮陽縣,複國派官吏參拜傳國玉璽,在鎮陽縣衙奉巫瑾為帝。

十月二十日,兩軍聯合攻下雲州各縣。

十月二十四日,兩軍攻入欽州,僅月餘,便奪下了欽州各縣。

十二月初二,數路複國派兵馬會和於欽州,並圖鄂大軍,以大圖傳國玉璽開路,勢如破竹,攻破芳州,洛都在望。雪片般的軍奏飛入皇宮,險把剛即位數月的新帝給埋了,永和殿內的燭火夜夜不熄,中樞重臣出入如流,朝堂上人心惶惶,隻能頻頻調兵守衛京畿,奈何西南二州也深陷於內戰之中自顧不暇,朝廷數次催調皆如石沉大海,新帝和相黨在煎熬中度過了除夕。

正月二十日,複國派大軍和圖鄂大軍兵臨洛都城下,京畿兵馬苦守一個多月,從未被攻破的洛都城門被撞開,洛都城破,巫瑾入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