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奉縣天破(4)(1 / 1)

一品仵作 鳳今 1079 字 2個月前

楊氏輕擦兒子臉上的淚,眼角亦濕。

她不悔?其實也是悔的。

她該再陪兒女們幾年,他們終究還是小了些。

“大將軍。”楊氏起身向元修福了福,道,“民婦不求國法寬恕,但有一事相求。”

“夫人請說。”元修扶起楊氏,向她一揖,此一揖非賠罪,乃出於敬意。

“民婦殺了李本,想那李家必不肯善罷甘休。我兒自幼苦讀,李家在朝一日,定不會讓他入仕。民婦不求大將軍提攜我兒,隻求大將軍能莫讓李家暗害我兒。”楊氏道。

她一生好強,不肯求人,雖教導孩兒不可替她求情,終還是忍不住替子求個庇佑,這是她這當娘的最後能為他做的了。隻要兒子日後仕途無患,兩個女兒便能得兄長庇佑,她也走得放心了。

“夫人放心,有元修一日,李家必不敢報複!李本雖死,貪汙邊關將士撫恤銀兩一案卻未結,元修回朝之後定奏請朝廷徹查此案,還夫人和我邊關將士家眷一個公道!”元修道。

“多謝大將軍。”楊氏謝道,此案若查,李本死後也保不住身後名,她的這口氣也算出痛快了。

她的一條命能揭開朝中貪汙撫恤銀兩案,值了!

楊氏抬頭望向奉縣知縣,問:“知縣大人可需民婦畫押?”

奉縣知縣還跪在地上,起身時隻覺腳步虛浮,後背冷汗涼入脊骨。他看了縣衙主簿一眼,那主簿忙遞上張罪狀來,筆直接遞到楊氏手中,楊氏提筆蘸墨,毫不遲疑便要畫押。

旁邊忽然撞過一人來,硯台翻落,墨潑了知縣官袍,崔遠一把搶過楊氏手中的紙筆,一手抓著那罪狀,一手抓著筆,跌跌撞撞便衝出了大堂。

“遠兒!”楊氏驚喊一聲,慌忙回身,見崔遠已衝到了縣衙大門口。

縣衙門口有兩班衙役守著,門外尚有禦林衛隔著圍觀的百姓,見崔遠衝出大堂,兩班衙役拔出刀來便圍。

長刀寒,風雪漫天,青衫少年亂舞著一杆狼毫,雙目血紅,舉止癲狂,“彆過來!都彆過來!”

“遠兒!”楊氏喊著便也往大堂外奔,剛奔出兩步便被人推擠在地。

奉縣知縣大步奔去大堂外,揚聲道:“反了!拿下!”

衙役得令,圍逼而上。

“不可傷他!”元修大步而出,喝道。

那兩班衙役眼看要將崔遠斬於刀下,見是元修下令隻好紛紛收刀。

但聖駕正在縣衙,大堂外兩邊皆是禦林衛,禦林衛不從元修之令,長槍森寒,刺風破雪齊指崔遠!

崔遠在如網刀槍裡將那張罪狀高舉頭頂,向著衙門外圍觀的奉縣百姓,高聲道:“奉縣的父老鄉親!你們看看,此乃我娘的罪狀!”

百姓們迎著風雪望那罪狀,雪花漫天,墨跡細密,一頁疊一頁。青衫少年高舉罪狀,雪沫沾眉,涕淚成冰,道:“你們看不見,我念給你們聽!”

他橫袖抹一把臉,狠擦了鼻涕眼淚,低頭翻看那罪狀,未讀先笑,“茲有毒婦楊氏,殘殺朝官,行割頭割舌,縫嘴埋屍之實,此乃不道重罪,其罪當誅!”

少年捧狀長笑,笑出了一腔血氣,“不道!何謂不道?《大興律疏議·名例·十惡》中有記——五曰不道:謂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及肢解人,造畜蠱毒厭魅者!我娘隻殺一人,也可稱不道?知縣狗官除了貪昧撫恤銀兩,還會何事?朝律都不知,竟寫出這等罪狀來,也不怕笑掉天下人的大牙!”

知縣氣了個倒仰,指著崔遠手指發抖,“栽贓!栽贓!給本縣拿下這狂徒!”

“狗官敢說栽贓?”崔遠怒笑一聲,回身問衙外百姓,“鄉親們,朝廷為邊關陣亡將士家眷發下的撫恤銀兩,有誰家收到過?站出【零零看書00kxs】來看看!”

風雪如刀,百姓聚著,人人沉默。

“八年了!狗官走了一個,來了下一個,撫恤銀兩可曾到過誰家家門口?”崔遠高聲道,“是有到過咱們家門口之物!何物?一副舊衣冠!我們的兒郎,赴邊關,殺胡虜,一條命換二十兩銀,養肥了一群狗官,上買官下欺民!買官花的是我們兒郎的賣命錢,欺殺的是我們兒郎的父母娘親!敢問這等世道,公理何在!”

人群沉默如死,風雪掩不住那些粗糙的臉頰和被風吹紅的鼻頭,雪沫糊著的眉睫下一雙雙眼眸沉如淵河。

“我娘殺的是何人?狗官李本!鄉親們可還記得此人?貪了我們三年撫恤銀兩,入朝做了泰和殿大學士!如此狗官竟能官居二品,朝廷瞎了眼!”崔遠一揚手中罪狀,怒笑,“瞧一瞧!我娘殺了個狗官,罪狀寫了三頁!那那些狗官的罪狀是不是也來寫寫看,看是不是罄竹難書?”

崔遠揚起那三頁罪狀,撕了個粉碎,隨手揚出,紙片紛飛,大如雪花。

沒有哪一年的雪下得比今年痛快,一道衙門隔了青衫少年與百姓,卻隔不斷那一道道望進衙門的目光。日隱雲後,天幕昏沉,一聲高喝如雷,捅破了這奉城縣的天。

“寫!”一聲少年清音,自大堂內而來。

那少年走進風雪裡,一身戰袍出了官群,站去衙門口百姓前,道:“法理無情,國法公正!殺人償命,貪贓伏法,此乃公理!公理在法不在官,士族犯法當與庶民同罪!”

暮青遞出一疊紙給崔遠,道:“寫!聖上在此,且告禦狀。”

崔遠下意識接過那疊紙,怔怔望著暮青,隻覺這人頗怪,她既審娘親又敬娘親,既是官又伐官,她究竟站在誰那一邊?

他看不懂暮青,拿著紙筆,寒風裡站著,一時下不得筆,衙門口卻不知誰附言了一句,高喊一聲:“寫!”

百姓霎時炸了鍋,自古官欺民,民多忍著,一朝忍不得,人潮便開始向前推。

“寫!告禦狀!”

“告禦狀!殺狗官!”

“殺狗官!放楊氏!”

聲浪一浪高過一浪,禦林衛奮力阻擋,未有聖意,不敢傷民,隻被逼得節節後退,眼看到了縣衙門口。

大堂門口奉縣知縣驚問:“英睿將軍此舉何意?難道將軍也要反了朝廷?”(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