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番猶豫之後,霍震廷決定先把事情答應下來,等回去再跟自己老爹商量一下,再作下一步打算。
如果自己老爹不答應,也沒什麼,以他跟楊辰的關係,直接說明白就是了。
想明白了這個問題,霍震廷又對楊辰在內陸蓋摩天大樓的計劃心存不解。
這個時候,特區才剛剛改革開放,堔圳特區相對於整個內陸來說,也隻是一個試驗田。
就跟之前的蛇口一樣,蛇口建設的不錯,堔圳幾個特區才正式立項。
特區的經濟發展,接下來會如何,誰也不清楚,內陸的政策,最後能不能堅持下來,也是一個未知號。
好吧,拋開這些顧慮不談,先聊點實際的,三四百米的摩天大樓,一蓋就是幾棟。
以現在特區的經濟,蓋這些大樓來做什麼?有什麼用?
以現在楊辰旗下幾家公司,撐死一棟摩天大樓就夠了,再多就純屬浪費了。
至於出租,不是他眼光高,以他的估計,特區那邊沒有十年時間,很難把基礎建設好。
這個時候建摩天大樓,空置個幾年,不僅浪費不說,還容易招惹人笑話。
聽到霍震廷的話,楊辰隻是笑了笑,沒有替自己辯解,八十年代,特區發展確實不是最快的時期,特區真正的發展高&潮,是在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的特區,確實是一直在打基礎,即便有外資公司進入內陸,也多是些小公司,或者是少部分世界知名,擁有極高的戰略眼光,提前在內陸布局的大公司。
按照正常情況,楊辰在特區建幾棟摩天大樓,確實是有些多餘了。
不過,楊辰也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特區的一切都還是空白狀態,土地什麼的,還有很大的規劃空間。
這個時候他如果想蓋幾棟摩天大樓,這玩意跟開公司不一樣,也不生產東西,不需要跟內陸談什麼入股啥的。
即便特區政府一定要入股,特區那邊也不會多占股份,畢竟特區發展現在到處都要用到錢。
把錢花在蓋大樓上,這不是特區願意看到的,有蓋樓的錢,還不如用在基礎建設上。
在這個時候,市中心位置隻要他用到實處,想占多大麵積,想挑哪塊地,以他在特區的投資,特區那邊也不會多說什麼,隻會要什麼給什麼
等十年以後,整個特區差不多都規劃好了,就不是他想蓋多大就蓋多大了。
至於在市中心囤地皮,老實說,特區那邊也不是傻子,堔圳最初的設計規劃,都是按照香江為藍本建設的。
如果特區這邊允許外資進來囤地皮,那麼整個特區市中心有多大盤子,香江那些不差錢的地產商,都可以把它一口吞噬乾淨。
所以,在市中心囤地皮的事情,基本上沒可能。
不過,這時候在中心地段外麵多建點廠,等以後特區經濟發展好了,不斷擴張,那他就可以躺著賺錢了。
堔圳特區總麵積達兩千平方公裡,後世建成麵積達九百多平方公裡,是香江建成麵積的三四倍。
以現在特區的規劃,再如何擴大,也不可能超出香江的建成麵積,所以這裡麵可以操作的空間還很多。
特彆是接下來東華集團旗下商品供應商,會將旗下加工廠,全部轉移到特區,這些供應商所需要的土地資源,不是一個小數目。
以特區目前的規劃,他旗下公司不管占據哪裡,等一二十年後,都屬於黃金地段。
到時候特區政府如果想收地皮,那麼也隻能收取一半,另一半是他的。
早在建廠的時候,楊辰就多留了一個心眼,東華集團旗下入股供應商,在內陸建廠,地皮什麼的,全部都由東華集團承包,供應商不需要掏一分地皮錢,隻需要按股份比例投資建廠就行。
對於這種好事,供應商們自然是求之不得,蚊子再小也是肉,雖然特區政府對於東華集團需要的地皮,基本上是半賣半送,花不了幾個錢。
但是這年頭,又有幾個人願意真的來內陸投資,誰敢保證今天上麵給你笑臉,明天還會依舊如此。
大家都是精明人,沒有誰比誰傻,大家其實都在賭,東華集團有楊辰這個大老板撐著,資產雄厚,玩的起,但是一眾供應商卻不敢賠上自己的全部身家。
它們之所以到特區建廠,也是沒有辦法,畢竟家樂福掌握了終端渠道,他們不聽話,到時候家樂福那邊隻需要取消他們的商品供應,那麼他們差不多就得廢了。
楊辰想建摩天大樓,也不是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乾。
企業跟人是一樣的,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一個人想要體麵一點,就得從穿戴上麵用心打扮。
而企業,除了質量過硬的產品,還得需要一定的實力,一個企業的實力如何體現,除了上市看市值,再一個就看它的總部辦公地點。
摩天大廈一般都位於繁華的商業區,租金昂貴的地段,其他地方,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人去建幾百米高的摩天大樓。
能夠建摩天大樓的公司,一般也不差那點買地皮的錢。
從世界各地,各大商業區的布局,摩天大樓基本都是紮堆在一塊的,即便不在一塊,也在同一個區域。
一座商業氛圍濃鬱的城市,摩天大樓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這座城市的實力。
為什麼很多公司都喜歡在那些高樓大廈裡麵辦公?難道他們不知道高樓大廈裡麵的租金都比較貴嗎?
大家都不傻,心裡都清楚。
可即便這樣,大家依舊喜歡在高樓大廈裡麵辦公,原因無他,能夠在一棟高樓大廈辦公的公司,往往從側麵提現了這家公司的實力。
高昂的租金,第一個作用,就是篩選掉那些實力不夠的公司,一個連大廈都進入不了的公司,其他先不說,單單在實力上麵就無法讓人信服。
如果你產品好,又在大廈裡麵辦公,那麼自然而然,也就很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同。
這也是很多時候,一些公司在辦公地點上麵,哪怕占據了極大的成本,也不願意搬離的原因。
一旦搬離了大廈,那麼這家公司的實力就會被低估,被客戶看低。
除此之外,再一個就是一些實力比較強勁或者發展比較好的公司,它們大多往往會聚集在同一棟大樓或者同一地段。
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商業往來,最重要的就是溝通,而溝通,有時候不是一個電話,就能夠搞定的事情,更多的還是大家麵對麵談判。
你一家公司,離得太遠了,交流起來就很麻煩,大家聚在一塊,對於大公司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便利。
時間就是金錢,市場機遇稍縱即逝。
楊辰之所以想要在特區建摩天大樓,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為了收一點租金,接下來十年二十年時間,堔圳特區將會一直是內陸開放的最前沿城市。
如果他現在提前在特區建好摩天大樓,那麼不管是外資還是內陸國有企業又或是有實力的私營個體戶,他們想要一個體麵一點的辦公場所,就會第一時間選擇楊辰蓋好的大樓。
一旦一眾中外有實力的公司都到他的大樓裡麵辦公,他想要了解這些公司的資料,就簡單多了。
憑著後世的記憶,他可以提前撿漏,那時候他賺的就不是幾棟大樓的錢了,而是幾十、幾百棟大樓的錢。
除此之外,一旦那些有實力的公司都進入他的大樓,那麼這些公司直接或間接聚集起來的影響力,也是不容任何人忽視的。
牽一發而動全身,憑著他對這些公司的影響,到時候他在內陸發展也會更加的順利。
最後一個建大廈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內陸那邊的企業,了解他的具體實力,隨著內陸改革開放越長,外資進入也會越來越多。
到時候一群外資進來,港資,台資,各種資,人一多了,就容易弄得大家六親不認。
如果他在內陸建幾棟摩天大樓,不如比世界第一高樓,單單亞洲第一高樓,內陸第一高樓。
那麼他打廣告的錢,就可以剩下了,一旦大廈建成,內陸那邊自己就會給他免費宣傳。
而且,那種宣傳絕對是鋪天蓋地,以地毯式轟炸的形式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