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得番外:道·德·易·禮(1 / 1)

信息全知者 魔性滄月 7425 字 2個月前

【過去閒暇時寫的番外,與本書無關,稍微整理了一下發出當做之前各種請假的補償,不想看的可以跳過。】

之前有讀者讓我寫佛道番外,我放在《藍白社》那本書的最後,叫道之易理與佛之覺悟。

那篇番外寫了道之易理,我算是開了個頭,描了個框。沒有多深入地去講,頂多算個序。

當時就說了,若要攤開來講,可能一輩子都講不完……

就拿【道】來說,一個字就能講一篇,而欲要講道,必先講【易】,而易若想要通俗地讓你們明白,天知道要多少篇番外……我自己對易經的研究,可能也隻是入門。

有些東西就在我心裡,但是想掰開了揉碎了,還得讓你們感興趣地理解下,簡直難如登天。

要不怎麼說,道不可言呢。

思來想去,千頭萬緒,我苦於不知從何講起,因為欲要理解一個,必先理解另一個,而另一個又會展開,需要先理解很多前置內容。

相互串聯,環繞成一個龐大的環,在腦中恍如一片星河,無數作用力影響串聯,非常難講。

我隻能先淡化其中一些東西,突出講解某部分。

為此整理出一個目錄:

宇宙自然之母為道,萬物生滅之源為德。

華夏文化之核為易,人類文明之光為禮。

這一篇番外,我哪個都不講,先講這個目錄,否則後麵都沒法講。

宇宙自然之母為道,這個好理解,又不好理解。

我在之前的番外裡講過,【道】那是最源頭,最本質,最無為的存在。可以理解為自然規律,但其實還要更大些。

應該是宇宙的終極真理,其無為而無所不為,默默存在,一切萬事萬物為之運轉。

我們隻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其他概念去讓你們悟祂,我沒有辦法直接講。

為此我在上個番外給出了一個劃分,根據深入層次不同,定為:道、理、法、術。

推薦去把《道之易理佛之覺悟》番外看了,再來理解這一篇內容。

道的道叫做自然,道的理叫做易,道的法叫做律,道的術叫做技。

我為什麼要這麼劃分,源於我對道德經的理解,多得不說,隻說結論,我是根據老子的‘域中四大’,而建立了一個模型。

《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道、理、法、術,便是其基本模型。

域中很簡單,可以粗淺當做宇宙。老子這說的是宇宙的道理法術,就是道、天、地、人。

翻譯一下:宇宙的道叫自然,宇宙的理叫天,宇宙的法叫地,宇宙的術叫人。

其實宇宙的道,就叫道,其表現形式為自然,算是強行描述。

這裡的‘天’、‘地’,也不是指天空大地,那隻是其一部分。

人也不是指我們晚期智人,我們隻是‘人’這個概念的一部分,強行翻譯可以是指智慧生物。

那不過是個稱呼,隨著時代變化,概念是要更新的,這就是易的道理,也就是變化。

老子說的是概念本質,土的概念是承載萬物,一切儘在其中繁衍盛放,其穩定無比,是萬事萬物的運動平台。

所以古代叫地,現在我們視野大了,就會知道時空本身就是‘地’,而‘天’則是時空之上、之外,包裹時空的那個東西。

天與地,不過是個名,是個代稱,是借助現象去傳達那個概念。

有人可能就要問,你這不是強行代入嗎?

不是的,道德經通篇都是講概念,所有的具體指代都是例子而已。

其開篇明義,就給整篇道德經定了基調:‘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的概念可以定義,也不可以定義,這就是道最自然的體現。

一個東西可以用某個名字去象征,但它也不可以用那個東西去象征。這就是名義最長久的樣子。

這麼說,你們可能不懂。

舉個例子:張三覺得人生就得轟轟烈烈,像火,李四覺得人生就得柔潤平和,像水。

那到底是像火還是像水?都可以,也都不可以。

一個人覺得一塊石頭像老虎,另一個人可能就覺得像豹子,過一段時間裂開了,有人又叫它開花饅頭岩。

某個東西可以有永恒的名字嗎?不可能,某個概念會是永遠正確的嘛?不可能。

牛頓奠定了力學,覺得自己找到了真理,之後又被推翻。

千克的定義改了又改,太陽係行星的數量也因定義而變,這些變化就是‘易’,是道的理。

就像《信息全知者》裡,我就寫過雲鬼的視野和人類不一樣。人類覺得大地是個球,但是雲鬼覺得大地是放射電弧,仿佛烈火。

所以老子對‘地’的概念,指的是本質,不是土地本身。

知識會不斷改變,會被淘汰,會更新,但智慧不會,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是智慧,而非知識。

任何行為,其實沒有對錯,隻有應不應該。

名字、象征物什麼的都是虛擬的,都是人定義的,世事一切都在變化,隻有本質的東西不變。

其本質的變化永遠在那,可名狀,也不可名狀。說什麼都對,說什麼都不對。

這既是太極,一陰一陽之謂道。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的,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大道萬變而中庸,無情而又至情。

這即是:“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這裡有個題外話,我為何要這麼斷句,純粹是我覺得這樣更合理,比較像老子的排版。

因為聯係上下文,他後麵寫的是“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都是‘有’、‘無’的對稱排比。

那麼前麵開頭,就也應該是道可、道非,名可、名非,這種排比啊。

相比起來,現在主流的斷句很彆扭,“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可以說出來的,就不是長久的道。

同一句話裡,前麵一個道字,指的是名詞,後麵一個道字,指的又是動詞了。感覺和後文不匹配。畢竟道德經通篇,道這個字,隻用來指代過那自然之母。

搞得好像老子他老人家,故意往晦澀的方向說似的,其實老子一直都是儘量往簡單的方向說的。

當然,這和我斷句的意思是一樣的,內含基本沒變,所以也就無所謂了,你們信哪種都行,這就是大道無形,天無常勢。

我甚至都懷疑老子在這裡玩了個花活,當真微言大義,這句話怎麼斷句,意思都差不多……本質是一樣的,著實厲害!

哪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麼斷句也可以!(定義的概念,一定不是長久的概念,定義的名字,一定不是長久的名字)。

這太牛逼了……讓人無法曲解他的意思。

回歸正題,道就是道,自古有之,一切之處,萬物之源。老子隻是給他取了個名字,嘗試描述一下。

即便如此,老子也在開篇就告訴大家:我說的其實也不是道。

等於什麼呢,等於他寫了篇論文,開頭就告訴大家:你們看歸看,我說的不用太當真。

這就是道家聖賢的境界。

願意相信老子的,奉為圭臬,不願相信老子的,看個樂子。

其實這種思想,早已融入到了我們的骨子裡:不爭、無為。

注意,不是永遠不爭,不是永遠無為。隻知道一味的無為,那不是無為,那是死人。

一味的無為,本身就違背了道德經所傳遞的概念,本身就違背了道,違背了易理。

要變化,要靈活,要因勢利導。水就是最懂得因勢利導的東西,所以老子才說上善若水。他沒有說上善若不動!

原話是‘無為而無所不為’,什麼都可以不做,什麼都能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該做就做,不該做的不做。

不做多餘的事,為所當為。

不可為的事,絕不做。

當為之事,一定要做!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才是正統的道之思想。它在做與不做之間,是為與不為的融合體,是太極。

左右搖擺,上下求索,但不是牆頭草,而是個波浪線,是【~】的。倒了的S,這是什麼,這就是太極中的那條分界線!

儒家叫它中庸,道家稱其為‘易’,上古以‘龍’象征之!

龍能升能隱,能大能小,見首不見尾。亢龍一定要有悔!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這是一種非常奧妙的境界,時而陽,時而陰,該陰就陰,該陽就陽,其實既不是陽,也不是陰。一陰一陽之謂道。

……

那什麼叫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這個就要把‘德’講清楚了。

什麼是德,說文解字說:是‘悳’,‘直心’、‘真心’。是人心最樸素、最直接的道理。

確實,德的異體字,就是悳。

但這隻是表麵的德,其異體字是在漢朝才出現的。

最初的德字,其實就是‘得’的概念升華後的延伸字。

《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這裡老子把德,視作道牧養萬物的東西,或者說方法。

可以理解為,老爺天的管理學……老天爺定了個名叫‘德’的無形製度,牧養萬物!

管子也說過: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

道衍生了萬物,從道裡麵,舍出來了一個東西,而萬物得到了它,並依靠它生存延續下去。

那麼它是什麼,老祖宗用了個特殊的概念來名狀它,就是‘德’。

有舍才有得,這是‘德’的本質。

一飲一啄,自有報應。這便是德,它是因果律!

我還是用‘四分法’,將其層層剖析。

德的道叫做自然,德的理叫做得,德的法叫做正,德的術叫做直。

最表麵德,就是職業道德、倫理道德之類的,深一層次的德叫做正法!更本質一點叫做心安理得!最後剝開到最最本質的地方,還是自然!

注意到沒有,什麼東西的道的層麵,都是自然。

有區彆的,隻是理、法、術這三個層次。

這就叫萬法歸宗,萬物歸一。甭管什麼,最後的終極概念一定是自然的太一。

德的本質就是因果律,此時此刻,請你們放棄掉心中對於德關於倫理道德的刻板印象,那隻是最表麵的一層淺顯的表象。

什麼叫道舍之,物得以生?

德的本質,不是隻有人類才有的,萬物都有!

石頭有石頭的德,動物有動物的德,花花草草都有各自的德,常規所理解的道德倫理,隻是人類的德。

石頭沒有自主思想,所以它‘心安理得’,它自然而然地待著,為外力所運動,無外力,就不運動。有什麼因,它就有什麼果,不做多餘的事,它太有德了!

人類從礦石中提取鐵,拿去用,這是‘得’,那麼同時也是石頭的‘舍’。這舍得之間,便是石頭的德行!

所以我們的祖先說,至德莫過於坤!厚德載物,養生萬靈。

它默默待著,養育上麵無數生靈,我們從它身上得到了東西,這就是它的德!

動物也有德,老虎吃肉,就是德!

有人可能覺得,獵食者怎麼會有德?當然有,萬物皆有!至德莫過於土德,連石頭都有德,動物憑啥沒有?

如果食肉動物不吃肉,改吃素!會造成什麼?生態紊亂,最後將一片地區弄成了兔子、羊群泛濫的地方,然後把草啃光,變成沙漠,最後食肉動物也餓死了。

我們的祖先聖賢告訴我們,這就是老虎的失德!

失德的人害人害己,失德的物種長期下去就會滅絕!

這是什麼,這就是自然選擇!名為德的因果律!

它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那些個簡單的各種條條框框,德最本質的、最樸素的樣貌,就是這麼簡單,是大自然的法則!

你失德,你就被自然淘汰。

人類為何有道德,因為沒有道德的,已經滅亡了……

仔細推敲,每一條人們發自內心認為的德行,其實都是有助於人類延續的規則。

是自然的選擇,是道衍生的!德,是客觀存在的。

正如羅翔老師所說的‘客觀的正義’!

它不止是人編出來的東西,它更深層次是源於天理!所以叫天理良心!

為何後來儒家,把自然災害歸結於皇帝的失德?就是因為有這個邏輯底子在,因為我們華夏文化的德,就是指人該做的事!

當然,都怪皇帝,那肯定是錯的,皇帝是背鍋的,董仲舒利用了這一點,進行了一係列的哲學詭辯,給皇帝加了層套索。

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要怪肯定是怪全人類……

現在地球的環境問題已經非常嚴肅了,其實就是人類的失德導致的。

為何這麼說,因為人是最容易失德的物種。

石頭沒感情,自然而然,所以不會失德。動物很樸素,大部分時候很自然,所以很久很久才可能滅絕一部分。

但是人類不一樣,人類有自主性,有創造力,人類可以違背自己的本能去做事,這就特彆容易失德!

正如周武王所言,‘人為萬物之靈’。

有些人覺得,這句話就是人類吹噓自己唄,說我們人類多厲害,我們是萬靈之長!

錯了,這句話的本意,不是誇耀自己,它是一份責任。

是‘我們該去當萬物之靈’!而非‘我們是萬靈老大好牛逼’。

前者是一份使命,一份我們要成為所有動物的領袖,成為萬物的家長,自然和諧地把生態帶向美好的未來。

後者就是自命不凡了,好像是理所應當似的。

人類說自己是老大,就是老大?

人不是那麼好當的,老子說了,域中有四大,人是其中一個!

這裡的【人】,我前麵說了,指的是‘宇宙的術’。

是道、天、地、人中的一環。

它可以是我們晚期智人,也可以不是!等晚期智人滅掉了,那以後可能就是彆的物種了。

你們晚期智人沒有履行自己的責任,反而瞎搞胡搞,肆無忌憚地滅絕那麼多物種,破壞環境……這就叫不好好做人!自然而然就會滅亡!

彆的物種進化沒那麼快,人類把環境變化的太快,太惡劣,還不負責任,讓許多物種不是因為失德而滅亡,這就是人類的缺德!

人失其德!大自然會教你做人!

然後換一個物種來當【人】,來麵試‘宇宙的術’這一職位!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這句域中有四大的話,指的不是我們,指的是個職務,是個使命!

隻不過暫時是我們晚期智人在麵試!

所以周武王那句人為萬物之靈,意識就是要帶領萬物萬靈,走向美好和諧的未來。

作好生命的偉大領袖,我輩義不容辭!

我們有智慧,所以我們生來有責任!這獨一無二的使命!我們必須當仁不讓!

做好了這一點,我們才配求道,才配探索宇宙終極真理。

德都不好好遵守,就一味地發展技術,落了下乘,濫用道給予我們的智力,不配得到宇宙真理,隻會被自然淘汰。

講道先講德!求道先修德!這就是為何老子把‘德經’放在‘道經’前麵。

德是萬物最基本的需要遵守的東西,這種基本的東西都沒有做好,憑什麼追求道?

有舍才有得,得而不舍,就是缺德。一味地向地球母親,向各種動物,向大自然拚命索取,而反過頭來破壞它的和諧。這就不配當【人】,不配有智慧和文明。這叫萬物之賊!

人類想當萬靈之長,就要做萬靈大家長該做的事,得有萬靈之長的德行。否則就被大自然教做人,教不會,就下台!就滅亡!

反之,我們晚期智人把【人】的德做好了,我們這個物種就可以一直延續。

這就是長生,站在全人類集體的宏觀角度上,這個種族與萬物和諧共處,必然長生久視!必然永遠屹立於萬族之林!必然是無數物種裡,絕不會被淘汰的存在。

往小了說,進德修業,個人品德修養決定了在這個社會上的淘汰與否。

我經常看到‘依法辦理’這樣的字眼,但其實我們的文明不是這樣,那是西方的文化。

還是四分法,道的道叫做自然,道的理叫做易,道的法叫做律,道的術叫做技!

自然、易理、法則、技術!

所以‘依法辦理’是錯的。法不可以高於理,這一定是不長久的。

阿道夫是合法上位的,他的法是自詡高等人種,要滅所謂的低等人種,他的軍人們依法屠殺猶太人,但這個法合理嗎?

顯然不合理,但它合法……

所以凡是失德,必然滅亡,終究自然淘汰。

依法辦理,結果大自然教做人了,‘法’反而被‘理’給辦了!

殺人不犯法,如果製定成法律,它可能長久嗎?不可能。

道、理、法、術。是一層包含一層,猶如維度,高維包含低維!

道的理叫做易,道的法叫做律,道的術叫做技!

易就是變化,要靈活,人法天道,天理良心。人得到了天理產生了良心,自有一杆秤。

所以我們的文明,必然是‘依理製法’!再‘依法辦事’!

低維是辦不了高維的!

然而西方的法觀思維跟東方不一樣,他們太拘泥於條條框框,經常用‘法’去辦‘理’,這就本末倒置了!

還經常有律師運用‘術’,來摳一些所謂的程序正義,那就更加低維了!

但是我們文明不一樣,我們的東方思維是從道出發,衍生下來,理一定大於法!

哪怕我們現在因為受衝擊,學了彆人的一套,但最後還是變成我們具有特色的一套了。

所以我們經常是從情理上去衡量法,去監督法,這才是‘德’。這方麵羅老師講得很好,我不必贅言了。

有人可能要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發展怎麼可以。

當然得發展,但要負責任的發展,【人】不是那麼好當的,是有客觀使命的。

不是不發展科技,前提是不能太過,要考慮所有物種的利益,要負責任,要找出共贏的辦法。

科學沒錯,它是‘理’的層麵。但是科技,隻是‘術’的層麵。

隻知道一味地發展‘術’,為了小利而忽略‘理’,就缺了大德了!失德就會毀滅。

人類現在走偏了,一味得弄巧,最後隻會弄巧成拙!

現在放眼全球,隻有華夏文明有足夠的文化底蘊,懂得認真的‘進德修業’。

隻有我們提得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隻有我們懂得和諧相處的妙意。

易經的道理,道的思想,全都融入到‘真正華人’的骨子裡了,可能你們自己都不知道,但它默默地影響我們。

所以我們是個文明,不隻是個國家。

某某失德,而天下共逐之。很多人覺得這就是個借口,是,的確是借口,是野心家利用‘德’的概念。

但德的概念本身沒錯,這句話也對!此為自然選擇。

所以要不怎麼說: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說對是對,說錯也是錯,它是陰陽二象性的。

……

上麵把【道】、【德】說了一下,算是開了個頭,描述了一下目錄。

接下來說【易】。

華夏文明之核就是【易】。

易經,大概是華夏文明最重要的文化核心。

任何一名影響了、興盛了、改變了、打造了我們文明的偉人,都學過《易》。

相比起來,什麼論語、什麼道德經,都可以沒學過,畢竟老子、孔子之前,也有偉人啊。

周公、伊尹、伯益乃至倉頡、黃帝他們學得都是《易》。

哪怕是連文字都沒有的時代,我們的很多祖先也學過,因為易理早就被創造出來了。

在距今九千年的賈湖遺址中,就發現了最早的文字,當然,官方沒有承認,隻稱是刻符。

那裡麵就有八卦刻符,也就是說,【易】在那個時候就有了。

根據考古發掘,還有鶴腿做的骨笛,可見文化已經很豐富了。

那個遺址所代表的族群,我姑且當他是伏羲古國。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

這是周朝記載的,對不對我不管,但九千年賈湖遺址發現了八卦刻符,我們可以視為,在那個部落創的八卦的那一刻,華夏文明誕生了。

有人可能很奇怪,這怎麼算是文明呢?不是說要有青銅器,要有文字,要有城市嗎?

那是西方的標準,而我的標準,是以宇宙所有智慧文明的視角,而選定的。

外星人的文明,難道也有青銅?難道非得有文字?人家的星球可能壓根沒有冶煉青銅的條件呢!人家的交流方式可能壓根不需要文字呢!

所以宏觀來看,文明的誕生條件,必然是放眼諸天寰宇,都適用的!

具體標準如何,我不知道,這個還得看宇宙文明圖景是怎樣的。

但華夏文明的誕生標誌性事件,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是【易】誕生的那一刻!

它標誌著,一群茹毛飲血,一群石器時代的原始人,第一次製定了一套文化係統!第一次用一套規則去描述宇宙。

之前,我們也把一些原始社會,叫做什麼什麼文化,比如元謀人文化,比如藍田人文化之類的。

但那是散亂的,是不成體係的。

所以那些個文化,後來都消亡了。

而直到【易】的誕生,一個可以不停地吸收壯大,可以適應演化,可以在時間長河中慢慢發育,變得複雜繁盛的體係,誕生了。

賈湖遺址的那個伏羲古國,根據考古線索發現,他們被一群外來部族滅了!遺跡裡發現了許多被殘殺的骸骨,可能沒殺完,但至少也占領了。

注意,一個被滅掉的原始部落,為何它的文化,流傳下來了?而且成了後來大名鼎鼎的易經?

從黃帝,到周公,從老子到孔子到諸子百家,從先秦到漢朝,從漢朝到明清,到現在……經久不衰,且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文化思想,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模式,融到了靈魂深處。

為什麼?因為它不是個流星般的碎片,它是個思想係統。

【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的規律,這個規律被稱為‘道’。這規律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

它有三大特性,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所以叫易經。

這是個‘活物’,是個修了北冥神功的存在。

一群蠻人滅了他們,然後一看,臥槽,八卦!易理?裡麵各種哲學把宇宙萬象說儘了,好牛逼!

那群蠻人也有自己的文化啊,他們也會畫壁畫,也會造陶器,也有一些習俗。但是他們的文化太小了,屬於碎片,比伏羲古國活活‘低了一個維度’!

他們發現自己的文化,可以被易經描述。

於是被滅掉的那個部落,反把侵略者同化了。部落的身體雖然被武力占領了,但是靈魂奪舍了……

侵略者融入進來,把自己的文化當做份子錢,填進了易經這浩蕩的係統裡。

之後越來越多的部落,都被這股文化所吸引,摒棄自己的,而加入易經體係,可能是侵略者,也可以是周圍的鄰居。

於是【易之民族】的文化,越來越壯大,如北冥神功般吸引川流入海,瘋狂膨脹,直至現在!乃至未來還要繼續發展下去。

這就叫,文明。

哪怕我們現在的文化已經非常複雜浩瀚了,但其內核,其中間的‘奇點’,還是當年那個【易】。

有些人可能說:我一輩子沒看過易經,你怎麼說我們文化內核是易經?

這不矛盾,現代人百分之九十都沒看過易經,甚至把易經當做封建迷信,當做占卜之書。

但這並不妨礙你們執行著易經的道理,照樣遵循華人的習俗和文化。

因為這些習俗和文化,這些我們獨特的思維模式和處事原則,都是易經衍生出來的。

所以我說已經融入靈魂了,隻要學漢語,隻要寫漢字,隻要父輩祖輩還在教你做人的道理,一筆一劃,一言一行都是易理的思維模式在植入著,潤物細無聲。

我說幾個細節,比如上一次番外我就說了‘知道了’,‘有道理’,這種習慣。

我就不多贅述了,我說點新的,比如‘想辦法’。

我前麵還在講,依法辦理,是不長久的,為什麼,因為我們華人潛意識就會認為要講理,要占理,要依理製法,再依法辦事。

從來都是‘理’去辦‘法’,當年法家的法太嚴苛,有些甚至違反了倫理道德,一些百姓就會‘想辦法’,來達到保護倫理道德人情的結果,想出來了,彆人會說,好辦法!就這麼辦!

對於西方文化來講,法就是法,神的戒律那是必須遵守的,人有罪那就有罪。但是華夏文化的人,潛意識裡則是理大於法。

上位者製定了惡‘法’,違背了‘德’,說破了‘天’,也沒這個‘道’‘理’!

可能有人覺得,規章製度這種東西,不好好遵守,人前遵守人後偷懶,這不就是‘耍滑頭’嗎?沒錯,華人就是‘耍滑頭’的……我們既正直,也流氓,我們是陰陽疊加態。

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手上做一套。三元化的……

在西方,去,或者不去,西方人要麼不回答,要麼就回答其中一個選擇。

但是華人一定有第三個選擇,而且往往就是回答‘到時候再說’,‘回頭告訴你’,‘等到了再定’。

所以最後,可能去,也可能不去。它是‘去與不去的疊加態’。

易經就是這樣,是非常貼合量子計算機的語言,它除了以1和0,還有個疊加態。

除了陰和陽,它還有個兩者合一的‘太極’。

有人可能說,難怪華人效率低,拖拖遝遝。沒錯,這叫‘打太極’……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語境,之所以如此繁茂,就是易理融入了我們的思維模式。

這不好嗎?這其實是好事。

因為具體的事情具體分析,易經講的是變!該變的變,不該變的不變。

說‘回頭再告訴你’,這是為了視情況而定。

如果一味地拖拖遝遝,那肯定是不行的。

但太直接了也不行,所以才有‘回頭再說’。

這真的得‘再說’,如果回頭不說了,那就叫拖遝。

為所當為,亢龍有悔。話不要說絕,但也不要不負責任。

該做的時候,雖千萬人吾往矣。不該做的事,就堅決不做。

而在決定到底是千萬人吾往矣,還是堅決不做之前,它就得是個疊加態!就得‘到時候再說’。

這就是我們的思維模式,比較混沌。

我前麵講了,易經是個係統。後續的軟件啊,程序啊,文本內容啊,是一代代的先賢不停地填充,才有現在浩渺的文化。

易經是智慧,不是知識。知識是會被淘汰的,智慧不會。所以易經永不過時。

伏羲的易,就叫‘易’,我們可以稱之為原始易經,後來陸續更新進化,到了夏朝則是連山易,商朝有歸藏易,周朝就是周易。

它在一代代地更新係統,這種更新,是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當前環境的。

為何周文王演六十四卦,被譽為聖人?

因為易經在周朝的時候,出現了一次大更新!

社會一直在變,易經的核心思想就是變化,所以當然得與時俱進。

周朝的時候,社會比以前複雜了很多,周文王發現商朝的歸藏易,已經不適用了,於是將其進化了一大級。

他將八卦演化為六十四卦,兩卦之間,就可策三百六十之數!

周朝的社會情況,已經完全可以囊括進去了。要不係辭怎麼說:二篇之策,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結果倒好……打從周朝之後,易經再也沒進化過。

頂多各朝各代的聖賢們,陸續有無數的‘注釋’,延伸數據包補充進去。

各種補丁往上打,但充其量是易經、易經的區彆,強如後來的曆代聖賢,沒有開發出易經。

這就導致越近代,人們離易經越遠。

就拿占卜來舉例,這裡我說個題外話,易經可以占卜,但它不止於是用來占卜的。

它是個大係統,可以用來做一切事。說它隻是封建迷信的人,完全是被誤導和想當然了。

這就好像電腦可以用來打遊戲,但難道它就是為了打遊戲而存在的嘛?

說易經隻是占卜書,比說電腦隻能打遊戲,還要可笑!

回歸正題,拿占卜舉例,為何現在沒有幾個占卜大師?或者說為何很多人算的不好?

很簡單,時代變了。

現代的社會何等複雜?工業化,商業化,各種人種,各種國家,各種意識形態,比周朝的時候複雜多了!

但是易經還是周文王的版本,這就不合時宜了,所以占卜推算的作用,也就越發的沒有用了。

要想在現代社會占卜有大用,除非創出【易經五百一十二卦】!

也就是八卦乘八卦乘八卦……合五百一十二卦象。

這個係統,應該能管幾萬年了。

不過太浩大了,非聖人不可完成。

所以,易經的占卜功能,現在確實式微,三千年前的係統,憑什麼算二十一世紀的社會?

如果有人跟你們說‘我是易經大師,我會一套古法,乃是當年諸葛亮的算法,驚天地泣鬼神,算命算得奇準!’

OK,這必然是騙子!

首先,古法就是過時的法!還諸葛亮的算法,難道諸葛亮的時代有直播?有核彈?有航天技術?

我為什麼總是提倡,越古的越弱,越後來者越優秀?

這就是易經教我的道理,易經的核心就是變化,它是個‘自適應進化的超級係統’。

哪門子易經大師會拿孔明的算法來用?這直接違反了易經的基本法!

打著易經旗號,做著反易經的事,這不是騙子是什麼?

易經通篇都在告訴彆人,不合時宜的事不要做!否則會被時代的車輪碾碎!

所以我很負責的告訴你們,現代想給彆人占卜,一定要自創!

我個人就自創了一套占卜係統,比較粗陋,還在不斷完善中,但也比上古之人要強。

雖然我並沒有在‘理’的層麵超越孔明,但我在‘術’的層麵,絕對超越他了。

當然,孔明來到這個時代,他也能創造更強的‘術’,肯定會比我牛逼……

另外,上麵那句話的第二個大錯誤,就是‘算命算得奇準’。

這句話本身,就是很不‘易經’的。

易經明確表達了人的命無法算!自古以來,就隻有‘占卜’,而沒有‘算命’。

這是兩個概念,國運可以算,大的概念可以推演,但是人的一生,是不可能算的!

易經的內核,就是‘測不準’。當去測算之後,它就變化了。

你們是不是感覺很眼熟,沒錯,物理上這就是量子的測不準原理。

一樣的,世界是個混沌係統,無數因果變數擾動,想算準是不可能的。

能算準這個的,在道家叫做仙。

域中四大,道不可知,天不可言,地不可得,人不可算儘。

那既然易經都擺明了告訴世人,測不準。為何還要去占卜?豈不是沒有意義?

不,肯定是有意義的。易經的占卜,是通過象,來指導人的選擇。

人怎麼選,人怎麼做,那是人的事情。

占卜,隻是告訴人,選A會怎樣,選B會怎樣,選C又是什麼。

人生有億萬條道路,推算出某一條道路會有好的結果,可人卻偏偏不去做,或者不好好做,那也沒用。

更甚至,占卜出來這件事大凶,不代表你去做了就一定死,也可能得到很好的結果。

因為還有‘遁去的一’,與‘不可知數’。

在易經思想裡,大勢好算難改,小事難算好改,大勢上大自然一定教你做人,小事上則可以人定勝天。

這就像是量子力學,‘算’與‘改’不可同時達成,能算到的,也能輕易做到,如同廢話……

凡算一生,必不準。因為當算下來的那一刻,宇宙就變了。

所以占卜隻是指導人生,幫助人進德修業的。不過國家大勢上,倒是能占卜推算,重點在推算,不在占卜……這就是為何商朝等古代的時候,占卜師乃是國家執政的一級公務員。

商朝如果要打仗,必先占卜,而且是一群執政官員等貴族一起占卜。

甲骨文的龜殼上,好多占卜結果,然後旁邊還會寫上各種解釋與分析,最後真實結果怎樣了,也會記上,幾乎就當做史書來寫了……

其實是什麼呢?說白了,一群人在那推演這件事,相當於現代的分析師和國家智庫參謀部嘛!

真當古人純看概率啊?

不過也沒有那麼簡單,有些部分是真的很玄,比科學還要牛逼。

我研究這麼多年,才窺得一絲奧妙。

具體的占卜邏輯和原理很複雜,‘遁去的一’和‘不可知數’以後單獨開個番外說,這篇隻講易的思想。

總之以後有騙子說什麼古代傳下來的秘法,或者說自己能算命,你們都可以駁斥他。

但也不要因此把易經當做迷信,會迷信的是人,不是書。

易理的三大法則,變易,簡易,不易。

哪一條不是宇宙大道?時代永遠在變化,但卻有唯一不變的東西,而真正不變的東西卻是最簡潔的。

科學上追求的終極真理,不也是這樣嗎?它的特征,就是這三條。

至於人類能不能追尋到,還早呢,先把德修好,說白點,先保證能活著。

……

最後人類文明之光為【禮】。

縱觀現有政局,隻有華夏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其他都是在往死裡走。

而我們靠的,就是禮,遵循易之道理的【禮】。

禮通理,倆最初其實是一個字,為何說人類文明之光為【禮】,因為它是‘文明的理’這一級的。

這一層麵的秩序,乃是依照‘德’而建立,它依舊要遵循天理人心,在這一點上,我們文明做得最好。

四分法往下排:文明的道為自然,文明的理為禮,也就是秩序。文明的法為公正,文明的術為標準。

從自然往下演化,文明必有秩序,有了秩序才知道什麼是公正,最後才會定標準。定什麼樣是有禮,什麼樣是非禮,什麼是大禮,什麼是小禮。

不同的時代,公正的定義是不同的。

公正不是公平,完全兩碼事,把所有人錢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這是公平劃分,但並不公正。

因為有的人貢獻多,有的人貢獻少,人與人是不一樣的,公平就是不公平,均分就是‘豈有此理’。

而公正,就是要融入易理,該給多的人多給,該給少的人少給。

比如老人小孩多給之類的,這就是‘禮’。

世間沒有對錯,隻有應不應該。

而為何會有這樣的秩序,又是道決定的,自然選擇的……不必多說了。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它不是個均分思想,它是個調整、和諧的思想。

我們的文明,自古稱為禮儀之邦,這是直接給整個文明自我定性,可見古人多重視這個。

有些群體就要多承擔,有些群體就要少承擔。

結合我前麵說的【德】,華夏文明可謂自古以來,在文明使命上,是當仁不讓,是義不容辭,主動把萬靈之長的責任給背負起來了!

四周都是蠻夷,文明之光我們必須肩負起來,可以多吃虧,可以背責任,這就是禮儀之邦在‘理’這一維度上的本義,它貼合著人類該做的德。

並不是現在很多人以為的,天天口頭上禮貌,像日本一樣小禮節麻煩的要死……那是‘術’的層麵!不鞠躬,就無禮?這叫標準,可對也不對,太低維了。

當然,我們古時候,也講究這個,道理法術是一個不拉都在發展,現在隻是適應性地去掉了部分東西,但是在‘理’這一層麵,我們並沒有丟掉。

國家大事上,依舊是‘禮儀之邦’,是負責任的文明,這一點自古以來都沒變過……

大禮不丟,小禮可以放下。因為把握住了道、理的層麵,法、術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現在,很多人都說,這很傻,很蠢。

有些人覺得,我們文化好慫,下西洋也不侵略,也不殖民。霸道如始皇帝,都要修長城。強橫如朱元璋,都要立不征之國。

古往今來,全是反擊,全是挨打,正統擁有華夏思想的政權從不主動侵略。

但這不是慫,恰恰是長生久視之道,恰恰是我們屹立幾千年都還在延續的道理。

我們又不是不反擊,隻是不主動而已。我們一直先挨打,再反擊,打著打著,他們全成了過客,我們的文明越來越大。

人要當萬靈之長,我們要當所有人的家長,不是我滅你,而是我帶領你。這種思想已經融入我們文明的靈魂深處了。

漢朝去西域,不是說把那裡的人趕走,而是說:你們都好好在這住這,我就是來立一個都護府。有什麼家長裡短,鄰裡紛爭,我幫你們主持公道。

鄭和下西洋,交朋友,做點交換,開闊視野,傳播文明。

大唐和親吐蕃,送工匠送書本,吐蕃本來沒文字,我們給他們了。

這個思想,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不要覺得是錯的,在文明層麵上,這恰恰是最‘無敵’的通天之路。

怎麼解釋呢,擬人一下,就是大自然會記住我們的,大道心裡有數。

文明在沿著一個最好結果前進,而過程,就是這種某些人認為是吃虧般的走法。

總之,我們文明的形式準則,是從大道那衍生出來的,你們可以把它當成一種‘攻略’,這個攻略自古沿襲、傳承、調整下來,已經非常完美了。

我們不可能因此滅亡,恰恰因此強盛長生。

短期來看有好處,長期來看吃大虧,但更長遠來看,卻是大好處!

無論現在將來都一定要貫徹,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絕對的‘超級攻略’。個人可以嫌棄,一撮人可以看不清,但華夏文明集體一定要堅持這個攻略。

因為我們不堅持,人類就沒希望了。

西方人的文化內核是聖經,跟我們反了,覺得人生而有罪。

在西方這種文化裡,就沒有‘德’的文化,‘禮’也隻停留在法和術的層麵。

他們的文化是靠神,神給予了人類戒律!這就是上麵四分法裡,‘法’的那一層。

而我們是‘理’的那一層,高了一維!

所以西方文化注定了他們理解不了我們的思維,但我們的思維模式可以理解他們,並剖析且包容他們。

現存文明中,如果全人類由其他國家主導,人類就沒戲了。

人類沒有滅亡,因為還有華夏,人類文明之光就是我們的這個【禮】。

這個推演我不知道怎麼跟你們講清楚,很難講。不理解的人不用急著噴,慢慢悟吧。

反正我個人已經推演完了,我感覺我對易的研究已經小成。

而且反正我們文明已經在這麼做了,做的還行,所以一撮人不理解無所謂,無傷大雅。

現在我們文明的行事準則依舊如此,關心國家大事的人都懂,我就不舉例了。

西方國家不可能理解我們文明要做什麼,我們的棋大的很……

我們的文明,注定了是文化征服勝利,因為我們的文化內核是【易經】,是要當萬靈之長!是文明這個概念本身的領袖,而非領土的領袖,是宇宙四大之一的【人】。

關於為何智慧生物是‘宇宙四大’之一,這個我以後專門有番外講解。

總之帶領一切生靈走向更好更和諧的未來,這是老祖宗的人文思想留給我們生來的使命!

這就是我們的禮,我們的禮從易理和德理融合而來,它源於道。

依靠這攻略,我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一個苗頭,大約2035到2045年,到時候你們就會理解。

那這個文明的目標是什麼呢?或者說這種‘禮’的攻略,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很簡單,這個自古就說過了:天下大同!

這裡要專門講解一下,天下大同的意思,其實都是文化征服。

‘大同’的意思,潛台詞就包含了‘小不同’。

在我們的文化裡,有‘太同’,‘大同’,‘小同’。

太這個字,就是‘大加個小’。

所以太同就是全都同了,大也同,小也同。

華夏文明自古以來都不追求這個,而是隻追求‘天下大同’,既不是全同,也不知是小同,而是大同小異,求同存異。

大方向大概念上,聽中央的,小節上,你們自己看著辦……小異上不管怎麼異,彆影響大同就行了。

什麼東西追求‘太’呢?那就是‘天下太平’。

這個是用‘太’字,因為最好大也平,小也平嘛!

遵循這攻略,我們會進入盛世,之後盛極而衰,再之後可能從下個世紀開始,又會大衰落,之後又更強盛。天下大同就不知道多少年以後了,但它一定會到來。

它像個輪回,但卻是個向外擴的螺紋。

而其他文明,都是向內縮的螺紋。

有舍才有得,世間沒有對錯,隻有應該不應該。

該這麼做的時候,就得這麼做,切記一切並非‘一味地怎樣’,它是無限變化的,因時製宜的。

學西方可以,見效快嘛,但不要忘了回頭,不要忘了亢龍有悔,不要忘了太極是個波浪。

不要學了一套,忘了我們自己的一套,那到頭來,降維了……自古以來,我們都是學了一套,加強我們自己的一套。

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陰陽陰陽!

不斷變化,不斷適應,又適可而止!此易之理,這就是我們的文明內核。

這就是華夏文明一直在開的卦!

……

以上,不可儘信,儘信不如不看!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