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朝歸倭附(圓五)見識見識(1 / 1)

大明元輔 雲無風 2272 字 2個月前

以趙誌皋為首的心學派目前迫於形勢,隻能賭高務實會“自恃功高”,繼而張狂跋扈起來,用後世的流行術語來說就是“飄了”。

高務實不是沒有“飄了”的地方,例如他對日本在當前局勢下可能做出的反應,某種程度上就有點飄——他認為包括德川家康在內的日本精英現在都是秋後的螞蚱,對於他的步步緊逼隻能步步退讓,最終交出一切權力,任由他來宰割。

這樣的“飄”是一種建立在絕對實力基礎上的自信,是他認為日本在豐臣秀吉死後已經不可能再擰成一股繩,他多的是辦法能夠拉一派、穩一派、打一派,繼而完成他那修訂過幾次的“日本計劃”。

不過之所以說還是有點飄,則是因為他畢竟沒有親自去和日本那些重要人士見過麵,對於日本的了解、理解主要源自於前世的史書、文學、影視乃至於遊戲作品,即便其中大部分情況的確是基於曆史原貌的,但仍免不了有些臉譜化的膚淺。

這就導致他以往最拿手的“料人如神”多多少少會出現偏差,例如他現在就不清楚德川家康實際上一直在想辦法團結內部,希望保持日本戰後的穩定,不讓他有機可乘,特彆是不讓他有直接出兵乾預的衝動。

當然,德川家康也同樣有失算的地方,那就是他不知道高務實也在做兩手打算。即朝廷願意直接出兵的計劃和朝廷不肯直接出兵的計劃,在這兩個不同的計劃下,高務實要做的事情其實也不相同。

總之,在京華可以毫無顧忌施展力量的範疇內,高務實多多少少是有點飄的。但趙誌皋他們卻不知道,其實在國內政治問題上,高務實不僅從來不飄,甚至小心謹慎到令人難以置信。

高務實前世就是個曆史愛好者。有道是“讀史使人明智”,讀過的史書越多,就越能深刻的理解一個人在君權政治下應該如何做一個“好臣子”。

高務實對此自然也有自己的理解。在他看來,中國曆史上各朝各代已經有足夠的桉列教他如何做好一個“臣子”了,尤其是對於他如今這種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會“功高震主”的情況,亦或者說勢力太大而可能威脅君主的情況,也都不是沒有先列可循。

他認為大致上可以分作四種模式:蕭何模式,範蠡模式,郭子儀模式,趙匡胤模式。

蕭何模式的特點就是認清身份,老板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老板不希望我做什麼,我就堅決不做什麼。越權的事不做,分內的事善做。另外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自己不喜歡但老板喜歡的,乖乖按照老板的意思做。

當年劉邦坐穩了皇位,就怕當年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反他。就算不反他,沒準也得反他兒子。而最讓他不放心的就是韓信,劉邦是想殺又不忍心殺,猶猶豫豫下不了手。

這時候,要說狠毒,還得是呂後。呂後看出了劉邦的心思,心想你不殺,那就老娘來動手。於是殺韓信,夷三族,而且還是先斬後奏——但這事就是蕭何幫著給辦的。

本來蕭何也不願意,但是當時劉邦年邁,蕭何恐怕也擔心他腦子可能不那麼清楚了,現在呂後權勢熏天,蕭何不得不屈服。

作為後人,或許可以說蕭何膽小出賣兄弟,但是從大局著眼,蕭何也沒有錯。韓信的確“國士無雙”,但卻鋒芒畢露,隻要劉邦一死,麵對孤兒寡婦,誰能擔保他將來不反?他一反,不是又天下大亂?

作為丞相和劉邦手下的老人,在蕭何眼中,當臣子的再怎麼有能耐,天下也還是姓劉。蕭何就是認清了自己打工者的身份,一切從大局出發,才幸運地逃過了一劫。

範蠡模式的特點則是見好就收,另謀出路。

此君在後世被視為儒商鼻祖,號稱“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可謂是打工界的全能型人才,連司馬遷都不得不承認他三次跨界跳槽都成功了。

多虧了範蠡,越王勾踐才能成功滅吳,一雪會稽之恥。而當越王政權鞏固後,範蠡則決心隱退,他還勸好友文種一同隱退,說出了鳥儘弓藏,兔死狗烹這句千古名言。

可惜文種不相信越王會殺他,誰知果不其然,文種當了丞相不久,越王就給他送去了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時用的那把劍,文種無奈之下隻好舉劍自殺了。而隱退的範蠡,則隱姓埋名,搞起了個人致富,成為富甲一方的陶朱公,後世稱其為“商聖”。

其實範蠡的這個模式,很長時間以來就是高務實的選擇。如果說有什麼區彆,那大概就是範蠡發家致富是在退隱之後,而高務實則是將政商兩條路合在一起來走,但卻左腳踏一條,右腳踏一條。

當然,不管怎麼說,他最終的目的還是打算如範蠡一樣退隱的。不過從今天的情況來看,要達成這一目的似乎還存在某種變數,隻是不知道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麼,是臨時生變,還是出現了某種根本性的變化。

蕭何、範蠡這兩種模式,其實與高務實的實際情況多少還是有些差彆,這個差彆就在於兵權,亦或者說對軍隊的影響。

無論是蕭何還是範蠡,他們對軍隊的影響力都比較有限,更彆說有什麼嫡係軍隊、嫡係將領。高務實則不然,他在兵權或者說對軍隊的影響力方麵其實應該類比第三種模式,也就是郭子儀模式。

郭子儀的事本書前文曾經說過,這裡不在複述。總之,高務實眼下在軍中的威望可謂一時無兩,宣大將門幾乎全是其嫡係,薊遼、三邊(陝西)之中的嫡係恐怕也在半數,甚至在南軍之中也有劉綎這樣的中流砥柱。

哪怕就是戚家軍,因為高務實和戚繼光的關係,使得他對戚家軍“開枝散葉”之後的許多將領也有著相當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西南地區眾多土司因為高務實的正室夫人黃止汀是土司出身,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將高務實視為他們在朝廷中樞最大的靠山。

在此次援朝之戰中,高務實能輕易駕馭四川等地征調的土司兵馬,卻沒鬨出以往常見的各種問題,也可以側麵左證這一關係。

如此算來,高務實在九邊各鎮將門中的“門下走狗小的某某”怕不是數以百計,而他們直接控製或能間接影響的軍隊,搞不好要占九邊的三分之二以上。

那是多少人?那是至少六十萬大軍。

如果再加上劉綎的劉家軍對四川的影響,以及西南各省土司公認高務實為他們的利益保護者,最後加上江南南軍唯二能打的戚家軍(還有一支是俞家軍)也和他頗為曖昧,這南方半壁也就去了個七七八八。

雖然說即便有這樣的威望和影響力,在大明朝的特殊國情下,也並不代表他高務實振臂一呼就能讓這些人毫不猶豫地跟著他扯旗造反,但……對於皇權而言,說一句“尾大不掉”似乎也的確不過分吧?

所以,在兵權問題上,高務實的情況和郭子儀就非常類似了。這種類似在於,不管高務實是不是正在擔任直接管理軍隊的職務,他的影響力都不能忽視。

這如果以後世做比,就好似有一位親手提拔你的老領導,這位老領導除了提拔過你之外,還曾經提拔過無數跟你差不多的人,這些人多到遍布天下。那麼有朝一日,他說他聯係了所有的門生故吏打算做一件事,現在大家都答應了,就等你表態,那麼你……敢不答應嗎?

尤其不要忘了,眼下可是封建時代,是人情甚至可以大於法理的時代。你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從力量上考慮不敢不答應,從這個人情社會的人情關係、名聲信譽考慮,恐怕更是不能不答應呀!

忘恩負義——這個詞就算在新時代的法治社會裡也是讓人戳脊梁骨的罵名,在舊時代裡就更彆提了,這是挖祖墳級彆的罵名,蓋棺之後都免不了被“萬世唾棄”。

為什麼郭子儀即便早已去職,也能單槍匹馬讓回紇退兵?威望而已。高務實如今在大明軍隊中,就已經是如郭子儀一般的威望了,這樣的影響力能不讓人害怕嗎?

趙誌皋害怕,所以他選擇鴕鳥戰術,說是說觀其自敗,其實又何嘗不是真的不敢?

那麼……朱翊鈞會不會也害怕?從今天來迎接他的人群裡沒有司禮監宦官出現,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這種可能了?

這就是高務實方才說“危如累卵”的直接原因。

至於說第四種模式,也就是趙匡胤模式,這個誰都知道,完全不必解釋。但是,高務實從小到大根本沒有考慮過這一點。

其中的道理以前說得多了,簡單而言就是他不希望看到任何內戰,不希望看到任何內部混亂紛爭,不希望原曆史上最後一個主流民族建立的政權把力量內耗掉,然後輸掉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直接衝突下的文明之爭。

中華文明的利益,在高務實眼中遠遠大於他個人的一切利益,這是他作為一個新時代教育體係下成長起來的人堅定不移的看法。

什麼“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什麼“不在乎大國崛起,隻在乎小民尊嚴”,高務實根本不吃這一套。沒有民族的崛起,沒有國家的強大,鬼才在乎他這個小民!

那麼多小國懷璧其罪,被大國拿一試管洗衣粉說打就打,原本蒸蒸日上的國家變成廢墟,安居樂業的百姓變成難民,這個時候有個屁的小民尊嚴?

他們隻是得到一句:“他們失去了一切,但他們得到了自由。”

當活下去都隻能乞求彆人喂狗一樣的施舍,這樣的自由要來何用?

沒有繁榮富強的國家,就沒有自尊自信的人民。世界一直如此,也永遠如此。

因此,在高務實的選擇中沒有趙匡胤模式,因為他認為大明朝絕不具備如趙匡胤陳橋兵變一樣,可以幾乎和平交接國家大權的社會基礎。

靖難之變朱棣可以成功,在社會層麵的原因是他也姓朱,是朱元章的親兒子,法理上也有一定的繼位正當性;在朝廷體係層麵是客觀上朱允炆就是沒了,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在軍事層麵則是他以孤軍竟然能打進南京,其餘諸王都慫了,誰都不敢跟他跳。

這三個層麵,是靖難之變能成功缺一不可的,而高務實假設真要複刻,頂多隻能複刻第三點,但那完全不夠,後續麵臨的一定是天下大亂。

即便他平定得再快,對國家而言也是一筆難以計算的沉沒成本,更彆提這樣還會帶來“得國不正”這麼一個必然貫穿整個皇朝的永久DeBuff。

由此,高務實一直是希望將範蠡模式和郭子儀模式綜合取用的,這就使得他一直以來都秉承“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風格,該做的事情大張旗鼓、坦坦蕩蕩的做。

哪怕如當年軍工改革這種看似頗為敏感的事,他也是先給高拱建議,然後自己公開呼籲,廣泛拉攏利益契合方一道發力,最後才終於辦成的。他會把好處、壞處都明明白白分析給當時還是太子的朱翊鈞聽,讓朱翊鈞再轉達給隆慶帝,最終成於“聖斷”。

而與此同時,高務實又嚴格遵循各種禮教道德,從來不搞什麼“逾製”之舉。就連他府裡修建日新樓時,因為“古無此製”,他都是親自去和皇帝商議諸如樓高幾許、有無脊獸之類的事,在得到皇帝的特許之後才開建,由此可見他的謹慎。

他此番回京事前已經都商量好了的,不是作為大軍凱旋的回京,隻是述職而已。既然隻是述職,本來就不應該有“百官於城外相迎”這一出戲碼,而現在不僅是百官相迎莫名其妙的出現了,而且司禮監偏偏還缺位,這自然會立刻引起高務實的警覺。

隻一瞬間,他便想到幾種可能。要麼是“百官相迎”事發突然,司禮監那邊——或者乾脆就說皇帝那邊來不及反應;要麼是皇帝知道百官會去相迎,但故意沒讓司禮監的人同往。

看起來,第二種可能性意味著事態更加嚴重——啊,事實上當然也的確很嚴重。不過高務實卻認為,第一種可能性同樣不可輕忽,因為那就意味著……有人在故意給自己設套!

眼看著目瞪口呆的劉綎和董一元,高務實微微搖頭,道:“恐怕有人要離間皇上與我之間的關係……好了好了,彆愣著了,隨我去見識見識這位國手的弈力如何吧。”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跟風者哦”、“曹麵子”的月票支持,謝謝!

PS:確定了一件事,28號我老婆要去考一科注會科目。我家住城東南,她得去城西北考,因此估計是要我全程接送的,估計我還得一直在考點外麵等著。所以28號的更新時間應該比較晚,很大概率在淩晨之後或者次日上午才能出得來……提前報備給讀者諸君知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